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富15代」 的百歲貝聿銘,讓世界人見識了華人的才華可以有多高!
生而不凡 卻唯愛建築
1917年,貝老出生於廣州,祖籍蘇州,一出生就有強大的背景。
父親是中國銀行(601988)創始人,蘇州貝氏家族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富了15代的名門望族,是典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
富貴人家的他,打記事起就看慣了父母的迎來送往,從小就是個能言善辯的人。兒時的朋友經常打趣「你這張巧嘴,不當律師那就怪可惜了。」
但是,一部名為《大學幽默》的電影卻使得他違背了父親的意願。電影中描述的美國大學校園建築和校園風情令他對建築設計有了濃厚的興趣,他就明確了「我要當一個建築師」。
父親則希望他可以從事金融,子承父業。但他卻唯愛建築。最終他選擇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建築設計專業,後又轉學到造詣更高的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
但他沒想到,這一去就是40年。
5年後,學業結束,獲得了美國建築師協會獎項,卻因為國內戰事,回國計劃一再擱淺......在此期間他又進入哈佛大學讀研究生。
1960年,貝聿銘自立門戶,成立了自己的建築公司。他在紐約、費城、克利夫蘭和芝加哥等地設計了許多既有建築美感又經濟實用的大眾化的公寓。他在費城設計的三層社會公寓就很受工薪階層的歡迎。因此,費城萊斯大學在一九六三年頒贈他「人民建築師」的光榮稱號。同年,美國建築學會向他頒發了紐約榮譽獎。《華盛頓郵報》稱他的建築設計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都市計劃。
1964年,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政府決定在波士頓港口建造約翰·甘迺迪圖書館。這座建造時間長達十五年,於1979年才落成的圖書館,由於設計新穎、造型大膽、在美國建築界引起轟動,被公認是美國建築史上最佳傑作之一。
1979年,改革開放剛剛起步的中國政府邀請貝聿銘設計香山飯店。貝聿銘根據自己的一貫想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不辭勞苦地走訪了北京、南京、揚州、蘇州、承德等地,尋找靈感,搜集素材,最後採取了建築一系列不規則院落的布局方式,使香山飯店與周圍的水光山色,參天古樹融為一體,成為具有濃鬱中國風格的建築。
香港中銀大廈
外形像竹子的「節節高升」,象徵著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牆代表長城,代表中國。樓高70層的中銀大廈以一種挺拔俊逸的態勢直指藍天,成為當今香港的象徵。
羅浮宮院內的玻璃金字塔
被讚譽為」羅浮宮內飛起來的寶石」,別具匠心的設計被公認為當代建築藝術最偉大等我奇蹟
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
美國總統卡特在東館的開幕儀式上稱,「它不但是華盛頓和諧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公眾生活與藝術情趣之間日益增強的象徵。被譽為」現代藝術與建築充滿創意的結合體「。是現代藝術當之無愧的標誌性作品。
2019年5月16日,這位傑出的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老先生,去世了。
他用了一個世紀,讓自己的建築遍布4個大洲、10個國家。
他曾說:「越是民族的,就是越是世界的。」
這位華裔老人不忘初心,他是真正的大師風骨,是令人尊敬的人生贏家!
圖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