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魄|魂魄說是迷信,還是真實存在,《黃帝內經》是怎樣的觀點

2020-12-12 軒轅說文史

《黃帝內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綜合性的醫學典籍,它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被稱為醫之始祖。《黃帝內經》分《素問》、《靈樞》兩部分,和《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並稱為我國傳統醫學的四大經典著作。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

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 其基本素材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床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

《黃帝內經》在「藏象學說」中提出了人與人之間差異的根本是五藏「神」不同的觀點,所謂「五藏神」也可稱為五臟「神」,五臟即:心、肝、脾、肺、腎。心神為神,肝神為魂,肺神為魄,腎神為志,脾神為意。

「魂魄」是古人對於人類生命機制及死後歸宿的解釋,它將人生命的物質與精神兩部分進行了進一步的拆解,即將人的精神部分拆解為主宰主觀意識的魂」,和主宰人身體的內在成長運動軌跡的「魄」,類似於「潛意識」。

魂魄圖

「魂」指人的主觀精神與意志,它的活動可以脫離身體的限制,「魄」是特有的理論,它代表精神層面中人類與生俱來的自然生成的生存邏輯。

魂魄有著人與自然的同一性和附著性,在自然的客觀規律下陰陽即對立又統一、相互轉換、互依互根的。

魂魄兩者的區別點有很多,首要區別是陰陽之別,魂屬陽,魄屬陰。當人初具形體時,就有了魄,來引導形體的發育成長,有了運動,就產生出了陽氣,所以有了魂。

《道德經》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道是宇宙本源,一即氣,二即陰陽,陰陽既矛盾又融合,從而形成新的和諧,這是世間萬物、一切生靈共同的誕生和運行法則。

魂魄雖然與物質存在緊緊相關,卻並非實物,仍屬於精神層面的陽和陰。根據神魂形魄的共識,魂自然可以理解為「意識」,而魄卻不能理解為單純的「身體」,而是暗中指揮身體按照自然的規則發育,給人的成長和行動提供默認的規則和動力,確保身體各部分正確運行其技能的主使。

中醫精氣神

換句話說,就是在精神層面上控制身體(包括大腦)成長和行動的「潛意識」,西方學界認為潛意識是人的本能,由人的自主神經系統功能與宇宙法則,在人主觀操控不到的層面指揮人的活動,這一點和內經的觀點是相同的。

根據陰與陽的屬性,魂與魄的其他區分主要在。陽是天,高明、運動、溫暖、向土、張揚的;陰是地,濁重、凝固、冷冽、下沉、藏受的,這些屬性,同樣作用於魂魄。

在《關尹子》一書中曾系統地將魂魄與陰陽、五行聯繫起來,概括了這些分別,如「一運之象,周乎太空,自中而升為天,自中而降為地。無有升而不降,無有降而不升。升者為火,降者為水。

欲升而不能升者為木,欲降而不能降者為金。木之為物,鑽之得火,絞之得水。金之為物,擊之得火,鎔之得水。金木者,水火之交也。水為精為天,火為神為地,木為魂為人,金為魄為物。」

魂魄分別從屬天和地,故一個上升、一個下沉,二者又都以人的身體為根,在人活時,都不能徹底離開人體,因此代表著五行中的木和金。類似的種種區別,在中醫和其他學派有著同樣的體現。

魂魄和肝肺對應圖

魂魄又分別是人精神層面的陽與陰,支配人的意識與身體的活動。正如經典太極陰陽圖所顯示的,陰陽無法一刀切開,而是相互附著、相互依存的。道家認為,魂魄只有各司其職、相依相合,人才能存活。

人從出生開始受魄指揮著身體的發育和活動,使身體與外界接觸,將獲得的信息收納進來,然後,負責心理部分的魂再通過這些信息進行思考和判斷,以助於接下來更好地發起主觀行動。

如果沒有魂,人無法進行思考,只剩下生理的本能:如果沒有魄,魂就成了斷了線的風箏,生命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因此,只有二者守一,人才為人。

魂和魄最初都是空的,隨著人的成長而充實。奔跑、覓食、社交、繁衍、攻擊和防禦,這些自然生成的欲望、舉動,是由魄主導的。有了經驗、信息,大腦就開始運作,記憶、思考、判斷、計劃,最終形成觀念,再進一步給魄提供資料,繼續與世界進行於自身有益的身體活動,這是由魂主導的。

道德經

人從來都不能憑空思考,也不能脫離大腦繼續存活,所以,人的整個認知和生存的過程,都是由魂和魄共同運作。魂的動性導致其有可能遊行得太遠,難以回歸,使人魂不守舍,意志消迷;魄的靜性導致其有可能在過度揮霍身體的情況下日漸衰弱,百毒入侵。

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環境、成長經驗不同,自然就形成了不同的個性,每個個體的魂都是不一樣的。陰屬性的魄永遠在人體內收納信息,而陽屬性的魂永遠都在運動中收集反饋信息。

人只要活著,思想永遠不會停止,但最終還是要反饋給身體,以供魄的強化,魄主持形體,為魂提供所依的資源,故此一直有以魂守魄,以魄安魂的說法。就像樹根和樹葉,樹根紮根大地,為樹提供生命力,長出樹葉,樹葉又進行光合作用,提供能源給樹根使其更加茁壯。

又像水和船,船要依託水的力量才能漂浮起來,遨遊萬裡,但如果脫離了水,就毫無用處了,二者相離又必須相吸,既不同又相融,這與陰陽互根的屬性是相同的。

內經養生圖

所以,魂魄在《黃帝內經》裡,是真實的一種存在,是生命能量的一種表現,而不是什麼封建迷信。

魂魄論

軒轅

五臟六腑安體身,

三魂七魄定形神。

天人合一天人在,

陰陽互附共依存。

相關焦點

  • 《封神演義》:元神和魂魄究竟是什麼,它們什麼關係?
    黃帝內經翻譯一下:生命的本源是精,父母之精相交,誕生了神,跟著神來往活動的是魂,跟著精出入內外的是魄(後面的部分就不翻譯了)。所以我們能夠看出元神和三魂密切相關,識神和七魄依附存在。從此以後,不論是張桂芳的呼名落馬、姚賓的落魄陣,還是餘化的戮魂幡、卞吉的幽魂白骨幡,還是陰陽鏡,只要是魂魄類的法寶,一律對哪吒無效。
  • 《黃帝內經·靈樞》之天年篇
    2020年4月1日,抄寫《黃帝內經》第445天。今天抄寫的是《靈樞》第五十四篇《天年》。 天年,即天賦之年歲。 本篇從先天稟賦和後天發育,講述了人的生命形成和生長衰老過程。
  • 解讀《黃帝內經》中的三種心理療法
    現代社會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心理疾病,對於心理疾病的研究,古代人也有獨到的簡介,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黃帝內經》中提出的治療心理疾病的三種形式。《黃帝內經》認為凡是不正常的或過度的心理活動,如不及時調理和防治,就可能影響身心健康,引起身心疾病,還具體地提出了三種心理治療形式:開導對慰式、情志相勝式、刺激治療式。從《內經》的原旨也可歸納為情療、心療和意療三大類。(一)情療《內經》很重視情療,即五志相勝法。
  • 由魂魄產生的夢!道家教你如何自我調節!
    對於魂魄的夢,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從道醫的角度,說一說魂魄產生的夢!古之真人,其覺自忘,其寢不夢。這句話出自《列子.說夢》!在人的一生中,約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由此可見睡眠對每一個人是多麼重要。
  • 自我康療128:解讀《黃帝內經·靈樞·本藏論》
    今天,正本清源,返樸歸真,我們還是要重讀「黃老學說」大道文化經典。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靜心解讀和感悟《黃帝內經·靈樞·本藏論》。《黃帝內經·靈樞·本藏論》原文黃帝問於岐伯曰: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者也。
  • 淺談魂魄與掉魂!
    今天給大家說一說魂魄,所謂魂魄就是由魂和魄兩個主體組合而成。大家都知道人有三魂七魄,三魂為:天魂,地魂,命魂。七魄為:天衝魄,靈慧魄,氣魄,力魄,精魄,英魄,中樞魄。魂是人體的靈魂,心靈的支柱點,也是精神的主體,而魄則是我們身體內的一顆恆星。在一般的情況下,七魄是固定而且不變的,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丟失。
  • 魂魄長啥樣?《子不語》說魂善魄惡,還有人說跟生肖有關!
    所謂魂魄,一般而言,是指依附在人的形體之上,主宰人的肉體和思維的幽靈。古人很有想像力,也很細心,將這個幽靈又分為魂和魄兩部分:魂是一種陽性的幽靈,附於人之氣,主宰人的精神思維活動;魄是一種陰性的幽靈,附於人之形,主宰人的形體活動。簡言之,人的靈與肉,乃分別由魂與魄統攝。
  • 《黃帝內經》——中國人的生命哲學之道
    是你看到的廟宇,道館,還是那一篇篇深奧難解的文言文經典?人生於天地之間,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效法與地,而地要效法於天,天最終是效法於道,而道就是最終極的存在,它是如此的自然,如此的美麗,如此的樸素,如此的完美,以至於它一種在我們的生命中存在著,而我們卻毫無察覺,道是一場雪,道是一陣風,道是一片樹林,道是一朵白雲,莊子曾說道在瓦片中,道在屎尿中,這高高在上的道,也就顛覆了我們的想像。
  • 《古劍奇譚3》魂魄鑄劍相關設定介紹
    《古劍奇譚3》中有一種魂魄鑄劍的設定,很多玩家都不太了解這個魂魄鑄劍的設定到底怎麼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心之淵」分享的魂魄鑄劍相關設定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來看看吧。魂魄鑄劍相關設定介紹魂魄鑄劍之法傳自安邑,由襄垣所創,經安邑、龍淵而傳承,自龍淵之後幾近失傳,只留下了所鑄之劍和殘片流傳於世。魂魄鑄劍法的兩大條件,一為「血塗之陣」,一為「鑄魂石」,分別承擔生魂引出和保存的功用。
  • 鬼壓床請泰國魂魄勇管用嗎?什麼功效?是不是陰牌?會不會反噬?
    有個牌友是易感體質,曾經有段時間,晚上睡覺經常會發生鬼壓床(這也許跟她曾經有供養陰牌有關),一開始我建議她把家裡的正牌放在床頭邊,鬼壓床的次數減少了,但是還是會。一般的正牌都有闢邪的功效,但闢邪功效的強弱跟督造佛牌的師傅相關,這裡不做討論。再後來,我建議她恭請一尊魂魄勇試試。沒過幾天,她就給我了很好的反饋,以下是她的原話。
  • 遇到驚嚇魂魄不全者的一個簡單收魂法
    民間常有丟魂、失魂、魂魄不全之說,相傳受驚嚇,遭遇事故,或者衝撞鬼神,都有可能令部分魂魄失散。後果如何?嚴重者昏迷不醒,或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思考力下降,運勢、事業也受影響。註:一個經常遇到掉魂的的簡單處理方法,當你走路時踩空等類似嚇一跳的情況下很容易掉魂,立刻說,某某元神歸位。這樣就會回歸了。覺拉寺就有關於拉魂禳災的法事,不過我也沒有深入了解。在大成就者噶瑪恰美仁波切的山居法中,也說到魂魄、魂識的問題。
  • 《黃帝內經》在我國哲學發展史上的價值
    《黃帝內經》是中醫的經典著作,其內容遠不止涉及醫學一個學科,它還廣泛吸收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和科學家對天文學、曆法學、氣象學、生物學、地理學、心理學以及哲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成果。《黃帝內經》載「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又說「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就是要看到陰陽互存、陰陽互變。要全面看問題,不能只看「陰」不看「陽」;要辯證看問題,要看到陰和陽可以互相轉化。《黃帝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提示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在內因中尤其要重視精神的作用,《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 《黃帝內經》揭示「生命密碼」:女7男8,生命周期藏在人的年齡裡
    《黃帝內經》洩露關鍵:女7男8世人都知曉,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存在一個漸變的過程。從嗷嗷待哺到人老珠黃,從瘦弱到強壯,由繁榮昌盛到樹倒猢猻散,這就是人們口中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之中,其實也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生命密碼"。
  • 哪吒死後魂魄為何不到地府,反而轉投西天?玉帝:看地府誰管的
    《西遊記》大家看過了,一般情況下,人或者動物,或者神仙死後都是被地府辦公人員將魂魄送到地府,然後由十殿閻王根據生前所作所為,還有生死簿上的細節作為依據,最終確定他是應該進入六道輪迴,還是十八層地獄。
  • 黃帝內經說:天人合一,理解了就是「真人」,就有健康
    《黃帝內經》的理論裡,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觀念,認為人與自然是有機地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只能「順應天時」,不可「悖逆其道」。《靈樞·邪客》說:"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熱……"。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45:此上帝之所貴,以合於神明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45:此上帝之所貴,以合於神明也仰望蒼穹觀天象,星河明滅逝流光。上下四方六合間,能量守恆大磁場。神機莫測有太極,正極負極分陰陽。黑洞白洞引力波,時空交錯生萬象。時間空間交相變,動態平衡天度量。一世一界一塵粒,世間風雲霧茫茫。
  • 上古傳說中的四大殭屍十足,旱魃墊底,最厲害的由黃帝親自出馬!
    上古傳說中的四大殭屍十足,旱魃墊底,最厲害的由黃帝親自出馬!殭屍文化是我國從古至今傳說中都存在著的,在明清兩朝的時候流傳最廣。贏勾相傳贏勾曾是黃帝手下大將,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在一次戰鬥中,贏勾沒有聽從黃帝,多以導致了潰敗。皇帝一怒之下命令贏勾去看守黃泉,永世不得回到人間。贏勾因此產生了怨氣,而這怨氣則是吸引來了犼的魂魄。贏勾的肉身加上了犼的魂魄則是混合成為了殭屍。後來贏勾實力大增,去尋找黃帝報仇。
  • 《黃帝內經》陰陽五行——神志及屍厥(三十一)
    《黃帝內經》素問——本病論篇第七十三 《黃帝內經》小常識:五運六氣土運主管甲己年
  • 《黃帝內經》和《史記》中記載的上古名醫,哪一個的年代更早?
    提到中醫的起源,一般都認為是黃帝和岐伯等人。在清代名醫陳修園所著的《醫學三字經》裡,就已經明確提到,「醫之始,本岐黃」。實際上,這裡所說的中醫的始祖是岐伯和黃帝這個醫學團隊,但作為中醫歷史上最早的名醫,恐怕還不是岐黃醫學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