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座歷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也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南京「世界文學之都」的稱號,世界文學之都可不多呀,全世界只有28個,中國僅南京市。
南京的旅遊資源豐富,鐘山、紫金山、秦淮河、總統府、玄武湖、牛首山等是不可錯過的景點,還有棲霞山、明城牆、南大校園、南京博物館、雨花臺等等,總有一處吸引你的理由。
這次遊南京,我主要想踏著詩歌,去尋找詩與遠方,品味一座城市古之幽情,抒發內心的觀感。
一、古老烏衣巷今猶在,更多人間煙火氣
《烏衣巷》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
這是一首撫今弔古的詩篇。東晉時期,南京秦淮河上的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十分繁華,但到了唐代,野草叢生,荒涼殘照,作者感慨滄海桑田,人事變遷。以燕子著筆,喻意那些達官貴族衰亡,如過眼煙雲,連燕子也飛到尋常百姓家裡了。
這首詩使烏衣巷聞名遐邇。
烏衣巷位於南京夫子廟內,在文德橋附近,是一條全長300多米的小巷,巷口有「烏衣巷」三個字,烏衣巷而今住著一些居民,巷內是石板路,有古井,除了一些花草,很難看到昔日的「堂前燕」了。有小吃,有化妝品店,更多人間煙火氣。
烏衣巷
遊烏衣巷,自然會感受到詩中的意境,但最令人感慨的是時代變遷,一切都會改變,不變的是文化,一首詩能永世流傳。
二、長幹裡感受「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長幹裡在南京中華門至雨花臺之間,西面是越城,東面是長幹寺,古時長江從這裡流過,而今已改道。長幹裡古時是南京最有名的吏民雜居和商賈之地。
中華東門外長幹裡
歷代詩人詞家寫長幹裡的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有崔顥的《長幹曲》四首: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家臨九江水,去來九江側。同是長幹人,生小不相識。
下渚多風浪,蓮舟漸覺稀。那能不相待,獨自逆潮歸。
三江潮水急,五湖風浪湧。由來花性輕,莫畏蓮舟重。
崔顥與李白是同時代生人,在武漢黃鶴樓,崔顥先於李白題詩,在長幹裡,崔顥也搶了先,這首五言詩,寫了船家女偶遇同鄉男子的對話,表達了思鄉之情。
不過李白後來居上,李白作《長幹行》二首長詩,生動表達了古代女子的愛情:
(一)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二)
憶妾深閨裡,煙塵不曾識。
嫁與長幹人,沙頭候風色。
五月南風興,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風起,想君發揚子。
去來悲如何,見少離別多。
湘潭幾日到,妾夢越風波。
昨夜狂風度,吹折江頭樹。
淼淼暗無邊,行人在何處。
好乘浮雲驄,佳期蘭渚東。
鴛鴦綠蒲上,翡翠錦屏中。
自憐十五餘,顏色桃花紅。
那作商人婦,愁水復愁風。
成語「兩小無猜」「青梅竹馬」都出自《長幹行》第一首中。
兩小無猜
寫「長幹裡」的還有李益、張籍、蘇軾、陸遊、楊萬裡等眾多詩詞名家。
「長幹裡」是一個什麼地方呢?
宋代詩人羅必元的一首《長幹裡》寫出古時長幹裡的繁華景象:「山壠中間號曰幹,此幹長裡盛衣冠。想應王謝朝回後,日日行人看繡鞍。」
千載歲月,無數人與事在煙波浩淼的時間裡褪去了顏色,唯長幹裡依然佇立,見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兩小無猜的情愫。
而今,長幹裡似乎更難找到詩中描繪的樣子,連長江也改了道,長幹裡一帶有東幹長巷、西幹長巷、長幹寺、長幹堤等,組成了一個街區,成為秦淮河的一景。
長幹裡街區
南京市將長幹裡建成了一條復刻古時繁華的集市潮玩街區,街區入口處,一面巨大的《江南百景圖》背景牆鋪陳在眼前,服飾形態各異的才子佳人立在圖前,伴著風中搖曳的古風燈籠,引得不少遊客拍照留念。
長幹裡街區經常舉辦古風集市、夜遊博物館、舞臺表演、網紅打卡、美食等多樣活動,遊客可漫步古街,一覽古代風華和今朝繁盛,聆聽秦淮河上漁家女的「菱歌唱不徹」,更在杳杳佛音裡看盡山郭酒旗、煙雨樓臺。
秦淮河
三、漿聲燈影裡秦淮河的詩歌絕唱
秦淮河被稱作「中國第一歷史名河」,先秦至唐,秦淮就被認為有「王氣」。
六朝時,秦淮河及夫子廟一帶,成為文人墨客聚會的勝地,秦淮煙雨及兩岸的烏衣巷、朱雀橋、桃葉渡紛紛化作詩酒風流,流傳後世。
明清時期,十裡秦淮,是南京繁華所在,秦淮兩岸,一畔是南方地區會試總考場江南貢院,一畔是南部教坊名妓聚集之地,著名的有舊院、珠市。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柳如是、陳圓圓等八位才藝名妓聚集秦淮,稱為秦淮八豔。
由此,秦淮除了煙雨,更多了香豔粉脂氣。
秦淮河
歷代文人寫秦淮河的詩詞繁多,數不勝數。
唐朝杜牧的《泊秦淮》最為有名: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秦淮河貢院
清代孔尚任,寫秦淮河,突出了「問」:
《折桂令·問秦淮》
孔尚任
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
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
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秦淮人家
南唐末代國君李煜也寫過秦淮河,這位亡國之君是這樣寫的: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李煜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
秋風庭院蘚侵階。
一任珠簾閒不捲,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
晚涼天淨月華開。
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秦淮河
李後主也是歷史上一個奇葩的存在,不問政事,喜愛詩畫,詩文造詣很深,以詞成就最高,存世有三十多首,哀婉悽涼,意境深遠,發人深省。
張府園路上李煜的詞
在南京張府園路附近,有九條巷、廳后街等地方,據稱是南唐宮廷所在地,在這裡的街巷和樹上,可以看到南唐李後主李煜的詩詞木刻,算是對這位詩人的懷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