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壩機械林場被授予履行《聯合國森林文書》示範單位

2020-12-25 承德日報社

日前,記者獲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履行《聯合國森林文書》示範單位建設工作會議在四川召開。會上,塞罕壩機械林場被確定為履行《聯合國森林文書》示範單位,也是河北省唯一一家被授牌的單位。

近年來,塞罕壩機械林場致力於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努力構建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積極探索並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實踐。

在履約過程中,林場不斷轉變森林經營管理機制,廣泛開展對外交流合作,引進現代經營理念和技術,通過編制和完善示範單位建設方案,建立以森林經營方案為核心的經營技術體系,大力開展精品森林後備資源培育,實施多功能森林培育示範工程,有序推進退化林修復,不斷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積極開展森林碳匯交易等示範,打造重點生態區位森林經營管理機制、森林資源專業管護模式及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經營等技術模式,以此構建中國北方林區森林可持續經營技術和成果對內示範和對外展示平臺。

「《聯合國森林文書》示範單位建設既是展示中國林草故事的窗口,也是引進、消化、吸收國際森林經營先進技術和理念的平臺,對推動我國森林可持續經營、提高我國林業國際影響力、深入參與全球治理髮揮著重要作用。」塞罕壩機械林場獲此殊榮,業內人士表示。(記者閆立輝)

相關焦點

  • 塞罕壩機械林場生態文明建設啟示錄
    塞罕壩機械林場職工中流傳甚廣的這句話,道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大道理。 集森林、草原、草甸、沼澤和水面為一體的七星湖是遊客到塞罕壩的必去之地。導遊的講解總是會從景區入口處的一排木屋開始。 這排木屋修建於2000年,由於就建在壩上最美溼地內,儘管房費不菲,仍天天爆滿。遊客住在七星湖,生活垃圾多,對溼地草場環境也多有破壞。為了保護生態,林場很快關停了木屋度假村。
  • 塞罕壩機械林場:高寒荒漠如何造林護綠?
    然而,地處中國河北省的塞罕壩,卻成功種植人工林112萬畝,造林成活率達95%以上,森林覆蓋率提高到80%,成功將風沙源改造成華北生態屏障。為探尋高寒荒漠生態修復秘訣,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13次締約方大會召開前夕,《經濟日報》記者來到塞罕壩機械林場採訪。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塞罕壩機械林場生態文明建設啟示錄
    (二)守護生命共同體,層林盡顯生態美張啟恩是塞罕壩機械林場的首任技術副場長,從1994年退休直到2008年去世,他沒有一天不在關注著塞罕壩,關注著這片林海。2002年,張啟恩曾給原林業部的老領導寫過一封信。在信中,他主要談了對塞罕壩成為國家森林公園之後,如何提升森林生態系統質量的看法。提出了「讓鳥兒回來,停上沼澤地,改造低質林分」等意見。
  • 塞罕壩林場在哪裡 塞罕壩林場的位置
    其中,塞罕壩林場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塞罕壩林場在哪裡呢?  塞罕壩林場在哪裡  塞罕壩林場在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北部壩上地區。  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系內蒙古高原與大興安嶺餘脈、陰山餘脈交接處,清朝著名的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是灤河、遼河的發源地之一。
  • 中國女攝影家聚焦承德塞罕壩機械林場攝影採風活動通知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著力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由中國女攝影家協會組聯部主辦,承德市女攝影家協會承辦的中國女攝影家聚焦承德塞罕壩機械林場攝影採風活動,將於2018年9月24日至28日在承德塞罕壩舉行。
  •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聯合...
    日前,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的消息,在我省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大家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弘揚踐行塞罕壩精神,深入推進河北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 第三天 塞罕壩機械林場
    塞罕壩機械林場去過幾次,今年開始不收大門票,省下一筆不小的開支。御道口牧場進入,到達御道口牧場首先看到一片花海,天津市在此進行了大量投入,保護灤河源頭,風景這幾年變化很大。夜宿機械林場總廠第二天去了塞罕壩景點七星湖,月亮湖(路過沒開放,比較遺憾)賽罕塔。相對來說壩上我更喜歡空中草原,機械林場主要看松樹樺樹林,溫度合適適合避暑。第二天行程夜宿隆化七家溫泉。
  • 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採訪見聞:荒原變林海 精神永傳承
    記者 張國勇 王翔 攝   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這是塞罕壩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凝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7月4日和5日,重慶日報記者有幸參加了市林業局組織市內主要媒體前往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學習調研活動,力圖通過深入學習和廣泛傳播塞罕壩精神實質,匯聚精神力量,加快把重慶建成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 塞罕壩機械林場裡的年輕人(青春派·青春奮進新時代(22))
    初秋的塞罕壩,天高雲淡。藍天下,浩瀚林海連接廣袤草原,疊翠流金。清風徐來,光影變幻,呈現一幅色彩絢爛的畫卷。  「90後」的塞罕壩機械林場陰河分場技術員李明君正沿著森林邊緣,走向斜坡上新栽種的樹苗。
  • 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樣本」—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地球衛士獎」
    這樣的執著與堅守,深深刻在塞罕壩林場55年成長的年輪裡,刻在三代塞罕壩人「綠了青山白了頭」的跋涉中。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地球衛士獎」,圖為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右一)向塞罕壩林場建設者代表頒獎。 記者龐超攝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親手把獎盃頒給塞罕壩建設者代表。
  • 塞罕壩機械林場幹枝梅的馴化栽培技術
    塞罕壩機械林場幹枝梅的馴化栽培技術1 幹枝梅的特點幹枝梅屬於旱生植物,也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的花卉植物,幹枝梅的花季一般在冬季或者早春時節。特別是塞罕壩機械林場處於河北承德地區,屬於太行山山脈的風口,種植過程需要十分注意。塞罕壩機械林場實行育苗後通過移苗栽種的方式,避免了種子直播後出現缺苗、死苗等情況的發生。塞罕壩機械林場建設有幹枝梅育苗溫室,保證溫室的溫度控制在 18℃以上。
  • 塞罕壩,「綠色勳章」塞罕壩森林公安57年堅守見證奉獻與擔當
    圖文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晨景。(無人機拍攝)塞罕壩是蒙漢合璧語,意為「美麗的高嶺」。2017年,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榮獲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成為全球環境治理的「中國榜樣」。在那裡,有一支森林公安隊伍,他們既是林場的建設者,也是林場的保護者,始終傳承著守護綠色的不變情懷。
  • 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等區域將劃分保護禁入區
    新華社石家莊6月20日電(記者齊雷傑)為加強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河北省將完善技防、物防、人防體系。其中,2022年全省重點林區將實現視頻監控全覆蓋。張家口市崇禮區冬奧賽區、河北雄安新區、塞罕壩機械林場等區域內,將劃分旅遊開放區和保護禁入區,保障重點森林草原防火保衛目標安全。
  • 塞罕壩林場石質荒山造林成活率達99%
    日前,在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陰河林場三道溝東坡,陰河林場副場長彭志傑(右一)和同事們對樟子松樹苗進行鼠害調查 記者史晟全攝  塞罕壩三道溝東坡,是一道坡度接近30°的石質山陽坡,曾被專家斷定種樹難活。
  • 學習宣傳河北塞罕壩林場生態文明建設範例座談會發言摘登
    會議主題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塞罕壩林場建設和塞罕壩精神的重要指示,以塞罕壩林場生態文明建設重大典型為範例,梳理總結塞罕壩林場建設成就和成功經驗的典型價值、示範意義,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引導激勵全社會共建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加強塞罕壩機械林場及周邊生態保護
    本報訊(記者王成果)12月29日,省長許勤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關於加強塞罕壩機械林場及周邊區域生態保護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省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
  • 國家林業局關於開展向河北省塞罕壩
    國家林業局關於開展向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學習活動的決定林場發〔2017〕90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廳(局),內蒙古、吉林、龍江、大興安嶺森工(林業)集團公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林業局,國家林業局各司局、各直屬單位:塞罕壩機械林場是為了改變
  • 百萬畝塞罕壩林場免費遊覽,重溫艱苦創業的塞罕壩精神
    吃完飯前往塞罕壩景區,經過多倫湖,路過小灤河就到達了去往塞罕壩景區的御克線,沿著這條線路前進就可以全程領略壯美的塞罕壩人工林場景區,途徑景區是免費的,我是節日最後一天趕到的,
  • 塞罕壩:從荒漠到綠色「海洋」
    「功勳樹」見證荒漠來襲塞罕壩林場場部西側設立了塞罕壩展覽館。展示塞罕壩機械林場從「一棵松」到「一片林」的艱苦創業歷程,這是幾代塞罕壩人接力傳承取得的生態文明建設成就。此後,西伯利亞寒風長驅直入,內蒙古高原流沙大舉南進…… 落葉松喚回昔日美景20世紀60年代初,國家決定在塞罕壩建一座大型國有機械林場。1961年,時任林業部國營林場管理總局副局長劉琨帶著6位專家登上塞罕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