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常州市人民政府剛剛公布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21處(含合併項目1處)。其中武進區1處、新北區6處、天寧區13處、鐘樓區1處。為配合江南水鄉古鎮參與聯合申遺工作,將天寧區的焦溪和新北區的孟河列為了申報重點區域。
截止目前,常州市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57處,其中全國重點文保單位12處,省級文保單位52處,市級文保單位293處。
新增的第八批市保單位:
1、孟城古城牆遺址,位於新北區孟河鎮大南門內(費伯雄故居南)。現存有定常門(大南門)附近的一段遺蹟:長25米,寬15米,高2米的原城牆土墩。
2、奔牛藥店舊址,位於新北區常州奔牛鎮新市村委張東村1號,店內完整的保留有常州目前僅見的藥櫃櫃檯、藥箱等設施。
3、萬綏圖公所舊址,位於新北區孟河鎮萬綏東嶽廟東北35米,圖公所屬衙署官邸。
4、焦溪徐家祠堂舊址,位於天寧區鄭陸鎮焦溪村西河頭路10、12、14號,建於清代,與原「是家祠堂」 相鄰。
5、焦溪中街後巷奚宅,位於天寧區鄭陸鎮焦溪村中街後巷11號,建於清朝,坐北朝南,共有三進,面闊五開間,硬山式磚木結構,為遼寧省農業廳原廳長奚康敏的老宅。
6、大聖庵,位於天寧區鄭陸鎮新溝橋村委麻皮橋村北側,現存磚木結構建築一進五開間,明孫慎行曾為大聖庵前的一棵古老的柏樹賦詩。
7、惲代英住地,位於天寧區天寧街道晉陵中路500號,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惲代英姑父汪仲涵一家曾賃居於此。
8、丁甘仁故居遺址,位於常州市新北區孟河鎮孟城西路與孟河大道交叉口,原故居建築現已不存。丁甘仁故居遺址現有丁甘仁紀念場所,成為孟河醫派重要傳習基地。
9、黃天蕩許宅,位於天寧區鄭陸鎮黃天蕩村委北夏墅村,由清代秀才、三河口高山書院山長許伯清在1894年-1899年曆時5年興建。
10、北夏墅學校舊址,位於天寧區鄭陸鎮黃天蕩村,一處在黃天蕩村委會東南220米,單層五開間建築,有五角星門樓,門口西側牆內嵌有道光三十年禁唱灘簧碑記。另一處在鄰近的原黃天蕩新市民小學校園內,建於1946-1947年。
11、陸家橋,位於天寧區鄭陸鎮黃天蕩村,橋梁南北向跨河道上,兩邊有「陸家橋」橋名,依稀可辨「光緒」字樣。
12、承越故居,位於天寧區鄭陸鎮焦溪村南下塘26-29、31、32號,建於清朝鹹豐年間。承越,鹹豐年間進士,擔任過國史館謄錄。1860年,受命辦蘇常團練,後留山東道臺候補。
13、美新照相館舊址,位於天寧區鄭陸鎮焦溪村仇家弄8、10、12號,建於清鹹豐年間。20世紀30年代,攝影師徐蘊珊買下該樓開照相館。
14、焦溪強家弄24—25號是宅,位於天寧區鄭陸鎮焦溪強家弄24—25號,建於晚清,主體建築坐北朝南,房屋有門樓,雕刻精美。
15、南下塘98號西民宅,位於天寧區鄭陸鎮焦溪南下塘98號西,建於清末明初,坐東朝西,硬山式磚木結構。有五角星門樓和精美封火牆。
16、東亞客棧,位於新北區孟河鎮孟河北街116號,為日軍佔領孟河期間,漢奸楊福林開設的一座客棧(旅店),南北兩側有獨特的 「圓弧形」 封火牆。
17、新西門雙井,位於新北區孟河鎮新西門17號、20號新西門17號前稱為春泉井,為圓井,井身有紀年。
18、靈官廟弄郭宅,原位於天寧區椿桂坊社區靈官廟弄10-12號,建造於1936年,坐北朝南,是常州民國時期中西結合形成的典型建築。
19、福源米廠舊址,位於武進區丁堰街道梅港村委河東街,與市級文保單位萬安橋隔大運河相望。房屋應建於民國初年,曾為武進第八米廠。
20、仲明中學舊址,位於天寧區鄭陸鎮焦溪紅星路13號、三元橋畔。1945年焦溪旅滬工商業人士是貽永等人籌集資金借用南下塘是氏宗祠、徐氏宗祠創辦仲明中學,以紀念清代焦溪名人、舜山書院創始人仲明先生是鏡。
21、青楓公園橋梁群是合併項目,位於鐘樓區青楓公園,建於民國年間,陳華橋、富莊橋與原市保「韋墅廟橋」合併,名稱:青楓公園橋梁群。
交匯點記者 唐穎
通訊員馬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