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是「快」

2020-12-12 同度邦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故事:有一個中年男人,在40歲的時候失業了。由於自己學歷也不高,工作也不好找,他很絕望。但為了養家餬口,後在別人的指點下,他開始學習編程。可想而知,編程這樣複雜而又需要智慧的工作對一個中年男人來說,多麼不容易。但是這個男人堅持了下來,用十年時間編寫了一個財務管理系統,然後賣了1000萬。

這個故事聽起來很讓人興奮!讓人激動的興奮點在於1000萬!確實有了這麼多資金,就目前的生活水準來說,一家人應該衣食無憂了。但是我們可不要忘記了,在此之前,這個人為這個結果所做出的的巨大努力和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勞動。

這也印證了我們經常看到和聽到的一句話,你儘管堅持和努力,剩下的交給時間和天意。

但這不是我在這裡想要表達的意思,我想要說的核心是: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在為實現一個目標的過程中,有時慢就是快。咬定青山不放鬆,不屈不撓,總有一天會「滿城盡帶黃金甲」。

縱觀時下,隨著社會環境、科技發展以及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的變化,整個社會不知從何開始,都變得異常浮躁和急功近利,恨不得一夜暴富或飛黃騰達,就連有些商界大佬也在調侃「不能一夜暴富,兩夜也行」的話題。於是,當政者主持一方政務時,想到的不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是快出政績,給自己的烏紗帽穿金戴銀,哪管百姓的生活和地方的長遠發展。從商者,為了快出並最大限度地實現利潤,不惜造假售假,哪裡顧得上保護環境、打造品牌、珍惜生命呢。在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當中,面臨如此大的國難,盡然還有不少商戶製作並售賣不具防護功能的假口罩,借發國難財,讓人痛心疾首。還有為學者的一族中,為了評職稱當院士做領導,不惜抄襲造假,甚至還剽竊境外學術期刊的數據,誰還顧得上「板凳甘坐十年冷」呢。種種「快」而亂的亂象,不一而足。

唯物史觀認為,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辯證統一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並反作用於社會存在。

上述種種喧囂的「快」速造政績、造財富、造學術成就的直接後果就是更加暗示和鼓勵了年輕一代前赴後繼去造作、去模仿、去 追求花裡胡哨的噱頭和利益。在這種大的「快」進環境下,誰還能真正靜下心來去扎紮實實為群眾做點實事?誰還真正願意慢下來去創新新的商業模式和推動技術進步呢?誰還能真正坐下來去做基礎學科的研究和沉澱呢?

讓人欣慰的是,在如此的「快」進時代,仍然有一些企業和個人,如華為、黃旭華、終南山,成年累月地地做著一件平凡而又偉大的工作,看似很「慢」,但他們的工作實際上卻是在夜以繼日地「快」速推動著社會發展和民族進步。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慢是事業成功的基礎,快需要慢的積累。

在真實的生活中,我們認為的「慢」事實上也就是「快」。一部《本草綱目》二十年,一部《資治通鑑》十九年,一部《紅樓夢》十年。華為公司從1987年創立到現在,「慢」慢打拼30多年。這些經典的誕生,確實是「慢」,但慢慢磨出來的東西確實是精品,光耀千古,正所謂「慢工出細活」。

英國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曾說,唯有埋頭,才能出頭。急於出人頭地,除了自尋煩惱以外,不會真正得到什麼,甚至給自己帶來傷害。謙虛忍耐,紮實積累。則會長久地享受成功的喜悅。

相關焦點

  • 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縣城的幾所學校拼題海,拼時間已經做到極致,加班加點看是快其實違背了教育規律,知識消化需要過程,要是學生能力真正提高光靠大火猛煮只有一個結果就是外焦裡嫩。老師疲憊不堪,最直接的受害者其實是學生。領導們其實心裡也很清楚,但是更高一級的領導要成績,一層一層把目標往下壓,大家明知道這種做法是殺雞取卵,飲鴆止渴。
  • 慢就是快,「慢」是如何「快」起來的?
    錯誤的事情就是這個事情不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比如說很多人學英語,平常功夫下得一點也不到位,但是由於總是喜歡自我欺騙,認為不需要消耗多少腦力,也能很輕鬆學會了,這樣做事情並沒有貼近學習的本質,也就自然不會取得學習的效果,於是進步自然就很慢了。
  • 慢就是快
    當生活一團糟時不妨讓自己先慢下來,有效的多說多做,無效的少說少做或者不說不做。讓我們慢一點,再慢一點,因為有時慢就是快。人在過度想快的狀態下很容易六神無主,而當我們慢下來時,心態就會相對平和,狀態就會更加穩定。所謂定生慧,「氣定」才能「神閒」,人在「定」時,各種已有的成功經驗和智慧也就很容易出來了。  有的事情是可以快速解決的,而有的事情則是事緩則圓的。
  • 李明順: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做更好的產品體驗
    首頁 > 專訪 > 關鍵詞 > 李明順最新資訊 > 正文 李明順: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做更好的產品體驗
  • 生活中的哲學:有時候,慢就是快
    現代人的生活和工作節奏越來越快了。無論老闆還是員工,老師還是學生,各行各業的人,都在追求效率,都希望在最短時間內達到目標,在自己可支配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可是,求快一定好嗎?並不盡然。有這樣一則故事,一戶人家在蓋房時感到瓦工師傅鋪瓦進度有點慢,中午就特意多加了幾個菜。那意思是,我對你好點,你好好幹,幹快點。結果,到了下午,瓦工師傅鋪瓦的進度比上午還慢了。到了晚上,這家人不僅加了菜,又專門請師傅喝了酒。心想,酒也上了,招待也盡心,夠意思了吧?可是,到第二天,瓦工師傅活幹得更慢了。
  • 曾國藩: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道德經》有云:「少則得,多則惑」,「大器曼(慢)成」。不論遊戲,還是人生,少就是多,慢就是快。可誰想,一篇文章反反覆覆的誦讀,曾國藩就是背不下來。最終,小偷一怒之下跳下房梁,將這篇文章給曾國藩背了一遍…… 由此可見曾國藩資質之平庸,但正因為他自知自己並非聰明人,所以他讀書行事不求捷徑,用最紮實的方法慢慢來!不讀懂上一句,不讀下一句;不讀完這本書,不摸下一本書;不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絕不睡覺!
  • 劇烈動蕩中切記「慢就是快」
    因為在這個位置我們更希望市場走的慢一點,慢一點其實就是快。具體我來分享一下我今天整體思路。第一,今天的市場可以發現整個市場有動蕩,但是整體來說表現平穩,當然跟我們的大金融表現相對平穩也有很大的關係。比如說彈性最好的證券板塊,大家可以發現今天光大證券又躁動了,你看跌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就再次躁動,又能夠激發市場熱情。
  • 慢就是快,我們需要中國式慢生活!
    時下有個詞悄然興起——「中國式慢生活」。「中國式慢生活」,是指中國人所特有的一種以自然、閒適為主要特徵的藝術的人生態度和活法,是為發掘生活中不為明顯的樂趣的一種精神嚮往,是對讀書,喝茶,彈琴,畫畫的一種拾起。
  • 慢就是快,你是怎麼理解的?
    小的時候我不明白慢就是快的道理,長大了經歷了一些事情,漸漸領會更加的深刻了。記得有一次我在拆快遞包裹的時候比較心急,想著手頭有什麼就先用起來,於是我的手就開始往衣服口袋和褲子口袋裡摸,找出來一把鑰匙,就趕緊去用力的劃包裝上的封條。
  • 青春期父母必修:教育孩子慢就是快,短期無用就是有用!
    但如果太關注每次考試的結果,就會被綁架:為了能考好每一次,把所有的目光,所有的能量都聚焦在這次考試上,犧牲長線的節奏,追求短期的快、全。長線的節奏是為了達成更長遠的目標,放慢每一步,把每一步走得更紮實的策略。而短期的快、全極有可能是膚淺,不深入的。當一個又一個膚淺累積疊加在一起,我們的時間使用效率其實變得更低。
  • 從前慢 如今快
    夜深人靜時,我就會情不自禁想到木心的詩《從前慢》:「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我覺得最點睛也最詩意的一句是「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在這個速食的時代,「快」成了一種生活常態,「快」成了資訊時代的抓手,「快」成了「閃婚」的代名詞,「快」成了辦事趕路的定律。  誠然,社會瞬息萬變。
  • 自媒體創業中的快與慢,似乎暗合了人生中·的·快與慢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網際網路時代,生活變得很快,打字,視頻,自媒體都快。但是自媒體創業卻是「慢即是快,快即是慢」,我們的人生軌跡何嘗不是如此。作為一個70後的中年大叔,在經歷了20年房地產行業的衝擊與洗禮後,因為夢想與激情,不願意受既有生活軌跡的束縛,毅然選擇了一條創業之路。
  • 時間的快與慢
    但她的忽快忽慢又是可以感受的。小時候,總想快點長大,想讓時間走的快一點,想自己可以像爸爸媽媽一樣「主宰」生活。那時候,時間過得真慢;長大後,總想慢點變老,想讓時間走的慢一點,害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流逝,想自己可以像個孩子一樣永遠定格在天真爛漫。這時候,時間過得真快。
  • 有時候,慢即是快,快反而會慢
    後來曉媛按哥哥的建議把車停到醫院正門旁邊的空地上,也就是今天被抄牌的這個地方。這裡的地面上雖然沒畫好停車位,可是有很多車停在這,曉媛也只是準備停一小會看下嫂子就走,所以就沒想太多,停好車就直奔病房去了。離開時也沒什麼事。3 ·.
  • 2019年,慢即是快
    記住一句話:慢其實就是快!古語說得好,低頭趕路,也要記得歇歇腳抬頭看天,忙於工作,常常陷入到具體的事務之中而見樹不見林,缺少了大局觀。2019恰恰是一個應該放慢腳步,仔細思量的年份。為什麼慢即是快?這裡提供三個視角。首先問自己一個問題,忙碌等於效率麼?過去幾年,很多人忙到瘋,因為忙碌被等同於打拼、努力。
  • 因為慢,所以才能快
    《將夜》中夫子有個學生叫做「李慢慢」,他是後山的大師兄,在小師叔離開之後,他在後山不管是琴棋書畫還是陣法都是第一,稱呼他慢慢並不是他真的慢,他很快,這種快在修行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既然如此之快,為什麼要叫慢慢呢?對於這個人物的設定,其實真的很有意思,他闡述了究竟什麼是真正的快。
  • 慢就是快,所謂人生開掛,不過是厚積薄發
    努力的人總有一股執著的勁兒,你不知道他們為什麼堅持,但他們就是這樣默默地堅持著。阿欣因為考研的事兒,沒少和家裡鬧小矛盾。爸媽不希望她被三姑六婆笑話,也覺著女孩子終歸成個家、找個人相互依靠才是正經。身邊不少人勸阿欣,辛辛苦苦地考研、讀書,最後也不過是換份安慰的工作。
  • 快節奏慢生活的生活體驗,美食環繞整個小鎮,簡直就是人間天堂
    如果在城市忙碌中想要有一種慢慢的節奏,想要慢下來,一定要來東夷小鎮看一看慢生活中還帶著點快節奏,這是多麼和諧的場景。在這條美食街上,處處都是快節奏,但是處處又都是慢生活。很矛盾吧。有些夥伴大老遠過來就是為了喝一碗熱氣騰騰的湯,這味道絕不能讓人家失望。敬業的叔叔一鍋湯熬幾個小時,看到大家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他也安心了。到了晚上,遠遠望去,更是一種別樣的美景,吐火苗的灶臺烤著各種美食,烤扇貝、螃蟹、魷魚等等,看到就流口水了,但是扇貝又是不能提前準備的,這都是需要現做的,所以在這裡的所有人,都已經習慣了等待,雖然著急,但是也會靜心等待美味的美食。
  • 守護「快節奏」下的「慢能力」
    網絡生活的節奏無疑是極快的,如何適應這種「快節奏」,則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早幾年前,就有不少人質疑這種「快節奏」,呼籲人們把腳步放慢一點,如今看來,放慢腳步並不那麼容易做到,「慢」幾乎可以算得上一種能力;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們守住了 「慢能力」,將更有定力去思考,自行判斷、自行總結。
  • 為什麼地球的自轉有時快有時慢
    地球繞著自己的軸在旋轉,大約每23小時56分旋轉一周,也就是地球上的一天。這一點,已經是普通的常識了。多少世紀以來,人們從未對這一點產生過什麼懷疑。面且總認為地球旋轉的速度是均勻的,人們把它作為天然的「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