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9日訊,據臺媒報導,座落在嘉義縣布袋鎮的「高跟鞋教堂」,還沒正式啟用,童話般的外觀就已吸引一大票粉絲關注。預計該教堂在今年春節期間正式開放,未來縣府將配合濱管處以臺17線為主軸,將周遭打造成臺灣的羅曼蒂克大道。
水晶高跟鞋教堂
教堂高約17米,寬約10米,歷時2個月完工,遊客現已可以參觀外圍地區。
座落在嘉義縣布袋鎮的「高跟鞋教堂」。
在2014年10月15日舉行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築」。但是什麼是「奇怪的建築」,是否有一個科學標準?
「國家住建部希望制定可以判定 奇怪建築 的準則,雖然很難,但我認為是好事,至少能讓設計師更多地從人的需求、環保等方面去設計建築,而不是單從外觀上譁眾取寵。」在2014年11月18日至19日舉行的「第三十四次中國科技論壇—綠色建設美麗中國論壇」上,廣東省建築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楊仕超透露。
那麼,奇怪建築是否能有科學上的標準呢?楊仕超認為,「奇奇怪怪的建築」其實也可以有「硬指標」。「這個指標就是與已有建築統計數據的對比。比如,一個普通的建築,一般情況下每平方米的鋼材、水泥等建材的消耗量,都有一個平均值,如果要建的新建築與平均值偏離很大,就有可能是一個奇怪的建築。」
「比如『鳥巢』,每平方米的用鋼量,是普通體育場的幾倍甚至是十幾倍。一般來說,某種材料的單位面積使用量,如果高一倍,可以接受;如果高兩倍,要考慮是否有問題;如果高出平均值3倍以上,在結構上就屬於 奇怪 了。」楊仕超認為,「鳥巢」在結構上確實有不合理之處:「建築上有 靜定結構 和 超靜定結構 。靜定結構是最簡單的穩定結構。超靜定結構,就像『鳥巢』這種,許多地方相互交叉、互相牽扯,施工順序或者維修時拆除支撐的順序不對,都有可能造成結構垮塌。最後只能耗費大量建材保證其安全性。」
楊仕超認為,建築在設計上應力求結構簡潔,不應為了奇特的外觀效果將其過分複雜化。
需要與當地氣候契合「不奇怪」的另一個重要標準是要與本地的氣候條件、自然環境相契合。廣東省大部分地區地處「南亞熱帶地區」,有著明顯的氣候特徵。「針對這樣的氣候,廣東省的建築要以防熱為主,應重點重視自然通風、利用自然通風,減少空調使用,遮陽、隔熱,而不考慮冬季的保溫;建築規劃可儘量滿足自然採光;保障室內空氣品質;建築需要防潮,材料需要防黴。」
楊仕超指出,「廣東許多新建大樓是全封閉,還很喜歡使用玻璃幕牆,這些顯然都與當地氣候條件不符。玻璃幕牆有兩大缺點,一是全封閉、不通風;二是達不到遮陽效果。比如白雲機場使用了玻璃幕牆,無法遮陽,現在只能再加貼一層遮陽材料,造成浪費且十分難看。又比如西塔等多棟珠江新城超高建築,珠江邊本來空氣很好,卻做成全封閉,只能常年開中央空調,不環保,對身體也不好。」
與文化格格不入不行
楊仕超認為,與當地文化、氣候的契合度也很重要。「比如央視新大樓,與北京的文化就格格不入。北京文化講究方正、規矩,而這棟大樓難以體現。」
又如河北天子大酒店,雖然使用了象形,但將財神爺、老壽星做成巨像,在文化上也不對,「難道讓旅客到神仙肚子裡去娛樂?」
楊仕超還指出,嶺南文化表現在建築上時,表現為敞開的空間較多,建築相對分散。但廣州的許多新建築,缺乏規劃,片面追求外觀華麗,顯得與嶺南文化格格不入。「一些傳統的嶺南建築在表現傳統文化和尊重當地天氣方面就做得很好,像西關大屋,每扇窗戶都能打開。」
設計不考慮功能不行楊仕超指,建築是給人使用的,設計合理、人性化很重要。「而一些建築與功能不相匹配,學校不像學校,醫院不像醫院。比如廣州大學城部分高校,教學區與宿舍區之間隔了一條六車道大馬路,給師生帶來諸多不便。又如一些醫院,門診樓、住院樓、手術樓,距離很遠,病人做檢查、手術後,要推很遠才能回到病房,這樣的設計也很奇怪。
楊仕超表示,對於什麼是奇怪建築,業內還在熱烈地討論,「制定標準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但如果真的能有一些判斷準則,以後結構偏離常理、與功能相悖、外形上譁眾取寵的建築,在方案報批時就會不予通過,這也是一件好事。」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