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關注公眾號才能點菜買單或者開發票,付款前要先下載商家的APP客戶端,這樣帶有很強的營銷和吸粉目的手法,最近在不少餐飲商家中流行起來。那麼這些行為是否恰當?有沒有侵犯了消費者的權利呢?來看記者的走訪。
【點單先關注公眾號 市民直呼"被綁架"】
記者首先來到南京夫子廟附近的一家網紅餐廳。還沒開始點單,服務員就先讓記者先關注自家的公眾號,搞得人一頭霧水,措手不及。而就在記者剛掃碼進入,服務員在沒有徵得記者同意的情況下,直接幫記者點擊了關注公眾號。
當記者問到,是否可以不掃碼,直接看菜單點單,服務員表示可以。但是買單的時候,要想通過微信付款,還是得先關注公眾號。記者走訪發現,先掃碼關注公眾號再點單的商家不在少數。
不少市民反映,他們也遭遇過類似"套路",往往被弄得不勝其煩。
對此,國浩律師事務所律師楊開表示:「商家要求消費者必須關注公眾號之後,才能付款這個行為本身確實是一種強制性行為,確實會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的不滿意。但是本身這個行為是否能夠構成民法上的侵權,這個從法律上並不能夠得到支持,這只是商家在微信營銷方面採取的一種手段。」
律師分析,這種行為目前法律沒有明文規定,雖然會令消費者反感,但還不構成侵權。江蘇省消保委也對這種現象表示譴責,經營者應當通過提高服務質量提升營收,增加用戶關注度,像以這種隱藏的捆綁方式要求消費者強行關注,有時只會讓消費者敬而遠之。
【開發票也要先掃碼 個人信息洩露風險大】
在記者的走訪過程中,除了點餐需要掃碼關注公眾號,記者發現,在一些餐飲店就餐後,開發票也需要先掃碼!
在一家餐廳,開發票需要掃一個"企業開票碼",而在另一家餐廳,記者掃描開票碼進入後,提示:票券聯盟申請獲取你的公開信息,記者點擊拒絕後,則遲遲無法進入開票頁面。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相關人士分析,這種開票小程序的引入,某種程度上帶來了便利,但增加了信息洩露的風險。
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投訴部主任傅錚稱:「這樣會帶來一個潛在的風險,就是我們的信息可能會被擴大化,並且有被濫用的風險,而且這個風險是很高的。」
【線上買單須先下載APP 消保委呼籲應拓寬付款渠道】
除了關注公眾號,掃碼等情形,記者走訪發現,還有餐飲和食品銷售的商家直接讓你下載它們的客戶端,才能進行線上支付。
這家裡店,服務員表示要支付的話,要麼用現金,要麼得下一個盒馬APP。那是否可以微信或者支付寶直接掃支付碼付?店員表示:「不行,不好意思。」服務員告訴記者,此前他們會提供一些其他掃碼付款方式,目前已經取消了。
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投訴部主任傅錚說:「它可能是為了吸引這些粉絲都來使用它們的產品,或者是增加下載量,這本身是一種商業模式是無可厚非,但是我們覺得永遠是要尊重消費者為主的,我們也是建議所有的商家能夠拓寬它們的付款渠道,不能讓下載APP作為唯一的線上付款方式。」
【今日銳評:豐富線上支付渠道是餐飲商家的"正道"】
看來,這些餐飲商家為了吸引消費者,聚集人氣,從而達到拉動銷售的目的,可謂用心良苦。但在線上消費十分流行的當下,如果給消費者買單、開發票加上種種強制的關注和捆綁,這本身就是在給消費者設置障礙,不僅毀壞了消費者本來輕鬆愉快的用餐體驗,深層次地,也會大大有損品牌的聲譽。
如果能豐富和拓寬線上支付的渠道,即展現了商家包容自信的姿態,同時也是對消費者一種真誠的著想及呵護,這才是廣大商家做好生意的正向思維。
(報導/董雯 章健 鄭蓓蓓)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