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城裡覓仙蹤
張毅敏
二十五、十二老母佑華夏
醫聖宮頂上的狹長臺地,是一排聯排玉石宮殿,全玉石結構,殿頂覆王伯草。這是南崖宮群建築物最上的一層宮殿,依次排列著泰妊殿、五泰殿(泰易殿、泰初殿、泰始殿、泰素殿、泰極殿合謂五泰殿)、十二老母殿三個宮殿。
泰妊殿面闊一間,進深一間,迎面神壇上是陶塑裸體女性特徵明顯的孕婦女神像:身體肥碩圓潤,左臂曲於胸前,腹部隆起,右手撫隆起的腹部下方,臀部肥大凸起,有明顯的陰部記號,下肢略彎曲,通體打磨光滑,呈生產狀。在古人樸素的宗教信仰中,這個女神自然就被塑造為具備女性生殖時所體現出來的特徵。表達了當時人們對母親的崇拜,對孕育、生產新生命的崇拜,以及祈求多生多育的願望。
五泰(太)殿也是面闊一間,進深一間,迎面牆上供奉的幾乎是滿牆的太和、和合、太易之道「演化圖」一副。「演化圖」從上至下分五部分:1.左右畫角兩個圓圈,從右至左圈內分別標註乖(父)、亙(母)二字;2.混沌虛元狀圖,圈內標註「泰易」「泰初」(指天地形成前的時期,同太初),表示「無極」;3.實元圖,圈內標註「泰始」(古代指天地初開、萬物開始形成的時代)「泰素」(古代指構成宇宙的原始物質。引申為太空),表示「有極」;4.圖中為陰陽魚,表示「泰極」(指原始混沌之氣);5.外一實圈,圈內五虛圈,大圈依次套小圈,標註為太和,指天地間衝和之氣。
《列子.天瑞篇》:「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埒,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變者,窮也,乃復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也。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衝和氣者為人;故天地含精,萬物化生。」
《列子.天瑞篇》:「太極者,天地萬物之終也。故曰:太易,水也;太初,木也;太始,火也;太素,金也;太極,土也。萬物生死於土矣。」
這個觀點自然與《黃帝內經》為代表醫學內容相關聯,也就是告訴我們,「我命在我不在天",意為個人的生命同天地一樣,都是由自然之氣所化生,人可以憑藉智慧通過造化之理,盜取陰陽之機,修道守氣,返本歸根,就可以與道同在,壽比天長。強調個人的生命,能由自我決定,不由天地掌握。這是一種以人生為本,肯定人生價值的積極態度,對戰勝死亡、延長生命充滿了信心。在充分肯定生命價值的基礎上,強調延生有術,合修眾術以共成長生。
十二老母殿為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宮殿內供奉十二聖母,她們是從天母、地母到伏羲祖母和羲王母、及歷代帝王聖母。殿內供臺上一字排開坐的是:無聖老母、劈山老母、梨山老母、無極老母、文殊老母、金身老母、普賢老母、觀音老母、泰山老母、太極老母、西山老母、地藏老母。
但見:
1.無聖老母:坐一把白色鳳椅,身穿暗綠色服裝,左手拿一法寶叫「照妖鏡」,法寶形狀像一個風車輪,右手法寶叫「凳天拐」,法寶形狀像一反龍頭拐杖 。
2.劈山老母:坐金色蓮花臺,身穿白色的服裝,手中拿一法寶叫「譚心鏡」,法寶形狀像一個大的水晶球。
3.梨山老母:坐紅色蓮花臺,身穿印有花紋的黑服裝。手中拿一法寶叫「捆仙繩」,法寶形狀像一根金色的繩。
4.無極老母:坐花鳳椅,身穿老棗紅色的服裝,手中拿一法寶叫「九環收魂圈」,法寶形狀像一個大圓環,上面鑲有九個大鈴鐺。
5.文殊老母:坐白色蓮花臺,身穿純藍色服裝。手中拿一書卷,寓意贈送學問。
6.金身老母:坐金黃色鳳椅,身穿印有金鳳凰圖像的紅服裝,頭戴一枚金簪。
7.普賢老母:坐藍色鳳椅,身穿純淺粉紅色的服裝,手中拿一法寶「金靈芝」,法寶形狀像一顆靈芝草。
8.觀音老母:坐紅色蓮花臺,身穿純大紅的服裝,手中拿一支紅荷花。
9.泰山老母:坐白色蓮花臺,身穿印有白色蓮花圖像的白色服裝,手中拿一支白荷花。
10.太極老母:坐淺水紅蓮花臺,身穿印有紅鳳凰頭像的金黃色服裝,手中拿一法寶叫「眾生目」,可以監管萬物生靈,法寶形狀像一人手掌大小的扇子,扇子中間長了一隻眼。
11.西山老母:坐白色蓮花臺,身穿印有藍鳳凰圖像的白色服裝,懷中抱一個娃娃,娃娃穿著紅肚兜,不知性別,主管民間子嗣生育。
12.地藏老母:坐一把金黃色鳳椅,身穿印有黑鳳凰圖像的紅色服裝,手中拿一法寶叫「金屋」,主管民間衣食溫飽。
這十二女性神,主管著人間婦女、兒童、婚姻和家庭的各種事務,佑我華夏兒童健康出生,母子(女)平安,幸福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