10月19日至20日,翠屏區法院機關黨委組織5個黨支部的100餘名幹警集體觀看了愛國主義題材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電影發人深省,在幹警中引起熱烈反響,現將4篇幹警感悟整理如下。
觀《我和我的家鄉》有感
審判管理辦公室 盧運龍
你有多久沒回家鄉了?家鄉變成什麼樣子?你又準備為家鄉做點什麼?帶著這三個問題,我觀看了《我和我的家鄉》,以一個個小人物為切入點,讓片中五個故事單元的主角用不同的方式建設著家鄉,展示了家鄉蓬勃發展的新面貌。
《北京好人》——張北京的一張醫保卡
經常聽說一句話:「沒什麼別沒錢,有什麼別有病。」該片段講述了保安大哥張北京動了「歪心思」,讓身患甲狀腺瘤的老舅冒用自己的醫保卡,上演了一段「陰差陽錯」的治病之路。電影於嬉笑中,詮釋了親情、善良,也夾雜著對生活不易的感慨。也見證了十三五期間的一些重大變革,我國逐步建立的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制度,致力於讓病有所醫 一個都不能少。你要是喜歡別人我會哭,但是還是喜歡你 。
《天上掉下個UFO》——UFO推動的鄉村旅遊
中秋之夜,神秘UFO驚現,「天外來客」不僅意外帶火村裡的旅遊項目,更吸引劇組來尋找真相。於是,一場土味荒誕的科幻大戲就此上演。最後,真相找到了,阿福村的村民們也靠著地道的酸湯魚和黔南獨特的美景,走出一條寬闊的致富。你要是喜歡別人我會哭,但是還是喜歡你 。
《最後一課》——老範的鄉村支教
故事講述了曾經的學生們,為幫助患阿爾茲海默症的範老師找回失落的記憶,復原1992年的「最後一課」……三尺講堂,一站十年——像範老師這樣的鄉村教師,猶如照亮貧困地區學生前行之路的一盞盞明燈;而曾經的學生們,在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梁後,接力踐行著「範老師」的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最後一課」沒有結束,也永遠不會結束……你要是喜歡別人我會哭,但是還是喜歡你 。
《回鄉之路》——毛烏素沙漠的植樹造林
成功的道路上,沒有一條路是輕輕鬆鬆的。該片段講述了知名網紅主播閆飛燕和種果樹治沙的小企業家喬樹林,在受邀回家鄉參加校慶活動時,發生的一系列啼笑皆的故事。正是有這樣一群執著的人,將深植於心的家鄉情轉化為源源不斷的成長動力,一步一腳印,從平凡小事著手,為建設新時代鄉村添磚加瓦,書寫屬於自己和家鄉的故事。你要是喜歡別人我會哭,但是還是喜歡你 。
《神筆馬亮》——第一書記的畫筆
馬亮放棄列賓學院的錄取,主動請纓前往鄉村,因地制宜,發揮所長,助力脫貧,帶領鄉親們描繪出一幅鄉村「稻田畫」,成功轉行為旅遊鄉村。扶貧路上,有無數像馬亮這樣的紮根基層、甘於奉獻的駐村第一書記,他們日夜堅守、摸爬滾打,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讓一個個貧困村舊貌換新顏,讓一個個貧困家庭走上幸福路。
通過本次主題黨日觀影活動,我感觸頗多,在感受到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和無比的繁榮富強的同時,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禮和內心的感動。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增強凝聚力、創造力,進一步激發乾事創業激情,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推動審判執行工作再上新臺階,為祖國更加繁榮、家鄉更加美麗踏實工作、貢獻力量。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五支部 韋海豔
這部電影是由《回鄉之路》、《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神筆馬亮》五個短片組成。《我和我的家鄉》的幾個故事都既有歡樂的笑點又有動人的淚點,得到很多人的共鳴,因為有太多太多的人都離開家去大城市奮鬥,只是為了生存。因為種種原因,家鄉成為了回不去的家鄉。
每個故事通過喜劇的特點,呈現給觀眾。搞笑的部分足以令觀眾大笑,五個故事中無論哪個,都有著鮮明的喜劇特點,加上擅長幽默搞笑的演員精彩的表演,著實能讓人收穫相當輕鬆的歡笑體驗,使我被深深的吸引了進去。每個故事的背後是每個背井離鄉的遊子對家鄉那種無法割捨的愛。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北京好人》。這個短片的題材非常接地氣,關注醫保問題,關乎民生。一個冒用醫保卡的故事,有些笑點但幾多心酸。但凡有點錢治病又何必去幹這麼鋌而走險的事,疾病往往是壓垮一個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故事不勝枚舉。
影片男主角張北京辛苦攢下七八萬,想要買個車開滴滴。可表舅得了甲狀腺癌,要動手術,想問張北京借錢。張北京不想借錢,可又不想表舅被病情耽誤,遂想到冒用醫保卡的故事,一系列很烏龍的操作。最終張北京還是放棄買車,把錢借給表舅動手術。影片的敘述方式,其實有點誇張和荒誕。醫生診治,護士抽血,你就當電影鏡頭一笑而過,現實生活中這種操作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電影也不煽情不矯情,只是以喜劇的方式表現生活不易,反映一個嚴肅的醫療制度的問題。
影片結尾,知道表舅也有農村醫保,騎著三輪摩託車風馳電掣的趕往村委會,讓人很欣慰。醫保政策的建立和健全,讓每個人生活都有保障。醫療問題總是被很多人吐槽,換位思考,建立更和諧的醫患關係。希望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每個人都能看得起病,用得起藥。
總之,《我和我的家鄉》每一個單元短片所凸顯的主題:醫療政策、山區發展、鄉村教育、治沙環保、新農村建設,都是緊扣時代步伐的主題,很主旋律。從喜劇出發,從淚目結束。五個短片,都反應了祖國天南地北這幾十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許多多普通人在普通的崗位上做出了不普通的事跡,很多人為自己的家鄉奉獻著青春甚至是生命,這都蘊含了每個人對家鄉最真摯的愛。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
審判管理辦公室 陳明
故鄉永遠是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地方,而鄉愁也總能戳中人內心的柔軟,最美家鄉的背後離不開無數平凡人的默默付出。張北京的一張醫保卡,UFO推動的鄉村旅遊,老範的鄉村支教,毛烏素沙漠的植樹造林,第一書記的畫筆,一個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告訴大家,你我是家鄉的名片,更是家鄉的未來。在觀看了《我和我的家鄉》這部讓觀眾笑淚齊飛的電影後,再一次受到了思想的洗禮和內心的感動。
《我和我的家鄉》——通過《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五個故事,透過保安大哥、快遞小哥、草根網紅、鄉村教師、駐村書記等平民英雄的視角,講述關於變化、選擇、親情、奉獻和奮鬥的故事,喚起觀眾對家鄉的深切思念。
《我和我的家鄉》——故事裡有家鄉人,也有異鄉客,有你也有我。從離開家鄉到回到家鄉、建設家鄉,也見證著家鄉的變化。電影中在每個單元的過渡銜接處,網友們談論著自己關於家鄉的記憶、色彩、味道、距離……其實在內心深處已經喚起了我們對家鄉的熱愛。
我的家鄉位於四川高縣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原本灰突突的它,在時代的浪潮中,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我的記憶裡,四歲之前家裡是沒通電的,家家戶戶都用煤油燈;七歲村裡有了第一臺黑白電視機;趕集的時候,需翻山越嶺和擺渡過河,才能到公路邊;都說隔山容易隔水難,由於交通的不便,少有姑娘願意嫁進來,所以家鄉的光棍也特別多……而現在,一架四車道的福溪大橋橫跨在河兩岸,一棟棟小樓房拔地而起,工廠、工業園區紛紛落戶該處——就近務工讓鄉親們的荷包鼓了,不再愁衣食住行;國家的好政策看得上病、看得起病;交通的便利性,讓村裡的媳婦兒和孩子多了起來,充滿歡聲笑語……而這,就是時代的浪潮帶給家鄉和鄉親們的改變。
我的家鄉山清水秀、交通便利,老鄉們勤勞樸素,他們從鄉村走到城市,從貧窮走向了小康。我很慶幸生活在這個時代——富裕、繁榮、文明而又和平!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的祖國!
觀《我和我的家鄉》有感
五支部 姚夢
今天我們院裡組織全體黨員開展觀影《我和我的家鄉》主題活動,影片通過五個單元的短片,以普通小人物的故事為切入點,展現了新時代下中國社會的飛速發展,表達了大家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喚醒了中國人心底對家鄉的濃厚情思,激勵了中華兒女為家鄉發展拼搏奮鬥的情懷。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部上好的影視作品。
觀影過程中有哭有笑,甚至有些片段笑著笑著就哭了。記憶最深刻的是最後一則小故事,神筆馬良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畫家,但是他對自己的家鄉有著深深的情感,當知道有機會去自己的家鄉扶貧時,他表示很樂意為家鄉貢獻自己的力量,但同時也遭到了妻子的反對,他的妻子希望他能夠出國深造,學習本領。在他面對這種兩難的境地時,他毅然選擇隱瞞妻子下鄉扶貧,果然沒過多久,謊言就被戳破了。但最後到來的並不是妻子對他的謾罵,而是為他感到自豪,並且以此為榮。這個故事呈現得很真實,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大家都是以自我為中心,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但當真正面對小我與大我的選擇時,其實大多數人最終還是會選擇大我,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吧,這種思想也深深地植根於我們老百姓的心中並且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發展進程不斷加快,我們的家鄉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認為不論是一個國家,還是個人,立足現在,展望未來,實現夢想,都是非常重要的。家鄉的變化就是很好的見證。影片中主人公因為自己在家鄉時過得不好,便在內心堅定夢想然後奮發圖強,學到本事之後再回到家鄉,帶動家鄉的人民共同富裕,走向富足的生活,這種使命感、歸屬感和榮譽感是我所感動的。他們都是一群有血有肉有理想的青年,敢於為理想而奮鬥,這也激勵著我要更加堅定目標,為自己的未來發展而綢繆,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微弱力量。從我做起,爭取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青年並且為之付諸行動。
原標題:《心安之處是吾鄉——觀《我和我的家鄉》有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