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市公布了全市第7批、共計47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名單,其中官渡區的三聖宮、滇越鐵路西莊火車站舊址、寶象庵、永豐庵榜上有名,升格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悉,2017年10月,昆明市文廣體局(現昆明市文化和旅遊局)下發了《關於開展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工作的通知》,官渡區文化體育旅遊局(現官渡區文化和旅遊局)、官渡區文物保護管理所根據申報要求,結合官渡區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情況,提交了4項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不可移動文物。經過報請區政府同意,並進行現場勘查、專家論證、材料編寫等。2019年4月,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參加了市文化和旅遊局舉辦的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申報答辯會。今年3月5日,經市文化和旅遊局報請昆明市政府同意,全市第7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正式公布。
01
三聖宮
三聖宮位於官渡古鎮正街中段,始建年代不祥,現存建築為清代晚期建築。三聖宮是一處大型古建築群,佔地1347平方米,為三進兩院布局。該古建築群是官渡古鎮一項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對研究官渡古鎮的歷史、特別是宗教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現存山門門頭上「三聖宮」三字為清末民國初昆明文化名人陳榮昌所書。2003年官渡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5月由官渡區國投公司組織進行修繕,2018年3月竣工驗收。
02
滇越鐵路西莊站舊址
滇越鐵路西莊站舊址位於官渡區官渡街道辦事處西莊世紀城社區內,是原滇越鐵路昆明近郊的一個小站,始建年代大約為1922年,為滇越鐵路第二批增建的9個站房之一。站房為一幢法式兩面坡平房,設有站長辦公室、售票廳、候車室,面積約150平方米。該建築地基較深,並且用磚石砌成劵拱形,該地基主要原因是建於低洼地面,為穩固地基二採取的措施。屋面為法式灰紅色扣瓦。1958年由於擴建巫家壩機場,鐵路改線北移,廢棄了西莊火車站。2003年在昆明市文化局組織的抗日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文物普查中公布為官渡區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進行維修,並在站房內布置了一個以滇越鐵路修建史為主題的展覽,免費開放。
03
永豐村永豐庵
永豐村永豐庵位於小板橋街道辦事處雲溪社區永豐村,創建於明末,清代多次重修。庵坐北朝南,建築規模為三進兩院,由前殿、中殿、後殿、廂房及配殿組成。建築面積1400多平方米。前殿正大門為圓拱形,門拱上方刻「永豐庵」「中華民國十四年……」等字,系民國重修,單簷硬山頂,其它為清代建築。後殿、中殿均為單簷歇山頂,後殿面闊三間10.87米,進深11.1米,梁架結構為中柱分心,前後雙步梁,舉架高大,簷下木雕裝飾精美,刻工精湛。基臺較中殿高約60釐米,東廂房現存清代碑刻8通。多為記載該庵的修建歷史沿革,是不可多得的文獻史料。該庵最大的特點是保存有清代至民國初的建築,因此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
04
寶象庵
寶象庵位於官渡區官渡街道寶豐社區嚴家村。寶象庵現存建築由前殿、東廂房、西廂房、後殿、後殿東西兩配殿、後山門構成一四合院布局。因位於寶象河畔,故名寶象庵。庵始建於清初,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毀於地震,現存建築為民國十五年重修,並增設小學於內。解放後於1965年「四清」運動期間,佛像全毀,十年動亂中,庵內的木、石雕刻等物再遭毀壞,僅倖存殿宇為小學使用,今尚完好,現存碑刻三通,其中一通《重建寶象庵後殿碑記》記載:後殿於中華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重建,即為記載建庵情況的碑刻。
寶象庵後殿建於一高臺基上,後殿梁架結構為中柱分心前後雙步梁,單簷歇山頂,坐北向南。寶象庵是目前官渡區鄉村古建築寺廟保存較完好的一處,特別是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所有單體建築簷下的小木作雕刻,建築彩畫,橫披板壁畫,都幾乎完整的保存下來。後殿及前殿板壁畫繪製清供圖及花鳥重彩畫,東西兩廂房橫披板繪製三國演義和西遊記分隔故事畫。寶象庵是目前官渡區乃至昆明市鄉村寺廟古建築風貌及附著在建築本體上的藝術文物(小木作雕刻、古建築彩畫、板壁畫)保存較完整的一處,堪稱昆明地區「古建築彩畫博物館」,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
官渡區將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和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有關部署要求,進一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健全不可移動文物分級分類保護管理體系,依法履行各級政府的文物保護主體責任,切實抓好全市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來源:區融媒體中心 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