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中秋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但你清楚它的來歷嗎?

2020-12-18 夜落燭花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了,今年的中秋節與往年有所不同,它首度與國慶節重在一天,史稱「雙節合璧」。大家不妨想想當這樣兩個對國人萬分重要的假期成功牽手,會發生什麼呢?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體驗過被某寶賣家圖片欺騙的滋味,就是圖片上顯示鼓鼓囊囊的東西,發過來縮水一大半。「雙節合璧」估摸著就是這類體驗。

Q版燭花

不過不打緊,咱們有內涵,有格調,別人放假是放假,咱花粉們放假那叫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小學生們做好筆記,燭花在這裡用到的「傳承」與「弘揚」二詞不得顛倒,不然會造成邏輯錯誤,這病句上學期不考,下學期必考。

陰陽師趙老師的PPT(節選)

言歸正傳,既然是發揚傳統文化,基於多年浸淫「修改病句」一道,那前期必然有一段了解的過程。中秋節,顧名思義,是秋天中間那段時期的節日。如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慣,中秋節也有其獨特的賣點,啥子?月餅啊。而燭花經過對天文的勘察,中秋之日乃八月十五,正是月滿枝頭的大好日子。不僅如此,這一天還是月嫂、月老、大部分女生大姨媽放假的日子,就連嫦娥妹妹也是這一天奔的月。顯然,這一切的一切,都繞不開這個「月」字了。

秦時明月

看過《仙劍奇俠傳》的小夥伴們清楚,劇中最大的BOSS是拜月教,沒事拜拜月亮,吸收吸收日月精華,給自己充充電的團夥組織。要知道,在那個故事背景下,這天底下是有神仙的呀。而類似傳銷組織的拜月教,與其說拜的是月亮,倒不如說是月神。

月神大頭照

而這月神,便是讓咱廣大中華兒女能夠放下學業、工作、事務回家團聚的大型活動發起人,是中秋文化的奠基人。追根溯源,不知是不是上古先民們想給自己放個假,中秋節在上古時期便有了,只是那會兒它不僅不以中秋為名,更不以八月十五為期。

回家,總會讓你找尋到安所

有小夥伴會思考,既然前面說到中秋節是「拜月」活動的衍生產品,那中秋節就叫「拜月節」了?來人,給這名小夥子點讚,只是稍微可惜了一點,如果腦洞再大一點的話,正所謂祭拜祭拜,拜月節能有祭月節好聽?不錯!答案呼之欲出,在上古時期,每逢秋分時日,便是一年一度祭月節活動拉開序幕之時!

大型祭月現場

然而,隨著曆法制度改革以及對月亮的審美變化,對圓形情有獨鐘的先民們逐漸發現,秋分往後挪幾日農曆八月十五的月亮那是又大又圓還生的好看呢。祭月活動不能有所偏倚,要祭就給祭全咯!祭圓咯!於是乎,祭月節的日期算是徹底敲定下來了。

祭拜月亮一塊都不能落下

挑剔的先民們,久而久之似乎對這個傳統節日的感官還有點不是滋味,但又說不上是哪兒不對勁。就這麼晃啊晃啊,一眨眼功夫到漢代了。漢代那什麼朝代啊,文風盎然,騷客騷的不要不要的,他們憑藉靈敏的嗅覺斷然發現,這名字不對啊!

先民甲:咋不對啦?

騷客們:放假這麼一個喜慶的日子,「祭」字不好,得改。得了,要整整個全套服務吧,改成「中秋」,就這麼定了!敢瞎逼逼噴死你!

先民甲:……

一群喝酒聊天打屁的騷客

於是乎,八月十五過中秋的文化隨著歷史的涓涓細流,一直流淌到了今天。故事到這就結束……啦?不,後頭還有呢!

其實,到漢代中秋節也僅僅是屬於部分群體的節日,直到唐朝。這會兒就不是文風盎然,而是文風鼎盛了,期間湧現了一大批文人騷客。為了實施「中秋節項目」的科普,硬是把嫦娥仙子逼上了太空,把月兔丟在連根草都沒有的月球,就連月亮本身也被玩成了花生米。

嫦娥奔月中

什麼夜光、孤光、夜明、玄度、玄暉、玄燭、素暉、暉素、素影、霄暉、皓彩、圓光、圓景、圓影、圓缺、清暉等等等等,沒有什麼是他們想不到的。好比那群閒的蛋疼的騷客們喝酒喝著喝著,有點醉意了,此時是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我桌子上的白玉盤咋掛天上去了啊?」

鑑於此人名氣極大,身邊有幾隊狗仔那是稀疏平常的事兒。此話一出,媒體朋友們紛紛拿出毛筆刷刷地記下「號外!xxx詩興大發,月亮有了新叫法!」

於是乎,好跟風的古人們,一筆一划地將中秋節勾勒得愈加飽滿,將月亮的色彩抹得更加具有傳說意味。一直到今天,中秋文化與月文化仍舊在蓬勃發展,只是文人騷客似乎在這個時代騷不動了(例如燭花),真正騷起來的主力軍還是當代商販們。

相關焦點

  • 四大傳統節日的來歷與內涵
    除夕  一年一度的文化心結  【來歷】春節原名為元日,相關的慶祝活動在夏代已經開始。作為歲首大節,它確立在漢朝。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漢武帝頒行《太初曆》,確定以夏曆的正月初一為歲首。每年的最後一天,就是除夕。
  • 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由來與寓意
    在這個收穫季節,有一個特別的節日,中秋節。根據中國農曆,八月是在秋天的中間,是秋天的第二個月,所以它被稱為「中秋」,八月十五是在「中秋」,所以它被稱為「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其他的名稱:因為中秋節是在八月十五日,所以它被稱為八月節,八月半,團圓節;因為中秋節的主要活動是圍繞著「月亮」,所以它也被俗稱為「月亮節」和「月夕」;中秋節又叫中秋節。
  • 中秋節始於唐,盛於宋,而如今已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大家都沉浸在家人的團聚中,而關於中秋節,我們又知道多少?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等等,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 中秋是慶祝團圓的節日,那你知道中秋的來歷嗎
    中秋節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大型傳統節日,賞月、吃月餅、與家人團聚,是我們對中秋最好的期待。對中秋我們有了太多的期許,但是你知道中秋的來歷嗎?在中國傳統的三大節日——春節、端午和中秋中,中秋節形成最晚,與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中秋也有著悠久的源頭,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的敬月習俗和秋祀活動。
  •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外國人也過中秋節嗎?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外國人也過中秋節嗎?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祭月節、仲秋節、拜月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其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
  • 你竟然還不知道關於 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是什麼
    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都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既然是傳統的節日,肯定是有它的歷史,每一個節日都有它的來歷,並且在古代,有些事物是被神話了的,有些沒有依據,所以很多的只能是傳說了,這中秋節快要來臨了,很多的人想要問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是什麼。
  • 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你知道嗎,中秋節日習俗活動又有哪些?
    又到了中秋佳節,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年到農曆八月十五,在異鄉獨自生活的人們,以月亮的圓比作家人團圓,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感情。在中國傳統節日中,中秋節和端午節,春節和清明節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
  • 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八月節
    中秋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
  • 中秋為何能夠齊名春節,一躍成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中秋,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傳承了數千年、滿載著無數中國人團圓情思的節日,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列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只是,在這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年代,身處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的我們似乎已經越來越少地去追溯一些傳統的東西。
  • 別把外國節日記得那麼清楚,中國的三大「鬼節」你確定都知道嗎?
    (千年風霜·第178期·文化史 文案/沐小瞳 圖片/沐小瞳)說起鬼節,顧名思義,就是跟鬼有關的節日。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跟鬼相關的節日有很多,而真正能稱得上「鬼節」的卻只有三個。雖然「鬼節」看起來不切實際,虛無縹緲,但是它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中國這三大鬼節。一、祭祖踏青—清明節基本每個中國人都知道有這麼個節日,這一天幾乎家家都要祭祖,現在已經成為法定節假日了。經過歷史的不斷發展演變,清明節融合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 你知道嗎?中秋節是新加坡最受歡迎的傳統節日,老老少少都要過!
    後天就是農曆8月15日中秋節了。中秋節在新加坡是最受歡迎的傳統節日之一,標誌著碩果纍纍的金秋結束。過去也是感謝神恩的節日,嫦娥奔月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老少皆知。在中秋節的兩個晚上,大家去牛車水賞燈的同時還能品嘗到難得的10多道傳統廣東美食,有些已經消失20多年了。「舊情新意「讓大家體驗以前傳統中秋的氛圍,真是一次大膽而有意思的嘗試。
  • 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
    今天(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因其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中秋節的由來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
  •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2012中秋節壁紙欣賞
    【PConline 欣賞】一年一度秋風盡,又到中秋佳節時,你會怎麼度過這個「地球末日年」的中秋節呢?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當屬全家一起吃月餅和賞月了。而除了吃月餅和賞月之外,也給家裡的電腦換上張溫馨唯美的中秋節壁紙應應景吧!  2012中秋節是幾月幾日?
  • 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馬上就要清明節了,對於小編來說是三天美好的假期,相信各位讀者也會在清明節和家人一起踏青享受生活,但是大家對於清明節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吧。清明節是我國非常古老的一個節日,它其實融合了多個不同的節日並不斷變化才形成了今天的樣子,清明節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改火節,北方冬天寒冷人們需要生火取暖。
  •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外國人過不過中秋節?又是怎麼過的呢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且是大家都很重視的一個節日,實並非只是中國獨有外國人也過,那麼外國人過不過中秋節呢?外國人又是怎麼過中秋節的?一、日本「月見節」在古代,日本人稱中秋節為「月見節」。節日這天,成千上萬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吟唱吆喝,扶老攜幼,抬著神龕到廟裡去進香。
  • 「中秋」不是二十四節氣,你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嗎?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 時在農曆八月十五, 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 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 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
  •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是幾月幾日?端午節的來歷習俗
    傳統節日端午節幾月幾日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 你知道中秋節起源於哪個朝代嗎?為什麼叫中秋節
    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分別是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今天是中秋佳節,除了春節以外這是今年四大節日中最重要的一個團圓節日,那麼你知道中秋節是起源於哪個朝代嗎?為什麼叫做中秋節呢?今天我們是借著節日來聊聊這個團圓節日的由來故事。
  •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時間:2020-09-30 23:0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 中秋佳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去年清明節,寶哥跟爸爸一起回老家祭祖了,應該知道清明節是幹什麼的。於是,我說:"對,今天是清明節。"直接寶哥說:"但是,清明節4月5日,4月5日是陽曆"。直接寶哥說:"很奇怪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都是陰曆的日子,為什麼清明節是陽曆的日子?"臉上無數條黑線呀!突然想起高中老師的話:"你不知道的知識點,就是出題老師的出題點。"在無數的考試中印證了老師的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