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奇書失傳600多年,被日本發現並3次封為國寶,且拒絕歸還

2021-01-08 昊濤說史

失傳600多年,3次被定為國寶的中國第一奇書,在日本發現引起轟動

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的歷史積澱,同時有著數不盡的文化瑰寶以及精神財富,無論是先秦古籍《山海經》,還是我國至今都還沒有找到全本的《易經》。

甚至於是莫高窟的壁畫以及消失的樓蘭古城,都是我國不可再造的歷史瑰寶,是古人遺留下來的大智慧,有著無與倫比的學習及研究意義。

但是我國有一本被譽為「中國第一奇書」,並且被3次定為國寶,但是已經失傳了600多年的書籍,在日本被找到,並引起了相當大的轟動!

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公元1820年,日本京都名醫福井榕亭在整理家傳古籍時,找到了一部手抄本《黃帝內經太素》,這一發現立刻在日本引起轟動。

只是一本中國古籍而已,為何能在日本引起轟動?

細細說來,我國在輝煌的歷史中流傳至今的有上古3大奇書,分別是《山海經》、《易經》以及我們所說的《黃帝內經》。

那麼,《黃帝內經》究竟奇在哪裡?

一、內容驚奇!

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系統性的理論醫著,所記載的內容素材,基本上都是依靠著老祖宗長期對於生命現象的觀察,以及臨床實踐得來的。

自然、防病、攝生、生理、臟腑、經絡、病證、診斷治療、中藥、方劑、導引、針灸等等無所不包,以及五運六氣等等學說應有盡有,可以稱之為是中醫理論的來源。

尤其是自古以來備受帝王重視的「長生不老」之道,更顯得神奇。

《黃帝內經》以黃帝與岐伯的對話來闡明各個問題。

開篇黃帝就提出了「上古之人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的疑問。

岐伯則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那麼,長壽的人之所以長壽,並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也許他們並不懂得什麼養生之道,只是恰巧他們的生活方式順應了自然,達到了天人合一,所以自然回報給他們無窮的生命力。在悟懂這個道理後,就形成了養生之道。

二、作者奇特!

說完了書中的內容,就不得不說說這本書的作者。

這本書的奇特,就是你幾乎找不到它的非常準確的作者,裡面的記載也是非常神秘的,這點與我國奇書《山海經》是一樣的,到目前為止,《山海經》的作者都沒有準確的記載可以考證,最多的猜測就是大禹本人所記載。

三、這本書的經歷奇特!

我國歷史悠久,所以很多的古籍在流傳的過程中都會遭遇遺失或者焚毀,《黃帝內經》也不例外。

這本書在流傳的過程中遭遇了一次巨大意外。

公元1279年,崖山海戰宋軍戰敗,陸秀夫背著小皇帝蹈海而死,南宋滅亡。南宋滅亡後,楊上善編纂的《黃帝內經太素》下落不明,自此成為絕響。

綜合以上三點,所以當《黃帝內經太素》手抄本在日本發現後,就引起相當大的轟動了。(這裡文墨弱弱的想著當年徐福出海的事情,要是夥伴們感興趣......)

十年之後,在日本京都的皇家寺院——仁和寺裡,共有23卷。這古籍極其珍貴,距今已經一千多年,全世界僅有2部流傳。

為此,日本天皇先後三次將《黃帝內經太素》定為國寶,一次是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一次是昭和二十七年(1950年)。

消息傳回國內,我國曾多次與日本溝通,希望能將《黃帝內經太素》古本影印到中國,以修正中國現存的《內經》版本,進一步促進傳統醫學發展。也拒絕歸還。

對於這個請求,日本方面予以拒絕。

但明治維新以後,因為近代崇尚西學,日本方面對古籍的重視程度日益減弱,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中國著名藏書家、駐日欽使隨員楊守敬馬上行動起來,賣掉大量田地、家產弄得50根金條,重點向日本仁和寺宮求購唐代影抄版《黃帝內經太素》典籍。

幾番折騰,他傾家蕩產,才勉強購得《黃帝內經太素》的手抄版殘卷一部。

為了復原這本奇書,楊守敬跟自己的一位醫學家好友蕭延平一起嘔心瀝血校勘、補缺、注釋,足足用了20多年的時間,並且還多次往返日本求證書中細節,最終,在兩個人努力下,完成了《黃帝內經太素》的修訂與刊印!

從此以後,這個失傳了有600多年的奇書《黃帝內經》終於重新出現在中國大地上!

這裡面,無數失傳的古法與技藝被復活,同時,也值得我們傳承。

當然,這些只不過,是《黃帝內經》的一部分,不過我在閱讀的時候,看到的,對我更加有用的或許是其中蘊含的做人處事的道理。

內經中說道: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由治病而引發出一個深刻的道理,凡事未雨綢繆,防範於未然,做到心中有數,事到臨頭方能泰然自若,不亂方寸。

與此同時,《黃帝內經》也是養生之所在!

有人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這或許是《皇帝內經》中的內容最好的解釋了。

但是現在的《黃帝內經》醫理講的極好,深入淺出,但是最難的地方就是大多都是文言文。

其實,現在也是有著全注全譯+圖解版本的《黃帝內經》。也就是說,這套書,是文言文與白話文相結合,這樣才是最還原本質的書。

這套書的出版社是成立於1980年的中央級出版社,也是國家唯一出版中醫古籍的出版社。

它會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教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將其中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容,現在都可以看懂,理解,學會並運用的。

同時書中還有彩圖詳解,不用擔心雖然看懂了但是不好理解的問題,配上專業的圖解,更加容易理解。

如果有想學習的夥伴們,就可以選擇《圖解黃帝內經》來看。恰逢年終大足僅只需要75塊錢,不僅能看到遺留至今的文化瑰寶,還能學習到很多的知識。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就能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我國第一奇書失傳600多年,被日本發現並3次封為國寶,且拒絕歸還
    失傳600多年,3次被定為國寶的中國第一奇書,在日本發現引起轟動失傳600多年,3次被定為國寶的中國第一奇書,在日本發現引起轟動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的歷史積澱,同時有著數不盡的文化瑰寶以及精神財富,無論是先秦古籍《山海經》,還是我國至今都還沒有找到全本的《易經》。
  • 我國失傳600多年的「奇書」,在日本發現,被日本奉為國寶
    在日本被發現的國寶圖書,命運坎坷,背後暗藏玄機。公元1820年,日本京都的一位名醫福井榕亭在整理家傳古籍時,找到了一部古漢字寫成的圖書《黃帝內經太素》,瞬間在日本圖書界掀起軒然大波。不就是一本簡單的圖書嘛?為何反響如此巨大?許多人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 我國一奇書不受重視失傳600年,卻在日本引轟動,三次被定為國寶
    中國上古時期的書籍,能撐得起奇書之名的也就三本,一本是《山海經》,到現在也不知道這本書是何人所做,裡面那些記載的異獸還有地圖,在現代竟然也能找到相似的!還有一本是《易經》,這伏羲八卦是真的神奇,竟能通過八卦來預測未知的事情,很多人說它是封建迷信,但現在被證實它是超科學!剩下的一本就是《黃帝內經》。
  • 中國第一奇書,被日本人定為國寶,專家:失傳了600年
    比如日本人吃得最多的麵食拉麵,喝的宇治抹茶,吃的餃子等,當然最多的還是在文化方面,許多日本字還保留了漢字的原始形態,許多的日本文化中都可以見到中國文化的影子日本國寶,原是中國失傳的古書1820年,日本一名叫井榕亭的醫生在收拾家裡的書籍時發現開了一本手抄《
  • 中國奇書失傳了600多年,被日本3次藏為「國寶」,花50金條才贖回
    1820年,日本京都名醫福井榕亭在整理家傳古籍時,找到了一部手抄本《黃帝內經太素》,這一發現立刻在日本引起轟動。簡單一本中國古籍,為什麼會引起整個日本的轟動呢?原來《黃帝內經》是日本曾3次私藏的「國寶」。眾所周知,《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 一本失傳600年的中國古籍,為何在日本被發現,還引起日本轟動?
    一本失傳的中國古籍,為何在日本會被發現,又為何在日本引起轟動呢?公元1820年,日本京都名醫福井榕亭在整理家傳古籍時,找到了一部手抄本《黃帝內經太素》,這一發現立刻在日本引起轟動。許多的人,百思不得其解。
  • 失傳已久的《黃帝內經》如今被找回,日本視為國寶
    書中以黃帝和岐伯等一問一答的形式寫成,其基本素材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以及大量的臨床實踐和簡單的解剖學知識。為什麼說這本書是奇書呢?然而,南宋後期由於時局動蕩,戰事頻繁,《太素》在我國便散佚不見了,此後中國境內也鮮有述及《太素》的著作。幾千年來,直到近代以前,弱小的日本一直依附於中國,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深受中國影響。
  • 中國第一奇書,消失於世約600年,在日本發現,被日本2次評為國寶
    失傳600年的《黃帝內經太素》現世日本文政三年(1820年),京都名醫福井榕亭父子在家藏古卷中,找到了一本《黃帝內經太素》,這一事件引起了日本學界的震驚。十年之後,日本學者又在距離福井氏不遠的仁和寺宮中,發現了唐代時流傳進日本的手抄御藏本楊太善注《太素》殘卷,要知道自從1279年崖山海戰宋軍戰敗,南宋滅亡後,這本書就一直處於下落不明的狀態。600年後,在日本仁和寺重見光明。
  • 欠中國帳最多的國家,從東北拿走一「石頭」,我國多次索要遭拒絕
    鄧小平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欠中國帳最多的國家就是日本。自甲午戰爭至抗戰勝利,短短50多年的時間裡,日本就給中國造成了3500萬人的傷亡。從中國掠奪走的文物就達360萬件,掠奪的寶物更是不計其數,其中有一塊石頭,堪稱是我國的國寶,卻被當時侵略的日本人給搶走了。
  • 慈禧生前最愛的寶物,卻成了日本國寶,中國多次索要卻遭日方拒絕
    它也是在後期被日本掠奪,但是當我們要求日本將其歸還的時候,他們卻說這是他們的國寶,豈有歸還之理?中國多次索要未果,日本還將其陳列展覽,這其中到底有著什麼樣的糾葛?這一切還得從這顆珠子的來歷說起。
  • 琉球國上供清朝的貢品,現今成一級國寶,日本專家卻希望中國歸還
    琉球國上供清朝的貢品,現今成一級國寶,日本專家卻希望中國歸還一件文物承載的是一段歷史。不管文物出自哪個國家,對於世界來說都是價值連城的珍寶。如果一個國家的文物多,就代表著這個國家的文化底蘊深厚 。雖然日本有我們中國的文物,但是我們國家的博物館中也有來源於日本的文物。只不過日本人通過不正當手段掠奪,我們卻是合理合法所得。故宮博物館中珍藏了百萬件藏品,其中1.3萬件外國文物。在這些文物中就有來自日本的——清東洋漆甲。
  • 日本搶佔琉球後,曾想歸還一半給中國,李鴻章卻因這個原因拒絕了
    日本搶佔琉球後,曾想歸還一半給中國,李鴻章卻因這個原因拒絕了當我們回顧歷史,心頭就會有各種情緒縈繞。我們也曾經是天朝大國,許多國家是我們的附屬國,向我們上貢。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琉球國人越來越仰慕我國文化,幾乎所有幼童都被送去學習。在這種情況下,我國與它的關係越來越緊密,而它國對我國的進貢在明朝高達182次。在經過百年這樣的友好關係以後,日本在明朝顧不上的時候,趁機侵略了琉球國,逼迫琉球國同時上兩份貢,並且在清朝時期,私自將琉球國劃到日本管轄下。
  • 唐密在我國幾近失傳,將日本和尚冊立為真言宗八祖
    當代詩畫大家王維的作品,描摹了這個園林,被蘇軾賞鑑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個地方,如今是青龍寺遺址博物館。一神秘的唐代密宗,簡稱唐密,現在據說已經失傳。但在當時密教正處於全盛時期。
  • 中國追回流失日本國寶史記
    國寶回家,迅速刷爆網絡;吸引全國熱議。 有網友就問:為什麼此次中國文物局未出資回購,就能追回流日國寶?為什麼之前要花大價格回購流失海外國寶?中國有多少國寶流失日本?中國政府成功追索多少次?本文將一一道來。
  • 1976年葡萄牙主動提出歸還澳門,反被我國拒絕,23年後才正式回歸
    這首歌曲一度成為澳門回歸的主題曲,哪怕在多年後,每當響起這個音樂,人們還是不自覺地想起澳門回國時舉國歡慶的自豪。當時的學校,包括小學生在內,都在一定程度上學習了關於「一國兩制」的部分相關知識。相比於澳門回歸,1997年香港的回歸要早上兩年,因此我國對於領土回歸的相關儀式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但其實早在80年代,葡萄牙就曾提出撤軍,將澳門歸還我國,但被我國拒絕,這又是為什麼呢?
  • 欠中國帳最多的國家,從東北拿走一「石頭」,我國多次索要都不還
    鄧小平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欠中國帳最多的國家就是日本。自甲午戰爭至抗戰勝利,短短50多年的時間裡,日本就給中國造成了3500萬人的傷亡。從中國掠奪走的文物就達360萬件,而民間流失的文物更是難以計數。
  • 日本擄走千年國寶「鴻臚井刻石」103年未歸還
    1908年,鴻臚井刻石被日本海軍士兵發現,日本鎮守府司令長官中將富岡定恭見此珍寶,立即下令將此刻石劫走,用船運往日本,至今尚未歸還。  本期陣眼  鴻臚井刻石被運到日本後,藏於宮內省懷天府。日本人為了掩蓋強盜行徑,於1911年12月在水井的原址附近立了一個碑,碑的正面刻有「鴻臚卿之遺蹟」。  鴻臚井刻石,這個具有千年歷史的國寶是何來歷?
  • 日本發現「傳世國寶」,結果在中國找到了超級尷尬的真相……
    日本東京電視臺人氣綜藝節目《開運鑑定團》於2016年底鑑定了一件號稱全球第4件「曜變天目茶碗」的國寶級寶物,並給出了25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40萬元)的鑑定價格。節目一經播出,日媒也紛紛質疑這「國寶」的真偽。
  • 失傳800多年的技藝,能換1300棟別墅!
    且建盞燒制時的溫度和氣氛最不可控,這也是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無法靠電窯燒制出曜變盞的原因。第四次露面的碗3月21日至5月19日美秀美術館這次展覽中,最先亮相的是三隻曜變建盞中最神秘的一隻,它從來都沒有換過主人,一直被收藏在大德寺,且在過去只展出過三次,也是三隻建盞中最少露面的。然而它被認為最具有「幽玄之美」。
  • 俄羅斯四次歸還我國領土,歸還了多少面積?這些數字令人難以置信
    直到晚清時期,我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時晚清政府開始割讓土地,許多國家趁亂侵佔我國土地,清政府還籤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導致我國土地一點一點喪失。但是當中國強大了以後,俄羅斯把土地還給了我們,俄羅斯已經四次歸還我們的土地了,但是它歸還的總面積是不可思議的。晚清的無能導致了土地的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