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說俺東營好|利津縣張馮村建起幸福院 老有所依樂陶陶

2020-12-21 身邊24小時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編者按:2020年接近尾聲。回顧這一年,有疫情帶來的考驗,也有奮鬥創造的美好生活,更有各級黨委、政府堅守為民情懷,在「重點工作攻堅年」交出的亮眼的民生成績單。為此,大眾網·海報新聞策劃推出年終盤點「誰不說俺東營好」,聽聽人民群眾的生活變遷。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索乃玲 東營報導

土地流轉政策實施以來,大量的年輕人都離開農村,外出務工、創業,村裡的留守老人群體不斷擴大,老人的日常照料成了社會性的大問題。記者從利津縣民政局了解到,自2020年5月1日《山東省養老服務條例》正式實施以來,全縣共建起了45個「幸福院」,用以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促進養老服務健康發展。

12月16日,記者來到了利津縣鹽窩鎮張馮村幸福院,正忙碌著的廚師表示早上8點就來準備老人們的午飯了,「一元餐廳」裡歡聲笑語,四五十位老人正聊得熱火朝天,「我今年70歲,可是這裡最年輕的!」一位大爺臉上洋溢著幸福。

張馮村村民委員會主任聶旭剛告訴記者,村裡一共有700多口人,光70歲以上老人就有91位,曾為了村裡留守老人的照料問題輾轉反側。恰逢2019年6月,縣民政局組織人員去參觀廣饒縣東王村創建的「一元餐廳」,聶旭剛帶領村裡部分老人一同前往,回來後,聶旭剛立即組織召開了村委會,決定張馮村也要建一個「幸福院」,隨後便向利津縣民政局遞交了申請。

利津縣民政局根據《山東省養老服務省級專項資金補助項目實施方案》撥付的12萬幸福院建設資金下來了,但是因為疫情原因,此事暫時被擱置。直至2020年4月份,疫情解封的消息一出,幸福院的建設項目馬上開始動工。張馮村幸福院面積大約在400平方米,其中設置了一元餐廳、夥房、活動室、男休息室、女休息室、理髮室,為方便老人看病,旁邊還建起了衛生室。張馮村幸福院在重陽節當天正式投入使用,村裡70周歲以上的老人,周一到周五每天只需要交一元錢,就可以憑就餐卡到「一元餐廳」吃飯了,周末給孩子們回來探望老人留出了時間。

為了讓老人們吃的好,他們精心制定了每周的菜單,葷素搭配,營養全面,村委會成員和網格員也都義務來餐廳幫忙。

聶旭剛說,「建起來容易,運營好才是關鍵」。據悉,縣民政局根據幸福院的設施及運營情況,將張馮村幸福院的等級評為二級,可以獲得每年2萬元的運營補助,村裡愛心人士也自主捐贈了現金及設施,「政府補一些、村裡出一些、社會集一些」,多方位立體化籌措資金,是幸福院持續運營的基礎。

「幸福院真好啊!」「一元餐廳真好啊!」「都說好!」這是記者在採訪過程中聽到最多的話。幸福院的建設,不僅實現了讓老人們能夠吃飽,更豐富了老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實現了「福壽相伴在今朝,老有所依樂陶陶」。

【來源:海報東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誰不說俺東營好|閻如龍:月薪4500元「職業農民」的生活真是好
    為此,大眾網·海報新聞策劃推出年終盤點「誰不說俺東營好」,聽聽人民群眾的生活變遷。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高汝敏 東營報導當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墾利區墾利街道邵家村黨支部領辦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時,村民閻如龍正在準備給牛中午吃的草料,「我在這裡做飼養員,負責牛的餵養、牛舍的打掃等工作,每月工資4500元。
  • 郟縣堂街鎮:老有所依暖意濃 幸福院裡夕陽紅
    映象網訊(記者 李學義 通訊員 高鵬程)「村裡這幸福院建的真不錯,飯菜也好吃,我願意長期在這生活。」7月16日下午,郟縣堂街鎮岔河村村民李富軍在該村幸福院說。據岔河村支部書記李朋飛介紹,該村幸福院於6月開工建設,7月13日建成開始試運營。
  • 寶豐縣張八橋鎮——建起幸福院 老人幸福添
    「來到幸福院,同齡人也多,說說話、下下棋,中午還有飯吃。有時還能討論下咋幫村上發展得更好,讓我們這些老年人也發揮點作用。」9月21日,在寶豐縣張八橋鎮姚店鋪村新時代幸福院,現年65歲的貧困戶韓國立深有感觸地說。
  • 【誰不說俺家鄉好】 大雪綏化
    【誰不說俺家鄉好】 大雪綏化 2020-12-08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幸福院」裡話幸福——前旗大石寨鎮大石寨幸福社區幸福互助院見聞
    5月18日,記者驅車來到前旗大石寨鎮大石寨幸福社區的幸福互助院進行採訪。鄉間平整的林蔭小路一直延伸到幸福互助院門前,車剛剛停穩記者就迫不及待地下了車,好奇而又仔細地掃描」著整個幸福大院。黃色的牆壁、整潔的地面、嶄新的門窗……廣場、門球場、幼兒園、超市……記者仿佛走進了一個「小城鎮」。震撼,是幸福互助院給記者的第一感受。
  • 「食」有所依 老有所「樂」
    「所謂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養,這是政府體貼我們農村老人的一個具體表現,我家離這裡也不遠,我會經常過來就餐。」村民葉偉志說。據了解,蘆陵村長者飯堂採取「政府補貼一點、企業讓利一點、慈善捐贈一點、個人支付一點」的方式,為蘆陵村轄區戶籍60周歲以上的長者提供「兩葷一素一湯」配餐服務,並按照資助類別給予一定的用餐補貼。
  • 郟縣冢頭鎮:別樣生日會 情滿幸福院
    央廣網平頂山9月23日消息(記者王勇生 通訊員 張鴻雨 張志丹)近日,在郟縣冢頭鎮花園村幸福院裡,76歲的李英喜老人戴著壽星帽,全村十多名老人陪他一起快快樂樂地吃生日蛋糕和長壽麵。飯畢,老人歡聚一堂,品著村裡為大家購買的葡萄、哈密瓜等水果,共同享受幸福院裡的幸福生活。
  • 利津縣,鳳凰城
    利津縣位於黃河三角洲腹地,東依黃河,北瀕渤海,版圖面積1665.6平方公裡,轄4鎮2鄉2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總人口約31萬人。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利津縣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縣城。
  • 中國﹒澤州聚壽山五福文化旅遊節暨「誰不說俺澤州好」第三季啟動
    5月15日,在澤州聚壽山景區,中國﹒澤州聚壽山五福文化旅遊節暨「誰不說俺澤州好」第三季正式啟動。近年來,澤州首開全省之先河,連續舉辦「誰不說俺澤州好」電視競演,圍繞「文化+旅遊」大做文章,這既是澤州創新性貫徹落實中央五大發展理念的具體行動,也詮釋了53萬澤州人民的文化自信。誰不說俺澤州好,澤州為什麼這樣好?澤州的好,是千年華夏時空「留」給澤州的。
  • 郟縣冢頭鎮:戲曲送到幸福院 讓老人樂開顏
    河南經濟報 記者 吉娜 通訊員 張志丹「我這十五年哪,十五年孩兒我天天想夜夜盼,咱們母子總算是團圓……」8月3日,經典曲劇《四郎探母》唱段在郟縣冢頭鎮陳寨村幸福院響起,吸引了百餘名老人到場觀看,現場不斷響起陣陣掌聲和歡笑聲。
  • 視頻|一張愛心食堂飯票 一份「老有所依」的關懷
    「5塊錢兩個菜,兩份主食,俺老兩口一頓吃不了。」12月8日中午11點,淄川區松齡路街道城張社區居民程大娘和幾位老鄰居有說有笑的來到了社區食堂,到食堂吧檯用五元錢買好一張「老人情」飯票後,便找個地方坐下聊天,等著食堂開飯。
  • 老有所養 老有所安 老有所樂 臨朐縣九山鎮創新購買社會養老服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臨朐縣九山鎮創新實施購買社會養老服務模式,將無贍養人、重度殘疾、重點精神障礙患者集中到敬老院統一照料,「老有所養、老有所安、老有所樂」的養老扶貧模式讓老百姓點讚。「狗子」是誰?他是一個不知家在何處、四處為家、不知姓名的流浪人。現在在哪?怎麼樣了?「看,那個就是大名鼎鼎的「狗子」,在咱們九山敬老院住的舒舒服服的。」幾年前的狗子就是一個滿大街以撿垃圾為生的要飯的,灰頭土臉,從沒吃過一頓飽飯,骨瘦如柴。
  • 【誰不說俺家鄉好】安達市太平莊鎮十八村入選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點
    【誰不說俺家鄉好】安達市太平莊鎮十八村入選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點 2020-12-31 16: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美嵩縣:頤心居醫養中心讓你老有所依
    2012年,有趙寶剛導演的《老有所依》這部電視劇深刻地反映了我國進入老齡化時代,社會和家庭面臨的一個很現實的養老問題。隨著物質條件不斷提升的今天,許許多多的金錢無法解決現實問題,養老這一問題不但困擾著社會,也給子女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老年人不願孤獨,但又缺失陪伴,新生的事物產生了,社會養老機構,解決了社會的、家庭的、老人的共同心願。
  • 穿越北地東營!東營港疏港鐵路對東營意味著什麼?
    「作為我市第一條地方鐵路,跨度大,線路長,如一條『長龍』穿越利津縣、河口區、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沒有可供借鑑的經驗,新課題、新問題層出不窮。怎麼規劃,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帶動沿線縣區的發展?怎麼快速立項,儘快完成省直各部門單位近20項的審批文件?怎麼融資,解決鐵路建設需要的大量資金?怎麼招商,擇優選擇過硬的合作夥伴?怎麼運營,建設完成由誰來管理?
  • 西華:敬老院裡獻愛心 「糖糕『甜』到俺心窩」
    還送嶄新T恤衫,穿在身上心裡樂!」6月19日上午,西華縣敬老院洋溢著歡快、祥和的氣氛。周口市第四屆人大代表、著名慈善家、周口凱盛實業公司董事長方凱偕全體員工來到這裡,為敬老院(光榮院)的200名老人送端午禮品。87歲的老人理勤勇像見到「老朋友」一樣,激動地握著方凱的手,高興地說:「端午節快到了,俺就知道您該來了。冬天送被子,夏天送單衣。逢年過節您沒忘過俺,吃的喝的用的啥都送。您真是一個大好人啊!」
  • 誰不說俺家鄉好 嶗山創意·創新·創作大賽網絡評選開始啦
    誰不說俺家鄉好?嶗山故事煥新顏!為了更好地挖掘梳理嶗山故事,創新嶗山故事的傳承和表現形式,讓嶗山故事成為承載嶗山文旅宣傳的重要媒介,由嶗山區文旅委、中共嶗山區委宣傳部、青島大學文化旅遊高等研究院共同舉辦的「誰不說俺家鄉好
  • 「誰不說俺家鄉好」綏化全網唱響「誰不說俺家鄉好」 喚起鄉愁 漾...
    在收官之年、攻堅之年、交匯之年和承上啟下關鍵之年,市委網信辦自11月中旬開始,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了「誰不說俺家鄉好」主題網絡傳播活動。網友「高富帥」留言:「綏稜真美,山好,水好,家鄉更好。秦家大橋、四方臺大橋的竣工通車,將成為當地的冬季旅遊產業發展、林業產業對外拓展的重要通道,對拉動臨近鄉鎮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消息發布後,迅速引發網友熱議。網友「達拉崩吧」留言:「舊貌換新顏!
  • 幸福院裡「穩穩的幸福」
    關於幸福的定義,每個人都不盡相同,但對於低保戶、分散供養五保戶、建檔立卡戶中的特困群眾、孤寡老人來說,能住進新蓋的幸福院,便是他們最幸福的事。2016年,新地村因地制宜,利用村小學閒置舊址進行改造,整合各類資源和資金,建成新地村幸福院。幸福院重點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傾斜,目前已有10戶11人入住,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戶8人,使全村困難群眾告別了危漏房,住進了寬敞、安全、舒適的新房,徹底解決「兩不愁,三保障」,有效解決了特殊困難群眾的脫貧保障問題;同時有效解決了公共資源的循環利用,為新地村破解脫貧攻堅「老大難」問題找到了出路。
  • 【誰不說俺家鄉好】綏化版「清明上河圖」描繪記憶中的故鄉
    【誰不說俺家鄉好】綏化版「清明上河圖」描繪記憶中的故鄉 2020-11-28 18:1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