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城裡覓仙蹤(陰陽踏車水逆流)

2020-12-25 溪畔楓林羞

內經城裡覓仙蹤

張毅敏

六、陰陽踏車水逆流

呂祖揮動袖子在我眼前閃過,我和他雙雙出現在內經城中城門內。

呂祖說:此處為內經城中城門裡面部分,為「象」,是看不到的部分,代表尾閭下關。

內城門旁一玉石碑,上寫:「尾閭關一名九竅,又名九頭獅子,又曰太子射九重鐵鼓;陰關固閉,常年不能開,名九重鐵鼓。太子純陽炁也,能醍醐灌頂,方能穿通,故曰射九重鐵鼓,乃上天之徑路也。一名地軸、神門,又名朝天嶺;一名龍虎穴,一名三叉腎,內有金鼎,內外相通,其三路上通夾脊,直透頂門而上泥丸,通一身之骨髓也。」

「尾閭關是任脈向督脈過度之處,在人體便是尾骶骨的末節,或長強穴之所在,也是任脈之陰與督脈之陽交匯之所。」

呂祖繼續補充道:在地理位置講,從此關起,一條髓(脊髓)路,沿城邊緣修建,直達南山一條路,號曰漕溪,又名黃河,乃陽升之路,直至兩肩夾骨對處為 「夾脊」,又上至腦為「玉枕」,此謂修真三關。

正對內經城中城門不遠的地方,在學宮館驛的下方,是一池2-3畝大的荷塘。

漫步在荷塘邊,只見荷塘周邊是高大的古桑樹,枝繁葉茂中透著古樸。荷塘周邊的土地也顏色不同,左岸呈青色,右岸呈黃色、上邊呈白色、下邊呈黑色,各臨界處涇渭分明,絕不摻連,透著說不清的神奇和玄機。

荷池四周的蓮花是我從沒有見過的五色彩蓮,陽光透過桑樹斑駁疏影,灑在五色彩蓮花上,妖嬈中透著清雅。我好奇的彎腰觀看,從旁邊已長出果實的蓮蓬點查,卻原來是並蒂十八子蓮。

荷池內的荷花爭相開放,粉色的特別多,它們像小姑娘一樣惹人喜愛,在陽光照耀下亭亭玉立,光彩照人。荷葉碧綠碧綠的,像一把把大傘,層層疊疊地一直伸向遠方。午後的陽光下,綠色的荷葉襯託著粉紅色的荷花,看上去仿佛是一幅美麗的水彩畫。走近池邊,還能聞到一股清香,嗅一口頓覺神清氣爽。荷花荷葉在風兒的吹拂下,發出「沙沙」的聲響,令人心曠神怡。有些荷花中間已經長出蓮蓬了,那些綠色蓮蓬裡藏著鮮嫩的可愛的蓮子,清新可口,清香陣陣。

荷塘中正北的水面上有座小宮殿,白玉石砌牆,半間見方,茨草搭頂,門楣頂上書寫「扶桑宮」三字。裡面扶桑臺上端坐「日神鬱儀帝君」嬰兒時穿紅肚肚時的神尊。

呂祖告訴我,此荷塘叫做瓊池,是金精所化,真精命蒂所在。瓊池是內經城遊泳的地方,在瓊池遊泳,可填精益神、培補命元。「日神鬱儀帝君」嬰兒神尊住在水中的「扶桑宮」,寓意為坎水中一陽初生。

瓊池的下遊靠北「扶桑宮」的旁邊,水面上用原木和木板搭設的簡易棧道直通瓊池深處。棧道盡頭,豎立著一架不同於一般農田灌溉農具的水車。其水車之制,除壓欄木及列檻椿外,車身用板作槽,長二丈,闊則不等,或四寸至七寸;高約一尺。槽中架行道板一條,隨槽闊狹,比槽板兩頭俱短一尺,用置大、小輪軸。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龍骨板系其在上。大軸兩邊各帶拐木四莖,置於岸上木架之間,人憑架上踏動拐木,則龍骨板隨轉,循環行板刮水上岸。出水道連接著一個個龍骨升子(民間量糧食的容器)連接起來的類似傳動帶的傳送裝置,連接至尾閭關。荷塘中的動力機構是由不同圓輪組成的一組高大木質動力車,有一男一女手扶橫杆穩身,腳踏動力踏板。這種動力車又稱龍骨車。

但見那左女右男二童子,在烈日下手扶橫杆,踏著木質動力車散步。那一高一矮兩個影子深一腳淺一腳地踏著踏板,看似閒庭信步,又似駕馭著兩條巨龍,決絕執著,竭盡全力想把池塘裡的水順漕溪提上南山。在茫茫的曠野裡,水聲跑動了起來,從池塘出發,從水車幽深的身體流出,奔向原野,奔向需要的內經城任何目的地。

有詩云:陰陽玄踏車——復復連連步步周,機關撥轉水東流,萬丈深潭應見底,甘泉湧起南山頭。

呂祖解曰:玄者,北水也。踏車的男女道童,代表陰陽,扶著橫杆,一起腳踏動力車,為「陰陽玄踏車」。踏車需用腳力為動力來源,是發自丹田的熱力。內經城南高北低,水由南向北流為順;修真卻要北水南調,由在北的下元精府,抽往居南的神府,稱「坎水逆流」。

坎水逆流,是丹道修煉的關鍵技術。所謂坎水逆流,是指氣化了的生殖之精,要沿著周天循行路線向上而流,而不是沿著生殖之道向下流。在易學中,坎為北,北為水,生殖之精為水,通過神意烹煉,使其氣化,進而沿著周天通道升騰而上。所謂築基階段要精滿、神滿、氣滿;精滿便是基礎的基礎。

道家講究「坎水逆流」,只有陰陽玄踏車連環不斷,周而復始,坎水才能不斷流向漕溪的髓(脊椎)路,並且連創三關(尾閭關、夾脊關、玉枕關)與慾海,最終甘泉湧起南山頭(靈山之峰,靈性之居所),完成坎水逆流的人身脊髓之路。荷塘水勢滔滔,代表人體腎中之精,人身至寶,逆煉煉精化氣,鍊氣化神,「順著人,逆著仙」。

復復連連步步周:指玄踏車的運作連環不斷,周而復始的;

機關撥轉水東流:常人順凡境,只知向外耗損;內修者逆煉,煉精化氣,並以陽氣開關展竅,發動機關,將坎水撥轉,流向髓路,逆闖三關;

萬丈深潭應見底:慾海波波,愛河滾滾,皆水濁而不清,唯修者應蓄精鍊氣,遣除凡欲,雖有如萬丈深潭之水,但仍清澈見底;

甘泉湧起南山頭:南山頭即靈山之峰,靈性之居所;北方坎水,抽上靈山,如甘泉之湧起。

相關焦點

  • 內經城裡覓仙蹤:二十五、十二老母佑華夏
    內經城裡覓仙蹤張毅敏二十五、十二老母佑華夏醫聖宮頂上的狹長臺地,是一排聯排玉石宮殿,全玉石結構,殿頂覆王伯草。這是南崖宮群建築物最上的一層宮殿,依次排列著泰妊殿、五泰殿(泰易殿、泰初殿、泰始殿、泰素殿、泰極殿合謂五泰殿)、十二老母殿三個宮殿。
  • 《黃帝內經》:陰陽平衡,那麼陰陽同等重要嗎?或該如此理解
    《黃帝內經》:陰陽平衡,那麼陰陽同等重要嗎?或該如此理解。在中醫理論裡,「陰陽」絕對是其核心理念之一。很多初接觸陰陽學說的人,對陰陽的理解也是深淺不一。尤其對於「陰陽平衡」之說,理解稍有偏差,也就直接決定著後續所有的臨證實踐。
  • 《黃帝內經》陰陽五行——神志及屍厥(三十一)
    《黃帝內經》素問——本病論篇第七十三 《黃帝內經》小常識:五運六氣土運主管甲己年
  • 《黃帝內經太陰陽明論》陰陽之相對性
    《黃帝內經·太陰陽明論》【原文】岐伯曰:陽者,天氣也,主外;陰者天地氣也,主內。【大意】岐伯說:「人身的陽氣猶如天氣,主衛護於外;陰氣,猶如地氣,主營養於內,性柔易虛。」【感悟】陰陽之相對性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範疇,是指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陰陽之下還有地基邏輯,比如陰陽的屬性,比如相對性。探尋事物的內在運行機理有何意義?用一個故事來回來。故事發生一個普通家庭,場景父母孩子日常拌嘴。孩子問:「你們為什麼管我?」
  • 《黃帝內經》:陰陽的核心,關鍵就在於理解這三個字
    《黃帝內經》文:天地陰陽三陰三陽,不得相失也。三陽不得相失,呈現的狀態為搏而勿浮。三陰不得相失,呈現的狀態為搏而勿沉。根據內經原文,我們需要根據聖人所處位置,兩次定位【廣明】。第一次:前曰廣明,後曰太衝。太衝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由此可以定位少陰,太陽之位。
  • 從《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感受天地萬象
    在《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中,黃帝直接說道: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燥,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
  • 《黃帝內經·太陰陽明論》陰陽互藏之生命傳承
    《黃帝內經·太陰陽明論》【原文】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於時也。」【感悟】陰陽互藏之生命傳承脾主四時?大白話理解,人總得要吃飯嘛,一年四季都得吃。之所以可以出現這樣的劃分,因有陰陽本互藏。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比如,周期中的辯證關係。作為一個立體的人來說,沒有哪一個生命周期是單獨割裂而來的。
  • 古中醫「陰陽互融」的觀念| 精講黃帝內經171
    有的人病甚則會咽乾熱中,此由於陰陽相爭而熱勝造成的,陽熱過盛則咽乾燥。如今的國人,總是以時代來定義所謂的進步。其實不然,從物質開發的角度,的確人類對物質開發越來越有力度,但是人類對於自然的毀滅也同樣越來越有力度,不知這是人類的進步還是退步。
  • 《黃帝內經》在我國哲學發展史上的價值
    《黃帝內經》是中醫的經典著作,其內容遠不止涉及醫學一個學科,它還廣泛吸收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和科學家對天文學、曆法學、氣象學、生物學、地理學、心理學以及哲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成果。其中有相當多的篇章都含有樸素的唯物論和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詳細的闡述了當時哲學領域裡的一些重大的問題,比如氣、行、神十二經絡及陰陽五行還有很多,從而使醫學養生和哲學能夠緊密地結合起來。《黃帝內經》載「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又說「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就是要看到陰陽互存、陰陽互變。要全面看問題,不能只看「陰」不看「陽」;要辯證看問題,要看到陰和陽可以互相轉化。
  • 中醫二羊內經筆記:黃帝內經中的「道」到底是什麼?
    接下來我將以系列文章,總結我自己在學習黃帝內經中遇到的關鍵問題,對這些問題怎麼理解的,羅列出來供給初學者參考。學中醫大家都知道學習黃帝內經,我們去讀黃帝內經第一篇就遇到一個問題。黃帝問,上古的人可以活得很多久,甚至上百歲都是很自然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呢?
  • 《傷寒論》六經非《內經》六經
    其實,《傷寒論》和《內經》屬於兩個不同的醫學流派、理論體系。因《傷寒論》序文中有「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這一內容,故歷代諸多醫家認為《傷寒論》的理論來源於內經,但歷來醫家以內經釋傷寒,越解越難明。晉代皇甫謐指出:仲景論廣《湯液經》而成《傷寒論》。
  • 《黃帝內經》:一個人保持精神飽滿,狀態積極,有3個小妙招
    今天和大家分享《黃帝內經》的3個小妙招:法於陰陽、動以養陽、靜以養陰,每一個人都適用。1、法於陰陽:效法天地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生活節奏。《道德經》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黃帝內經》說人的生活,要:「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古人認為,子午之間完成一個陰陽的交替變化周期。用現代話說,子時就是夜裡11點到1點鐘,陰氣是最盛的,陽氣最弱。
  • 《黃帝內經》: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為什麼不提陽氣?
    《黃帝內經》: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為什麼不提陽氣?從中醫養生的觀點來看,「陰陽」是最受人關注的一個基礎點。健康的身體,就是陰陽平衡、陰陽調和的狀態。只要陰陽出現不足、失調之類的問題,也就影響到身體的健康狀態。
  • 解讀《黃帝內經》中的三種心理療法
    現代社會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心理疾病,對於心理疾病的研究,古代人也有獨到的簡介,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黃帝內經》中提出的治療心理疾病的三種形式。《黃帝內經》認為凡是不正常的或過度的心理活動,如不及時調理和防治,就可能影響身心健康,引起身心疾病,還具體地提出了三種心理治療形式:開導對慰式、情志相勝式、刺激治療式。從《內經》的原旨也可歸納為情療、心療和意療三大類。(一)情療《內經》很重視情療,即五志相勝法。
  • 魂魄|魂魄說是迷信,還是真實存在,《黃帝內經》是怎樣的觀點
    《黃帝內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綜合性的醫學典籍,它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被稱為醫之始祖。《黃帝內經》分《素問》、《靈樞》兩部分,和《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並稱為我國傳統醫學的四大經典著作。
  • 人體中的陰陽到底是什麼?
    中醫的聖典中醫理論界的聖經《黃帝內經》說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古代醫學,把人體的陰陽看的很重要,一切診斷病症與治療疾病,無不是從分辨陰陽來入手。現在社會上的人們,很少有讀《黃帝內經》的。給道家的理論也知之甚少。加上中醫給大家講陰陽的時候,往往用的都是古醫術的理論。所用的語言有很多是從古代的醫書中延傳下來。現在的人們很難去理解,因此造成人們對陰陽的一些誤解,或者感覺到很難掌握。道家講大道至簡,自古以來醫道不分家。
  • 《黃帝內經》大型紀錄片醫史篇11——閒雲野鶴
    另外,《易經》學說,墨家學說,陰陽五行學說,甚至傳統的鬼神觀念,上古宗教、巫術觀念,均為道教吸納,形成一個龐雜的道教學說。我們所關注的還不是這些,而是《黃帝內經》與道教醫學的關係。英國人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說到:「在人類曾有過的經驗中,道教是唯一本質上不反對科學的神秘主義體系。藥學和醫學的產生也與道教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1:天覆地載,萬物方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1:天覆地載,萬物方生上下四方六合間,有無相生玄又玄。道化陰陽混沌開,氣象萬千空色變。五星運轉伴日月,新歲風景似去年。五行生剋有定數,歸根復命見本原。天陽地陰生萬物,清濁升降氣聚散。地藏陰濁陰中陰,陽氣萌動生機顯。
  • 失傳已久的《黃帝內經》如今被找回,日本視為國寶
    大家都知道,《山海經》《易經》《黃帝內經》並稱「中國三大奇書」,不僅都找不到準確的作者,內容同樣都很神秘,而且其中記載的理論都超越了時代。《黃帝內經》作為中醫理論的淵藪,自先秦成書後,到宋以前更是已出現多種古傳本。
  • 《黃帝內經》:最簡單的養生之道我們都違背
    在《黃帝內經·素問》第一篇《上古天真論》中有這樣的一段對話,是對養生之道的高度概括,也是當今社會的我們多多少少都會觸犯的問題。(黃帝)乃問於天師曰: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 耶?將人失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