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傳已久的《黃帝內經》如今被找回,日本視為國寶

2020-12-21 花落花又落

1820年,日本京都名醫福井榕亭在整理家傳古籍時,找到了一部手抄本《黃帝內經太素》,在日本引起轟動。

大家都知道,《山海經》《易經》《黃帝內經》並稱「中國三大奇書」,不僅都找不到準確的作者,內容同樣都很神秘,而且其中記載的理論都超越了時代。

《黃帝內經》作為中醫理論的淵藪,自先秦成書後,到宋以前更是已出現多種古傳本。

書中以黃帝和岐伯等一問一答的形式寫成,其基本素材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以及大量的臨床實踐和簡單的解剖學知識。

為什麼說這本書是奇書呢?

它包羅萬象,自然、防病、攝生、生理、臟腑、經絡、病證、診斷治療、中藥、方劑、導引、針灸,無所不包,五運六氣等學說應有盡有,堪稱中醫理論的淵源,被歷代醫家奉為圭臬。

當然,它也有一個非常傳奇的經歷,宋以後,林億等人校勘整理的《黃帝內經·素問》廣泛流行並影響至今。然而,南宋後期由於時局動蕩,戰事頻繁,《太素》在我國便散佚不見了,此後中國境內也鮮有述及《太素》的著作。

幾千年來,直到近代以前,弱小的日本一直依附於中國,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深受中國影響。

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失傳的中國珍寶,竟被日本意外保存了下來,日本發現的這本《黃帝內經太素》手抄本,真是不幸中的萬幸!

明治昭和兩個時期,日本天皇就曾先後三次將《黃帝內經太素》定為國寶,十分重視,並且一直在研究!

但為將國寶迎回,補充完善傳統醫學。中國曾多次與日本溝通,希望能將《黃帝內經太素》古本影印到中國,以修正中國現存的《內經》版本,進一步促進傳統醫學發展。

對於這個請求,日本方面予以拒絕,《黃帝內經太素》包含了太多從未見過的醫學秘密,日本人自然不肯將此物輕易洩露。

直到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崇尚西學,對古籍的重視程度減弱,中國駐日欽使隨員楊守敬馬上行動起來。

他賣掉了大量田地家產,弄得50根金條,向日本仁和寺宮求購《黃帝內經太素》,幾番折騰,傾家蕩產,才勉強購得手抄版殘卷一部。

從此,失傳了600多年的國寶《黃帝內經太素》終於重新出現在中國大地上,無數失傳的古法與技藝被復活,彌補了《黃帝內經》的諸多缺憾與不足,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很多人都對黃帝內經中的內容表示語言晦澀難懂,而《圖解黃帝內經》以《黃帝內經》古本為基礎,集合了多位專家和學者的建議,對原書的解釋不僅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通過300幅手繪插圖、250張示意圖表,圖文並茂地將陰陽、臟腑、經絡等內容形象展示,讓你「眼見為實」!

書中擁有超精細的彩色《內經圖》,註解說明於同一版面,讓你一目了然,輕鬆看懂神秘的《內經圖》。

《圖解黃帝內經》將繁雜又抽象晦澀的原文整理成不同的主題,逐一介紹講解,通俗易懂並且系統全面,讓你零基礎也能輕鬆讀懂「醫之始祖」

想要了解的朋友點擊下面商品卡就可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我國失傳600多年的「奇書」,在日本發現,被日本奉為國寶
    在日本被發現的國寶圖書,命運坎坷,背後暗藏玄機。公元1820年,日本京都的一位名醫福井榕亭在整理家傳古籍時,找到了一部古漢字寫成的圖書《黃帝內經太素》,瞬間在日本圖書界掀起軒然大波。不就是一本簡單的圖書嘛?為何反響如此巨大?許多人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 中國奇書失傳了600多年,被日本3次藏為「國寶」,花50金條才贖回
    原來《黃帝內經》是日本曾3次私藏的「國寶」。眾所周知,《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 中國第一奇書,被日本人定為國寶,專家:失傳了600年
    比如日本人吃得最多的麵食拉麵,喝的宇治抹茶,吃的餃子等,當然最多的還是在文化方面,許多日本字還保留了漢字的原始形態,許多的日本文化中都可以見到中國文化的影子日本國寶,原是中國失傳的古書1820年,日本一名叫井榕亭的醫生在收拾家裡的書籍時發現開了一本手抄《
  • 我國第一奇書失傳600多年,被日本發現並3次封為國寶,且拒絕歸還
    失傳600多年,3次被定為國寶的中國第一奇書,在日本發現引起轟動失傳600多年,3次被定為國寶的中國第一奇書,在日本發現引起轟動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的歷史積澱,同時有著數不盡的文化瑰寶以及精神財富,無論是先秦古籍《山海經》,還是我國至今都還沒有找到全本的《易經》。
  • 我國一奇書失傳600多年,被日本發現並3次封為國寶,且拒絕歸還
    失傳600多年,3次被定為國寶的中國第一奇書,在日本發現引起轟動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的歷史積澱,同時有著數不盡的文化瑰寶以及精神財富,無論是先秦古籍《山海經》,還是我國至今都還沒有找到全本的《易經》。甚至於是莫高窟的壁畫以及消失的樓蘭古城,都是我國不可再造的歷史瑰寶,是古人遺留下來的大智慧,有著無與倫比的學習及研究意義。
  • 我國一奇書不受重視失傳600年,卻在日本引轟動,三次被定為國寶
    剩下的一本就是《黃帝內經》。作者之奇特《黃帝內經》又稱《內經》,是中國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之首。相傳為黃帝所作,因以為名。但後世較為公認此書最終成型於西漢,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國歷代黃老醫家傳承增補發展創作而來 。現在對於這作者到底是誰,到底成書於什麼時代,還沒有明確的證實,考古學家也在進一步研究。
  • 一本失傳600年的中國古籍,為何在日本被發現,還引起日本轟動?
    一本失傳的中國古籍,為何在日本會被發現,又為何在日本引起轟動呢?公元1820年,日本京都名醫福井榕亭在整理家傳古籍時,找到了一部手抄本《黃帝內經太素》,這一發現立刻在日本引起轟動。許多的人,百思不得其解。
  • 黃帝內經五行五臟養生音樂【腎】之天澗
    這是失傳已久的中醫五行 五臟 四季 養生音樂療法 這是五音調五臟的上品之藥 一曲終了,病退人安。 《黃帝內經》:天有五音,人有五臟。 五行之音律,可以調理五臟之氣機,起到祛病療疾之效。 五臟能量音樂,是運用五行五音之理論創造而成,其中的音律節奏能與人體生理振動頻率和節奏產生共鳴。
  • 中國第一奇書,消失於世約600年,在日本發現,被日本2次評為國寶
    在北宋時期,高立國進獻《皇帝內經·靈樞》,要求以此交換中國歷代史等書,蘇軾五次奏本反對,皇帝仍堅持以《冊府元龜》等書,換回《黃帝內經》。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這本書,正是《黃帝內經》,《黃帝內經》和《山海經》《易經》並稱為中國三大奇書,更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之首。
  • 《黃帝內經》:最簡單的養生之道我們都違背
    人生於世面臨的首要問題便是生存問題--如何讓我們的生命得以維繫、讓我們的生命可以延續更久。也就是說在我們滿足了自身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後,我們便會思考如何生活的更好。在《黃帝內經·素問》第一篇《上古天真論》中有這樣的一段對話,是對養生之道的高度概括,也是當今社會的我們多多少少都會觸犯的問題。(黃帝)乃問於天師曰: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 耶?將人失之耶?
  • 《黃帝內經》揭示「生命密碼」:女7男8,生命周期藏在人的年齡裡
    《黃帝內經》這一書中就"洩露"了這一關鍵信息——"女7男8"。《黃帝內經》作為我國最早被發現的著名醫學典籍,裡面大量記載了關於如何養生、調理身體的方法。在現代的諸多醫學著作中,更是多次出現《黃帝內經》裡面的養生觀點。
  • 《黃帝內經》——中國人的生命哲學之道
    而與我們要研究我們身體「道」,那就不得不看一看《黃帝內經》,這一本曠世奇書,我們這一代人很幸運,這樣的經典可以隨手翻閱,而在以前,這種書都是士大夫以上之人才可以閱讀的,這本書主要講了什麼?那學習《黃帝內經》也是智慧嗎?
  • 上古的黃帝,為何能寫出《黃帝內經》這本巨著?只因他是觀音化身
    《黃帝內經》又簡稱《內經》,以黃帝、岐伯等問答的形式寫成。原書十八卷,由《素問》、《靈樞》兩大部分組成,《靈樞》有時也被稱作《九卷》或《針經》。黃帝內經黃帝內經手繪圖除了醫學理論外,《內經》還廣泛涉及到天文、地理、氣象、物候、歷算、哲學等許多方面,因此,又有人把它說成中國先秦時代的百科全書。
  • 《黃帝內經》對於「五勞」是怎麼理解的呢
    大家有可能知道,《黃帝內經》已經說了五勞所傷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視傷血,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而久立,久行,久視這三種損傷被認為是生活中常見的過度地形勞損傷,對於繁忙的現代人來說,如何應用這些理論,生活中應該注意些什麼?
  • 《黃帝內經》陰陽五行——神志及屍厥(三十一)
    《黃帝內經》素問——本病論篇第七十三 《黃帝內經》小常識:五運六氣土運主管甲己年
  • 《黃帝內經》在我國哲學發展史上的價值
    《黃帝內經》是中醫的經典著作,其內容遠不止涉及醫學一個學科,它還廣泛吸收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和科學家對天文學、曆法學、氣象學、生物學、地理學、心理學以及哲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成果。《黃帝內經》載「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又說「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就是要看到陰陽互存、陰陽互變。要全面看問題,不能只看「陰」不看「陽」;要辯證看問題,要看到陰和陽可以互相轉化。《黃帝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提示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在內因中尤其要重視精神的作用,《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13:生逢亂世如何「治已亂」?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13:生逢亂世如何「治已亂」?有無相生察微妙,道化陰陽觀風潮。清濁升降氣聚散,萬物生滅天不老。虛虛實實空色變,五行生剋有長消。紅塵滾滾身外物,心有宇宙見天道。內外表裡氣循環,盛衰得失復還報。九盈九墟九重天,一世一界一花草。
  • 《黃帝內經》大型紀錄片醫史篇11——閒雲野鶴
    在《黃帝內經》的指導下有著輝煌的歷史。西蜀鶴鳴山,山風浪浪草木蒼翠,似有一股靈氣,整日飄蕩在峰巒峽谷之間,與瀰漫於群山的淡霧相融或相撞,散發出一陣帶有期待意味的躁動不安。這種期待的躁動持續著,在巴蜀一派道學方術的氛圍中,躁動者,期待著。時間走到東漢順帝年間,即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山下出現了一個人影,步履艱難,盡力向山上攀登。
  • 《黃帝內經·靈樞》之天年篇
    2020年4月1日,抄寫《黃帝內經》第445天。今天抄寫的是《靈樞》第五十四篇《天年》。 天年,即天賦之年歲。 本篇從先天稟賦和後天發育,講述了人的生命形成和生長衰老過程。
  • 解讀《黃帝內經》中的三種心理療法
    現代社會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心理疾病,對於心理疾病的研究,古代人也有獨到的簡介,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黃帝內經》中提出的治療心理疾病的三種形式。《黃帝內經》認為凡是不正常的或過度的心理活動,如不及時調理和防治,就可能影響身心健康,引起身心疾病,還具體地提出了三種心理治療形式:開導對慰式、情志相勝式、刺激治療式。從《內經》的原旨也可歸納為情療、心療和意療三大類。(一)情療《內經》很重視情療,即五志相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