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最近紅遍大江南北
福州「90後」男孩寫下《舌尖上的福州》
介紹不少福州美食,讓大家「口水直流」
福州新聞網訊最近以美食為主題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在央視播出後,一炮走紅。但是讓人遺憾的是,《舌尖上的中國》幾乎沒有關於福州的內容。為了彌補這個不足,微博網友「安央陳_」自己寫出了《舌尖上的福州》,分為7部分,介紹福州的各類美食。
福州有什麼美食?
和《舌尖上的中國》一樣,《舌尖上的福州》分為7個部分,分別是「自然的饋贈」「主食的故事」「轉化的靈感」「時間的味道」「廚房裡的秘密」「酸甜鮮的合奏」「記憶中的美味」等。「福州古來有十邑,氣候溼潤溫暖,物產富饒。」「安央陳_」的文章開篇就點出了福州地理壞境,福州美食從特產橄欖和芙蓉李說起。
「橄欖是福州特產,早在唐朝就被列為貢品。青橄欖,初食又苦又澀,回味後卻覺得清香、甘甜……」《舌尖上的福州》先後提到了河蜆、漳港蚌這些福州特產。「物產雖然富饒,卻取之有盡,所以面對美味還是持有物以稀為貴。請懷著感恩的心去品嘗美食,是對料理者也是對勞作之人的感恩。」在第一部分的最後,「安央陳」說出了自己對美食的態度。
整篇文章從福州的自然特產開始,到福州的特色主食再到極具「蝦油味」的閩菜,年糕、粉幹、鍋邊糊、螃蜞醬、糟菜、魚丸、肉燕、荔枝肉、海蠣餅……一道道有福州特色的美食讓人應接不暇,7個段落盤點了各色福州美食,讓人不禁唇齒生津、食慾大開。
「閩食」透著故鄉情懷
在這篇美食文章中,還穿插講解了各色菜餚的來歷和做法,有的故事是眾所周知的,有的則鮮為人知。對於青紅酒的來歷,「安央陳_」寫道:「傳說青紅酒就是在閩越王無諸建都日由民間美女進獻到王宮的。青紅酒,被譽為閩派黃酒的正宗,主要是因為其釀造工藝的複雜和酒品濃鬱醇香兼而營養豐富。」
而解析一道美食所用的食材、配料以及製作方法更是「舌尖體」必不可少的元素。在這篇文章中,「安央陳」詳細介紹了每一道福州美食的做法,讓人躍躍欲試。「食物,也是一種保留記憶的方式,記憶中的美味應該是充滿醬油糖,酸甜鮮的福州美食。」他這樣寫道。
《舌尖上的福州》在微博上得到了熱捧。網友「福州圈」表示,希望這些福州的傳統美食都不斷得以傳承;網友「fishes小魚」則在後面補充說,「昨天還在和同事細數各類糟食:糟魚、糟肉、糟鴨子、糟炒蜆子、糟炒田螺」;對於青紅酒,網友「福州樂居會」說,「我們村裡有個傳統,兒子或女兒即將步入婚齡時,家裡都會開始釀製青紅酒,到婚禮時將青紅酒拿出來待客,那時候的酒一般都會經歷兩三年時間,成了醇香甘美好酒」。
作者是留學日本的福州男孩
25日下午,記者聯繫到了《舌尖上的福州》的作者「安央陳_」。讓人驚訝的是,寫出這麼多美味的竟是一名「90後」福州男孩。
「我叫陳立煌,現在在日本靜岡產業大學讀亞洲商務,今年大三。」陳立煌告訴記者,最近一段時間他一直痴迷於《舌尖上的中國》,但是發現裡面對福建的美食很少提及,這讓他萌生了寫福州版「舌尖體」的念頭。「只是想讓更多人了解福州的飲食文化,弘揚福州美食。」陳立煌說。
「我算是從小吃著福州美食長大的,舅舅以前開了一家酒樓,叔叔也是一位大廚,父母從小就帶我去吃各種小吃和大餐,印象最深的就是鄉下「做半段』,還有外婆逢年過節製作粽子、年糕,這讓我對福州的美食有特別深的感情。」陳立煌告訴記者,他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當一名廚師,做出各種福州特色的美味。
在「安央陳_」的眼裡,福州美食的精髓就是蝦油味,或者說是山與海的結合。「就算現在我在日本,也經常自己下廚做各種福州菜,甚至可以在宿舍裡做鍋邊糊。」陳立煌告訴記者,身在國外的他總是會不知不覺地思念起福州,想起熱乎乎的海蠣餅、香糯多汁的元宵、入口即化的花生湯。
「無論是怎樣的珍饈美食、山珍海味,也比不過家裡那一盤盤簡單而平淡的家常菜。女溫央(燉肉糜)只用最簡單的糖和醬油調味打入雞蛋,如此簡單的菜餚卻能使飯吃起來香、飽。知足者常樂也,一桌家常便飯,能使你吃的踏踏實實。」陳立煌說。
(福州日報記者 任思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