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什麼?是你看到的廟宇,道館,還是那一篇篇深奧難解的文言文經典?人生於天地之間,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效法與地,而地要效法於天,天最終是效法於道,而道就是最終極的存在,它是如此的自然,如此的美麗,如此的樸素,如此的完美,以至於它一種在我們的生命中存在著,而我們卻毫無察覺,道是一場雪,道是一陣風,道是一片樹林,道是一朵白雲,莊子曾說道在瓦片中,道在屎尿中,這高高在上的道,也就顛覆了我們的想像。而與我們要研究我們身體「道」,那就不得不看一看《黃帝內經》,這一本曠世奇書,我們這一代人很幸運,這樣的經典可以隨手翻閱,而在以前,這種書都是士大夫以上之人才可以閱讀的,這本書主要講了什麼?聽過的人呢回答說是醫書,治病的,沒聽過的人以為是跟四書五經一樣叫我們為人處世的經典,是的,它是醫書,是經典,是教我們為人處世,也教我們如何去安慰生命,但從最終極的意義上來說這是一本叫我們如何與自己,與眾生,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哲學之書。
何為哲學,我們讀書時常常看看某某某,思想家,哲學家,高深莫測,哲學是Philosophy,希臘語:Φιλοσοφα,我們所說之哲學是翻譯而來,其意思是「愛好智慧」,有人歸納為是對基本和普遍之問題的研究的學科,是關於世界觀的理論體系。是關於世界的本質、發展的根本規律、人的思維與存在的根本關係的等普遍基本問題的總體認識,換而言之是告訴我們怎麼去認識世界,認識自己。那學習《黃帝內經》也是智慧嗎?當然,首先這裡我們要分清楚智和慧,智是一種智力,IQ,也就是對普遍科學現象的研究,研究看得見的東西叫做智,智拆開為知日,知道一個太陽在天上,而慧,是從心,心在下,是研究形而上的東西,我們常說急中生智,靜能生慧,什麼是智,什麼是慧,也就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東西都要研究,都要認識,這就是智慧,所以提到哲學家,就等於是愛好智慧的人,愛好智慧的人一定是形而上與形而下兼具地去參悟。回過頭來看《黃帝內經》,這一本智慧之書,就可以回答,它不僅僅是一本醫書,治療我們形而下的物質身體,更重要的它還治療我們形而上的精氣神,打個比喻,人的身體就是房子,而精氣神是住在房子裡的人,所以我們不僅要修繕房屋,也要修繕自我,否則只懂養身,而不懂養生,那就離道遠矣。
日本早稻田大學藏的黃帝內經素問
首先讀一本書要知道作者是說,於是很多人打開百度,搜索《黃帝內經》,沒有一個人敢斷定此書作者,相傳是黃帝與天師岐伯的對話,為什麼這部書沒有作者,這是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問題,陸遊說:「文章本天成,妙筆偶得之」,在這裡我們就要思考,一本沒有作者的書,居然可以流傳到今天,而前僕後繼的研究者絡繹不絕,是什麼力量讓這本書散發著如此的魅力,我相信,真正給我們力量的不是文字的本身,而是文字背後契合了與我們生命有高度聯繫的力量,換而言之,作者是誰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作者可以是,孔子,莊子,老子,甚至是一個樵夫,一個打漁郎,一個賣炭翁,等等,因為我相信,能夠讓他寫出這樣一本書的背後,一定是這本書已經早早的就在那裡,而道的力量讓藉助此人的身體,寫出了這本書,我們知道黃帝距離我們已經四五千年,他那時候的語言肯定與《黃帝內經》不一樣,《黃帝內經》從語言文學的角度,應該是成書於西漢,但寫作之人一定是參合了黃帝之精髓,才能假借黃帝之名出書,而我們所言之「假借」,其實也不是假借,這就是黃帝之道,所有人都可以參悟,黃帝之書,所有人都可以書寫,但必須與黃帝之精神相契合方可達成。
所以,此書卻是出自黃帝,即使並非黃帝所寫,這本書採取的是一個對話錄的形式,如同西方的《柏拉圖對話錄》,如同《論語》,都是一種相互交流互動的對話形式,黃帝者,中華文明之始祖也,我們自稱為炎黃子孫,此黃,便是黃帝,岐伯是黃帝的老師,所以中醫也叫作岐黃之術,因為《黃帝內經》是整個中華醫學的根本,它揭示了一個我們最根本的生命哲學觀——道,我們不用把「道」和任何宗教聯繫,因為老子就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道,先於天地而生,那就更不用說宗教了,黃帝和老子都是在求這個「道」,所以就有了,黃老之術,黃老之道,黃老之學,在中國歷史的思想舞臺上大放異彩。
要真正的去學習《黃帝內經》,就要準備好顛覆自己的思想,要有包容接納的氣度,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因為這裡面可能會有不可用邏輯思維去理解的東西,中國自古以來注重體悟,也就是自己親身去實踐,去創造,學習內經也是如此,學而不知,知而不行,自然是枉費工夫,當然我們任何人在學習東西前一定會問,「學習這個有什麼好處呢?我能得到什麼?」這是無可厚非,首先,我就我個人粗鄙的見解來回答這個問題,第一,可以讓我們盡其天年,第二,可以讓我們合於陰陽,第三,可以讓我們尋找自己的根。從這三點對應來說是,第一,讓我們健康地活著,第二,讓我們開心地活著,第三,讓我們明白地活著,如何解釋?我會在下一篇文章裡再做說明,祝大家元亨利貞,康健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