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人的歌舞人生

2021-01-19 中國甘肅網

  原標題:白馬人的歌舞人生

載歌載舞的白馬人 張紅霞

  生活在甘肅文縣境內的白馬藏族,俗稱白馬人,性情豪放,能歌善舞,文化歷史源遠流長,至今仍保留著古樸原始的獨特文化和別具一格的奇異風俗。

  土琵琶彈唱

  琵琶彈唱早已融入尋常百姓家,這裡的男女老少在茶餘飯後,勞動之餘,常常聚在門樓之下,敲響碟兒,彈響琵琶,放開歌喉,自娛自樂。

  琵琶彈唱小到七歲的孩童,長至八九十歲的老者,幾乎人人都會彈唱幾段。

  面具舞表演

  這裡有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儺舞「池哥晝」。「池哥晝」又稱「鬼面子」。是白馬語的音譯,「池哥」意為山神,「晝」是舞蹈,因表演時頭戴面具,亦稱「白馬面具舞」。

  其表演原始古樸,粗獷豪放,充滿了神秘的宗教氣氛和濃鬱的娛樂色彩,是集「舞、歌、樂」為一體的民族民間藝術。同時,這也是至今還遺存在白馬人生活中的一種古老的具有原始風貌的群體祭祀舞蹈。

  它有固定的表演形式,分為男面相舞、女面相舞、知瑪舞三部分,其中四人扮成山神,又叫「池哥」,傳說是白馬先祖達瑪的四個兒子;兩人扮成菩薩,又叫「池姆」;四個「池哥」人人頭戴青面獠牙,插有錦雞翎的木雕彩繪山神面具,反穿羊皮襖,背負一串銅鈴,足蹬牛皮靴,左手持寶劍,右手握用牛尾刷製作的拂塵,形象兇猛恐怖,舞步遒勁粗獷。兩位菩薩「池姆」,頭戴雕繪菩薩面具,慈眉善目,端莊秀麗,身穿對襟長裙,手持花手巾,緊跟「池哥」之後,舞姿輕盈飄逸。「知瑪」臉抹鍋墨,身穿破衣爛衫,四處隨意亂唱狂跳,表演詼諧滑稽,頗似舞臺丑角。

  白馬賽歌會

  白馬人能歌善舞。有專家學者就這樣說:白馬人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他們的歌曲、舞蹈種類很多。

  白馬歌曲是白馬人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白馬人生活、勞動中自己創造、自己演唱的歌曲,內容豐富,調式多樣,有酒歌、勞動歌、休閒歌、祭祀歌、婚嫁歌……談戀愛時則唱情歌。這是白馬人代代傳承,積累下來的精神食糧。

  白馬情歌是反映白馬人愛情內容的歌曲,是白馬人青年男女相互表達愛慕之情的主要方式,他們在砍柴、狩獵、上山採藥時就會唱情歌打發寂寞。白馬人情歌曲調豐富,題材廣泛,歌聲優美流暢。演唱方式主要以獨唱、對唱為主。

  (除署名圖片外,本文文字、圖片均轉載自隴南攝影)

相關焦點

  • 甘肅文縣白馬村寨歌舞迎春
    2月19日,第四屆甘肅隴南文縣白馬人民俗文化旅遊節開幕。文縣白馬人主要居住在文縣鐵樓藏族鄉和石雞壩鄉,從縣城出發去鐵樓鄉,山下是一畦一畦的綠意,山上則是雲霧漫繞,遍野霧凇。白馬人人口不多,全國總共約2萬餘人,多數散居在甘肅省文縣、四川省九寨溝縣、平武縣一帶。
  • 【白馬情•天池美】媒體看文縣 | 甘肅:白馬人民間工藝「古為今用」得到活態傳承
    向上滑動閱覽白馬人生活中一種古老的群體祭祀舞蹈——「池哥晝」表演。(每日甘肅網記者韋德佔/攝)每日甘肅網記者韋德佔(文/圖)6月14日,第三屆隴南文縣白馬人民俗文化旅遊節開幕,文縣鐵樓藏族鄉白馬山寨人山人海,歌舞沸騰了整個山澗,各地遊客紛紛前往白馬山寨體驗白馬人獨特的民俗文化魅力。
  • 白馬人民俗採訪專稿||杜富桂:夢裡不知身是客 ——記白馬山寨的浮光掠影
    草河壩到了,這裡就是我們要走訪和感受的白馬村落。眼前的山水和美麗的姑娘都仿佛是天空散落的星星般奪人魂魄。定睛看著姑娘們獨特的服飾,塵封在某一處的傳奇故事,就悄悄甦醒了。 傳說白馬人先祖遭敵圍困數日而疲憊酣睡,敵突然襲擊,危急時刻白公雞一聲啼鳴拯救了白馬人,從此白馬人頭戴沙嘎帽,以示白公雞的救命之恩。
  • 古樸的白馬藏族歌舞——「池歌晝」
    中國西藏網訊 白馬藏族最具特色的盛大節慶祭祀表演,應數「池歌晝」,又稱「鬼面子」。2007年,文縣白馬儺舞《池哥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月23日至28日,記者在北京聯合大學主辦的「隴南文縣白馬藏族文化村落工藝美術創意設計人才培養項目成果展」上看到了諸多有著「池歌晝」元素的展品。
  • 《你美麗了我的人生》:打造勵志歌舞題材電影
    劇照電影《你美麗了我的人生》已上映一周,作為一部填補國產電影類型空白的歌舞片,影片先天具有無可比擬的題材領先性,也因此吸引了不少觀眾。《你美麗了我的人生》描述了兩位舞者在追尋夢想過程中的愛恨離合,風格青春勵志,全片以簡單質樸的愛情故事作為全片骨架,將歌舞作為貫穿始終的線索與主題,將備受國際推崇的歌舞題材搬上中國銀幕,可謂敢為人先。影片還別具匠心以舞蹈對人生的意義展開刻畫,成功將影片的思想價值上升到了人格完善和心靈解放的層面。
  • 吳生平:白馬山寨
    正月初五,白馬藏人在寨子的大場裡預習「池哥晝」面具舞,全村男女老少皆穿上節日盛裝,懷著喜悅的心情,等待著神聖時刻的到來,正月十三開始正式跳,至正月十六結束。舞蹈者頭戴面具,扮成"山神"、"菩薩"、"小丑"等模樣,循著歌聲、踩著鼓點舞動起來,「池哥」、「池姆」揮動牛尾刷,舞姿遒勁粗獷,挨家逐戶地歡跳,意在為村民驅鬼除惡、驅邪消災、避難免罪,以迎接新的一年吉祥和順。
  • 「印象甘肅」隴南白馬文化旅遊節:一場古樸民俗的盛宴(高清組圖)
    (每日甘肅網記者韋德佔/攝)每日甘肅網記者韋德佔(文/圖)6月14日,第三屆隴南文縣白馬人民俗文化旅遊節開幕,文縣鐵樓藏族鄉白馬山寨人山人海,歌舞沸騰了整個山澗,各地遊客紛紛前往白馬山寨體驗白馬人獨特的民俗文化魅力。熱情好客的白馬人,身著節日的盛裝,在寨門前搭桌設臺,焚香點燭,由白馬司儀主持的「朝偉」,為遠道而來的客人舉行隆重熱烈的迎賓儀式。
  • 東京歌舞伎町,李誕在李小牧身邊的格外有依靠!——《奇遇人生》
    《奇遇人生》裡的他,我們又能從另一面認識這個人。人都是多面性的,用以應對不同的環境,一定程度上,我們,都是「變色龍」。最新一期的《奇遇人生》,簡單來說,李誕跟阿雅去日本,見了兩個人,一個是結婚開酒吧的主持和尚,一個歌舞伎町拉皮條的參選議員,他們一個是光恩寺的主持羽田先生,另一個就是著名的旅日華人李小牧。
  • 走近神秘的「白馬藏族」
    ,為對外宣傳白馬藏族、增加外界對白馬藏族的了解、盡我的微薄之力!山寨依山傍水、在山峪間一字擺開,山間的小溪潺潺流過,迴蕩的聲音就如同大提琴演奏的協奏曲,讓人身臨仙境,藍藍的天、白白的雲、翠綠的山巒疊嶂起伏讓人心曠神怡,當我站在高處看到這一幢幢漂亮的藏式別墅、望見迎風飄揚的一面面五星紅旗和五色經幡、無限的遐想讓我的思緒變得越來越清晰……「幸福不忘黨的恩」我的目光和思緒凝固在這醒目的標語上。
  • 遂寧市安居區公安分局白馬派出所會同白馬鎮黨委政府開展高考後...
    四川民生報導網訊(鄧學兵/舒以敏 遂寧報導) 為確保高考後的轄區治安穩定,有效避免涉校案件的發生,7月8日晚,遂寧市安居區公安分局白馬派出所聯合白馬鎮黨委政府在轄區開展夜間清查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高考結束當天,安居區公安分局白馬派出所聯合白馬鎮黨委政府將高考安保工作持續加強,加強娛樂場所監管,強化治安防範,堅決防止擾亂滋事活動,確保轄區大局安全穩定:一是強化街面巡邏防控。緊盯校園、網吧、KTV、夜市攤等考試結束後學生易聚集區域;二是強化行業場所檢查。
  • 生於300年歷史的歌舞伎世家,曾經的花花公子上演真實的戲劇人生!
    歌舞伎(kabuki)是日本特有的傳統戲劇形式之一,與能樂、人形淨瑠璃並稱為「日本三大國劇」,至今已有400 多年的歷史。在日本,歌舞伎演員享有很高的地位,非常受人尊重,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歌舞伎名家的孩子,自幼起便要身負繼承「家業」的重擔。在這眾多歌舞伎演員當中,十一代目市川海老藏便是其中一位備受矚目的人氣歌舞伎演員。
  • 時間,追不上白馬
    時間追不上白馬,歲月賽不過時間。人生不過一杯咖啡的距離,品味苦行的經歷,品嘗時間的苦楚。 人生不過一壺酒的味道,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每一段愛情的告白,都是一壺甘甜的美酒,越喝越醉,越品越愁。 時間煮雨,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風吹麥浪,指尖划過太多思緒,流年似水,追憶年華,時間就像被蒸發的雨水一樣不可往復。
  • 甘肅鐵樓藏族鄉白馬姑娘直言:若在以前,這會是個「稀罕事」
    中新網蘭州9月26日電 (記者 殷春永 閆姣 高瑩)提及少數民族村寨,很多甘肅人印象裡會映出「鐵樓白馬藏族鄉」,它位於隴南市文縣境內,坐落在白馬河畔,是一個藏漢同在的古老邊寨,當地人自稱「鐵樓人」。經歷了長期貧困之後,鐵樓人抱團發展,助鄉鎮轉型步入旅遊優勝地。雖遭受較嚴重的洪澇災害,但「借綠生財」的這一長遠目標卻未變更。
  • 白馬火圈舞點燃了甘肅文縣天池的文化盛夏,這裡風光優美景色如畫
    火圈舞也稱「圓圓舞」,是白馬人休閒和慶賀節日最常見的舞蹈,用獨特形式把迥然不同的兩個自然物——「火」與「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歌為火亢奮,火為歌增輝,舞者越多場面越壯觀,篝火越旺,氣氛越熱。有人說,白馬人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 這話說明了歌舞與白馬人與生俱來的淵源和難以割捨的情結。據資料記載,火圈舞是白馬人戰鬥的結晶,它的發展和演變與戰火息息相關。
  • 肖戰身上有一種很罕見的特質,我為歌舞而歌舞
    我不是業內,所以說專業我說不上來,但是我覺得,肖戰身上有一種很罕見的特質,他的歌舞不是因為這是歌舞而歌舞,而是因為我要歌舞而歌舞,不好意思。我不知道我這麼拙劣的表達大家是否聽得懂,就是帶著一種肖戰元素的全情投入,沒有一絲匠氣雕琢的標準件痕跡,就很容易把受眾帶入情景跟著入戲,你很多時候不是用單純欣賞的角度去看他的歌舞節目,而是能夠共鳴,能夠跟著他一起嗨一起感染到他在歌舞裡的要表達的跟著不知不覺就入戲。
  • 島國最紅歌舞伎,讓人慾罷不能
    這位迷倒了萬千少女的妖孽神顏就是被譽為「日本歌舞伎小王子」的------藤間齋打住,聽到歌舞伎這三個字,可千萬別跟東京紅燈區歌舞伎町一番街混為一談。要知道,歌舞伎可是日本傳統戲劇,堪稱日本國粹(地位等同京劇)。
  • 九寨溝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白馬人「縐舞」中的角色
    據說白馬人的擬獸面具數目達百種,現在常見的就只有十多種面具。目前,九寨溝縣的縐舞傳承人中最多能夠模仿46種動物的舞步,九寨溝縣白馬村寨現存和常見的縐舞面具大約有以下十一種:          1獅子頭:白馬語叫「索額」。在白馬人心目中,獅子是百獸之王,形態兇猛,威不可當。能壓倒一切永立於不敗之地。2龍頭:白馬語叫「魯額」。龍是白馬藏人特別崇拜的天神之一。
  • 三國志戰略版白馬從義怎麼樣 白馬從義戰法分析
    三國志戰略版白馬從義戰法怎麼樣?白馬從義戰法好不好用?白馬從義戰法給什麼武將用比較好?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白馬從義戰法到底怎麼樣,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白馬是「神馬」?
    白馬會一夜之間紅了,一日之間又關了。上海沒有跑馬場,白馬卻集中在市中心一座1600平米,金碧輝煌的KTV裡。白馬到底是「神馬」?現實世界裡,白馬王子往往被時光打殘,不是變成禿頂大叔,就是變作渣男。「昨晚上海白馬會所……過生日,28歲。金主送了28份禮物,說把以前的都補齊……有一個純金的杯子……27歲的禮物,送的是一輛奧迪……」短短的一條微博迅速上熱搜,極大的信息量刺激著網友的神經。這個白馬到底是怎樣的會所?為何會有客人不惜重金為男陪侍過生日?隨著微博熱搜榜單和朋友圈裡的不斷刷屏,標榜低調奢華的白馬會所不斷被起底。
  • 名家丨「多元一體、和而不同」之典型——白馬藏人
    十多年來,赴白馬山寨考察和觀光的學者、旅遊者絡繹不絕,特別是每年正月元宵前後,走村串寨的遊人如潮,蔚為壯觀。學術界對白馬人的研究成果也如雨後春筍,成為一個新的學術增長點,數量和質量都有了新的突破。白馬藏人神秘的「面紗」被逐漸揭開。白馬人怎樣「從遠古走來」?白馬人的族源問題首先成為近幾十年來學人探討的一個熱點,成果常見諸報端、學刊及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