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丹地貌 攝影:遠方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法師由絲路南道,途經蔥嶺、和田、樓蘭、敦煌返回長安。他在《大唐西域記》及弟子撰寫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描述西行經過的莫賀延磧,則稱"夜則妖魑舉火,燦若繁星,晝則驚風擁沙,散如時雨;"。形容恐怖,荒涼,有驚有險,命懸一線。
玄奘法師銅像
當我們穿越在歷史的時空,歷經歲月風雨的洗塵時,看著一座座古代遺址,仿佛在向人們回憶著一個個"絲綢之路"的往事,不僅嘆為觀止,更為心緒震憾。
哈密艾斯克霞爾古城堡,就是玄奘法師到達西域古"絲綢之路"的第一站。
艾斯克霞爾古城堡 攝影:遠方
貞觀二年(公元627年)玄奘法師從長安(今陝西西安)冒險出關,途經涼州(今甘肅武威)甘洲(今甘肅張掖)爪洲(今甘肅安西)繞道西域去天竺(今印度)取經。
當玄奘走到了一個十分險惡,且讓人膽戰心驚的地方名叫莫賀延磧。莫賀延磧意為突厥語,古時稱"沙河"。漢,唐時期稱"沙磧",今稱噶順沙漠。
它位於現在的新疆哈密以南偏東和甘肅嘉峪關和敦煌交接處。玄奘法師在九死一生,身臨絕境,以驚人的毅力,頑強的拼搏,不取真經,誓不回還的信念,成功穿越八百裡茫茫戈壁,死寂一般的沙漠後,來到西域一個叫伊吾的地方。
莫賀延磧大沙漠 攝影:遠方
伊吾位於新疆東部,也就是現新疆哈密一帶。據史料記載,東漢時期劉莊(漢明帝,東漢第二位皇帝,生於公元28年,卒於公元75年,在位18年)時期在哈密設置宜禾都尉(漢朝委派的地方軍政長官)。
三國時(公元220年到280年)因戰亂,時屬鮮卑族(古代北方民族)管轄。唐代時太宗李世民(生於公元598年,卒於公元649年,在位23年)在貞觀初年,在哈密設置西伊洲,到了貞觀六年改為伊洲,並設置西伊洲,貞觀六年改為伊洲,並設置節度使(唐朝時,中央賦予的軍,政權力,以管理地方事宜的長官)民國(公元1912年至1949年)初期,改置為現在的哈密。
雅丹地貌 攝影:遠方
艾斯克霞爾古城堡,位於今哈密西北五堡鄉附近,也是莫賀延磧的南端。艾斯克霞爾古城堡,維吾爾語其意思為"破舊的古城堡"。其城堡初期是中原人開設的一個佛教寺廟,中期是古絲綢之路的驛站,後期演變成寺院,驛站,城郭為一體,歷經千年歲月後逐漸廢棄。
當年,玄奘法師西天取經,長途跋涉,九死一生,橫穿莫賀延磧後,就到達了這個艾斯克霞爾很小的一個小寺廟。寺廟裡當時只有三個分別從洛陽,長安來的漢僧,其中一個老僧聽說從大唐長安來了一個名叫玄奘的法師。這位老僧"衣不及帶,赤足出迎,抱吾哭泣,哀號哽咽不已"。老僧悲喜交加,注目凝視,自語,"豈期今日重見鄉人"(真沒想到在這裡能遇到家鄉人)雖然,伊吾離長安路遠迢迢,更重要的是唐朝初期,內亂外患,東突厥經常在騷擾周邊,所以,嚴禁任何人出境。
玄奘法師西行圖
此時,玄奘法師在西行途中,偶見內地僧人,自然也是雙手拱讓,百感交集,相互傾訴,湧念佛語。玄奘在寺廟休整數日後,伊吾的胡僧,胡王(當時的西域胡人,一大部份都信仰佛教,西域36國基本以佛教小乘為國教)先後拜見了這位從大唐長安來的玄奘法師。
伊吾國在當時,是一個介於獨立和依附之間的西域彈丸小國,又處於中西方交通咽喉要道,更不敢得罪任何西域大國。玄奘法師在艾斯克霞爾寺廟,白揚河大佛寺(今哈密五堡鄉)滯留數日後,就被高昌國(現吐魯番高昌故城)國王鞠文泰派來的使者接走。
雅丹地貌 攝影:遠方
艾斯克霞爾古城堡,現處在一片高24.5米的陡峭崖壁上,它依託千年雅丹地貌(意為陡崖,形容大面積分布的土丘和溝谷,經千萬年風蝕的地貌)陡壁而建。據史料記載,專家考證,屬青銅器時代(公元前3000年)的一戍堡,在漢、唐、明、清時期,經過歷代加固,擴建使用,也是漢、唐時期絲綢之路北道必經主要的驛站,城堡居高臨下,雄偉險要,遠看無法區分城堡建築,寺院,佛塔和雅丹巖壁,極為隱蔽。走近一看,城堡坐南朝北,分為上下兩層土坯建築,主要有城堡,瞭望孔,地道,且通左通右相連。
雅丹日出 攝影:遠方
在城堡左約二公裡處,現存古墓群,烽燧。右邊一公裡處,現存寺院,佛塔,水井,牛,羊圈,住宅區等遺址。古堡周邊,雅丹地貌則形態豐富,造型別致,風雕琢兀,鬼斧神工,栩栩如生,造化奇特,兀巖孤丘猶如殿閣瓊臺,身在其中,奇異迷蹤,讓人著實眼花繚亂。
目前,以艾斯克霞爾古城堡為中心,已先後開闢了東,南,西,北4大塊雅丹景觀旅遊區,分別規劃了步行線路,探險線路,汽車環繞線路。
艾斯克霞爾古城堡,再一次向人們展示出古"絲綢之路"重要驛站的風姿。
攝影:遠方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點讚」、「 收藏」和「分享」,你的支持一直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感謝閱讀,感恩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