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戰花車抗敵,國軍各部終日紙醉金迷,防線為何卻固若金湯?

2020-12-14 青梅史觀

中原大戰時期,由於蔣介石麾下兵力不足,因此只能講平漢線戰場交給剛剛組建不久的討逆軍第三軍團負責,而前線總指揮正是後來引發一片爭議的何成濬。

民國討逆軍第三軍團是一支幾乎完全由雜牌部隊組建而成的軍團,戰鬥力可想而知,而何成濬的軍事指揮能力更是公認的奇差無比,蔣介石此舉令很多人茫然不解。

早在北伐戰爭時期開始,民國各地的雜牌部隊便養成了蛇鼠兩端的混世習慣,只要能夠保全自己並獲得足夠的利益,隨時隨地都可能「良禽擇木而棲」。

國軍站前動員

雖然蔣介石因為資金較為充裕的原因,吸引了一大批雜牌部隊依附,但是這些人往往是左右逢源,一邊接受蔣介石撥付的軍餉,一邊和反蔣聯盟暗中聯繫。

因此蔣介石為了防止這些雜牌部隊在緊要關頭臨陣倒戈,決定啟用一直備受爭議的何成濬到前線督導戰事。

何成濬是辛亥革命時期的元老,曾是清末秀才且在張之洞的資助下留學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但是何成濬的軍事指揮能力並不強,可以說是文不成武不就。

國軍防禦工事

不過何成濬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那便是人際交往能力非常強,而且與蔣介石之間的淵源極深,在蔣介石與上海從商時便關係緊密。

北伐戰爭前後在蔣介石麾下有三人主要負責拉攏和離間等事務,三人並稱「三雪」,而何成濬便是「三雪」中影響力最大的何雪公。

此外何成濬雖然數次擔任前線總指揮等職務,但是其麾下並沒有嫡系部隊,何成濬也有意不染指軍權,因此蔣介石對其十分信任。

蔣介石

蔣介石任命何成濬負責平漢線戰事,可以說是對其寄予厚望,而何成濬抵達之後卻並沒有召集各部修築防禦工事,而是下令全力籌辦「花車」事宜。

當時何成濬的指揮部位於漯河車站,該地是豫南地區的交通和商業樞紐,因此各類物資十分充裕,無論是軍糧還是彈藥都可以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

但是何成濬卻表示這些東西都只是「土貨」,他所要的貨物必須是精品,無論是山珍海味還是美酒雪茄,都來者不拒。

國軍前線部隊

很快何成濬便要求時任兵站總監的餘鵬飛將運送糧草的列車騰空一輛,在武漢等地大肆採購各類奢侈用品,甚至還選調了數千佳麗一同運往漯河。

隨後何成濬又在漯河購置了一套佔地極廣的院落,將送來的物資悉數搬入,再將數千佳麗胡亂分給各雜牌部隊的大小軍頭,邀請眾人一齊搬入院內居住。

在何成濬精心布置的院落之中,吃喝玩樂各色設施應有盡有,就連做飯的廚子都是何成濬特意從漢口高薪聘請的中外名廚。

國軍前線部隊

何成濬要求廚房終日不停的製作各種糕點和宴席,以流水席招待慕名而來的各級將領,而美酒雪茄等更是全天不限量供應。

原本何成濬在雜牌部隊內部的威望就極高,民國討逆軍第三軍團中大半人馬都是何成濬出面拉攏,再如此招待各部將領,何成濬在漯河幾乎到了一呼百應的程度。

有了何成濬的出面,原本因為馮玉祥、閻錫山重金收買而人心浮動的民國討逆軍第三軍團很快便穩定下來,何成濬又開始大肆封官許願。

蔣介石

當時雜牌軍首領徐源泉收到了一份來自馮玉祥的委任書,任命徐源泉為第十八路軍總指揮,而當天這份任命書就被徐源泉交給了何成濬。

不久之後,在何成濬的運作之下,蔣介石下令委任徐源泉為民國討逆軍第十六路軍總指揮,眾人對何成濬心服口服,就連與之對峙的西北軍都開始有人暗中投奔。

何成濬對於西北軍眾將也一視同仁,絕口不提立場之事,只要前往漯河便邀請其進入院內共同享樂,一時之間原本劍拔弩張的平漢線變得無比平和,再無大戰爆發。

參考資料:《蔣介石傳》、《中國近代史》等

相關焦點

  • 中原大戰隴海之爭,國軍德械師首戰失利,蔣介石為何卻奠定勝局?
    民國初年,由於北伐戰爭結束後利益分配不均而引發了規模浩大的中原大戰,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實力派紛紛揭竿而起,組成了反蔣聯盟軍。蔣介石雖然在北伐戰爭之後佔據了江南膏腴之地,其麾下中央軍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但是面對聲勢浩大的反蔣聯盟軍,仍舊顯得捉襟見肘。
  • 中原大戰曲阜之役,傅作義屢戰屢捷,為何卻觸犯眾怒引民眾圍攻?
    中原大戰時期,按照閻錫山和馮玉祥的協定,津浦線戰場由晉軍全權負責,閻錫山下令由傅作義率領第二路軍沿津浦線發起進攻。因為蔣介石麾下兵力不足的原因,中央軍方面只能將駐守津浦線的職責交給西北軍出身的韓復榘,為此蔣介石承諾將山東劃歸韓復榘麾下。
  • 抗日戰爭長沙保衛戰,國軍僅剩殘兵敗將,日軍為何卻大敗而歸?
    第三次長沙會戰時期,國軍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以「天爐戰法」誘敵深入,日軍指揮官阿南惟幾以為國軍無人敢於應戰,志得意滿率部直撲長沙而去。1942年1月1日,日本名古屋師團抵達長沙城郊,開始對長沙外圍的國軍陣地展開進攻,師團長高橋多賀二甚至下令提前慶賀勝利。
  • 抗日戰爭萬家嶺大捷,國軍司令指揮失誤,日軍師團為何反被全殲?
    雙方在廬山地區激戰月餘,岡村寧次始終無法突破廬山防線,進攻武漢的時間也從八月底推遲到了九月初,但是始終無法達成目標。為了打破僵局,岡村寧次下令讓剛剛抵達的第27師團改道攻打武寧,從而繞過廬山,迂迴到武漢南側,截斷粵漢鐵路,阻斷武漢國軍和物資的後撤之路。
  • 抗日戰爭武漢會戰,前線國軍不戰而退,日軍主力為何卻面有苦色?
    抗日戰爭時期,在經過淞滬會戰和徐州會戰等一系列大戰後,日軍雖然接連攻佔上海、南京等民國重鎮,但是日漸擴大的戰爭規模卻令日本內閣政府不堪重負。為此日本內閣召開御前會議,決定搶攻武漢以此來逼迫民國政府妥協,儘快結束戰爭,武漢大會戰由此爆發。
  • 抗日戰爭萬家嶺戰役,國軍戰果空前絕後,薛嶽為何稱絕無複製可能
    但是作為前線指揮官的薛嶽,卻認為萬家嶺戰役根本無法複製,國軍之所以能夠在萬家嶺全殲松浦師團,運氣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日軍攻佔縣城萬家嶺戰役的起因,是日軍司令官岡村寧次通過飛機偵查,發現薛嶽的廬山防線出現了一個不易察覺的小缺口,準備派遣松浦師團從缺口處迂迴包抄。
  • 抗日戰爭松山會戰,國軍激戰炸平山頂,蔣介石為何卻仍心懷不滿?
    抗日戰爭時期松山會戰時歷次大戰中最為激烈的一戰,負責進攻的國軍第八軍為了儘快攻破日軍陣地,甚至不惜動用數噸TNT高爆炸藥直接將山頂炸平。松山位於雲南邊境地區,是滇西日軍最為重視的防禦據點,日軍指揮官曾叫囂國軍如果想要攻佔松山至少需要付出十萬人的傷亡。
  • 1930年的中原大戰,蔣介石集團為何能取勝?
    1930年5月初—11月4日,以蔣介石集團為一方,晉軍、西北軍、桂軍組成的反蔣聯盟為一方,雙方總計出動140萬大軍在河南、山東、安徽等省進行了一場大混戰,因為這次戰爭主要在中原地區進行,所以又稱為「中原大戰」。中原大戰最終以蔣介石集團的勝利宣告結束。那1930年的中原大戰,蔣介石集團為何能取勝?
  • 抗日戰爭萬家嶺大捷,薛嶽全殲日軍師團,為何卻留下一大遺憾?
    抗日戰爭廬山戰役時期,國軍第九戰區前線總指揮薛嶽曾取得了舉世震驚的萬家嶺大捷,成為了抗日戰爭時期唯一全殲日軍整師團的戰役。1938年9月,日軍指揮官岡村寧次意圖派遣第一零六師團進入山區,迂迴到國軍防線後方發動側擊,結果日軍進入山區後便迷失方向,被薛嶽所部重重包圍於萬家嶺。
  • 中原大戰東北軍入關,張學良親近反蔣聯盟,為何卻突然反戈一擊?
    中原大戰初期,由於中央軍在各處戰場均難以取得勝利,因此蔣介石開始準備以和談的方式結束戰場,該計劃被命名為「和平運動」。在蔣介石的計劃之中,和平運動的目標主要有兩人,其一是資歷較深的汪精衛,其二便是一直聲明中立的張學良。
  • 中原大戰和平談判,蔣介石有意寬大處理,為何卻意外吞併西北軍?
    1930年10月6日,蔣介石麾下嫡系陳誠師攻佔鄭州,中原大戰基本塵埃落定,以閻錫山和馮玉祥為主導的反蔣聯盟也再無還手之力。其實在陳誠攻佔鄭州的前一日,閻錫山、馮玉祥以及組建了北平民國政府的汪精衛就一同致電張學良,表示願意罷手言和,希望張學良可以從中斡旋。
  • 此人本是國軍上將,為何晚年落魄到開餐館?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位國軍將領,此人名叫龐炳勳。龐炳勳是河北省新縣人,曾在清軍中當過兵,後來離開清軍,回老家做起了生意。1920年,龐炳勳認識了同盟會成員孫嶽,後加入了同盟會。中原大戰之後,龐炳勳投靠蔣介石,擔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抗戰爆發後,龐炳勳擔任第四預備軍總司令,在徐州會戰中,他又擔任第三軍團軍團長。在趕赴徐州戰場之前,龐炳勳對李宗仁說道:「為國效力,萬死不辭!請長官放心,我這次絕不再保存實力,一定同敵人血戰到底!」在這一戰中,龐炳勳部始終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令板垣師團十分惱火。
  • 他是國軍中有名的逃跑將軍,卻備受蔣介石信任,只因做了這一件事
    黃埔軍校一期學員並不是很多,但是卻出了很多高官,後來在國軍內部,蔣介石嫡系中的嫡系就是有不少黃埔一期的人,比方說杜聿明,關麟徵,胡宗南等人,當然這些名氣也不小,其中有一個人名氣沒法和前面的那幾位比,但是他卻十分受蔣介石的信任,可要論他戰場表現,他是個實實在在的逃跑將軍。
  • 抗日戰爭血戰騰衝,前線國軍精疲力盡,蔣介石為何卻嚴令進攻?
    抗日戰爭時期,騰衝戰役是國軍部隊最著名的慘勝之戰,面對不足三千的守城日軍,負責進攻的國軍第二十集團軍付出了萬餘人的慘痛傷亡,騰衝城也成了一片瓦礫。1944年8月2日,國軍第二十集團軍下屬的闕漢騫第五十四軍開始向騰衝發起進攻,日軍指揮官藏重康美起初對於這支部隊並未在意。
  • 中原大戰城下之盟,反蔣聯盟退守太原,為何卻被恥笑為偏安南明?
    1930年10月,中原大戰的戰局已經基本塵埃落定,閻錫山、馮玉祥、汪精衛三人均同意與蔣介石進行和談,而蔣介石也因為急於回師江西蘇區而表示可以既往不咎。 但是雙方在閻錫山、馮玉祥二人是否下野的問題上出現了嚴重的分歧,最終雙方的第一輪和談以失敗而告終,蔣介石的城下之盟也未能達成。
  • 看懂「燕雲十六州」,就會明白為何失去它是漢人的400年之痛
    巍峨險峻的山脈儼然構築了燕雲地區在戰略上抵禦北方鐵騎南下的第一道防線。自失去這一地勢險峻的地區後,中原王朝整個北方就失去了一條阻擋胡人鐵騎的天然屏障,南下千裡再無險可守,直至黃河岸邊一馬平川,中原從此門戶大開。
  • 抗日戰爭高黎貢山戰役,國軍迂迴作戰,為何卻令日軍驚為天人?
    民國滇西遠徵軍的訓練和裝備全部由美國負責,因此在渡江之時國軍佔盡優勢,在美械裝備的強大火力之下,怒江岸邊的日軍被迅速清除。1944年5月11日,民國滇西遠徵軍發起強渡怒江戰役,而在國軍部隊強渡之前,衛立煌特意下令以榴彈重炮進行掩護,等到國軍渡江時日軍江岸陣地已經徹底掃空。
  • 國軍大潰敗,劉峙為何不敢去臺灣?他幹的這些事老蔣一件都不能忍
    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那些國軍大佬們都開始為自己尋找退路。 然而有一個人卻是例外,他是老蔣的心腹愛將,為老蔣立過不少戰功,但在國軍大潰敗的時候卻沒敢去臺灣,而是先去香港,後又去了印尼。那麼,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位列老蔣五虎上將之首的劉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