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石窟之一,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必經之地,距今1500年歷史

2020-12-18 大俠視界

說到寧夏,很多人會想到神秘的西夏王朝和神奇的賀蘭山巖畫,其實,寧夏擁有的不僅僅於此,在寧夏南部還有一個被譽為中國十大石窟之一的須彌山石窟,作為絲綢之路上遺落的明珠,須彌山石窟雖遠不及四大名窟的赫赫有名,當時當你走過這裡你依然能感受到佛教石窟寺的歷史感和神聖感。

須彌山石窟始創於北魏晚期,石窟藝術歷時1500餘年,早在漢代,須彌山就見證了古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融。遙想當年無數駝隊馬幫帶著各式東西方寶物,在此倒換文牒,穿關而過,熱鬧非凡。

須彌山石窟所處的位置自古以來就是中原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樞紐和戰略要地。絲綢之路開通後這裡又成為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是由長安到西域的最短的必經之地。到了唐代,唐王朝為了加強邊疆防衛,又在這裡設立了「石門關」,直接制約著中原與西域的軍事與交通,這裡因此又有「關中咽喉」之稱。

須彌山石窟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477至499年,興盛於北周和唐代,先後開鑿石窟130多處,其中70多窟雕塑了造像,國內很多專家評價其藝術成可與山西雲岡、河南龍門大型石窟造像媲美。

跟龍門石窟及雲岡石窟相比,須彌山石窟所處的地形更為複雜也更為隱秘,同時因此地處西北乾燥地區,這裡的自然條件更為惡劣,導致石窟因為歲月侵蝕的現象更為嚴重,更具歷史滄桑感。

遊客來須彌山石窟的第一站都會是相國寺,相國寺開鑿在一座小山包上,將山包整個鑿空,闢出前室、主室和左右耳室四個部分,是須彌山最大的中心柱式窟。窟中有7尊6米多高的佛像。仰面環視,淡淡的白光從洞口撒進,映出四壁雕像流暢的線條和高大的體量,使人有置身極樂世界的神秘感。

須彌山造像最大的石窟是第五窟,俗稱「 大佛樓」 開鑿於唐宣宗大中三年, 一尊彌勒大坐佛體形魁偉高大,高達20.6米,是全國最大的石窟造像之一,在中國僅次於四川樂山大佛。來到彌勒大座佛腳下,只見那佛神態端莊慈祥,目視前方,面容豐腆飽滿,高大魁梧,感覺非常震撼。

被譽為清代固原州十景之一的須彌松濤,據聞風起處,低回時如淺呤低唱,高亢處如千軍萬馬,很是神奇。

除了須彌山石窟景區還有彌山博物館,非常值得停留。須彌山博物館是國內首個以「絲綢之路和佛教石窟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運用科技媒介、藝術創作、文化象徵等多種手段全面展示絲綢之路文化和佛教石窟藝術,視覺非常享受。

相關焦點

  • 被封存38年之久的須彌山5處石窟重新對外開放
    7月15日,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獲悉:被封存38年之久的須彌山5處石窟重新開放營業。須彌山石窟坐落在位於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寧夏固原市六盤山北麓,初創於北魏晚期,興盛於北周和唐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寧夏境內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中國十大石窟之一。
  • 中國十大石窟之一,唐代雄關,瀕危文明遺址,很多人居然不知道
    它是中國十大石窟之一,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距離固原市55公裡,國家4A景區。雖然名氣遠不及雲岡,敦煌,龍門,但是也有重要藝術價值。圖中是須彌山石窟,洞窟兩邊寫著石門關,石門水。還有須彌山石窟,是固原旅遊頭牌景點,最值得推薦。須彌山石窟所在的這個地方,有關中咽喉的美譽。漢代是絲綢之路東段北線必經之地,從長安到西域,從這裡經過,距離最短。唐朝在這裡設立了石門關,控制中原和西域的交通,以及邊防。圖中是須彌山紅砂巖臺階。
  • 寧夏規模最大石窟 與雲岡石窟齊名 藏四大謎團被譽「須彌之光」!
    位於中國黃土高原西北邊緣的寧夏固原市,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成為我國西北地區的重鎮。悠久的歷史使固原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境內文物古蹟星羅棋布,風景名勝享譽天下,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坐落於固原城西北須彌山東麓的須彌山石窟。
  • 新疆精河縣:盛產枸杞的古絲綢之路北道交通咽喉之地
    關於精河縣的歷史,在公元前300多年前,這裡屬於塞種人的遊牧地,漢代時大月氏西遷到這裡,之後烏孫又被匈奴逼迫西遷,烏孫人趕走了大月氏人,精河又成為了烏孫的遊牧之地。到了隋唐後,西突厥又盤踞在這裡,依此類推,不同的時代,就有不同的民族在精河縣境內繁衍生息。
  • 寧夏有中國十大石窟之一,這裡的石刻佛像鼻祖,很多人都沒有見過
    須彌山分布著大大小小150多座石窟,最早的建造於北魏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這些石窟依山而建,迂迴曲折地分布在7座崖面上,綿延近兩公裡,場面蔚為壯觀。遺址內最有名的當屬有「須彌之光」稱號的唐代大佛,這座石窟被命名為第五窟,由一塊罕見的完整巨石雕琢而成,是須彌山最大的石窟之一。在石窟中端坐的彌勒佛高20餘米,單是其耳朵就已長過兩人。
  • 絲綢之路途徑了哪些城市
    1913年改秦州為今名。為絲綢之路東段之重鎮。現存有後秦以來開鑿的麥積山石窟。 蘭州:漢為金城縣,唐及宋元為蘭州治所。清為甘肅省治,改今名,相沿至今。今為甘肅省省會,系絲綢之路東段中線所經重鎮。西南130公裡有後秦始鑿的炳靈寺石窟。武威:漢武帝收河西地,置武威郡。
  • 2020年全國旅遊簡介(寧夏回族自治區)之《 固原市》選推景點
    固原,寧夏回族自治區轄地級市,古稱大原、高平、蕭關、原州,簡稱「固」,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中心城市,位於中國黃土高原的西北邊緣。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是中國十大石窟之一。
  • 但願你沒錯過「中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的雄偉,還有這座城的故事
    古時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它不僅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更是明代九邊重鎮之一。固原的古城城牆構造為「回」字形,在歷史上極為罕見,也許是因為它是全國最大回族聚居地,是伊斯蘭文明與中原文化交匯處。不僅如此固原還是中國四大馬鈴薯種植基地之一和中國北方的特色苗木基地,是著名的紅色旅遊城市,是長徵十大潛力城市之一。
  • 古「絲綢之路」必經重鎮 旅遊達人平涼採風
    平涼,素有「隴上旱碼頭」之稱,是古「絲綢之路」必經重鎮,史稱「西出長安第一城」。平涼自古為屏障三秦、控馭五原的重鎮,是「兵家必爭之地」和隴東傳統的商品集散地,中原通往西域和古絲綢之路北線東端的交通和軍事要衝,不僅是西北地區的公路樞紐,而且是歐亞大陸橋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轉站。
  • 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地,擁有大量的歷史遺蹟以及美景,就在寧夏!
    西北如此之大,景色更是吸引著無數人前往,但寧夏這個省份卻沒有如青海、甘肅一般常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寧夏位於絲綢之路上,有著「塞上江南」的美稱,這裡的風光毫不遜色於西北其他地方。說到寧夏旅遊,大家以為只有銀川西夏王陵、中衛沙坡頭、平羅沙湖等旅遊目的地,其實在古代絲綢之路東段北道上的有個重鎮,是宗教東傳的必經之地,它就是固原。
  • 絲綢之路北道重要驛站-艾斯克霞爾古城堡
    《絲綢之路北道重要驛站-艾斯克霞爾古城堡》撰文攝影:遠方,仿佛在向人們回憶著一個個"絲綢之路"的往事,不僅嘆為觀止,更為心緒震憾。哈密艾斯克霞爾古城堡,就是玄奘法師到達西域古"絲綢之路"的第一站。據史料記載,專家考證,屬青銅器時代(公元前3000年)的一戍堡,在漢、唐、明、清時期,經過歷代加固,擴建使用,也是漢、唐時期絲綢之路北道必經主要的驛站,城堡居高臨下,雄偉險要,遠看無法區分城堡建築,寺院,佛塔和雅丹巖壁,極為隱蔽。走近一看,城堡坐南朝北,分為上下兩層土坯建築,主要有城堡,瞭望孔,地道,且通左通右相連。
  • 它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關隘,已有645年,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嘉峪關位於甘肅嘉峪關市西邊5公裡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間,這裡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地勢危險,建築雄偉,「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地,古人又稱「西領鎖鑰」,張璣曾滿載絲綢的駱駝隊。嘉峪關距今已有645年的歷史,沿著著名的萬裡長城分布著許多關口,其中兩個關口的規模最大,一個是東邊的山海關,另一個是嘉峪關, 其中嘉峪關的規模大於山海關,因此嘉峪關是萬裡長城沿線最大的關口,也是中國最大的關口, 但是嘉峪關這裡不僅僅是關口,內城、外城、戰壕三條防線重疊防守,牆很嚴, 與萬裡長城融為一體,形成五裡一燧、十裡一腳、三十裡一堡、百裡一城的軍事防禦系統
  • 中國石窟數不勝數,不只「四大石窟」或「十大石窟」,還有這些
    中國石窟數不勝數,稱其遍布祖國大地亦不為過。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以中國「四大石窟」聞名於世。而百度詞條還有包括「四大石窟」在內的中國十大石窟: 1.莫高窟:又稱「千佛洞」,位於敦煌縣城東南25千米的鳴沙山下,因其地處莫高鄉而得名。它是我國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藝術石窟。
  • 甘肅省敦煌市,絲綢之路的重要的節點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敦煌是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歷史沿革1、西漢置敦煌縣,治今市西,為敦煌郡治。十六國西涼曾一度建都於此。北周改為鳴沙縣。2、隋大業三年(607年)復改敦煌縣,屬敦煌郡。唐屬沙州,「安史之亂」後吐蕃佔據。元為沙州路治。明置沙州衛。
  • 旅遊商報中原塞外採風行·雲岡石窟之山西大同(平城)
    旅遊商報網9月26日電(記者 王彬 劉曉斌)2019年9月25日,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城西約16公裡的武周山南麓,距今已有1500年歷史,是佛教藝術東傳中國後第一次由一個民族用一個朝代雕鑿成皇家風範的佛教藝術寶庫,是公元5世紀中西文化融合的歷史豐碑。
  • 走進佛教宇宙,這個博物館是絲綢之路上中國十大石窟之一
    須彌山石窟是絲綢之路上中國十大石窟之一,始建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繼續營造,以後各代修葺,成為固原規模最大的佛寺遺址。須彌山博物館由七個部分組成。陳展中運用科技媒介、藝術創作、文化象徵等多種手段全面展示絲綢之路文化和佛教石窟藝術,將遊客帶進了全景式的探秘絲綢之路、欣賞佛教石窟藝術的殿堂。
  • 甘肅天水麥積山,中國四大石窟之一,1500多年前古人的智慧。
    這裡就是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歷史久遠,距今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以前都是用木頭做的棧道在這懸崖峭壁之上,可想而知1500多年前是怎麼弄上來得啊?據說在這絕壁上有一千多個石窟只是一部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