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有中國十大石窟之一,這裡的石刻佛像鼻祖,很多人都沒有見過

2020-12-11 落榜進士

自古以來,石頭一直是堅韌、牢固的象徵,海枯石爛意味著天長地久。人類歷史上傳承至今的文化記載,一個來自地下,一個來自石頭。逾千年的書畫,光彩已不復當年,石窟石刻卻跨越重重時光,依舊保持著照破河山萬朵的魅力。這個以文化為本、以石為源的藝術讓石頭不再沉默,有了情思和語言的表達,成為點撥後人的聖物和稀世之寶。

須彌山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須彌」,梵文音譯,意為「寶山」,是古印度神話裡一座名山。按照佛教的宇宙觀,它是諸山之王,是世界的中心。寧夏須彌山景色秀美,峰巒疊嶂,巖石嶙峋。看過了大漠孤煙,領略了戈壁沙洲,經歷了茫茫黃沙,這裡的山青水秀讓人始料不及卻也意外驚喜。

和龍門、雲岡等石窟的名聲在外相比,須彌山石窟稍顯低調落寞。也正因如此,那種未被商業開發所侵蝕的質樸才更顯珍貴而神聖。須彌山分布著大大小小150多座石窟,最早的建造於北魏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這些石窟依山而建,迂迴曲折地分布在7座崖面上,綿延近兩公裡,場面蔚為壯觀。

遺址內最有名的當屬有「須彌之光」稱號的唐代大佛,這座石窟被命名為第五窟,由一塊罕見的完整巨石雕琢而成,是須彌山最大的石窟之一。在石窟中端坐的彌勒佛高20餘米,單是其耳朵就已長過兩人。站在腳下,讓人只覺頂天立地。

佛像頭流螺髻,臉如滿月,雙耳垂肩,神情安詳莊重。當你駐足凝視,世俗圖景中的悲辛與歌哭,人生在世的種種哀樂都不由煙消雲散。站在這裡,在初升的明月或西沉的夕陽前,人們體會到的是一次靈魂的安放和歸隱,是浮躁的心得到了徹底而完整的落地生根。

相國寺在第五窟大佛樓後,是須彌山石窟保護區內保較為完好的石窟區之一。石窟主要由前室、主室和左右耳室等四部分構成。相國寺腳下有一棵枝繁葉茂的菩提古樹。這種樹原本只能在南方溼潤氣候裡成活,卻因著一種神奇的力量,在固原這樣乾涸的地方生長得生機勃勃綠蓋如蔭,大自然的神秘莫測讓人不由心生讚嘆。

須彌山石窟腳下兩山之間的小道,就是古絲綢之路必經關隘——石門關。這裡曾經是唐朝的國門,也曾是宋和西夏兵戎相見的戰場。歲月流失,滄桑更替,這條幾乎隱沒在歷史中的絲綢之路既孕育了須彌山石窟,也見證了佛法東來、絲綢西去。遙望關隘,耳邊似又響起陣陣胡笳,聲聲駝鈴。

須彌山四周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這種地貌以紅色陡崖坡為識別要素,在我國分布廣泛,一般來說南方多於北方。遠望陽光下的須彌山,就像一團團凝固的火焰,在綠樹的映襯下格外鮮豔。

想要更全面地了解須彌山石窟,不妨再去須彌山博物館看看。須彌山博物館是國內首個以「絲綢之路和佛教石窟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陳展中運用科技媒介、藝術創作、文化象徵等多種手段全面展示絲綢之路文化和佛教石窟藝術。

漢代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須彌山是必經之地。許多往來的客商和僧侶在此落腳,所以佛教也很快在這裡落地發芽。須彌山博物館再現了絲綢之路上古原州商賈如流、物阜民豐的繁榮景象。

須彌山博物館由序廳,絲路開通,佛教東傳,須彌之光,佛國眾生,佛窟集萃和尾廳七個部分組成。序廳用藝術手法闡釋了佛國世界須彌山的時空概念。

須彌山石窟始鑿於北魏,歷經西魏、北周、隋、唐各代大規模營造及宋、元、明、清各代修葺,香火旺盛一千五百多年。唐代須彌山造像風格已明顯表現出世俗化的特點,以豐滿為美,以雍榮華貴為美。無論佛還是菩薩,都雕鑿得豐滿圓潤,栩栩如生。

須彌山的景色並非獨一無二,須彌山的石窟也並不是頂級,但二者渾然天成地搭配在一起,呈現給遊客的是一個略帶神秘感的天上人間。這裡一石有一石的生息,生生不息的石窟世界裡,是一個絕色的須彌山。(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相關焦點

  • 被人稱為名存實亡的石窟,卻是中國石窟的鼻祖,知道的遊客不多
    某一天偶然間看到一篇關於天梯山石窟的文章,作者說這是一座名存實亡的石窟,的確如果你來過目前天梯山石窟現場的話,很多人會覺得這句話很是精闢和現實。不過稍微懂一點的遊客,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些造像大部分都是現代化的產物。因此很多旅行者往往抱著遺憾而走,過後對於天梯山石窟的印象就停留在這裡。可是這是中國石窟的鼻祖,難道就是這樣?小馬的第一次天梯山石窟之行就這樣結束,回來後我一直在糾結為什麼這會成為中國石窟鼻祖,但是現場我卻僅僅看到如此蒼涼的場景。
  • 全球百大瀕危文明遺址,中國的十大石窟之一,就在寧夏
    導語須彌山石窟是我國十大石窟之一,在2008年的時候還被列入了「全球百大瀕危文明遺址」,同時也是一個被「遺忘」的石窟。須彌山在寧夏固原縣上,須彌山石窟是開鑿在崖面上的,從南到北的2公裡長度中有好幾個石窟。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想要參觀石窟,必須爬山。我們是從固原市區包車出發,到了景區後又換乘觀光巴士,才使得沿途少走了不少路,不過爬山依舊是無可避免的。
  • 全球最著名的十大石窟,中國就佔了一半
    其實,石窟就是古時候沿著山崖開鑿的一種寺廟建築,包含有有佛像或者是佛教故事的壁畫和石刻。所以這次要說的就是全球最出名的十大石窟,這十大石窟當中有一半就是來自於中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1、吳哥窟吳哥窟位於柬埔寨,是柬埔寨的國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
  • 中國著名三大石刻,四川和河南各有一座,另一座是石窟的精華
    眾所周之,佛教沒有傳入中國以前,中國古代的皇帝們,是最喜歡命令工匠,用動物或者龍虎,來雕刻精美的石刻,以展現當朝偉大的雕塑藝術。佛教傳入中國後,西方佛教文化和中國文化迅速融合,形成了以寺廟雕刻、佛像洞穴雕刻和泥塑雕刻為代表,形成了一股潮流。
  • 景點介紹書:龍門石窟,中國石刻的藝術寶庫之一
    龍門石窟說到旅行,相信這是一件很多人都很喜歡的事情,確實這是一件會讓人很享受的事情。這個景點就是洛陽的龍門石窟。說到石窟,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敦煌莫高窟,很正常,畢竟那是我國最大、榮譽最高的石窟,但是小編想說的是其實龍門石窟絲毫也不遜色於敦煌莫高窟。
  • 中國十大石窟之一,唐代雄關,瀕危文明遺址,很多人居然不知道
    它是中國十大石窟之一,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距離固原市55公裡,國家4A景區。雖然名氣遠不及雲岡,敦煌,龍門,但是也有重要藝術價值。圖中是須彌山石窟,洞窟兩邊寫著石門關,石門水。須彌山石窟所在地,既是軍事要塞,又洋溢著佛教文化色彩,從北魏孝文帝時期開鑿石窟,距今有1500多年歷史了,一直到宋元明清,從未中斷,開鑿或者修葺。沿著石階登山,有扶手,坡也不陡。這裡有八個風景區,洞窟都進行了編號,不過很多洞窟,尤其是一些小洞窟,有鐵絲網護著。一些大的洞窟,像5號窟大佛樓,高20.6米,也叫彌勒大坐像,據說僅次於樂山大佛。
  • 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名字卻不叫石窟
    這八大石窟,中國足足佔據了五個名額。除了上述的四大石窟外,在中國西南的崇山峻岭中還有一處石窟,雖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比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和麥積山石窟還早,但卻沒有被商業化過度炒作,至今仍不能稱為家喻戶曉。這裡就是位於重慶市大足區的大足石刻。
  • 這裡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有「東方雕塑陳列館」之稱,名氣卻很小
    這裡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有「東方雕塑陳列館」之稱,這裡就是麥積山石窟,位於巖壁陡峭、綠植環抱的麥積山,石窟是景區的主要景點,是西北最著名的石窟之一。麥積山石窟始建於1600年前即公元401年,後秦姚興皇帝推崇佛法,拜譯經大師鳩摩羅什為國師,於麥積山建皇家石窟,香火旺盛,至唐代地震遭破壞沒落。這裡是佛教藝術由西域向中原轉變的分水嶺,西域佛像的威嚴肅穆,北魏造像的微笑之風,清秀俊朗的中原秀美各式文化紛紛呈現。洞窟開鑿在懸崖絕壁上,「密如蜂房」,棧道「凌空穿雲」。
  • 中國十大石窟之一,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必經之地,距今1500年歷史
    說到寧夏,很多人會想到神秘的西夏王朝和神奇的賀蘭山巖畫,其實,寧夏擁有的不僅僅於此,在寧夏南部還有一個被譽為中國十大石窟之一的須彌山石窟,作為絲綢之路上遺落的明珠,須彌山石窟雖遠不及四大名窟的赫赫有名,當時當你走過這裡你依然能感受到佛教石窟寺的歷史感和神聖感。
  • 寧夏規模最大石窟 與雲岡石窟齊名 藏四大謎團被譽「須彌之光」!
    位於中國黃土高原西北邊緣的寧夏固原市,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成為我國西北地區的重鎮。悠久的歷史使固原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境內文物古蹟星羅棋布,風景名勝享譽天下,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坐落於固原城西北須彌山東麓的須彌山石窟。
  • 中國最美的十大佛教石窟,你都去過嗎?
    歷史悠久的中國古文化,燦爛輝煌,分布廣泛的石窟,是古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主要反映了我國古代佛教藝術的興盛。我國石窟藝術儘管因時間地域差異而略有不同,但他們所表現出來的佛教文化特徵卻是如出一轍。這些佛教石窟大都隨山雕鑿彩繪,造像,生動逼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 龍門石窟,作為中國三大石窟之一,位於千年古都的河南洛陽
    我國三大石窟有甘肅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今天來分享,龍門石窟:中國三大石窟之一,位於千年古都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被稱為中國三大石窟,是世界石刻藝術的寶庫之一,不要被譽為擁有龍門石窟、97000多個佛像的石刻藝術寶庫。
  • 甘肅武威有中國石窟的鼻祖,這裡的石像高九丈,很多遊客卻沒來過
    涼州石窟是我國開鑿最早的石窟之一,也是我國早期石窟藝術的代表,是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源頭,被喻為"石窟鼻祖"。身負如此眾多名頭的天梯山石窟,親身所至時卻不禁有些愕然。資料中描述的「大佛依山而坐,腳下碧波蕩漾」的情景全然不見,偌大山谷中,人跡寥寥,葉落無聲。眼前的大佛窟下半部已被損毀,修復之後的嶄新外表,抹去了滄桑的歷史痕跡。
  • 重慶大足石刻,中國石窟藝術的瑰寶
    中國有四大石窟,這是眾人皆知的事情。但還有一座石窟,卻很少被人所知,它便是重慶的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從市中心駕車要走一個多小時到達。國家AAAAA旅遊景區。較集中的有寶頂山、北山等19處,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規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還有儒、佛、道同在一龕窟中的三教造像,十分罕見。
  • 世界八大石窟之一,重慶大足石刻,擁有102處摩崖造像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為唐、五代、宋時所鑿造,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分布於該縣西南、西北和東北的扇區,共23處。較集中的有寶頂山、北山等19處。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規模最大,造像最精美。
  • 寧夏十大旅遊景點
    想來一場奇趣的旅途小編非常推薦來寧夏,它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歷史上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有著歷史悠久的黃河文明,當然也有著獨特的西北風情,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下寧夏十大旅遊景點,來寧夏旅遊的話就千萬不要錯過了。
  • 重慶不止有魔幻8D,還有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大足石刻,你去過嗎?
    世界八大石窟之一重慶市唯一一個世界文化遺產 5A景區 說到中國石窟藝術不得不提的就是&34;世人的目光大多集中在敦煌身上,這裡石刻數量最多,當然遊客也最多。❗友情提示:跟佛像合影一定要注意心存尊敬,哪怕沒有佛教信仰,也不能做冒犯的姿勢或者搞怪的創作喔。
  • 中國最低調石窟,精美不輸莫高窟,石窟界的鼻祖卻鮮有人知
    這座石窟就是天梯山石窟,具體位置是在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城南50公裡處,它也是我國開發最早的一座石窟,卻有很多人只知道敦煌石窟,不知道涼州石窟,看到這裡的佛像,不得不讚嘆我國古代人民的雕刻技術,那時候沒有像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他們能夠雕刻出這樣完整的石像,也是全靠技術水平了,這座石窟始鑿於東晉時期,距今已有1600年的歷史,這些雕像所在的山體平均海拔是2100米,
  • 國內最袖珍的省區之一,寧夏十大名勝
    寧夏是國內最袖珍的省區之一,也是國內最大的回族聚居區,亦是國內存在感最低的省區之一。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寧夏平原是黃河沿岸最富庶的地方,有著「天下黃河富寧夏」之說,這裡是真正的「塞上江南」和「魚米之鄉」。賀蘭山和六盤山一南一北,用高大堅實的脊梁,守護著寧夏這方沃土。
  • 中國規模最大的石刻群,10萬餘佛像刻在懸崖峭壁上,最小2釐米!
    在中國自駕遊有很多優勢,時間和日程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心情來安排,所以我晚上到了洛陽龍門石窟,選擇住在附近,第二天開始玩,入場費是90元,停車費是10元。石窟南北長1公裡,有壁龕2345個,佛像10萬多尊,佛像9.7萬尊,碑文2800餘處,然而,這些雕像都雕刻在東西山上的懸崖上,因此,景區還專門修建了梯子,供遊客上下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