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日均賺26億 董事長年薪稅前合計60-70萬元

2020-12-13 央廣網

四大行去年日均賺26億 董事長年薪稅前合計60-70萬元

目前,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這四大國有銀行的年報已經全數出爐。年報顯示,去年這四大國有銀行利潤全都穩健增長,實現淨利潤共計9494.15億元。如果按照一年365天計算,四大行去年平均日賺26.01億。

易上難下淨利增長基本超4%

年報顯示,「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2018年實現淨利潤2987億元,同比增長3.9%,平均日賺8.18億元,穩坐全球最賺錢銀行寶座。建行去年實現淨利潤2556億元,以4.93%的淨利增幅,成為四大行中利潤增長最高的銀行。農行2018年實現淨利潤2026億元,首次超越2000億元的關口,同比增長4.9%;中行去年實現淨利潤1924億元,同比增長4.03%。

2018年,四大國有銀行合計實現淨利潤9494億元,即大約9500億,較2017年增長4.42%,四大行相當於每天淨賺超過26億。

四大行的巨額盈利是基於它們龐大的資產規模。截至2018年年末,國有四大行資產規模均已達到20萬億元以上。中行首席研究員宗良的觀點是,銀行利潤高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銀行業盤子總量大、基數大、利差穩定,利潤額高;二是和前幾年銀行業利潤易上難下有關。因為銀行業利潤一旦下降,將對其聲譽會帶來不良影響。

現金分紅每股1.78—3.06元不等

四大行均在年報中披露各自現金分紅預案。工行2018年度預計現金分紅金額為893億元,即每10股稅前分紅2.506元;建行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息3.06元,共計現金分紅765億元;農行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現1.783元,共計579億元;中行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現1.84元,共計542億元。四大行擬分紅總額達到2779億元。

據報導,有財經人士比較發現,工行預計分紅893億元,已超過阿里巴巴和騰訊去年全年的總利潤。工行分紅比阿里利潤還高出近200億元,比騰訊淨利潤高出106億元。

資產改良不良率普遍下降

對於外界一直關注的資產質量問題,四大行都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年報數據顯示,去年四大行資產質量集體改善,不良貸款率普降、撥備覆蓋率顯著上升。

截至去年年末,工行不良貸款率較2017年年末下降0.03個百分點,至1.52%;建行不良貸款率1.46%,下降了0.03個百分點;農行不良貸款率1.59%,下降0.22個百分點;中行不良貸款率為1.42%,下降0.03個百分點。

此外,銀行關注類貸款風險、不良剪刀差普遍出現了下降。建行逾期貸款與不良貸款的數量差減少250億,意味著後面不良貸款的壓力就變小。而工行關注類貸款下降1100多億,潛在風險貸款下降1800多億,逾期貸款減少600多億,剪刀差下降300多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來,各家銀行都加大了對不良貸款的處置力度。工行年報顯示,去年全年清收處置不良貸款2265億元,同比多處置338億元,進一步夯實了資產質量基礎。中國銀行風險總監劉堅東表示, 2018年境內分行全口徑化解不良貸款1525億元,同比增加181億元,比上年增長13.4%。

農行也表示,本行資產質量明顯改善,不良率已低於銀行業平均水平。核銷力度加大。

建行財務長許一鳴坦言,銀行信貸資產質量的管控非常難。「雖然我們現在的不良率很低,1.46%,在同業也是最優的,但是我們深深感受到資產質量維持比較低的水平是相當困難的。」

今年承壓只因去年淨息差上漲

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四大國有銀行的淨息差(NIM)普遍上升,利息收入仍是支撐大型銀行淨利潤持續上行的動力所在。根據年報數據統計,四大行去年利息收入總計18962.62億元,佔總營業收入的74.68%。

具體來看,工行利息淨收入5725.18億元,比上年增加504.40億元,增長9.7%,佔營業收入的74%;建行2018年利息淨收入4862.78億元,較上年增加338.22億元,增幅為7.48%,在營業收入中佔比為 73.80%;農行去年淨利息收入4777.60億元,較上年增加358.30億元,增幅為8.1%,在營業收入中佔比為79%;中行2018年淨利息收入3597.06億元,較上年增加213.17億元,增幅為6.3%,在營業收入中佔比為71.4%。

數據顯示,四大行的淨息差基本在2.3%以上。去年農行淨息差為2.33%,增長0.05個百分點;建行淨息差為2.31%,同比增長0.1個百分點;工行淨息差為2.3%,同比增長0.8個百分點;中行淨息差為1.9%,增長0.06個百分點。

對於淨息差的上漲,建行在年報中解釋稱,2018年,受央行定向降準影響,通過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加強資產負債定價管理和加大存款推動力度等措施,本集團生息資產收益率上升幅度高於付息負債付息率上升幅度,使得淨利差及淨息差的上行。

「去年淨息差走勢不錯,穩定且略有上升。但今年可能將面臨不一樣的變化。」工行行長谷澍表示,去年以來,市場利率出現下行,雖然信貸市場利率下行速度相對於銀行間市場和債券市場緩慢,但對於商業銀行而言,要保持淨息差穩定仍有挑戰。對工行來講,今年保持淨息差主要的側重點是要在負債端做更多的工作,堅持把存款性的負債作為主要的資金來源,控制高成本負債。

中行副行長吳富林也認為2019年淨息差將承壓,一是美歐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步伐放緩,對銀行外幣淨息差帶來一定影響;二是利率市場化深入推進、資本市場的發展,加快了資金形態的轉化,加劇了銀行間的存款競爭,會對銀行的存款成本控制帶來一定的壓力。

面對可能出現的行業性利差收窄,四大行均表示,將努力控制負債成本,優化結構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

相關焦點

  • 茅臺集團公示高層年薪,董事長李保芳2018年稅前年薪86.45萬元,總...
    圖片來源:攝圖網1月17日,茅臺集團發布《2018年度企業負責人薪酬情況》,將主要高層在2018年擔任公司相應職務期間的稅前薪酬情況進行了公示,其中董事長李保芳2018年稅前年薪86.45萬元。茅臺集團公示高層年薪根據茅臺集團發布的2018年度企業負責人薪酬情況,時任茅臺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李保芳在2018年度的稅前年薪為86.45萬元(包括應付薪酬69.04萬元和社會保險、企業年金、補充醫療保險及住房公積金的單位繳存部分的17.41萬元)。
  • 四大行平均日賺26.8億 個人住房貸款呈兩位數增長
    封面新聞記者 熊英英隨著農業銀行年報披露,目前工、農、中、建四大行2019年度成績單已悉數出爐。又到一年一度「拼家底」的日子,看看誰的賺錢能力最強?誰的資產質量最好?四大行平均日賺26.8億工商銀行最掙錢先看業績。3月27日,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率先發布2019年年報。
  • 平均年薪20.8萬!四大上市險企曬薪酬 新華保險人均26萬排首位
    近日,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完成了2017年年報的披露,國內四大上市險企的員工薪酬逐一揭曉。根據年報數據,去年人均薪酬最高的是新華保險26萬元,最低是中國太保17.36萬元。其中變化較大的是此次平均薪酬排名首位的新華保險,該公司職工平均薪酬同比飆漲了四成,達到人均26.06萬元,比人均最低的太保要高出8.7萬元。而在2016年,新華保險的人均薪酬僅排在第三位。與銀行業薪酬水平相比,上市險企的人均薪酬與國有大行接近,低於股份行。據成都商報記者統計,2017年國有行人均薪酬普遍在22萬-26萬元,股份行多高於40萬元。
  • 四大銀行人均年薪超26萬 中國平安高管薪酬1457.88萬
    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度,僅工農中建四大行及國壽、平安、太保、新華、人保這五大A股上市險企就僱傭了超過240萬名員工。從員工人均薪酬角度來看,四大行全部跑贏五家上市保險公司。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建設銀行以29.60萬元的人均薪酬領跑,其後分別是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及農業銀行,員工人均薪酬都在26萬元以上。
  • 茅臺2018年薪酬公布:李保芳稅前年薪69萬 員工10萬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茅臺公布2018年高管薪酬:董事長李保芳稅前年薪69萬 員工漲幅不及貴州平均水平 中國網財經1月21日訊(記者 郭帥)作為白酒行業龍頭,貴州茅臺(SH:600519)在2019年成功實現了股價的翻番
  • 人均年薪82.32萬元,5名高管超千萬
    (圖片來源:招股書)然而,普通員工的年薪卻在逐漸走低。2017年至2019年,職能部門員工平均年薪分別為35.97萬元、28.77萬元和26.15萬元,業務部門員工平均年薪分別為33.32萬元、22.79萬元和24.48萬元,3年均降低9萬元左右。
  • 江化微去年淨利3992萬同比減26% 董事長殷福華年薪55萬元
    挖貝網 3月20日消息,江化微(603078)近日發布2018年財報,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3.84億元,同比增長8.3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992.31萬元,同比減少25.62%;基本每股收益為0.4753元,同比減少30.27%。
  • 三孚股份去年淨利1.13億同比減21% 董事長孫任靖年薪39萬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三孚股份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10.6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42%;負債合計7943.56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08億元,較上年末-1855.20萬元,由虧轉盈。
  • 中超國內球員年薪降至稅前500萬元,外援稅前300萬歐元
    中超國內球員年薪降至稅前500萬元,外援稅前300萬歐元 澎湃新聞記者 祁東 2020-12-14 14:33 來源:澎湃新聞
  • 魯北化工去年淨利9407萬同比增20% 董事長陳樹常年薪49萬元
    挖貝網 3月20日消息,魯北化工(600727)近日發布2018年財報,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6.58億元,同比增長8.2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407.48萬元,同比增長19.92%;基本每股收益為0.27元,同比增長22.73%。
  • 上市券商高管薪酬排行榜出爐 海通林湧千萬年薪蟬聯冠軍
    其中,國金證券董事會秘書周洪剛2017年度領取稅前報酬總額384.76萬元,較2016年的530.19萬元下降27%,降薪幅度最高。去年薪酬超過500萬元的高管中,中金公司執行長畢明建、國金證券董事長冉雲及太平洋證券財務總監周嵐年薪總額同比下滑兩成。
  • 一離任董事年薪4035萬、董事長3169萬 上市公司方大特鋼去年高管...
    方大特鋼向董監高發1.69億目前,方大特鋼向包括5名獨立董事在內的21名董監高共計發放了1.69億元薪酬位列榜單第一。獨董的薪酬為每年10萬元。離任董事鍾崇武以4035萬元位居第一,這也是目前為止2018年薪酬最高的上市公司董監高;董事長謝飛鳴以3169萬元位列第二;第三是副總經理陳文,達到2065萬元。
  • 廣州銀行逾期貸款超不良26億 15高層人均年薪127萬
    截至2020年4月30日,廣州銀行非自然人股東數量為528名,合計持有該行股份115.60億股,佔該行發行前總股本的98.17%;自然人股東數量為10934名,合計持有該行股份2.16億股,佔該行發行前總股本的1.83%。由於股東人數眾多,該行尚有311名非自然人股東和1114名自然人股東未完成確權,佔該行發行前總股本的0.60%。
  • 號百控股去年淨利2.62億同比增4% 董事長李安民年薪78萬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號百控股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44.7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9716%;負債合計17.21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6.72億元,較上年末-6312.36萬元,由虧轉盈。
  • 美錦能源去年淨利17.97億同比增72% 董事長姚錦龍年薪92萬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美錦能源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71.14億元,較上年末減少12.33%;負債合計105.87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5.35億元,較上年末減少17.98%。報告期內,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報酬合計368.26萬元。董事長、董事姚錦龍年薪為92.27萬元,財務總監、董事鄭彩霞年薪為21.86萬元,副總經理姚錦麗年薪為21.55萬元,總經理、董事姚俊卿年薪82.4萬元,副總經理、董事梁鋼明年薪21.48萬元。
  • 傳藝科技去年淨利9630萬元增長24% 董事長鄒偉民年薪為62萬元
    挖貝網 3月19日訊,傳藝科技(002866)近日發布2018年財報,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1.43億元,同比增長70.9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630.14萬元,同比增長23.83%;基本每股收益為0.39元,同比增長11.43%。
  • 80位年逾七十董事長仍堅守!60後高知高薪 90後接班不易丨董事長報告
    60後中堅力量高知又高薪從整體上看,上市公司董事長年齡分布呈棗核形。除一位董事長未公布年齡外,全部4071位董事長中有60後2294人,佔比56.35%,其次是70後,有1016人,佔總數的24.96%,二者合計有3310人,佔總數的81.31%,是董事長的主要年齡層。
  • 大湖股份去年淨利1766萬同比增114% 董事長羅訂坤年薪47萬元
    挖貝網 3月11日消息,大湖股份(600257)近日發布2018年財報,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0.70億元,同比增長7.3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65.98萬元,同比增長113.68%;基本每股收益為0.0367元,同比增長113.37%。
  • 員工平均年薪60萬,竟比高管們高20萬!這家公司真厚道?仔細一看原來...
    要知道,通源石油董事長張國桉的稅前報酬也才41.53萬,總裁任延忠才34萬,都不及普通員工的平均年薪。而且這種現象可不是2019年才有的,往前數2018年、2017年,通源石油員工平均年薪均高出董監高人員一大截。如果不是薪資結構有問題,那麼通源石油真可算是陝西最「厚道」的上市公司了。
  • A股險企高管人均年薪215萬 400萬以上者多是精算、投資、科技崗
    與盈利狀況走勢相同,四大上市險企「開出」的高管薪酬也呈現上升態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依據年度報告統計發現,2017年,四家上市險企的102名高管合計獲得大約2.2億元的稅前報酬(含部分離任人士),平均計算下來,每人超過215萬元。值得一提的是,同去年相似,中國平安依舊包攬了高管薪酬榜的前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