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 在《文化苦旅》中寫到,「無言的大地,有多少地方值得我們跪身,又有多少地方值得我們謝恩。」對於每位旅者來說,我們都應當心存期待,帶著崇敬,展開一場充滿探索之旅。正如我的河西走廊自駕之旅,宛如奏響了心中的風沙狂想曲,甘肅張掖成為了我記憶中閃閃發亮的存在。
戈壁荒灘、風沙乾旱,似乎是人們腦海中對河西走廊的固有印象。如今,曾經絲綢之路上的駝鈴聲早已遠去,那些曾經發生的故事早已成為了歷史,融入了歷史的塵煙。車輪滾滾,一路向西,在翻越烏鞘嶺之後,眼前的景色變得單調,連霍高速黑色的柏油路在一望無際的黃土地上延伸。
索然無味麼?不,當你來到張掖就會發現,旅行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要了解張掖,還得先從地理上說起。人類自古以來就是擇水而居,這個執念也同樣適用於甘肅。在甘肅,幾座稍具規模的城市都是在綠洲上建立起來的,而張掖之所以能夠成為塞上江南,還得益於中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的滋養。黑河由祁連山冰川所化冰水形成,是孕育了張掖的母親河,生命之河。
在黑河河水的滋養下,不僅將張掖打造成為了河西的糧倉,也為古人抒發了「不望祁連山頂雪,錯將張掖認江南」的感慨。黑河這個名字您可能有些陌生,但它還有個名字——弱水,這下您是不是很熟悉了。在祁連山與合黎山之間,黑河賜予了張掖水草豐美的生態環境,令這座綠洲城市充滿了生機,也成為了甘肅的糧倉。
再來說說張掖這座城市的歷史。張掖舊稱「甘州」,「甘肅」就是甘州(張掖)和肅州(酒泉)合起來的叫法。自漢代張騫通使西域以來,張掖便是河西四郡之一(河西四郡分別是: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如今的張掖,擁有一百多萬人口,每到夜晚,木塔廣場就會熱鬧非凡,如果您有幸來此旅遊,也會被濃濃的生活氣息所感染。
悠久的歷史和優越的自然環境,為這裡留下了太多人文和自然遺產。想看石窟可以去馬蹄寺,想看獨特地貌可以去七彩丹霞,想看古蹟可以去大佛寺,想看草原可以去山丹軍馬場……總之,張掖大可滿足你對旅行的期待。
或許您覺得我筆下的張掖有些太過美好,但在我看來,這座城市的美好,我還沒有完全了解到,但這些鳳毛麟角的「亮點」就已經足夠吸引人,足夠精彩。
這篇文章算是個開頭,我會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跟您繼續聊聊張掖見聞,如果您對自駕遊、對河西走廊、對絲綢之路感興趣,歡迎關注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