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貝聿銘逝世!這位「富15代」刷新美國對華...

2020-12-17 這裡是美國

微信號 :Canadanews

老先生,一路走好,你的藝術風骨永存不朽。

剛剛,一代華人巨星隕落了,享譽世界的建築大師貝聿銘逝世,終年102歲。

圖源:華爾街日報

貝聿銘於1917年4月26日(民國六年)誕生在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為蘇州顯赫數百年的貝氏家族之後。貝氏家族是清朝乾隆年間的蘇州四富之一,一個富了15代的中國家族,其在金融、醫藥、銀行多個領域均有地位。

貝聿銘父親貝祖貽曾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是中國銀行創始人之一。生母莊氏乃清廷國子監祭酒之後,於貝氏13歲時罹癌過世。

貝聿銘繼母蔣士雲則是江南名媛「蔣四小姐」,為中華民國駐外使節蔣履福之女,即少帥張學良一直念念不忘的畢生最愛。

貝聿銘先生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

貝聿銘先生的作品遍布全球,如: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日本世界博覽會中華民國館......但他卻始終說:「我是蘇州人」。

富N代出身的貝聿銘老先生,將自己傳奇的一生傾情奉獻給了建築藝術,同時也讓世界目睹了華人的藝術造詣可以有多深!

資料顯示,貝聿銘初中就讀上海青年會中學,高中畢業自聖約翰大學附屬中學,應祖父貝理泰要求,貝聿銘每年暑假會回蘇州,入住祖宅獅子林。貝聿銘的童年在蘇州園林獅子林度過。

早年時期貝聿銘

蘇州園林的生活經驗,影響到貝聿銘日後的設計哲學,即「人與自然共存」、「家庭的真正含義——內聚力和歷史」。

他表示:「兒時記憶中的蘇州,人們以誠相待,相互尊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日常生活之首,我覺得這才是生活的意義所在」。

而後,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8歲的貝聿銘負笈美國,先在賓州大學攻讀建築,後轉往麻省理工學院,1940年取得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學士學位,1946年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學位,1954年成為美國公民。

一代建築大師的養成

顯赫的家族背景和出眾的交際手腕,使他在美國上流社會遊刃有餘。貝聿銘有著說服別人的天賦,很會推銷自己,曾有人建議他去做一個律師。

建築學子們都知道,口才是建築人必備的技能,它也是成就一個好的建築作品的關鍵因素。豐富的人生履歷成就了貝聿銘,也造就了那些偉大的建築作品。

不過,受過多年西方教育、終成一代建築大師的貝聿銘,至今仍相信:「自己在中國度過了吸收能力最強的少年時代,因此有種中國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無論如何也很難改變。我仍是一個十足的中國人。」

很多人都說,蘇州是貝聿銘設計精神的「原點」。

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

其代表作品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1970年日本世界博覽會中華民國館、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與陳其寬共同設計,由陳其寬執行),近期作品有卡達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和中國駐美國大使館。1983年,貝聿銘獲得普利茲克獎,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

職業生涯中的標誌性事件

從籍籍無名,成長為一代建築大師,貝聿銘經歷了人生中兩個至關重要的轉折點:

1、甘迺迪圖書館,讓他在美國主流建築圈站穩腳跟

1963年,美國總統甘迺迪遇刺後,民眾決定建造一座永久性建築來紀念他。

彼時,貝聿銘是參與建築設計討論中最沒有名氣的一位。

然而,甘迺迪夫人傑奎琳卻獨獨在這些世界級建築大師中看好了貝聿銘,覺得自己和貝聿銘充滿默契,希望對方參與到設計中來,這也是貝聿銘萬萬沒有想到的。

貝聿銘和甘迺迪夫人傑奎琳

經過十五年漫長的選址、設計和施工,貝聿銘設計的甘迺迪圖書館最終落成。這座圖書館傍海而建,黑白分明的色調凸顯於天地之間。

1979年,甘迺迪圖書館 波士頓

不久後,甘迺迪圖書館的建成轟動了美國的建築界,傑奎琳評價他說,貝聿銘的唯美無人能比。

這次幸運的中標,改變了貝聿銘一直默默無聞的現狀,令他逐漸成為美國熱門人物,陸續收到更多的設計邀請。

2、承建羅浮宮改建項目,為貝聿銘贏得世界性的聲譽

1983年,密特朗總統欽點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負責羅浮宮改造工程,當時年久失修的羅浮宮早已破敗不堪。

不過,貝聿銘美籍華裔的身份讓法國人難以接受,他們認為應該由法國人自己來完成這個偉大的工程。

當密特朗邀請貝聿銘參與設計時,貝聿銘給了一個禮貌的答覆:「我年紀大了,不想再為一個項目搞競爭,要麼你把項目直接交給我,要麼讓別人去搞競爭,我們選擇放棄。」

最後,密特朗直接把這個項目交給了貝聿銘,又一次體現了建築人的談判技能。這是法國唯一一項不通過競爭直接授予建築師的大工程。

1989年,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法國巴黎

貝聿銘過往的作品,及其中國文化背景,讓法國人深信,這位建築師很難帶來一件匹配得上羅浮宮文化的建築。

當貝聿銘提出,用現代建築材料在羅浮宮的拿破崙庭院內建一座玻璃金字塔,作為羅浮宮正式入口的標誌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貝聿銘回憶:「在我們公開展示金字塔設計之後的1984到1985年之間,爭論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我也在巴黎街頭遭到不少白眼。」伴隨法國民眾強烈的反對浪潮,貝聿銘在這個項目中承受住了巨大的考驗。

他說建築作品真正的價值只能交給時間評判,我認為時間對我的創作來說至關重要。

1989年,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落成。時間又一次證明了他的觀念,曾經被法國人強烈反對的金字塔如今成為了每個法國人的驕傲。

貝聿銘表示:「羅浮宮關乎建築,但更是對一個文明的表達。我總能從博物館的建造中學到很多。它們不斷地提醒著我,藝術、歷史和建築確實密不可分。」

長達70年的建築設計生涯中,貝聿銘在世界各地都有設計伊始,甚至建築落成之後一段時間裡都飽受爭議的作品。

後來,時間證明它們的經典性,也映照了貝聿銘前瞻性的設計眼光1983年,他就被加冕建築界的最高獎項——普利茲克獎

圖片來自普利茲克網站

回顧貝聿銘代表作品:

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北京香山飯店

香港中環中銀大廈

卡達杜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PHOTO: BILL O'LEARY/THE WASHINGTON POST/GETTY IMAGES

美國搖滾名人堂博物館。PHOTO: JEFFREY GREENBERG/UIG/.GETTY IMAGES

美國甘迺迪圖書館。PHOTO: BARRY CHIN/BOSTON GLOBE/GETTY IMAGES

「我的根在中國的蘇州」

長達70年的建築設計生涯中,貝聿銘在世界各地留下了各種地標性建築。但他的建築夢,終究萌芽於中國。

此前,貝聿銘也曾在祖國留下不少經典建築。其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當屬他晚年的「最大挑戰」——蘇州博物館新館。

蘇州博物館開館典禮時,貝聿銘曾說到:「蘇州的同鄉們,我也是蘇州人,我的根在中國的蘇州。」

2006年,蘇州博物館新館

貝聿銘認為粉牆黛瓦的灰白是蘇州的本色,蘇州城的灰白色調同樣延續在博物館的設計之中。貝聿銘仿照宋人的畫把蘇州博物館外的北牆設計成以壁為紙,以石為繪的石片山水景觀。

蘇州庭院的長廊曲徑、假山水榭、建築屋宇,與周圍自然環境相輔相成,這些童年印象中的光影美學,充分體現在他對家鄉博物館的完美詮釋之中。

儘管,貝聿銘在蘇州生活的時間加起來不過3個月,但他認定自己就是蘇州人。他說:「我一直知道我從哪裡來,設計蘇州博物館給我一次機會去了解我的老家」。

2006年,蘇州博物館新館

2019年5月17日,這位傑出的華裔建築設計大師去世了。他用了一個世紀,讓自己的建築遍布4個大洲、10個國家。

他曾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某次採訪中,貝聿銘還宣稱:

如果有來生,

希望自己是一名園藝師。

北北相信,即便成為一名園藝師,

同樣美好的傳奇故事,

依然會在這位老人家身上上演,

因為他對藝術的熱愛是真誠、無國界的。

老先生,一路走好!

您身後的建築已經不朽,

您的藝術風骨更會永存。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資料參考:維基百科-貝聿銘

相關焦點

  • 貝聿銘逝世 這位「富15代」讓世界見識華人的才華
    原標題:貝聿銘逝世。這位「富15代」讓世界見識華人的才華可以有多高他出生於蘇州望族——一個富了15代的中國家族,在金融、醫藥、銀行多個領域均有地位,他卻為了建築設計奉獻終生。他的作品遍布了全世界,有法國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還有日本萬國博覽會中華民國館。。。。。。他卻始終說:「我是蘇州人。」
  • 貝聿銘逝世 這位「富15代」讓世界見識華人的才華可以有多高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最著名作品包括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又一代大師與我們告辭了他讓全世界見識到華人的才華可以有多高5月16日,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逝世。他出生於蘇州望族——一個富了15代的中國家族,在金融、醫藥、銀行多個領域均有地位,他卻為了建築設計奉獻終生。他的作品遍布了全世界,有法國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還有日本萬國博覽會中華民國館......
  • 102歲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蘇州貝氏延續15代的榮光
    5月16日,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是橫跨兩個世紀的傳奇。在他長達60年的建築生涯裡,留下了遍布世界各地的傑作。昔日的中國富家子弟,成長為世界公認的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在世界各地留下無數非凡的建築豐碑,這個典型的「美國夢」,也許是貝聿銘自己也不曾想像的人生軌跡。貝聿銘的名字與20世紀建築史緊密相連。他一生設計了26座落成建築,榮獲包括普利茲克建築獎在內的28項建築大獎,並獲裡根總統頒發的美國國家藝術勳章和老布希總統頒發的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 最後一位現代主義建築大師的隕落---貝律銘
    他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富15代」 的百歲貝聿銘,讓世界人見識了華人的才華可以有多高!生而不凡 卻唯愛建築1917年,貝老出生於廣州,祖籍蘇州,一出生就有強大的背景。父親是中國銀行(601988)創始人,蘇州貝氏家族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富了15代的名門望族,是典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富貴人家的他,打記事起就看慣了父母的迎來送往,從小就是個能言善辯的人。兒時的朋友經常打趣「你這張巧嘴,不當律師那就怪可惜了。」
  • 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他的背後是一個「富過15代」的百年家族
    著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於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在世界建築界內,貝聿銘無疑是一個特別的存在,仿佛是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一個優雅的擺渡者。他不加入任何形式的流派,不強調任何的建築主義,只是沉默地、決絕地堅持自我。
  • 貝聿銘,這位「富15代」讓世界見識了華人的智慧!
    正由於他始終堅持自我,最終超越了時代、超越了經典,向我們展現了作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的智慧與風度。海外求學路貝聿銘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廣州,祖籍蘇州,其祖上是吳中的名門望族。而貝聿銘為自己的堅持,贏得了「最重要的兩天」。轉到MIT後,恰逢勒·柯布西耶在學校作演講,後來被貝聿銘稱之為「我建築教育中最重要的兩天」。因為他貫徹一生的現代主義的風格,受其影響很大。勒·柯布西耶(1887~1965),20世紀最著名的建築大師、城市規劃家和作家,被稱為「現代建築的旗手」。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他把金字塔搬進羅浮宮
    100歲的貝聿銘,《紐約》雜誌 Bobby Doherty 攝於2017年4月7日他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世人尊稱他「貝老」。「貝老」的一生貝聿銘是一位美籍華人建築師,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一個富了15代的中國家族,在金融、醫藥、銀行多個領域均有地位。
  • 貝聿銘逝世1周年:貝氏家族為什麼富了16代?
    許多人也許只知道貝聿銘在建築上華麗麗的履歷,卻並不一定知道,這位設計師的家世背景也是相當讓人目眩。因為其實他不僅來自於一個百年名門望族,家族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而且整個家族還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在複雜的時代大背景下,狠狠地「富了十六代」,連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獅子林都曾是他家的老宅....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102歲的設計人生,建築遍布世界各地
    2019年5月16日,這位傑出的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老先生,去世了。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 曾設計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17日電(任思雨)據央視新聞客戶端17日援引美國當地媒體報導,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投身建築事業70多年來,他的優秀作品早已遍布世界各地,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美國甘迺迪圖書館等等。他也被譽為是「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
  • 大師,貝聿銘,走好!
    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貝氏全家福(前排左一為貝聿銘)貝聿銘的第一代祖先在蘇州行醫賣藥,至18世紀,貝氏家族在蘇州居住了已有六百餘年,是擁有大片土地的望族,以行善和助人享譽蘇州。改造巴黎羅浮宮設計圖紙但很多人或許不知道,這座令艾菲爾鐵塔都黯然失色的建築,其實出自一位中國人之手,他就是建築大師——貝聿銘。
  • 102歲貝聿銘去世,從此少了一位建築奇才|傑奎琳|羅浮宮|美國|...
    作為少數站上建築界巔峰舞臺的華人,1983年便獲得了普利茲克獎,他拿遍了建築界的世界頂級獎項,被世人稱之為「世界現代建築最後的大師」。整整一個世紀的精彩歲月,他活過了其他人的幾輩子。蘇州名門望族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貝聿銘在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廣州,是蘇州望族之後。貝聿銘的家族到底有多富裕?早在清朝乾隆年間,貝式家族就靠經營藥業成了蘇州四富之一。600多年來,家族的富裕傳承了15代之久。
  • 紀念貝聿銘逝世一周年
    今天是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逝世一周年 回顧這位偉大的前浪建築師的102年之後成家立業,功成名就 為現代建築貢獻了其卓越的一生!
  • 法國羅浮宮博物館向建築大師貝聿銘致敬
    新華社巴黎5月17日電(記者唐霽)法國羅浮宮博物館17日發表新聞公報,向剛剛逝世的知名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致敬。公報說,羅浮宮館長讓—呂克·馬蒂內和全體工作人員對貝聿銘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在貝聿銘漫長而輝煌的職業生涯中,作為富有遠見的建築師,他對羅浮宮博物館的設計是一個標誌,他在保持原有建築風格延續性的基礎上,大膽地把這座自12世紀起修建的宮殿帶入現代化。」公報介紹說,貝聿銘於1983年被法國委任負責羅浮宮擴建,他設計了頂部為金字塔形狀的地下中央接待大廳,從這裡可直接進入羅浮宮博物館的三個展館。
  • 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貝氏家族傳承十五代,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定律?
    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去年10月,我帶著孩子去參觀了蘇州博物館,那是貝聿銘的封山之作。我的一位伯伯當年下海潮時進入了能源行業,賺得盆滿缽滿,還囤積了不少土地,但獨生子卻被人誘騙,開始吸毒。伯伯為了讓孩子戒毒,竟然親自陪著孩子到深山隱居,幾年不出……不用說,家業也荒廢了,真是千金散去、一聲嗟嘆啊!正因此,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定律?對當今富起來的中國人特別有價值!而貝聿銘的家族故事,恰恰說明其中的奧秘。
  • 作為收藏家的貝聿銘:藝術是這位建築大師「沉思的通道」
    2019年5月16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逝世,享年102歲。作為建築師的貝聿銘馳名世界,而其實,貝聿銘同樣是一位極有眼光的藝術收藏家。澎湃新聞獲悉,今年11月及12月,已故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與妻子盧愛玲的藝術收藏將在紐約、香港和巴黎進行拍賣,拍品涵蓋巴內特·紐曼、趙無極、尚·杜布菲、亨利·摩爾、法蘭茲·克萊因及張大千等藝術巨匠之作。這批藝術珍藏反映了貝聿銘夫婦和藝術家好友對於創意思維在現代社會所扮演角色的共同信念,也反映了他尋找建築語言並思考的路徑。
  • 建築大師貝聿銘逝世,卻留下了傳奇設計,多圖感受他最美的建築
    美國當地媒體報導,5月16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著名作品包括香港中銀大廈,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心系建築 作品遍布世界貝聿銘先生,是享譽全球的最著名建築師,投身建築事業70多年來,優秀的作品早已遍布世界各地,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 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
    本文原標題:《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貝老一路走好》貝聿銘美籍華裔建築師蘇州望族之後1983年普利茲克建築獎美國當地媒體報導,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此前的4月26日他剛剛過完102
  • 貝聿銘去世: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的華裔美籍建築師
    據美國當地媒體報導,5月16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的華裔美籍建築學家貝聿銘老先生去世,享年102歲。其作品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代表作品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香港中國銀行大廈、日本萬國博覽會中華民國館等。近期作品有卡達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和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1983年普利茲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他一生創作了70餘件作品。
  • 紀念華裔著名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
    1989年日本帝賞獎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及1986年裡根總統頒予的自由獎章等,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代表作品有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蘇州博物館新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