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天人合一,理解了才是「真人」,更有健康

2020-12-13 文化養生談

我們人作為生活在天地之中的微小生物個體,在無邊無際的自然面前,如何做才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呢?

這個問題,《黃帝內經》早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觀念。內經認為,人和自然是有機地、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想要更健康,只能「順應天時」,不可「逆天行事」。

《靈樞·邪客》:"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熱……"。

內經的這段原文,非常形象地把機體機能和自然界的現象相對應。將人體比喻成一個縮小版的「自然」。

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就指出了所有動物的共性:大都具有五臟。為什麼是「五臟」呢?

我們知道,世間萬物都是天地所生。「天地乃萬物之父母」。現代科學的「基因遺傳」,其實也得上這個範疇。

既然,我們承認「遺傳基因」學說是科學可信的,那麼以此類比,世間萬物也就稟賦了「天地的基因」,同時也會繼承了天地的那些特性。

那麼天地都有哪些「基因」呢?

我們知道,日月星辰的運行,體現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就是「春夏秋冬」四季的輪迴。

根據黃帝內經的理論,一年是有五季的,還有一個「長夏」對應於脾胃中土。所以,我們通常說成「五運六氣」,繼而衍生了「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學說。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說:天人合一,理解了就是「真人」,就有健康
    《黃帝內經》的理論裡,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觀念,認為人與自然是有機地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只能「順應天時」,不可「悖逆其道」。《靈樞·邪客》說:"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熱……"。
  • 上古三大奇書《山海經》《周易》《黃帝內經》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
    上古三大奇書《山海經》、《周易》、《黃帝內經》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早期證。首先,《山海經》在很多人看來,完全是神話色彩,甚至覺得荒誕不經,但這恰恰是它最為珍貴的地方。
  • 從黃帝內經讀懂——天人合一
    漸漸地,自己也融入了紅花綠葉中,隨著春風飄蕩著,帶著泥土的氣息,回到了兒時的歡笑追逐中……踏春歸來,泡一杯清茶,倚在床頭,隨手便拿起枕邊的書《黃帝內經》,隨意就翻到了《四氣調神大論篇》。「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 正確認識天人合一在《黃帝內經》理論體系建構中的作用
    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從認識論、方法論、價值觀等多方面促進了《黃帝內經》理論的建構,並使《黃帝內經》理論體系呈現出整體性、系統性、辯證性的特點,對未來醫學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啟迪作用。《黃帝內經》又發展了天人關係的理論,《素問·寶命全形論》云:「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
  • 黃帝內經中告訴我們的什麼是天人合一和古人聖人賢人
    黃帝曰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掣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什麼是真人,真人乃得道之人。真人的身體能夠隱現莫測,如果說小他可以進入無有的狀態,如果說大他可以遍滿太空。他的變化,出入天地內外而不見順逆的痕跡。通過至真的修為表現道成的證果,如此就能提掣天地把握陰陽。現在我們也經常看到有人網名叫什麼什麼真人,相差甚遠!
  • 天人合一,世界宇宙的最高境界
    宇宙不是冷冰冰的存在,既然能夠孕育出來萬物之靈的人類,那麼必然是更高級的生命體存在,所以說:神創造了世界,上帝創造了世界。中醫的理論體系,真是基於這樣的理解。觀天地,知人事,曉地理。黃帝內經天人合一是陰陽平衡的至高境界,《內經》中「形與神俱」、「形神合一」、「提挈天地,把握陰陽」,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延伸和具體應用。
  • 如何理解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又稱天人合德、天人相應,其基本思想是:人類的生理、倫理、政治等社會現象是大自然的直接反映。天人合一,大道至簡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出現於《內經》。在該書中,指出人與天相通的總原則是:同氣相求,同類相應。順則為利,逆則為害。具體表現為人體形態結構體現了天地的結構。
  • 古中醫天文學說中醫——天人合一
    導讀   「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中關於天人關係的一種學說。指天與人的關係緊密相聯,不可分割。強調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為的相通和統一。而《黃帝內經》中的天人合一觀,更是標誌著中國醫學由經驗醫學上升為了理論醫學。(編輯/三木)
  • 中醫養生「天人合一」的健康觀
    中醫的健康觀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已經確立了,即「天人合一」的健康觀,「形神合一」的健康觀,「陰平陽秘」的健康觀,「正氣為本」的健康觀。此外,《黃帝內經》中把頭髮、牙齒和肌肉作為衡量健康狀況的重要標誌。中醫學理論的主要內容,從病因、病機,到診法、辨證,再到養生防治,以及髒象、經絡等各種理論,幾乎都是圍繞著中醫學對健康觀念的認識而次第展開的。
  • 黃帝內經說人有365塊骨頭,真的嗎?
    因為,人有365塊骨頭是構成這個大廈「天人合一」這一基石中的一粒砂;如果這個一粒砂不對了,那麼天人合一就不對了,包括中醫在內的整個中國傳統文化就都不多了。就如同,沒有超光速這一基石不對了,整個相對論大廈也就不對了一樣,天人合一:上天造人西方宗教說,上帝造人;中國天人教說,上天造人。而這個上天造人就是「天人合一,天人相應」。
  • 做回真我-天人合一主宰一切
    先天意識即本體意識,是最高的境界,唯真所在,所以只有先天本體才有先天之德即真德,才有真愛、真善,又叫先天心神。只有先天本體才是最高頻率的能量,才是先天之道即真道。德道本合一,德為心,道為行。先天本體即先天德道,主宰一切。本體沒有時間和空間,是最高能量頻率即沒有頻率,為最高維度即沒有維度,因無而為一。一切「有」都是後天,一切「有像」皆在變,「有」以「變」為常,何為「變」?
  • 天人合一與修道
    經開道人:我之外就為天,我與周圍一切的和諧共生為天人合一。經聖道人:天是大道,人是個體,道生萬一,人為萬一其一,人在俗世浸染慢慢離本源越來越遠,人只有通過修行回歸大道後,才可以稱為真人,這樣才能達到天人合一。
  • 中醫養生:「天人合一」是養生核心 如何做到
    「天人合一」是傳統中醫養生的核心理論,它最早出自《黃帝內經》。「天」指大自然,「人」指身體,「合一」則是順應的意思。從大的方面理解,天人合一是講人和大自然、與天地之間的關係:人生存在大自然中,既要保持自身的規律,又要順應宇宙的規律。從小的方面來說,天人合一就是指導我們生活在自然中,怎樣求得平衡,怎樣擁有健康。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
    道家的《道德經》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講的也是「天人合一」。據說是文殊菩薩化身的寒山禪師有詩云:「眾星羅列夜明深,巖點孤燈月未沉。圓滿光華不磨瑩,掛在青天是我心。」講的也是天人合一。歷來對「天人合一」的解釋很多。那麼,「天人合一」觀到底有些什麼內涵呢?為什麼說「天人合一」觀是受益終身的傳統理念呢?
  • 從「天人感應」到「天人合一」
    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都暗含著「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這個詞,現在比較流行,但濫用的居多。有人以中國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而感到驕傲,以此來嘲諷西方人:你看,你們西方世界把自然界當成掠奪榨取的對象,結果環境汙染、生態破壞。
  • 功效:如何通過練習站樁來達到天人合一的整體觀
    天人合一,這是很多修道者追求的目的。「中國文化貢獻給人類世界的另一智慧,就是「天人合一」。可見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性。那麼什麼是天人合一,如何通過站樁達到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什麼?我們在接觸到一個新的名詞時,需要先對其進行理解,才可以深刻理解其要達到的目的,否則只會患得患失。天人合一是哲學史上的一個基本觀點。一般來說,天是泛指自然界及其變化規律,同時也包括人類生存社會及其變化規律。而天人合一自然就是強調人與自然、社會能夠和諧統一的整體觀。
  • 對話北京明宏天人合一中醫藥研究院院長中醫大家趙明軍先生
    北京明宏天人合一中醫藥研究院院長趙明軍先生與山東六氣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宋作寶2018年3月31日,北京明宏天人合一中醫藥研究院院長中醫大家趙明軍先生做客山東六氣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山東六氣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山東六道堂中藥材有限公司總經理、道生六道堂中醫藥研究院院長宋作寶從《黃帝內經》、《道德經》、《心經》、
  • 《黃帝內經》大型紀錄片醫史篇11——閒雲野鶴
    道教的特點就是說順其自然,不違反自然規律,按照黃帝的陰陽持平,自然地地就得到了健康長壽。這也是你可以通過修煉,通過積功累德以後,就能夠成至人,(成)真人。」道教,這是中國本土的傳統宗教。它在中華民族的懷抱裡誕生,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乳汁哺育,並與傳統文化的諸多領域血肉相連,是我國傳統文化不哭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道教的思想來源,首先是道家思想。這是老子、莊子為代表的哲學派別。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1:天覆地載,萬物方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1:天覆地載,萬物方生上下四方六合間,有無相生玄又玄。道化陰陽混沌開,氣象萬千空色變。五星運轉伴日月,新歲風景似去年。五行生剋有定數,歸根復命見本原。天陽地陰生萬物,清濁升降氣聚散。地藏陰濁陰中陰,陽氣萌動生機顯。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6:五臟應四時,各有收受乎?
    人類社會正邪善惡道不同的道路之爭,就是「全科治學天人合一」與「分科治學天人分離」的文化戰爭。在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的公有制計劃經濟初級階段,華夏先民們道法自然以正治國,能夠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也能夠實現集體安全與發展的和諧統一,而且能夠實現全民健康自均自衡的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