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1 0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故鄉
故鄉是一種習慣——
習慣了缺席
習慣了逗留
習慣了電話那頭「爸爸你什麼時候回家」
方剛是家庭的中流砥柱,也是城軌建設電氣化設計的中流砥柱。從家庭到工作,從丈夫、父親到項目負責人,十年電化城軌路,身份轉換之間,不變的是肩上扛起的責任。
他鄉
他鄉也是一種習慣——
習慣了離家遠
習慣了背上包,自己出發
習慣了一個接一個的會
習慣了第二故鄉
電化城軌人的習慣,正在改變一座座城市。去「建設他鄉」,從此,江湖路遠。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電化城軌人,最貼切的是「在路上」。城市道路安全繫於一身,責任重擔扛在肩頭,為了減少溝通成本和出錯率,項目地成為了所有電化城軌人的第二故鄉。
於是:
開始習慣夜晚的路燈
一個人的街道
陌生的旅途
異地的車票
身在他鄉,只有時刻讓自己與項目關聯,盯著項目的推進,才能讓自己一顆懸著的心安定下來。
在踏上異鄉,建設他鄉的路上,電化城軌人結伴而行,一步一步走向遠方。
……
正是有著這樣一群人,電化城軌十年才精彩紛呈。
建設他鄉的路上,一直不斷領略陌生的風景,接受全新的考驗。從2011到2020,鐵四院電化院城市軌道交通設計研究所陸續開通供電系統總項目27個,總裡程約625公裡,車站375座,車輛段場28座,控制中心7座。
國內軌道交通史上首次設置水上區間牽引變電所的南京地鐵S9號線;
國內首次採用正負極C形接觸軌側部授流方式的長沙磁浮快線;
國內首條設置地下車站的有軌電車線路蘇州有軌電車1號線延伸線
…….
十年時間,城軌人像是一個個神筆馬良,讓城市地鐵實現了從無到有,從一條到多條、再築連成網,為世人呈現一幅傳奇畫卷,地鐵設計也成為鐵四院一張靚麗名片。
這是中國城市軌道交通事業高速發展的十年,城軌人穿梭於故鄉與他鄉之間,城軌之至,城市咫尺。
今天,是極不平凡的2020年的最後一天。謹以此片獻給所有為城市軌道交通電氣化事業發展而奮鬥的人。也獻給所有努力奮鬥的四院人。2021,我們一起再出發。
(供稿:電化院 )
原標題:《我心安處是故鄉》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