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到了整個世界。疫情,讓整個世界在加速變化。
眼前,海外超100家工廠已然停工,眼前,顯然各國的汽車產業都沒有跑在此前的軌道上。
此時跳出來的一系列重磅汽車新聞,總能引發頗多的討論。而這一次的主角,正是印度塔塔汽車,也就是捷豹路虎的所有者。
業務重組:單獨剝離乘用車業務板塊
根據塔塔汽車的最新消息,計劃將乘用車業務從卡車和公共汽車業務中剝離出來,作為公司內部的一個獨立部門,至於目的:塔塔汽車官方旨在推動公司重心放在乘用車和商用車兩大業務上。
這很好理解,乘用車部門不再與商用車部門混合運營,能讓兩個板塊的未來走勢進一步清晰,乘用車、商用車部門在擁有更大權力、資金之後,能找到更準確的未來發展方向。
當然,捷豹路虎品牌也會隨著乘用車板塊的剝離,變成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從業務梳理來看,這將面臨一個新的問題,捷豹路虎相對過高的品牌定位,與塔塔的乘用車車型定位南轅北轍。僅從塔塔汽車玻璃乘用車業務板塊就判斷捷豹路虎會有明顯美好的未來,不切實際。
因為,業務板塊沒有發生變化,業務方向沒有發生變化,承載其品牌利潤及銷量的,仍然是歐洲及中國市場,而這2大市場目前受疫情都比較明顯。
雖然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捷豹路虎有再次被出售的可能,但僅從乘用車板塊單獨剝離運營的角度來看,可能性無疑在進一步增大。
原因不僅僅在於疫情之下,塔塔汽車會因為擁有捷豹路虎承載更大的壓力,更因為,此前的一系列相關事件。
2019年,4傳出售
梳理一下2019年關於捷豹路虎的重磅新聞,關鍵詞等於出售。
2019年2月,長城汽車有意收購捷豹路虎的緋聞在"發酵",雖然雙方立刻闢謠,但是長城與捷豹路虎的"緋聞"由來已久。主要原因在於捷豹路虎的營收不匹配,虧損在不斷擴大,同時英國脫歐也為它的未來打下了頗多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在於,長城汽車旨在走出去,同時也對先進技術有著進一步需求。
2019年3月,PSA執行長唐唯實(Carlos Tavares)正在尋求通過併購和結盟實現擴張的主意,得到了母公司FFP的支持,FCA、捷豹路虎和通用汽車為潛在對象。雖然最終無疾而終,但對於捷豹路虎來說,短短的2個月時間傳出2則被收購傳聞,顯然"被收購"不再那麼空穴來風。
2019年11月,不斷有外媒報導,塔塔集團已經與吉利控股和寶馬等汽車製造商進行了接洽,主要目的是為旗下英國汽車業務捷豹路虎尋找合作夥伴。隨後,針對這項傳言,吉利在一份聲明中說:"沒有與塔塔或捷豹路虎進行談判。" 另一方面,寶馬和塔塔都拒絕置評。
1年內4次傳出出售、尋求合作的傳聞,顯然塔塔汽車與捷豹路虎之間的關係和未來,已經能讓人初步摸清門路。面對業績、利潤下滑的捷豹路虎,塔塔汽車在尋求進一步的出路。
不再具備太多優勢的入門豪華品牌
和印度人的思維相仿,塔塔汽車對於捷豹路虎的未來也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據彭博社援引業內人士的消息:
"汽車製造商需要在開發新技術上投入大量資金,而塔塔並沒有足夠的資金來繼續進行資金開發。在豪華車市場塔塔不想被甩在它人身後,同時,塔塔也不想放開捷豹路虎,這是它汽車業務的明珠。"
目前的捷豹路虎,並非盈利奶牛,更非技術大牛。
盈利層面,2018年捷豹路虎三季度遭遇了40.1億美元的巨額虧損,不過得益於中國市場的銷量增長以及捷豹路虎全球的削減成本的計劃,最終在2018年虧損大幅縮小至約3.6億英鎊。
2019年二季度,捷豹路虎再次遭遇打擊,全球範圍內新車銷售下降、工廠關閉,不得不再次公布了3.95億英鎊的巨額虧損。不過,伴隨著降低成本計劃的推進,捷豹路虎最終在2019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初步實現了扭虧為盈。
技術層面,也是一樣。全球車企均對於未來有大致相仿的判斷,也就是汽車的新能源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在四個領域之中,新能源化板塊捷豹路虎選擇了與寶馬聯手、網聯化及智能化表現方面,捷豹路虎在與中國的相關網際網路企業合作,但從見效層面來看,處於行業正常水準。
伴隨著疫情的影響,捷豹路虎甚至被打上了全球汽車"風險三巨頭"的標籤。在如今的現實狀況之下,捷豹路虎手中缺乏能打響的牌,而塔塔汽車單獨剝離乘用車板塊的舉動,或許已經做好了再次出手的準備。
文章的標題,也並非是愚人節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