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3月12日訊 去年9月,南通市文廣新局和如東縣文廣新局共同委託南京大學對海上絲綢之路遺產點掘港唐代國清寺遺址進行核心區域的考古發掘,昨天,記者在全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工作會議上獲悉,根據國清寺遺址考古發掘和保護利用專家論證會的要求,今年,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將繼續進行,全面完整揭露遺址地下情況,同時,我市還將組織國清寺遺址申報第八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掘港國清寺始建於唐元和年間(806-820),由浙江天台山國清寺天台宗第十祖、著名法師行滿所建。1960年7月,掘港國清寺被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後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2017年9月,南通市文廣新局和如東縣文廣新局共同委託南京大學對海上絲綢之路遺產點掘港唐代國清寺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現已勘明遺址面積約15000平方米,其中核心區域3200平方米,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和藏經樓三棟主體建築的建築基址。另外,在核心區域的東、西和北側為護廟溝。截止至去年年底,核心區域的考古發掘基本結束,出土文物300多件,包括瓦當、滴水等建築構件和瓷器等,還有大量各時期的瓷片,時代從唐代至清代。
據了解,目前,相關部門將繼續加強遺址及出土文物的保護工作,並著手國清寺遺址保護和展示的概念方案設計,同時,今年還將組織國清寺遺址申報第八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記者 龔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