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心思謀上市的百果園,可能正在遭消費者拉入「黑名單」。
近日,有消費者投訴稱,在百果園申請退貨後,卻被辱罵恐嚇。《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消費者在百果園退貨後出現的各類維權問題不少。並且,目前百果園4300多家門店,99%是加盟店。
退貨的損失該誰來承擔?
6月25日,有消費者投訴稱,在百果園購物因為口感不好選擇退貨,百果園海口青年路店的店長卻發簡訊辱罵恐嚇,還要該消費者退回金額。因此,該消費者希望百果園給出一個說法。
(消費者供圖)
《證券日報》記者就此事向百果園相關負責人核實,其稱也是剛剛獲知此事,目前已致歉,並得到消費者諒解。
那麼百果園方面是否對店主有處罰或制約措施,未來該如何約束店長/員工的行為呢?百果園方面對此並未給出回復。
記者在新浪黑貓投訴發現,關於百果園的投訴多達500餘條,包含惡意鎖定帳戶、帳戶餘額無法提現、果品變質等投訴,其中「三無退貨」投訴居多。
據悉,「三無退貨」本是百果園於2009年提出的「不好吃三無退貨」制度,即消費者如果對水果口感或品質不滿意,可無小票、無實物、無理由退貨。
2016年,百果園將「不好吃三無退貨」延伸到了線上,顧客在門店購買水果後,也可在百果園App上進行退款操作。2019年,百果園進一步升級「三無退貨」制度,上線「三無掃碼退」服務。對於不滿意的商品,消費者可通過掃描門店的退貨二維碼自主退款。
接二連三升級「三無退貨」制度的背後,確實方便了消費者,但是卻給更多的加盟店主帶來壓力。
《證券日報》記者獲悉,與傳統加盟系統一刀切的方式不同,百果園在面對加盟商時,提供A和B兩種加盟模式——即加盟商全額出資並負責經營(A類)和百果園提供門店設備和裝修等支持、加盟商部分出資並負責經營(B類)的兩種模式。
但是一位加盟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B加盟只能內部員工與百果園合作經營,只有A加盟是面向外部開放加盟的。
關於加盟商需繳納的特許經營資源使用費方面,按門店銷售毛利額階梯式累進收取。同時,加盟商必須遵守「三無退貨」制度。
那退貨的損失誰來承擔?
上述人員對《證券日報》表示,當果品出現存放時間長導致的變質問題時,退貨損失由加盟商承擔,但是若因果品不甜等主觀原因退貨,則需加盟商和百果園總部協商均攤費用。
百果園負責加盟事宜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對於惡意退貨的消費者,加盟商可以向總部反映,由總部審核後對會員帳戶進行凍結。」
但加盟商店內售賣果品只能從百果園統一進貨,加盟商是否應該為品質差買單?每月加盟商退貨金額或數量沒有上限,那麼誰來為加盟商的損失買單?百果園方面沒有給出回應。
還有消費者稱:「在百果園買了一單後申請退款,一直不給退,我找客服,退我後就把我的號拉黑,導致我登入不了百果園APP帳號。」
羊毛出在羊身上
6月初,百果園集團常務副總裁、資深事業合伙人袁峰稱百果園有4300多家門店,其中,99%是加盟門店。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百果園開放加盟後,整個運營規範化會有很大壓力,因此我並不看好水果零售品牌做加盟,「百果園開放加盟其實與周黑鴨開放加盟是一樣的,希望通過快速的規模化達到較高體量,形成規模化、品牌化。」
加盟制度的背後,是百果園董事長餘惠勇定下的萬店目標:「2016年,公司內部第二個『五年規劃』出爐,定下了2020年開1萬家店、年銷售額達到400億元的目標。」
鮑姆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鮑躍忠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疫情會對消費理念和消費能力產生影響。從目前來看,2020年百果園要想實現1萬家店的發展目標會有很大阻力。
如果要想實現1萬家門店的目標,未來半年百果園要開出5000多家門店,這意味著,平均每個月要開1000家門店。
朱丹蓬表示:「暫且不論開店數量能否達到,光從質量這一塊我就非常擔憂。因為這對百果園的供應鏈、食品安全以及管理運營上,都有很大難度。」
2015年百果園門店數量為1000家。2018年初門店數量達2800多家,2019年4月,門店數量為3700家,2019年底達到4000多家。2020年6月初,達到4300多家。以2018年、2019年門店數量來算,百果園每年增長門店數量約為600家。這與萬店目標距離甚遠。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消費預期不足,盲目開店可能會適得其反。
而從消費者的投訴不難看出,百果園加盟制度下的「三無退貨」,已經開始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