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長嫂如母,我小兒子你必須管」「誰生的誰管,與我無關」

2020-12-16 桃小菁

長嫂如母這一說法其實由來已久,真正的含義是在沒有父母照看的情況下,兄嫂對弟弟妹妹好,弟弟妹妹把嫂子當做母親來對待。可演變到了今日,很多人卻主次顛倒,即便父母還健在,也強行要求嫂子像母親一樣對待弟弟妹妹,卻忘記了弟弟妹妹也該敬重和善待兄嫂。

也正因為這種理解上的偏差,導致很多人習慣性的道德綁架,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讓整個家庭的氛圍變得越來越緊張。

任何關係都是相互的,有求於人就該拿出自己的誠意,若平時總是百般刁難,又怎麼會得到別人的好呢?家人之間也是如此,善待家人,家人最後才會善待你。

家人之間最忌諱的就是道德綁架,仗著自己的身份,就強人所難,並不是明智之舉。好的家庭關係是各盡其職,每個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共同去維護家庭的完整和圓滿。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誰都懂,可真正要做起來,卻很少有人能做到。粱夢玲婚後的生活過得並不如意,再加上婆婆的刁難,讓她更難受。

「兒媳,長嫂如母,我小兒子你必須管!」面對婆婆的強勢,粱夢玲也不甘示弱,她不願意再低頭做人,而是挺起胸膛告訴婆婆:「誰生的誰管,與我無關!」

梁夢玲的丈夫叫李俊辰,李俊辰還有一個比他小了十八歲的弟弟。李家父母老來又得子,就在小兒子身上傾注了很多心血和精力,而且樣樣都要最好的。可是李家父母都已經人到中年,真要把小兒子撫養長大,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他們常在李俊辰和梁夢玲的耳邊吹風,希望他們以後可以照看弟弟。

婆婆對小叔子可是百依百順,哪怕包裡沒錢,只要小叔子想要什麼,她都有盡力滿足。也因為這樣的溺愛,讓小叔子變得有些目中無人,甚至常常頂撞粱夢玲,把她當傭人使喚。梁夢玲心有不滿,但丈夫李俊辰卻總是讓她隱忍。

最嚴重的一次,是梁夢玲加班很晚才回家,一開門還沒開燈,就踩到了一個東西,讓她狠狠地摔了一跤。她艱難地爬起來開燈,才發現是小叔子的一個玩具車,車子還被她踩壞了。這件事她並沒有放在心上,可第二天等待她的,就是全家人的狂轟亂炸。

第二天一大早,梁夢玲就被小叔子的哭鬧聲給吵醒了,還沒等她起床走出房門,就聽到小叔子嘴裡的謾罵。一開始她還沒聽清,可打開房門才聽到,原來字字句句都在罵她。不被人尊重的滋味當然不好受,梁夢玲隨口說了一句:「鬧什麼鬧!」

婆婆一邊安慰著苦惱的小叔子,一邊開始責備梁夢玲,說她走路不長眼。梁夢玲不想繼續待下去,更不想和他們吵,換了衣服,連臉都沒洗就出了門。這事不是她的錯,她很委屈,可是丈夫卻站在了婆婆和小叔子那邊,讓她很是難受。

這天她特意很晚才回家,可沒想到一進門婆婆正坐在沙發上等她。想著早上的矛盾,梁夢玲沒想搭理,不過婆婆並不打算放過她。直接攔著她的路,讓她必須賠一個玩具。

梁夢玲知道自己如果不鬆口,婆婆一定沒完沒了,所以就答應了,說明天重新買一個。她本以為這樣就完事了,可正因為她的妥協,讓婆婆變得變本加厲。

婆婆說小叔子想去夏令營,讓梁夢玲給報個名,錢也由她出。梁夢玲知道沒好事,夏令營的費用也不少,她一口就回絕了。

「兒媳,長嫂如母,我小兒子你必須管!這夏令營你也必須給他安排好!」婆婆態度強硬,那架勢好像不達目的不罷休一樣。

梁夢玲看到婆婆得寸進尺的樣,再想著自己之前所受的待遇,也是態度強硬的說:「誰生的誰管,與我無關!這次就算你讓你兒子跟我離婚,我也堅決不答應。」

梁夢玲不想妥協,她知道妥協換來的只會是更多的傷害,這一次她鐵了心不願再搭理。

小菁情感解讀:

父母對孩子的寵愛,要掌握其中的度,愛不是溺愛,愛也不會縱容,愛更不是建立在傷害別人之上。李家父母對小兒子的溺愛,實際上就是整個家庭矛盾的起源。

孩子需要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成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若是最開始的性格養成沒有做好,那長大成人後會變得更加肆無忌憚。梁夢玲的小叔子之所以處處頂撞她,也是因為父母沒有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很難真正成才。

其實女人在家庭環境中的地位,也是需要由丈夫來捍衛的。大多數女人的處境不好,其中很大的原因是丈夫不管,沒有人為她撐腰,她就只能成為家人攻擊的對象。

女人婚後會過上怎樣的生活,在婚前就已經註定了。婚前沒有認真審視婆家的家庭氛圍,婚後就很容易過上受委屈的日子。所以小菁想提醒女人,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婚姻的好壞,還得取決於男人原生家庭的好壞。

相關焦點

  • 「長嫂如母,我媽不在了,你就得管我」「不好意思,我是外人」
    結果小姑子並不領情,還說:「你就是個外人,憑什麼管我家的事!」「外人」兩個字,無疑是戳到周女士的痛處了。嚴格意義上來說,她在婆家本就是外人,所以她才會想要存錢買房。聽到小姑子這樣說,她瞬間就爆發了,姑嫂兩人為此大吵了一架。本就是小姑子的無理取鬧,可丈夫和婆婆卻都來責怪她,不由得讓周女士更加難受。
  • 「兒媳,長嫂如母,你可要幫著你小叔子」「我還沒打算要兒子」
    安琳:我叫安琳,從小就在城市裡長大,是家裡的獨生女,不管是我爸媽還是我家裡的長輩們都非常寵我,我也算是在愛中長大的吧,我從小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能有親的兄弟姐妹,但是一直都沒有實現,雖然我的表兄弟姐妹們也不少,但是我總覺得跟他們說不到一塊去,總感覺有些隔閡。
  • 「兒媳,我去了後照顧好小叔子,長嫂如母」「我跟你兒子離婚了」
    張悅就嫁進了一家有兩個兒子的家庭,她的老公立飛是老大,還有個弟弟立凡,公婆一碗水都沒有端平,本來很張悅跟老公過的很幸福的,最後還是離婚了。 有一次張悅去照顧婆婆,婆婆這才感覺出來了張悅的好,就跟她說,「這麼多年,我知道委屈你了,我也知道我這病是治不好的。
  • 「長嫂如母,你有義務養10歲小叔子」女孩痛快回懟,結局大快人心
    一、「長嫂如母,你有義務養10歲小叔子」接近年尾,和男友相親談了1年戀愛的豔豔,也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這不,趁著周末放假,男友帶著豔豔回老家談論婚事。豔豔和男友相親時,早就知道他還有一個不滿10歲的弟弟,男孩非常有禮貌,逢人就喊,豔豔對他的印象也不錯。
  • 「長嫂如母」的由來:與包拯及長媳有關
    「長嫂如母」包含著兄嫂對幼小的弟妹有撫養的責任,以及弟妹敬重兄嫂這樣兩層意思。這個典故,和宋朝的包拯及其長媳崔氏有關。  據1973年合肥包拯墓出土的墓誌記載,包拯沒有兄長,63歲去世時,其長子包繶已死多年,次子包綖才5歲,由長媳崔氏撫養成人。
  • 「小叔子就該你養」,寶媽解釋完「長嫂如母」涵義,婆婆立刻閉嘴
    可是隨著二胎的年齡差距越來越大,父母的年齡也漸長,關於二胎的撫養,就很可能成為一個問題,都說長兄如父,長嫂如母,是這麼回事兒嗎? 寶媽氣急之下打電話給婆婆,婆婆卻理直氣壯地說:「你家生個丫頭片子,有錢當然要給自家人了,長嫂如母,你連這個都不懂嗎?還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呢!」 這下芳芳再也不想忍了,「你知道長嫂如母啥意思嗎?
  • 線上聖母,線下「我管你是誰」
    但線下買菜時「欸,你這人怎麼這樣,不就多拿你一根蔥嗎?」「便宜我兩毛怎麼了?「」你家白菜怎麼那麼貴,隔壁家才5毛,你要賣6毛?「反正就是」我管你是誰。比如吵得比較火熱的外賣平臺,我前段時間看的一篇文章《你今天薅的羊毛,以後都要還回來》,就是闡述外賣行業的變化。我大學接觸外賣團隊,是最早的一批外賣平臺人,跟著一位學長做著網頁的外賣平臺。那時候某團和某麼還只是跟我們一樣的小團隊,還在借錢維護APP。
  • 鄉村紀事:長嫂如母
    雖然朋友不在家,禁不住朋友母親熱情地招呼,我還是坐了下來。阿姨告訴我,朋友帶孩子出去買東西了,可能很快就回來,讓我在家等等她。她不停地忙著切西瓜,洗蘋果,一一端到我面前。由於天氣太熱,我還真的很渴,於是就毫不客氣地坐在餐桌旁吃了起來。朋友母親則坐在旁邊的小板凳上一邊擇菜一邊和我聊起來。
  • 「我媽沒義務帶孫子,誰生的誰帶」鳳凰男霸氣護母,意外弄丟婚姻
    有些家庭很和睦,兒子兒媳需要幫助,婆婆也欣然相助,這不會有什麼問題;而有些家庭則很不和睦,要麼兒子兒媳請求婆婆幫助而不得,要麼婆婆認為自己沒義務,還有些男人盲目護母,想要自己扛起所有事卻沒能力,這樣就很容易引發婚姻悲劇。
  • 長兄如父,長嫂如母,「兄弟的這輩子我們管了」,多麼偉大的愛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來自農村的兄弟兩個從小喪父喪母,哥哥一手把兄弟辛苦的拉扯大,而且兄弟還考上了大學,都是哥哥和嫂子承擔的各種費用,兄弟畢業後,談了戀愛,哥哥和嫂子又給兄弟交了新房首付以及承辦了婚禮,婚禮上,哥哥和嫂子坐在「高堂」位,兄弟在兩位親人的身後號啕大哭。
  • 「長嫂如母,婚後必須撫養5歲小叔子」「謝謝阿姨,婚禮取消」
    終於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了,小孟知道小江有一個5歲的弟弟,她也非常喜歡這個孩子。然而,第一次見家長的時候,婆婆就提出了一個非常令人難以接受的要求,那就是結婚後,作為嫂子的小孟,必須承擔起撫養小叔子的義務,否則就不同意她和小江的婚事。
  • 我是婆婆,想讓遠嫁的女兒回娘家過年,卻被兒媳婦拒絕了
    假如你是個兒媳婦,丈夫有個妹妹,遠嫁他鄉。如果婆婆和你商量,你小姑子想今年回家來過春節,你怎麼辦。某視頻裡有位女士說「我直接否決了」,評論裡沸騰了。然後兩代人可能住到一起,尤其是孫子女出生後,也就是老人住到兒子兒媳的家裡。其實就算是租房子,那也是老人的家,結婚後的女兒想住多久父母說了算,但如果是哥嫂的家,勢必需要哥嫂尤其是嫂子的同意。有人給自己生二胎的解釋是:給女兒留個娘家。
  • 我每月給爸媽兩千,如今我過生日我媽給一百,嫂子過生日她送戒指
    假如你是女兒,結婚之前孝順父母,婚後每個月按時給父母養老錢,可即便如此,父母眼裡只有兒子,兒媳,這個時候你會怎麼辦?前陣子我大嫂過生日,萬萬沒想到母親花了5000給嫂子買一個戒指。我很生氣,為這事跟我媽吵起來,我覺得我媽做的太過分,這到底怎麼回事?
  • 兒媳每月給娘家1萬生活費,婆婆:憑啥花我兒子的錢養你父母?
    有個阿姨說她兒子每年有80萬的收入,兒子剛結婚,所有的錢都交給兒媳在管,她兒媳每年只有15萬的收入,兒媳每個月都給她1萬塊錢的生活費,也給她娘家媽媽1萬塊錢,他們老兩口在做生意,每個月至少有10萬塊錢的進帳,但是他親家每個月都是拿退休金的,只有七八千塊錢,她最不滿的也是這個,覺得憑啥用我兒子的錢養你們父母呢
  • 「我兒子的房就是我的家,要走也是你走」「看清楚房子是誰名字」
    還有一個就是周華是離異家庭,他很小的時候,父母離婚,爸爸帶走了哥哥,據說後來生活不錯,但因為夫妻倆離婚時一人一個孩子,說好不會再管另外一個。所以周華爸爸還真就一點沒有管過他,倒是他媽媽放不下自己大兒子,一直都會去看看,但對方不稀罕,冷言冷語。王娟爸媽擔心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性格會有缺陷,以後過日子會彆扭。
  • 「兒媳,管你母親要幾萬塊裝修一下房子吧,一家人住著也舒服」
    每次談到經濟獨立,很多人想到的是年輕的女性,其實我更看好的年長一輩的女性,尤其是不管兒媳要生活費的婆婆,她即便是生活很困難,寧願自己去撿破爛,收廢品,擺地攤,也是自己賺一分是一分。那麼有人會質疑:「讓老人去工作,難道是正道?」其實情咖覺得,如果老年人身體好,自己想多賺一分錢,總比管兒媳,兒子要錢更踏實。當然,老人的贍養義務不能否認的是兒女的責任。
  • 「兒媳,你是我們家的人,娘家的事情不要管」「沒花你的錢」
    然而,在思想開放,男女平等的新時代,女人嫁人以後,究竟應不應該管娘家的事情呢?這個問題是需要結合具體情況來回答的,雖然女人出嫁了,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她可以直接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自此和娘家隔斷聯繫,父母生病,做女兒的自然要履行義務。
  • 「娘把房子過戶給你,住養老院的費用你出一半」「我管了娘21年」
    「娘把房子過戶給你,娘住養老院的費用你出一半」「我管了娘21年」本期情感調解的主題是老母親想住養老院老母親88歲了,跟著小兒子住了21年,除了菜是分開燒,小兒媳對婆婆還不錯,每天早上起來會替婆婆燒好開水,將婆婆的房間整理乾淨。
  • 小兒子結婚,婆婆找大兒媳借五萬塊未果,心生不滿:你就是外人!
    誰知,婆婆很不耐煩:我問他幹什麼啊?我又不是不知道,他的錢都歸你管,他在家裡又做不了主,還不是都得聽你的。都是一家人,給你說不就行了?淇淇笑了笑:媽,您別急,我沒有別的意思,我和大山都是各管各的錢,今年您也知道,因為疫情企業都不好過,我工資也不是太高,只能借您兩萬,其餘的您讓大山給您就行!
  • 哥嫂離婚後,我才發現在他們的婚姻中,我成了我媽的幫兇
    後來因為孫子長大了要花錢,婆婆才不甘心地把兒子的銀行卡還回來。一查詢,在婆婆那裡存放8年的銀行卡裡,只有幾十塊錢,她老公氣得抱頭痛哭。最讓這位讀者難以忍受的,婆婆還很會演戲,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讓鄰居都覺得兒子兒媳不給她錢用,不給她養老,她受了兒子兒媳很大的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