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說:天人合一,理解了就是「真人」,就有健康

2020-12-13 文化養生談

人作為生活在自然中的個體,在宏大的自然力量面前,如何做才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呢?《黃帝內經》的理論裡,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觀念,認為人與自然是有機地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只能「順應天時」,不可「悖逆其道」。

《靈樞·邪客》說:"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熱……"。形象地把人體形態機能與自然界的現象一一對應,人體仿佛是一個縮小版的「天地」。有一句俗話說得很生動:「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就指出了動物的共同之處:大都具有五臟。為什麼是「五臟」呢?

我們知道世間萬物都是天地所生。「天地乃萬物之父母」。現代科學所證實的「基因遺傳」也就證實了這種觀點,既然我們承認「遺傳基因」學說是科學可信的,那麼以此類比,世間萬物也就含有「天地的基因」,同時也會繼承了天地的那些特性。那麼天地都有哪些「基因」呢?

我們知道,日月星辰的運行,表現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就是「春夏秋冬」四季的輪迴,其實根據黃帝內經的理論,一年是有五季的,還有一個「長夏」對應於脾胃中土。所以,我們通常說成「五運六氣」,從而衍生了「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學說,可以說天地的「基因」,實際上就是「五行」。

我國位於「東方」,東方屬陽木離火位,而「陽」是運動的、擴大的,所以歷史上,東方人觀察自然大多從「宏觀」著手,所以才「上觀天文,下察地理,中通人事」,「登高與思考」是東方人觀察自然的主要手段;現代科學誕生在「西方」,西方屬陰金坎水位,而「陰」是靜止的、縮小的,趨勢向下,所以現代科學觀察自然是從「微觀」著手的,實驗室與顯微鏡是西方人觀察自然的重要方式。所以中醫不能發現「基因」,西醫也無法解釋「五行」。

《黃帝內經.氣交變大論》原文:「帝曰:餘聞之善言天者,必應於人」。那麼,我們該如何去「天人合一」呢? 其實很簡單,四個字,那就是:「順其自然」。可別小看這四個字,想要完全做到是比較困難的。

比如天有寒熱,其「寒」的時候,人就要添衣禦寒,其「熱」時,就要「避暑降溫」,這就是最簡單的「順應」,基本是人的本能。總不成天寒地凍之際,偏偏要去遊泳喝冰水,那就是「悖逆天理」,還不生病傷身嗎?

就人體而言,「心」就是天上的太陽,為全身提供「溫煦」之源。沒有太陽,自然界的生物就不能生長。所以心臟是需要「溫暖」的;「脾」與肌肉就是土壤,吸收輸布水分精華,自然界水土流失會導致很多災害發生,是故脾失調和就會導致營養不良;「肝」與經絡就是湖泊江河,儲蓄和流淌水液,「流水不腐」,所以經絡不通也會產生很多病變;肺與大腸就相當於森林和植被,吸收氧氣,排出廢氣,假如沒有森林,環境破壞後的後果大家都知道了,同樣理解,肺也是需要好好呵護的;腎與膀胱相當於地核和下水道,位置雖然比較深下,卻無時不在地為人體做交換,下水道堵塞就會水浸,所以腎氣不化會出現水腫……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天人合一,理解了才是「真人」,更有健康
    這個問題,《黃帝內經》早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觀念。內經認為,人和自然是有機地、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想要更健康,只能「順應天時」,不可「逆天行事」。《靈樞·邪客》:"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
  • 黃帝內經說:天人合一,理解了就是「真人」,就有健康
    《黃帝內經》的理論裡,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觀念,認為人與自然是有機地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只能「順應天時」,不可「悖逆其道」。《靈樞·邪客》說:"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熱……"。
  • 《黃帝內經》:天人合一,理解了才是「真人」,更有健康
    這個問題,《黃帝內經》早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觀念。內經認為,人和自然是有機地、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想要更健康,只能「順應天時」,不可「逆天行事」。《靈樞·邪客》:"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
  • 從黃帝內經讀懂——天人合一
    漸漸地,自己也融入了紅花綠葉中,隨著春風飄蕩著,帶著泥土的氣息,回到了兒時的歡笑追逐中……踏春歸來,泡一杯清茶,倚在床頭,隨手便拿起枕邊的書《黃帝內經》,隨意就翻到了《四氣調神大論篇》。「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 上古三大奇書《山海經》《周易》《黃帝內經》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
    上古三大奇書《山海經》、《周易》、《黃帝內經》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早期證。首先,《山海經》在很多人看來,完全是神話色彩,甚至覺得荒誕不經,但這恰恰是它最為珍貴的地方。
  • 正確認識天人合一在《黃帝內經》理論體系建構中的作用
    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從認識論、方法論、價值觀等多方面促進了《黃帝內經》理論的建構,並使《黃帝內經》理論體系呈現出整體性、系統性、辯證性的特點,對未來醫學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啟迪作用。《黃帝內經》又發展了天人關係的理論,《素問·寶命全形論》云:「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
  • 黃帝內經說人有365塊骨頭,真的嗎?
    就如同,沒有超光速這一基石不對了,整個相對論大廈也就不對了一樣,天人合一:上天造人西方宗教說,上帝造人;中國天人教說,上天造人。而這個上天造人就是「天人合一,天人相應」。「天人合一,天人相應」,和陰陽五行一起是構建中國傳統文化大廈的兩大基石。對於天人合一,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中有比較容易理解的解釋:其中,《為人者天》一章說,「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類天也。人之形體,化天數而成。」
  • 黃帝內經中告訴我們的什麼是天人合一和古人聖人賢人
    黃帝曰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掣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什麼是真人,真人乃得道之人。真人的身體能夠隱現莫測,如果說小他可以進入無有的狀態,如果說大他可以遍滿太空。他的變化,出入天地內外而不見順逆的痕跡。通過至真的修為表現道成的證果,如此就能提掣天地把握陰陽。現在我們也經常看到有人網名叫什麼什麼真人,相差甚遠!
  • 天人合一,世界宇宙的最高境界
    宇宙不是冷冰冰的存在,既然能夠孕育出來萬物之靈的人類,那麼必然是更高級的生命體存在,所以說:神創造了世界,上帝創造了世界。中醫的理論體系,真是基於這樣的理解。觀天地,知人事,曉地理。黃帝內經天人合一是陰陽平衡的至高境界,《內經》中「形與神俱」、「形神合一」、「提挈天地,把握陰陽」,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延伸和具體應用。
  • 上古三大奇書《山海經》《周易》《黃帝內經》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
    上古三大奇書《山海經》、《周易》、《黃帝內經》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早期證。首先,《山海經》在很多人看來,完全是神話色彩,甚至覺得荒誕不經,但這恰恰是它最為珍貴的地方。
  • 如何理解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大道至簡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出現於《內經》。在該書中,指出人與天相通的總原則是:同氣相求,同類相應。順則為利,逆則為害。具體表現為人體形態結構體現了天地的結構。黃帝內經人體內經圖在儒家看來,天是道德觀念和原則的本原,人本具有道德原則,天人合一乃是一種自然的、但不自覺的合一。由於人們後天受到各種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發現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則。
  • 正確認識天人合一在《黃帝內經》理論體系建構中的作用
    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從認識論、方法論、價值觀等多方面促進了《黃帝內經》理論的建構,並使《黃帝內經》理論體系呈現出整體性、系統性、辯證性的特點,對未來醫學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啟迪作用。《黃帝內經》又發展了天人關係的理論,《素問·寶命全形論》云:「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
  • 古中醫天文學說中醫——天人合一
    所有的動物都不是前四態的簡單複合,而是需要元神注入的生命態,這一點是現代科學所不能理解的。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的主要內容包括天人同時、天人同構、天人同炁、天人同振、天人同化等五大方面。
  • 釋永樂方向學:從「天人合一」中尋找健康力量
    「天人合一」的本源及延伸     我們經常聽到「天人合一」,習總書記也曾提出,中華文化崇尚和諧,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那麼究竟什麼是「天人合一」?天和人有什麼關係?不知道這裡面奧秘的人就會說:「天是天,人是人,這怎麼能合到一起,天和人又怎麼能談到關係?」
  • 天人合一與修道
    奉華:以前做合和水,也是說我愛你你愛我,你是另一個健康的我,這是一個實施合的過程,在過種中實現交流中的大愛。我們都懂了一個宇宙的道理,萬物生長的規律,就是合。經詠道人:大愛無疆,愛人愛己愛萬物。愛就是道,愛就是合,愛了就是天人合一。
  • 天人合一,世界宇宙的最高境界
    宇宙不是冷冰冰的存在,既然能夠孕育出來萬物之靈的人類,那麼必然是更高級的生命體存在,所以說:神創造了世界,上帝創造了世界。中醫的理論體系,真是基於這樣的理解。觀天地,知人事,曉地理。黃帝內經天人合一是陰陽平衡的至高境界,《內經》中「形與神俱」、「形神合一」、「提挈天地,把握陰陽」,都是「天人合一
  • 中醫養生「天人合一」的健康觀
    中醫的健康觀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已經確立了,即「天人合一」的健康觀,「形神合一」的健康觀,「陰平陽秘」的健康觀,「正氣為本」的健康觀。此外,《黃帝內經》中把頭髮、牙齒和肌肉作為衡量健康狀況的重要標誌。中醫學理論的主要內容,從病因、病機,到診法、辨證,再到養生防治,以及髒象、經絡等各種理論,幾乎都是圍繞著中醫學對健康觀念的認識而次第展開的。
  • 黃帝內經中告訴我們的什麼是天人合一和古人聖人賢人
    黃帝曰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掣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什麼是真人,真人乃得道之人。真人的身體能夠隱現莫測,如果說小他可以進入無有的狀態,如果說大他可以遍滿太空。他的變化,出入天地內外而不見順逆的痕跡。通過至真的修為表現道成的證果,如此就能提掣天地把握陰陽。現在我們也經常看到有人網名叫什麼什麼真人,相差甚遠!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
    自古以來,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家儒、釋、道,都談到了「天人合一」。公元前300年的《郭店楚簡》說:「易,所以會天道、人道也」,意思是說,《周易》是一部講述「天人合一」思想的書。《周易·文言》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就是對「天人合一」境界的具體描述。
  • 中醫養生:「天人合一」是養生核心 如何做到
    「天人合一」是傳統中醫養生的核心理論,它最早出自《黃帝內經》。「天」指大自然,「人」指身體,「合一」則是順應的意思。從大的方面理解,天人合一是講人和大自然、與天地之間的關係:人生存在大自然中,既要保持自身的規律,又要順應宇宙的規律。從小的方面來說,天人合一就是指導我們生活在自然中,怎樣求得平衡,怎樣擁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