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著詩歌去旅行2:走讀南京,從烏衣巷、長幹裡,到秦淮河

2020-08-30 易經大講堂

南京是座歷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也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南京「世界文學之都」的稱號,世界文學之都可不多呀,全世界只有28個,中國僅南京市。

南京的旅遊資源豐富,鐘山、紫金山、秦淮河、總統府、玄武湖、牛首山等是不可錯過的景點,還有棲霞山、明城牆、南大校園、南京博物館、雨花臺等等,總有一處吸引你的理由。

這次遊南京,我主要想踏著詩歌,去尋找詩與遠方,品味一座城市古之幽情,抒發內心的觀感。

一、古老烏衣巷今猶在,更多人間煙火氣

《烏衣巷》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


這是一首撫今弔古的詩篇。東晉時期,南京秦淮河上的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十分繁華,但到了唐代,野草叢生,荒涼殘照,作者感慨滄海桑田,人事變遷。以燕子著筆,喻意那些達官貴族衰亡,如過眼煙雲,連燕子也飛到尋常百姓家裡了。

這首詩使烏衣巷聞名遐邇。

烏衣巷位於南京夫子廟內,在文德橋附近,是一條全長300多米的小巷,巷口有「烏衣巷」三個字,烏衣巷而今住著一些居民,巷內是石板路,有古井,除了一些花草,很難看到昔日的「堂前燕」了。有小吃,有化妝品店,更多人間煙火氣。


烏衣巷


遊烏衣巷,自然會感受到詩中的意境,但最令人感慨的是時代變遷,一切都會改變,不變的是文化,一首詩能永世流傳。

二、長幹裡感受「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長幹裡在南京中華門至雨花臺之間,西面是越城,東面是長幹寺,古時長江從這裡流過,而今已改道。長幹裡古時是南京最有名的吏民雜居和商賈之地。


中華東門外長幹裡


歷代詩人詞家寫長幹裡的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有崔顥的《長幹曲》四首: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家臨九江水,去來九江側。同是長幹人,生小不相識。

下渚多風浪,蓮舟漸覺稀。那能不相待,獨自逆潮歸。

三江潮水急,五湖風浪湧。由來花性輕,莫畏蓮舟重。

崔顥與李白是同時代生人,在武漢黃鶴樓,崔顥先於李白題詩,在長幹裡,崔顥也搶了先,這首五言詩,寫了船家女偶遇同鄉男子的對話,表達了思鄉之情。


不過李白後來居上,李白作《長幹行》二首長詩,生動表達了古代女子的愛情:

(一)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二)

憶妾深閨裡,煙塵不曾識。

嫁與長幹人,沙頭候風色。

五月南風興,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風起,想君發揚子。

去來悲如何,見少離別多。

湘潭幾日到,妾夢越風波。

昨夜狂風度,吹折江頭樹。

淼淼暗無邊,行人在何處。

好乘浮雲驄,佳期蘭渚東。

鴛鴦綠蒲上,翡翠錦屏中。

自憐十五餘,顏色桃花紅。

那作商人婦,愁水復愁風。

成語「兩小無猜」「青梅竹馬」都出自《長幹行》第一首中。

兩小無猜


寫「長幹裡」的還有李益、張籍、蘇軾、陸遊、楊萬裡等眾多詩詞名家。

「長幹裡」是一個什麼地方呢?

宋代詩人羅必元的一首《長幹裡》寫出古時長幹裡的繁華景象:「山壠中間號曰幹,此幹長裡盛衣冠。想應王謝朝回後,日日行人看繡鞍。」

千載歲月,無數人與事在煙波浩淼的時間裡褪去了顏色,唯長幹裡依然佇立,見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兩小無猜的情愫。

而今,長幹裡似乎更難找到詩中描繪的樣子,連長江也改了道,長幹裡一帶有東幹長巷、西幹長巷、長幹寺、長幹堤等,組成了一個街區,成為秦淮河的一景。


長幹裡街區


南京市將長幹裡建成了一條復刻古時繁華的集市潮玩街區,街區入口處,一面巨大的《江南百景圖》背景牆鋪陳在眼前,服飾形態各異的才子佳人立在圖前,伴著風中搖曳的古風燈籠,引得不少遊客拍照留念。

長幹裡街區經常舉辦古風集市、夜遊博物館、舞臺表演、網紅打卡、美食等多樣活動,遊客可漫步古街,一覽古代風華和今朝繁盛,聆聽秦淮河上漁家女的「菱歌唱不徹」,更在杳杳佛音裡看盡山郭酒旗、煙雨樓臺。

秦淮河


三、漿聲燈影裡秦淮河的詩歌絕唱

秦淮河被稱作「中國第一歷史名河」,先秦至唐,秦淮就被認為有「王氣」。

六朝時,秦淮河及夫子廟一帶,成為文人墨客聚會的勝地,秦淮煙雨及兩岸的烏衣巷、朱雀橋、桃葉渡紛紛化作詩酒風流,流傳後世。

明清時期,十裡秦淮,是南京繁華所在,秦淮兩岸,一畔是南方地區會試總考場江南貢院,一畔是南部教坊名妓聚集之地,著名的有舊院、珠市。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柳如是、陳圓圓等八位才藝名妓聚集秦淮,稱為秦淮八豔。

由此,秦淮除了煙雨,更多了香豔粉脂氣。


秦淮河


歷代文人寫秦淮河的詩詞繁多,數不勝數。

唐朝杜牧的《泊秦淮》最為有名: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秦淮河貢院


清代孔尚任,寫秦淮河,突出了「問」:

《折桂令·問秦淮》

孔尚任

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

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

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秦淮人家

南唐末代國君李煜也寫過秦淮河,這位亡國之君是這樣寫的: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李煜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

秋風庭院蘚侵階。

一任珠簾閒不捲,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

晚涼天淨月華開。

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秦淮河

李後主也是歷史上一個奇葩的存在,不問政事,喜愛詩畫,詩文造詣很深,以詞成就最高,存世有三十多首,哀婉悽涼,意境深遠,發人深省。


張府園路上李煜的詞


在南京張府園路附近,有九條巷、廳后街等地方,據稱是南唐宮廷所在地,在這裡的街巷和樹上,可以看到南唐李後主李煜的詩詞木刻,算是對這位詩人的懷念吧。


相關焦點

  • 南京夫子廟——秦淮河,遊船,烏衣巷
    南京夫子廟——秦淮河,遊船,烏衣巷DAY1:(初一下午晚上)南京夫子廟——秦淮河,遊船,烏衣巷老門東——從夫子廟導航步行至老門東,穿過那個高高的牌坊DAY2:(初二)總統府——地鐵2號線,這種地方就是像你去北京就必須要到天安門故宮長城走一趟一樣,是一種使命感!
  • 詩歌中的秦淮河
    生命感悟而言,似乎更合乎秦淮河的胭脂色。或許這詩這詞,與秦淮河本就風馬牛不相及,但世間事即如此,很多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卻能令人把它們浮想聯翩起來。倘若沒有永嘉之亂的話,沒有了世家大族的南遷,或許南方便沒有假設的這一前提。秦淮河,中國長江下遊右岸支流。古稱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唐以後改稱秦淮。
  • 「用詩詞丈量世界」NO.2 南京:劉禹錫《烏衣巷》,詠史話金陵!
    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寫過一首著名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當時劉禹錫寫這首詩的時候,還沒有去過金陵,但始終對六朝古都念念不忘,憧憬期待。烏衣巷特指金陵,即今天的南京。
  • 品讀南京|長幹裡!何為「長幹」,何為「裡」?
    12月16日,知乎粉絲超過21萬的知識網紅「Luke Lou」來到古時長幹裡所在地大報恩寺遺址景區,給出了一份「長幹裡微旅行」攻略,跟著這份攻略,人們一天之內就能全方位感知長幹裡的歷史。作為秦、漢、六朝時期的城市商貿中心,長幹裡有著怎樣的變遷?何為「長幹」?何為「裡」?在接受紫金山專訪時,他一一進行詳解。
  • 南京|我在秦淮河夫子廟等你
    勿要錯過的景點夜遊秦淮河秦淮河被譽為南京的母親河,歷史上曾哺育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朝代。秦淮河分為內河和外河,內河流經南京城區,是南京城內的第一大河,也是十裡秦淮最繁華之地,更因孕育了古金陵多姿多彩的燦爛文化,被稱為「南京母親河」。秦淮河自古便是人文薈萃、商賈雲集的旅遊勝地。
  • 南京熱鬧非凡的夫子廟,在烏衣巷鬧了大笑話,羞煞我也
    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的印象,南京這座城市,有著無以倫比的大氣,對遊人很有吸引力。相信每位遊人到南京,一定會去夫子廟去逛逛。老街裡有很多的南京特色小吃店,我就是在這家雞鳴湯包店解決的晚餐遊船票價白天60元,夜間80元,從泮池碼頭到中華門後,再原路返回泮池碼頭,全程40分鐘。
  • 走過路過烏衣巷
    作者:李倪斌(筆名柅兵)在金陵、也就是南京邂逅烏衣巷,完全是被旁邊的小吃店吆喝聲點醒。老闆熱情地吆喝著廣告詞: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烏衣巷口串串香……什麼!烏衣巷在這裡,是哪個烏衣巷?我停下腳步四處張望,生怕錯過這一名巷。
  • 每到節假日水洩不通的秦淮河,看六朝古都最強夜市
    ,沒有把秦淮河作為個目的地,後來一直都想去看看 在電視上看到所有節假日裡,這裡是最容易水洩不通的,今天我就來實地探訪一下,被稱為南京的母親河。的南部,以夫子廟建築為中心,秦淮河為紐帶,東起東水關淮青橋秦淮水亭,越過文德橋,直到中華門城堡延伸至西水關的內秦淮河地帶,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方,也是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精華所在。
  • 「夜讀」秦淮河夜色
    我是從南京中山門徒步前往秦淮河的。一邊是高高的明城牆,古韻悠悠;一邊是美麗的月牙湖,碧波蕩漾。一路濃蔭蔽日,風景優美,雖是仲夏,亦感不燥。至東水關,已近黃昏,百裡外秦淮河由此入城。秦淮河發源於句容寶華山和溧水東廬山,蜿蜒而來,穿城而過,匯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時鑿通方山,用以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被譽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踏著節節臺階登上東水關,腳步聲聲仿佛是歷史的迴響。斑駁的牆體、剝落的石塊,無不印記歲月的滄桑。俯視內秦淮河,身姿窈窕,溫婉地向城市深處延伸。漫步河岸,天色漸暗。
  • 南京夜遊:夫子廟秦淮河印象
    《南京夜遊:夫子廟秦淮河印象》晨起,秋高氣爽,自周口一路東南進發,午至金陵。泊車夫子廟附近的賓館,一份鴨血湯慰口腹之慾,休息至傍晚,閨蜜二人,步行觀景。彼時,夜闌珊,雨如絲,車如流,人如潮,河似錦,水如緞,船戲波,波蕩光,光影炫,遊人醉。
  • 南京夜遊:夫子廟秦淮河印象
    《南京夜遊:夫子廟秦淮河印象》晨起,秋高氣爽,自周口一路東南進發,午至金陵。泊車夫子廟附近的賓館,一份鴨血湯慰口腹之慾,休息至傍晚,閨蜜二人,步行觀景。觀光車上走馬觀花粗覽一圈,夫子廟夫子像,烏衣巷裡鮮衣眾,得月臺前雨傘動,香君故居美食香,桃葉渡口不渡人,朱雀橋上人從眾……印象說不上好壞,我來過就好。旅遊不只為看景,開心才是王道。
  • 秦淮河:以獨特文化內核勾連南京與世界
    崔曉攝它,是南京城市的母親河; 它,是南京歷史文化的搖籃;它,是從名人大家詩詞裡流淌出來的一條河; 它就是延續著南京的人文脈絡、在中國都市文化版圖上被譽為「文化含金量最高」的秦淮河。比如在「石頭城燈組」中,以誇張的手法,營造碩大的圓月,在月華普照裡,仿佛帶人進入了唐朝詩人劉禹錫所描寫的唯美時空;《桃花扇》描寫的秦淮八豔之一的李香君與侯方域的愛情故事,至今還在秦淮河畔流傳,燈組融入了劇中的兩個主要人物角色,利用人物表情動態,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烏衣巷燈組」中,則以劉禹錫詩句中的烏衣巷、朱雀橋為重心,表現了燕子「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歷史感慨。
  • 南京旅遊最值得去的地方,夜遊秦淮河,感受槳聲燈影畫中遊
    上周參加南京涵碧樓三天兩夜體驗活動,日落餘暉裡 看江天水色煙蘊廣袤綠茵品香茗,在與日月潭涵碧樓一脈相承的水沙漣餐廳中探索美食的奧妙,領略了十朝都會的萬種風情,唯獨讓樂玩君最難忘的,是夜遊秦淮河的留下的美好記憶。
  • 南京旅遊最值得去的地方,夜遊秦淮河,感受槳聲燈影畫中遊
    這首詩抒發出的意境,誘惑我一直很到秦淮河看看。從酒店打車過來,半個小時即到景區大門。秦淮河承載了南京城的人文歷史,無數詩人來此遊玩後,都留下詩篇,近代最負盛名的,就是朱自清老師的散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 《烏衣巷》中的朱雀橋邊野草花究竟在哪?
    如今,烏衣巷是南京人氣最旺的景點之一,來自全國各地「跟著課本去旅行」的孩子圍在毛主席手書的《烏衣巷》碑刻前,津津有味地聽老師或導遊在講故事。詩和遠方牽手,點讚!看過烏衣巷、王謝紀念館,自然聯想起朱雀橋,那橋邊的野草花現在是什麼模樣了?
  • 值得花一天時間,在六朝古都南京秦淮河觀光帶尋找歷史的痕跡
    前兩天,應南京的朋友邀請去了趟南京,迷君我趁這個機會也遊玩了一下這座歷史古城。這次用了一天的時間,遊玩了秦淮河觀光帶,總體體驗非常值得。先來介紹下南京,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那麼具體是哪六朝呢?按照時間排序依次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其實之後還有南唐,明(朱元璋時期),太平天國也都先後建都於南京。南京歷史上還有其他的名稱,有金陵,建業,建鄴,建康,秣陵,江寧,應天,天京等。來帶秦淮觀光帶,整個景區沿著秦淮河的兩岸而建。
  • 烏衣巷裡遊客多,豪門大族「榮不過三代」,華堂金屋變身商業鬧市
    東晉時期,秦淮河兩岸人煙稠密,烏衣巷一帶華宅高第鱗次櫛比,是朝廷達官貴族的居住區。而以宰相王導、謝安為代表的王、謝兩大家族成員,也多居住於此。關於「烏衣巷」名稱的由來,民間傳聞很多:一種說法稱,烏衣巷在三國時期是吳國的禁軍駐地,當時禁軍身著黑色軍服,因此俗稱「烏衣巷」,有巷子裡的烏衣井佐證。
  • 古詩詞裡的南京,六朝古都,一夢方休
    公元826年(唐敬宗寶曆二年),劉禹錫從和州(今安徽省和縣)刺史任上返回洛陽,途徑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寫了這一組詠懷古蹟的詩篇,總名《金陵五題》,《烏衣巷》是其中的第二首。烏衣巷位於南京夫子廟南,是一條幽靜狹小的巷子,歷史悠久。
  • 南京,低吟淺唱秦淮河
    第一次來南京的人幾乎都會來遊秦淮河。這裡既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烏衣巷,又有興建於南宋時期的夫子廟、江南貢院,還有號稱「金陵第一園」的明代瞻園。但是我覺得能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是那條流淌了千年的南京秦淮河。千年秦淮依舊承載著「漿聲燈影」、「低吟淺唱」、「金粉世家」的種種傳說與迴響。
  • 南京最古老的巷子,藏在夫子廟秦淮河畔,曾是豪門大族的居住地
    南京,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我國最熱門的旅遊城市之一,素有「六朝古都」的美譽。如果來南京旅遊,夫子廟秦淮河那是一定要去的,夫子廟是中國最大的傳統古街市,最能體現古都南京人文風韻的旅遊景點,況且還是一處免費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