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地鐵3號線來了!經市政府批准,3號線今天11時30分開通初期運營。在此之前,3號線已歷經近5年的建設。從線網規劃到線路設計,從土建安裝到運營參建,從站點裝修到站名命名……一步一步踏實推進,方有如今3號線的精彩。
線網規劃:
「U」字形撐起城市發展新主軸
蘇州地鐵3號線是交通疏導兼引導型的骨幹線路,主要連接高新區、姑蘇區、吳中區和園區等。
3號線總體呈「U」字形走向,不僅銜接了滬寧城際鐵路新區站、園區站、汽車西站等重要對外交通樞紐,也串連了高新區中心城區、滄浪新城商業中心、吳中城市副中心和園區湖西組團。
為更加合理地規劃運能和路線,原3號線東段與原5號線東段進行了換位重組,新的3號線將與8號線形成「組合環」,進一步提高運行效率。同時,西津橋站採用雙島4線平行同臺換乘,唐莊站採用地下3層疊島同臺換乘,以充分發揮地鐵「組合環」的作用,方便乘客。
線路設計:
換乘技能「滿格」對接S1線輕鬆到上海
3號線全長45.214公裡,設站37座,均為地下車站,起點站蘇州新區火車站站,終點站唯亭站,平均站間距約1.2公裡。最大站間距約1.9公裡,位於蘇州園區火車站至方灣街站;最小站間距不到0.7公裡,位於東方之門站至煙雨橋站。
3號線共設計15座換乘站,換乘比達41%,為目前線路之最,被譽為「換乘之王」。3號線與既有線的換乘站共有4座:與1號線在獅子山站(原蘇州樂園站)、東方之門站換乘;與2號線在盤蠡路站換乘;與4號線在寶帶路站換乘。
在線路外交通上,3號線還可與鐵路樞紐(蘇州新區站、蘇州園區站)、客運樞紐(蘇州汽車西站)、有軌電車(獅子山站有軌電車1號線,蘇州新區火車站、文昌路站有軌電車2號線)換乘。同時,3號線在唯亭站與市域S1線無縫對接,鑑於S1線規劃中途經園區、崑山市,止於崑山市的花橋站並與上海地鐵11號線對接,將來S1線開通後,市民可從高新區一路乘坐地鐵抵達上海市核心區。
施工安裝:
「軟硬兼施」穿山打洞生態環保也是建設特色
3號線工程於2014年12月16日開工,2019年11月16日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期間,建設者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盾構成功穿越何山硬質巖層,這是蘇州地鐵建設中首次穿巖施工;更多的蘇州地層屬富水軟弱地層,像「豆腐渣」一樣,其間還近距離疊交隧道,施工中練就的盾構掘進控制技術、小淨距下穿大直徑有壓給水管道的安全控制技術,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生態環保也是3號線建設中的一個特色,全線車站水系統、大系統均採用節能控制系統,綜合節能率在20%以上。
運營參建:
邊熟悉情況邊排查風險實施整改7284項
建設為運營,運營為乘客。秉持這一理念,蘇州軌道交通運營分公司組織12個參建小組、140人,全面參與3號線的工程建設工作。
參建人員一方面熟悉新線情況,確保地鐵從建設到運營的連續性;另一方面提前發現問題,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參建階段,共提出建議8875項,實施整改7284項,採納率達到82%。
其中,參建人員對葑亭大道站出入段線提出加裝安全護欄,以解決出入段線抬高后與正線高差的安全防護問題,避免人員跌落風險;對直流開關櫃設備,參建人員建議在其頂部加裝防水罩,以降低結構滲漏水導致開關短路跳閘的重大風險;對全線車站擋煙垂壁鋼化玻璃,參建人員建議改為雙層夾膠鋼化玻璃,提高了安全性。
人文特色:
站點彰顯「吳韻新尚」站名讀出山水人文
在車站的裝修設計上,3號線也動足了腦筋。如今呈現在世人面前的3號線車站,以「吳韻新尚、樂遊蘇城」為主題,致力體現城市與自然相生的理念。
全線專門設立9個特色站點,以相生意象作為車站設計裝修特色的切入點,如蘇州新區站的「幻與鏡」、獅山路站的「流光與溢彩」、東方之門站的「形與意」等。在車站的公共區,採用「人字形」起拱造型,與蘇州傳統建築形態相呼應。車站出入口側面飾有六邊型的圖案,既通透,又凸顯蘇州味道。
3號線站名命名也經過深思熟慮。首先,站名遵循加強指位功能原則,在擬名時首選指位明確的點狀、面狀地名布局,例如原「教育園站」正式名稱改為「石湖北」站;其次,酌情選用部分線狀地名科學布局,如「迎春路」馬運路」等,以豐富「完善地鐵車站站名體系。
地方歷史人文元素在命名方案中同樣得到重視,如「金厙橋」煙雨「橋」倪浜」唐莊」等站名,進一步彰「「顯了蘇州文化特色。
蘇州特色在3號線的車票上亦有體現,蘇州園林水鄉等元素融入了單程票票面,既美觀,又增加了可識別性。
連結>>>
目前,蘇州在建地鐵線路共有5條。其中,5號線全線土建施工已完成80%,進入機電安裝施工階段,計劃於2021年6月開通初期運營。6號線和S1線處於車站主體施工階段,6號線計劃於2024年6月開通初期運營,S1線計劃於2023年12月開通初期運營。8號線處於施工前期準備階段,計劃於2024年9月開通初期運營。7號線首批2個標段土建項目已完成招標工作,計劃於2024年12月開通初期運營。
預計到2024年底,蘇州已批覆的9條軌道交通線路將全部建成,總裡程352.5公裡,車站281座車站(不含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崑山花橋段)。蘇報融媒記者徐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