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的唱舞分離使得舞者頗多即興發揮,帶出火花四溢的舞臺效果。
本報記者 沈家善 攝
本報訊 (記者 伍斌)相隔8年之久,世界經典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昨晚在上海文化廣場,以英文版重回觀眾視線。由於音樂語言感人,舞臺表現富有想像力,儘管未用原創時的法語演繹,這部音樂劇依然獲得了觀眾的青睞和叫好。
對於一部即將在文化廣場上演三周的作品,作品品質和演出質量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昨晚,《巴黎聖母院》英文版在歌聲和舞姿中,讓人感受到文學經典與舞臺藝術結合的魅力。全劇並不重縷清故事,而是把雨果的這部經典中最打動人心的情節,化為近50段好聽的唱段。由於該劇的演唱難度極高,艾斯梅拉達和卡西莫多的扮演者採用唱、舞分離的方式,歌者全神貫注於歌唱,唱到令人心碎;舞者則在音樂聲中塑造出符合原劇涵義的舞姿。 (下轉第3版)
(上接第1版)當卡西莫多抱著艾斯梅拉達的屍體痛苦歌唱時,舞臺後方同時懸空而起四個艾斯梅拉達,讓她在卡西莫多的呼天搶地中重又「復活」,蹁躚起舞,很多觀眾被這一結尾感動得潸然淚下。
這是一部高度簡約而又時尚化的音樂劇。《巴黎聖母院》的舞美看似簡單但又機關重重。呈現在舞臺的一排高大石牆和刻有浮雕的石柱,在幽暗的燈光下傳遞出巴黎聖母院神秘而令人窒息的氣氛。當卡西莫多向鐘聲傾訴衷腸時,三座大鐘從天而降,每座鐘裡都有一個特技演員,不僅扮演鐘擺奮力撞鐘,還做出各種高難度吊掛動作,洪亮的鐘聲與近似嘶吼的歌聲撥動了每位觀眾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