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內亂:要求廢王權、實行君主立憲?實在是難於登天

2020-12-16 閒來煮酒論英雄

泰國是一個非常奇特的國度,身處種族雜居、信仰繁多的東南亞,它有著比其他國家更有優勢的民主制度和經濟發展活力,特別是旅遊業在東南亞各國家中首屈一指,還創造了自然與人文相融合的獨特旅遊文化,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國際遊客前往旅遊,從這個角度講,泰國應該是一個開放和富有魅力的國家。

然而泰國又是一個很「傳統」的國家,佛教文化根深蒂固,封建制度依然保留在國家權力機構的頂層,並對國家的政治生活產生著實質性的影響。

泰國是當今世界範圍內為數不多保留著君主制的國家。在建立起民主外衣的泰國之中,泰國國王有別於英國、比利時、日本等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女王或天皇,其國王不僅僅是國家的最高象徵,也是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決定性作用的關鍵因素。

在實質權力的支撐下,泰國王生活奢靡,其不檢點的行為和毫無原則的生活方式已超越泰國國民的容忍底線,當有關國王的負面消息通過網際網路廣泛傳播,那些生活在移動時代、倫理概念相對薄弱的90後、00後再也無法忍受那個肆無忌憚的國王,猶如小丑一般,戴著國家象徵的光環,卻撕裂著泰國人的臉面和所謂著的「民主政治」,於是以學生為主的年輕人揭竿而起,走向街頭,向國王以及與國王互為依存的軍政府開炮。

以說,泰國王的不堪行為是誘發此次泰國學生「街頭革命」的直接導火索,當然也是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此次「街頭革命」深層次原因還是經濟下滑導致收入減少以及收入不平衡所引發的政治運動,特別是今年席捲全球的疫情重創泰國的旅遊業,使其經濟發展大幅下降,就業機會也大幅縮減,進一步加劇了兩極分化。

而另一方面,映入人們眼瞼的卻是,泰國王疫情期間在國外如何地「樂不思蜀」,如何地享受安逸,卻喪失了一個國家最高統帥的基本擔當。

對比是強烈的,心態是不平衡的。

深受網際網路文化和耳濡目染的泰國青少年,在「天與地」的對比中,也許會思考,今天的君主制對國家有何意義?我們的國王在國家經濟發展和民主政治的治理道路上扮演了什麼角色?難道只是一位只會花天酒地、大把花錢的紈絝子弟?

作為年輕的一代,傳統的「忠君」思想已不再成為「下意識」,事實也讓他們對現存的君主制不抱有幻想,畢竟在歷史上多次政治危機關頭,國王發揮了許多不協調的關鍵作用,從而改變了泰國的政治發展方向,也讓民主政治一再受損。

泰國年輕人想效法日本與西歐諸國,建立君主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的君主立憲制,在他們看來,只有這樣,才能讓泰國的民主政治走向實質和規範。

然而正如本文開頭提到的,泰國是個奇特的所在,它有獨特的進步,也有和許多東南亞國家一樣無法擺脫的桎梏,那就是軍人幹政。泰國現任總理巴育即通過軍人政變上臺,而且在泰國,軍人與國王互為依存、互為支持,既奠定了軍人政府的合法性,也強化了國王背後的權力支撐。

在過往泰國多次的軍人政變中,泰王的地位和權力毫髮無損,而有著民主色彩的民選政府在軍人與國王雙重權力的夾攻下,存活時間也都不會很長。

在軍人頻頻幹政的國度裡,軍隊的利益無處不在,從經濟領域到政治領域,都滲透著軍隊的隱形影子。而一個民選政府要想實行所謂的民主政治,並通過民主政治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勢必會牽涉到軍方多方面的既得利益,從而引起他們的強烈反彈,進而引發軍人政變。

在今天泰國的政治格局中,國王已不是封建時代的國王,其權力與封建時代相比已大幅削減,但也許是泰王家族的政治基因決定,他們又不甘心落寞,不願從國家的政治生活中沉跡,而是想方設法保住自己的政治影響力,並在政治危機關頭,投下關鍵一步棋,使其向著更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

歷史上,軍隊本就是泰國國王王的私人權杖。雖然在民主外衣下,軍隊變成了泰國國家軍隊。但由於泰國民主政治的不成熟,軍隊並未如西方國家那樣成為國家的獨立勢力,因此它與泰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泰國國王的角度來看,軍隊仍是他保持地位的最強有力支撐。

當民選政府或前一個軍人政府危害到現有軍方或更大軍方利益的時候,軍方就圖窮匕見,發動政變,為了獲得合法性,他們需要泰國國王背書,於是兩強勢力就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合流。

這次年輕人發起的泰國「街頭革命」瞄準了國王,要求實行「君主立憲」,同時要求軍人政府的總理巴育下臺。

然而在泰國擁有最強大勢力的軍方,如果不能放下利益糾葛,真正獨立,從國家政治層面中退出,完全服從於選舉政治,那泰國就不會實現真正的君主立憲,這次「街頭革命」的三項政治要求也很難實現。

試想一下,即使巴育下臺了,再換個軍方支持的政客上臺,政府還是處於軍方的控制。像他信或他妹妹英拉那樣的民選政府上臺仍很渺茫,即使上臺,也難有作為,或許最後換來的是另一場軍人政變。

相關焦點

  • 泰國內亂:要求廢止王權,實行君主立憲,英拉能否擔任首相?
    同樣的泰國的內亂抗議活動主要是未來前進黨組織的,英拉屬於為泰黨,所以不論內亂的結果如何,都和英拉沒有什麼關係,更別提英拉當選首相。泰國內亂的原因是疫情對泰國經濟的衝擊和民眾對王室的失望。泰國主要是以農業和旅遊業為主,財政收入主要依靠出口糧食和吸引遊客旅遊。
  • 國王凌駕於國會之上,泰國的君主立憲制,其實只是一個幌子
    眾所周知,泰國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本質上和英國、日本這些國家是差不多的。雖然有國王君主,但君主的權力卻受到限制。不過,相對於英國女王、日本天皇這些國家吉祥物來說,泰國的國王具有更多的實權和更高的地位。
  • 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沒有實權,但泰國卻是個例外
    泰國目前的政體制度是君主立憲制,按理來說,其應該和日本、英國這些國家一樣,國王是沒有實權的,他們只是國家的象徵,名義上的元首,國家的實際權力應該由國會把持。
  • 同樣是君主立憲,為何泰國無人敢非議國王,英國卻有人要廢除王位
    1688年,「光榮革命」爆發後,英國成為了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憲制國家。那麼什麼是君主立憲呢?眾所周知,在幾千年來,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經歷了君主專制這個過程,而君主立憲則是相對於君主專制的一種國家體制,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君主有地位,但卻沒有權力。
  • 同是君主立憲,為何英國人敢提議廢除女王,而泰國卻不敢吱聲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我們都知道,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施行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始於1688年的光榮革命。之所以叫光榮革命,是因為這次革命幾乎沒有人流血。泰國版的光榮革命與英國一樣,泰國也通過不流血的革命,迫使國王和貴族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1932年6月,國王拉瑪七世正在巴蜀府的海灘度假,首都曼谷由王子博裡帕·素坤攀擔任攝政。
  • 光榮革命,英國王室放棄抵抗實行君主立憲制,詹姆斯二世接受法王保護
    英國的「光榮革命」為君主立憲制國家開啟了先例。 君主的權力被限制到僅作為國家的代表,而沒有實際的權力,英國、日本、西班牙等都是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他們的君主仍受到人民愛戴和尊重。
  • 高考歷史複習: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一、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權利法案》的制定:  ①時間:1689年頒布 ②內容:它以明確的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力,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司法權和軍權等。③作用:限制了君主的權力,為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2.責任制內閣的形成:  ①時間:18世紀前期,內閣制開始形成。  ②內閣的組成:下院議員由選民普遍直接選舉產生,由國王任命在下院大選中獲勝的多數黨領  袖為首相,由首相提出內閣成員和政府成員名單,遞交國王批准,組成責任制內閣。
  • 泰國有六位君主被尊稱大帝,是哪六位君主?對泰國有何偉大貢獻?
    泰國是位於亞洲東南部的沿海國家,正式國號泰王國,顧名思義是君主制國家,實行二元君主立憲制度,即介乎於絕對君主專制制度和議會君主立憲制度之間,君主擁有一定程度的實權,至今統治泰國的朝代是曼谷王朝,因為把首都定在曼谷而得名,又因為開國君主拉瑪一世的姓氏卻克裡,別稱卻克裡王朝。
  • 同為君主立憲制,為何英國女皇只是花瓶,泰王卻能說一不二
    雖然英國是君主立憲制的代表性國家,但這不意味著其他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國王也只能「吃軟飯」,比如泰國,國王就被普遍認為是有實權的,尤其是2016年才去世的老國王拉瑪九世,權力之大,幾乎不下真正的實權君主。
  • 《1791年憲法》的頒布,標誌著君主立憲制度的建立!
    《1791年憲法》的頒布,標誌著君主立憲制度的建立!1791年憲法為確立君主立憲制,議會加緊制憲工作,憲法於1791年9月通過並經國王批准頒布,這就是《1791年憲法》它概括了制憲議會自1789年起頒布的各項法令,以《人權宣言》作為前言,以人民主權原則和分權原則為基礎,對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國家機構的設置都作了明確的法律規定。
  • 憲法,名義上日本是君主立憲制,實際上天皇仍有絕大的統治權力
    自由黨主張立憲政體,提倡主權在民。原政府中參議大限重信( 1838--1922 )組成立憲改進黨,主張實行英國式的君主立憲,提出「主權屬於君民之間」。這兩個資產階級政黨政見並不一致,前者激進些,後者較溫和。政黨的活動引起政府的恐懼,從而採取收買、拉攏及控制、鎮壓相結合的辦法。
  • 泰國國王為何是現今世上權力最大的君主?原來是因為他有這個
    泰國國王為何是現今世上權力最大的君主?原來是因為他有這個文/雲姐談歷史在古代的時候,很早就已經有了王權統治,後來秦始皇統一了整個國家,給自己起來個「皇帝」的尊貴名稱,而王權也就成為了皇權。在歐洲,很多國家也有著自己的王權,他們和我們國家一樣,都是由君主專制統治,並且也分著各種王朝。但是,王權也不是永恆的,世界上首先保留君主,但是實行民主制的國家實際上是英國,他們這種做法叫做君主立憲制,和之前的王權統治相比,權力小了很多。
  • 大英帝國的崛起:光榮革命以及君主立憲制在國內的確立
    這場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此後大英帝國快速發展起來,一躍成為世界強國。英國光榮革命的產生在光榮革命之前,英國的政權統治一直沒有穩定下來,因為統治者對權力的貪婪使得英國政治階層遭受動蕩。查理二世趁此時機復闢,和詹姆士二世一起想方設法地加強自己的統治權力。他們試圖恢復舊的統治制度,但這一舉動引起了新資產階級的不滿。
  • 泰國的國王在泰國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雖然泰國和日本,英國一樣,實行的都是君主立憲制度,但相比於日本天皇,英國女王只是國家名義上的元首不同,泰國國王是有實權的。到了上世紀30年代,拉瑪七世國王在位之時,泰國人民黨發動政變,推翻了拉瑪七世的統治,泰國的君主專政制度變更為君主立憲制度,此時的泰國國王和其他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君主一樣,都只是國家名譽上的最高領導人,沒有任何實權。
  • 雍正時期八王議政如果成功,那中國是否進入君主立憲?
    八王議政與君主立憲有著本質的區別!八王議政只是滿族為了團結內部力量而想出的一個辦法,而入關之後,自然向中央集權轉變。 君主立憲 君主立憲制是通過憲法來限制皇帝的權力,甚至有些國家的君主直接成為虛位元首!
  • 臺北故宮拍紀錄片 揭清政府欲走君主立憲之路
    原標題:臺北故宮拍紀錄片 揭清政府欲走君主立憲之路 圖片來自臺媒   20世紀初,光緒皇帝欲派遣5名大臣出洋考察君主立憲制度,特製作9部典雅華麗的「國書」讓大臣轉達給各國皇帝。出發時卻被反對君主立憲的革命黨人吳樾實施「恐怖襲擊」一度阻止。寫有受傷大臣名字而未送出的「國書」因此留在中國。其中《大清國致大英國國書》、《大清國致大法國國書》為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於故宮「古籍與密檔」展出。兩部「國書」見證了清末「立憲運動消亡,民主政治初升」的歷史。
  • 泰國的君主制為什麼可以延續至今?
    君主制度曾經是人類社會進化過程中一個普遍性的存在,目前世界上仍有30多個國家保留著君主制,但其中大部分君主已經沒有了實權(君主立憲),只有一些政教合一國家的君主因為教義原因而有例外。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中,以英國和日本最為人熟知,他們的君主僅僅作為國家的象徵而存在。
  • 泰國抗議者無視拋出的橄欖枝,要求總理辭職,陸軍司令表明立場
    據環球網報導,近日泰國抗議者無視總理巴育拋出的橄欖枝,要求總理辭職,對此陸軍司令表明支持的立場。據泰媒報導,此前陸軍司令一直拒絕回答任何政治問題,而最近雖然他仍沒有發言,但是對於一位退役軍人請求他照顧總理巴育一事,他向那名軍人點頭示意了,也就是說陸軍司令就此事做出了表態。
  • 泰國曼谷王朝歷代君主御像,拉瑪十世之後,誰能繼承泰國王位
    曼谷王朝是泰國歷史繼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吞武裡王朝之後的第四個朝代,至今仍然統治泰國,因定都曼谷而得名,又因開國君主拉瑪一世的姓氏卻克裡,得名卻克裡王朝。曼谷王朝於1782年取代吞武裡王朝建立,國號暹羅,曾經是中國大清王朝藩屬國,後來脫離宗藩關係,1932年廢除君主專制,改為君主立憲,1949年改國號泰國,沿用至今。圖為曼谷王朝王宮,拉瑪一世至拉瑪八世在此居住。
  • 戊戌變法﹦君主立憲+議會制?(國家命運·戊戌變法·連載56)
    04變法對君主立憲和議會制隻字未提一開始,康有為卻曾向光緒皇帝提過設立國會、制定憲法的建議。根據原始檔案,他在代內閣學士闊普通武擬寫的《請定立憲開國會折》中,確曾提到「擬請設上下議院,無事講求時務,有事集群會議。」但這個「上下議院」有什麼權限和職能呢?「議妥由總理衙門代奏,外省由督撫代奏。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這個聽來頗具君主立憲政體色彩的「上下議院」,其實不過是個諮詢機構,與君主立憲國體下的代議制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