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壩林場在哪裡 塞罕壩林場的位置

2020-12-09 天氣網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統治者為滿洲愛新覺羅氏。清朝的建立者是從馬背上得來的天下,於是後世子孫都養成了學習騎馬打獵的習慣。其中,塞罕壩林場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塞罕壩林場在哪裡呢?

  塞罕壩林場在哪裡

  塞罕壩林場在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北部壩上地區。北部隔河與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克什克騰旗接壤,南、東分別與承德市御道口牧場和圍場縣的五鄉一鎮相鄰。

  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系內蒙古高原與大興安嶺餘脈、陰山餘脈交接處,清朝著名的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是灤河、遼河的發源地之一。

  「塞罕壩」系蒙漢合璧語,意為「美麗的高嶺」。歷史上,塞罕壩曾是一處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禽獸繁集的天然名苑,遼、金時期稱「千裡松林」。

  公元1681年,康熙在此設立了「木蘭圍場」,而塞罕壩則是「木蘭圍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史料記載,自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至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的139年間,康熙、乾隆、嘉慶共在「木蘭圍場」「肄武、綏藩」105次。

  塞罕壩機械林場有野生動物100餘種,珍稀動物有豹、馬鹿、梅花鹿、天鵝、黑琴雞、細鱗魚等。

相關焦點

  • 百萬畝塞罕壩林場免費遊覽,重溫艱苦創業的塞罕壩精神
    吃完飯前往塞罕壩景區,經過多倫湖,路過小灤河就到達了去往塞罕壩景區的御克線,沿著這條線路前進就可以全程領略壯美的塞罕壩人工林場景區,途徑景區是免費的,我是節日最後一天趕到的,
  • 塞罕壩機械林場生態文明建設啟示錄
    塞罕壩機械林場職工中流傳甚廣的這句話,道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大道理。 集森林、草原、草甸、沼澤和水面為一體的七星湖是遊客到塞罕壩的必去之地。導遊的講解總是會從景區入口處的一排木屋開始。 這排木屋修建於2000年,由於就建在壩上最美溼地內,儘管房費不菲,仍天天爆滿。遊客住在七星湖,生活垃圾多,對溼地草場環境也多有破壞。為了保護生態,林場很快關停了木屋度假村。
  • 塞罕壩林場石質荒山造林成活率達99%
    石質陽坡植新綠 生態建設再出發  塞罕壩林場石質荒山造林成活率達99%  日前,在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陰河林場三道溝東坡,陰河林場副場長彭志傑(右一)和同事們對樟子松樹苗進行鼠害調查 記者史晟全攝  塞罕壩三道溝東坡,是一道坡度接近30°的石質山陽坡,曾被專家斷定種樹難活。
  • 第三天 塞罕壩機械林場
    塞罕壩機械林場去過幾次,今年開始不收大門票,省下一筆不小的開支。御道口牧場進入,到達御道口牧場首先看到一片花海,天津市在此進行了大量投入,保護灤河源頭,風景這幾年變化很大。夜宿機械林場總廠第二天去了塞罕壩景點七星湖,月亮湖(路過沒開放,比較遺憾)賽罕塔。相對來說壩上我更喜歡空中草原,機械林場主要看松樹樺樹林,溫度合適適合避暑。第二天行程夜宿隆化七家溫泉。
  • 塞罕壩機械林場幹枝梅的馴化栽培技術
    塞罕壩機械林場幹枝梅的馴化栽培技術1 幹枝梅的特點幹枝梅屬於旱生植物,也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的花卉植物,幹枝梅的花季一般在冬季或者早春時節。特別是塞罕壩機械林場處於河北承德地區,屬於太行山山脈的風口,種植過程需要十分注意。塞罕壩機械林場實行育苗後通過移苗栽種的方式,避免了種子直播後出現缺苗、死苗等情況的發生。塞罕壩機械林場建設有幹枝梅育苗溫室,保證溫室的溫度控制在 18℃以上。
  • 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樣本」—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地球衛士獎」
    這樣的執著與堅守,深深刻在塞罕壩林場55年成長的年輪裡,刻在三代塞罕壩人「綠了青山白了頭」的跋涉中。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地球衛士獎」,圖為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右一)向塞罕壩林場建設者代表頒獎。 記者龐超攝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親手把獎盃頒給塞罕壩建設者代表。
  • 塞罕壩機械林場:高寒荒漠如何造林護綠?
    然而,地處中國河北省的塞罕壩,卻成功種植人工林112萬畝,造林成活率達95%以上,森林覆蓋率提高到80%,成功將風沙源改造成華北生態屏障。為探尋高寒荒漠生態修復秘訣,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13次締約方大會召開前夕,《經濟日報》記者來到塞罕壩機械林場採訪。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塞罕壩機械林場生態文明建設啟示錄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兩年來,牢記總書記囑託,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戰略位置,堅持生態優先,堅定走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新路,燕趙大地綠潮湧動、綠意盎然。今年「七一」前夕,省委、省政府作出決定,命名塞罕壩機械林場為「生態文明建設範例」。決定中說,塞罕壩機械林場的生動實踐,深刻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 北大研究生新生骨幹集體學習塞罕壩林場先進事跡
    北京大學供圖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9月28日,由共青團北京大學委員會主辦的北京大學2020年研究生新生骨幹「1000+」領航培養計劃塞罕壩林場先進事跡報告會在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行。
  • 劉軍夫婦:堅守在塞罕壩林場的瞭望員
    新華社石家莊11月20日電題:劉軍夫婦:堅守在塞罕壩林場的瞭望員新華社記者張寶印、賈啟龍2006年,當了15年護林員的劉軍,和妻子齊淑豔來到位於塞罕壩林場深處的「望海樓」當瞭望員。那裡,不通水電暖。大雪封山時,半年無人跡。
  • 人民日報新知新覺:全面認識塞罕壩林場建設的生態效益
    55年來,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艱苦創業、苦幹實幹,在茫茫荒漠沙地上建設起112萬畝人工林場。這個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場蘊藏著三大效益,即生態效益、生態經濟效益和生態社會效益。充分認識、認真研究這三大效益,引導和激勵全國人民積極投身生態文明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舉措。   生態效益。
  • 學習宣傳河北塞罕壩林場生態文明建設範例座談會發言摘登
    會議主題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塞罕壩林場建設和塞罕壩精神的重要指示,以塞罕壩林場生態文明建設重大典型為範例,梳理總結塞罕壩林場建設成就和成功經驗的典型價值、示範意義,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引導激勵全社會共建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
  • 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
    vid=445000  新華社北京8月29日電 題: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重要指示引起強烈反響  新華社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在各地方、國有林場和林區、廣大林業工作者中引起強烈反響。
  • 北京大學「1000+」領航培養計劃塞罕壩林場先進事跡報告會舉行
    塞罕壩先進事跡報告團團長、河北省林草局信息中心主任王振一,林場第一代創業者代表陳彥嫻,第二代創業者代表、林場黨委書記安長明,第三代創業者代表、林場副廠長於士濤,林場宣傳工作者程李美受邀出席。 塞罕壩先進事跡報告團曾榮獲2017年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2017年感動中國人物團體獎及「時代楷模」等諸多榮譽稱號。
  • 塞罕壩林場獲「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
    塞罕壩林場獲殊榮11月30日,由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生態環境部等部門聯合主辦,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特別支持,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承辦的「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在北京舉行頒獎儀式。塞罕壩林場榮獲「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稱號。
  • 河北承德塞罕壩機械林場幾代人52年艱苦造林紀實
    河北承德塞罕壩機械林場進入防火緊要期。劉海瑩是林場的黨委書記,一想到百萬畝松林的生命安全,他和同事們的心不由得緊繃起來。 塞罕壩,白雪皚皚,呼呼的寒風在松樹之間撞來撞去,發出沙沙的聲響。19歲的陳彥嫻想起,自己的鄰居就在塞罕壩林場工作,幹得熱火朝天。眾姐妹來了興致,集體給林場寫了一封請願信,誓言將青春獻給塞罕壩的壯麗事業。 林場鄭重地向她們招手。姐妹六個歡呼雀躍,放棄高考,奔赴壩上,書寫了「六女上壩」的傳奇。 陳彥嫻依然記得,從承德到塞罕壩,200公裡的路程,她們整整顛簸了兩天。到了目的地,發現這裡沒有幾間房子,到處都是半人多高的野草。
  • 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採訪見聞:荒原變林海 精神永傳承
    在塞罕壩機械林場的兩天採訪調研中,不管是林場展覽館裡發黃的照片和舊物所述說的故事,還是在海拔1940米望火樓裡偶遇的難得一見的團聚,抑或是新一代務林人回鄉守業創業的傳承,無不讓人為之動容。在短短幾十年時間裡,塞罕壩人創造了變沙地為林海、讓荒原成綠洲的「人間奇蹟」。
  • 圍場塞罕壩林場人創造世界最大人工林奇蹟紀實
    52載,河北承德塞罕壩林場三代人構築了一道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的綠色長城,創造了中國北方高寒沙地生態建設史上的綠色奇蹟,成為世界人工治沙改善生態環境的典範。塞罕壩的生態變遷史,無疑是共和國幾代人矢志不渝共築中國夢、建設「美麗中國」的生動縮影,錘鍊出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開拓創新、愛崗敬業、使命至上」的「塞罕壩精神」 。
  • 塞罕壩機械林場裡的年輕人(青春派·青春奮進新時代(22))
    1962年至今,一代代塞罕壩務林人餐風齧雪、艱苦創業,將荒坡變成百萬畝林海,建成世界上最大一片人工林。如今,年輕的「80後」「90後」林場職工成長起來,在前輩引領鼓勵下,抓住新機遇、迎接新挑戰,續寫塞罕壩的綠色傳奇。  陰河分場技術員李明君:  不怕苦,將奮鬥精神傳承好  李明君從小在塞罕壩機械林場長大。
  • 塞罕壩機械林場被授予履行《聯合國森林文書》示範單位
    會上,塞罕壩機械林場被確定為履行《聯合國森林文書》示範單位,也是河北省唯一一家被授牌的單位。近年來,塞罕壩機械林場致力於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努力構建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積極探索並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