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的典範在古典文明時期,它是羅馬文明與羅馬王國的發源地

2021-01-09 1314愛豆

本文系作者1314愛豆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縱觀整個人類文明的歷史,能與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相媲美的文明古國只有希臘和義大利,但希臘的文明繁盛在古典文明時期,到了中世紀和近代相對落後於其他兩大古國,而義大利從古至今都可以作為西方文明的代表。雖然經歷了民族變遷等重大歷史事件,但義大利在西方文明發展的各個階段都有著突出的成就,堪稱西方文明的典範。在古典文明時期,它是羅馬文明與羅馬王國的發源地。中世紀時期,它成為基督教世界的核心。而在文藝復興時期,它又成為首倡文藝復興的國家。

羅馬

無論是文明古國時期還是近現代文明時期,義大利的文化史都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這與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人文環境是密不可分的。自古羅馬時代起一直到現在,義大利的地理環境都沒有很大的變化,它的範圍除了以皮靴形的亞平寧半島為主外,還包括西西里、撒丁兩大島。亞平寧半島由北向東南深入地中海,而亞平寧山脈縱貫義大利全境。作為亞平寧半島上最重要的山脈,它對義大利的人類地學有著很深的影響。亞平寧山全長1400千米,屬於阿爾卑斯山系,山脈是由一系列的山地丘組成的多火山。

阿爾卑斯山

火山的運動給土地提供了充足的肥料,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靴形的半島狹長,加上亞平寧山脈縱全境,使得沿海平原無開闊之勢,但在半島的北部,波河自南向東綿延800裡,造就了全境唯一的一個大平原——波河平原,這裡河川分布密集,湖泊連,使波河平原贏得了「魚米之鄉」的美譽而在義大利的中部與南部地區,只有一些小規模的河流與平原。值得一提的是亞諾河與臺伯河,臺伯河縱貫整個亞平寧半島的中部地區,在低山地區河流流淌緩慢,綿延至海岸線,是連接亞平寧山區與大海的重要紐帶。這兩大流域,一個是文化名城佛羅倫斯之所在,另一個則緊鄰首都羅馬。

波河平原

羅馬位於臺伯河的下遊,距入海口僅40公裡,而臺伯河又位於亞平寧半島的中央,使羅馬成為聯繫南北東西的樞紐,羅馬也因此能夠建立強大的古代大帝國。當然除了佛羅倫斯和羅馬兩大名城,威尼斯、米蘭、都靈與那不勒斯這些歷史名城的影響也是不可小覷的。法國著名的文藝理論家伊波利特·阿道爾夫·丹納在他的文藝理論著作《藝術哲學》中指出,一個國家的環境因素對其藝術氣質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這裡的環境因素包括地理、氣候在內的物質環境及產生精神影響的社會環境。

亞平寧半島

伊波利特·阿道爾夫·丹納認為,環境因素是形成一個國家藝術氣質的外在條件,而義大利正是得益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才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歐大利氣候十分溫和,降水豐沛、河川眾多,使得上十分肥沃,只備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而山地草區也使得它的畜牧業繁盛與其他地區相比,南義大利的氣候更為溫宜人。由於境內多活火山,故有充足的火山灰充當肥料,使得這個地區更加豐饒。從古代到中世紀的農業社會,義大利都不愧為魚米之鄉。

伊波利特·阿道爾夫·丹納

因此義大利被阿爾卑斯山以北的西歐國家形容為陽光充足、物產豐富、人文氣息濃鬱之地,這並非言過其實。義大利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因素並不單單是氣候,其位置與交通也可以算是錦上添花。陸地上,義大利地處西歐大陸的南端,北與奧地利、瑞士相接,南部緊鄰法國,雖然很多地區常年被積雪的阿爾卑斯山隔斷,但仍有一些山口、峽谷可以通過,使得它陸上交通便利,南北交往順暢。阿爾卑斯山的隔斷,使得山南山北風光各不相同,反差很大。

義大利

也激起了山北各族南下的強烈願望,這些山口便是南北民族往來的見證。與陸路相比,義大利的海運優勢更加突出。整個亞平寧半島猶如一隻皮鞋人地中的中央,成了東地中海的分界線,義大利由此電了整個地中海地區的略要地,它的海運可謂四通八達,連接許的文化與商業名城比如向東可到達希臘,再向東可延伸至小亞細亞、利亞與巴基斯坦往東南可至埃及向西可至法國與西班牙而繞過直布羅陀海峽可以到達英國等國家。早在古羅馬時期中國就有使節出使至此,並且對古羅馬頗有好感。

《後漢書·西域傳》

《後漢書·西域傳》就有記載,稱「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這說明漢朝與當時的羅馬古國有著良好的外交關係,也說明了義大利當時的交通很暢通。依託於四通八達的海上交通,義大利的經濟與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而因所處的地理位置的重要,使其能夠建立起括地中海而又橫跨歐亞非的羅馬帝國。農業經濟的充分發展催生出日後繁榮的資本主義經濟。在整個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成為西歐與東方各國貿易交往的樞紐城市,總攬了各國的貿易,城市經濟明顯領先於歐洲其他國家。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丁凡 | 西方文明的羅馬基因
    這一無法超越虛無主義的「羅馬基因」,應當成為重新審視「西方文明」的重要著眼點。恰恰相反,實際上,人們必須通過西方的思想史與政治史才能理解基督教這類的事物與現象。必須到「屬人的」自然因素中去尋找答案,對於西方文明而言,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應當包括古希臘的古典傳統、古羅馬所謂的「共和傳統」與馬克思所理解並批判的猶太傳統。
  • 古典文明接受史研究:古希臘、羅馬文明研究的新視角
    吉爾伯特·海耶特(Gilbert Highet)的《古典傳統:希臘、羅馬對西方文學的影響》(1949年)是這一時期古典傳統派的代表性著作。蘇格蘭裔的海耶特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時是一位富有影響力的教師,他的這本書也是在哥倫比亞大學推行通識教育和「偉大著作」課程背景下問世的。他深受德國古典學大師耶格爾的影響(他翻譯了耶格爾的《教化:希臘文化的理想》),也欣賞湯因比的「挑戰與應戰」理論。
  • 西方文明為什麼以希臘羅馬為榮?
    說起希臘羅馬大家都不陌生,那個歷史與傳說雜糅的時代讓無數人嚮往。但希臘羅馬的區別與聯繫是什麼?他們又是如何影響了西方六千年的文明? 今天,熊貓君就要為大家推薦這本一口氣讀懂希臘羅馬的歷史神作《希臘羅馬六千年》!
  • 西方文明起源——希臘
    其被稱作西方文明的搖籃,為民主制度、西方哲學、奧林匹克運動會、西方文學、史學、政治學、重要科學及數學原理、西方戲劇(悲劇及喜劇)的發源地。公元前2世紀希臘為羅馬所吞併,成為羅馬帝國及其繼承國拜佔庭帝國的核心組成部分,其中後者為希臘語言及文化所主導。公元1世紀希臘正教會建立起來,塑造了現代希臘的文化認同,並將希臘傳統傳播至正教世界。15世紀中葉,奧斯曼帝國奪取了希臘地區。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歷經獨立戰爭後,於1830年希臘作為現代民族國家被國際社會所承認。
  • 陳文海 | 西方文明的「法蘭克印記」
    從源流來說,西方文明的最初兩大構成要素分別是希臘羅馬的古典文明和希伯來的基督教文明。不過,這遠非西方文明的全部。當西方文明進入古典晚期和中世紀前期之後,來自西歐北部的日耳曼文明又逐漸匯入其中。正是在這一新興勢力介入之後,西方文明的基本構造才得以最終確立,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 古希臘:西方文明的搖籃
    古希臘人憑藉不出世的才幹締造了希臘奇蹟,為人類建造了精神家園,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古希臘文化作為古典文化的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古希臘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搖籃。古希臘地圖古希臘文化的重要性1、直接影響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2、西方各語言中有許多詞彙,尤其是學術詞彙與文化詞彙來自於古希臘語。3、西方的許多哲學思想產生於古希臘。
  • 《埃及、希臘與羅馬》:地中海文明的誕生史,西方史學的工具書!
    這一次相當於從頭開始學習這部古代地中海的文明誕生史,《埃及、希臘與羅馬》全書將古代地中海地區的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歷史、文學、建築進行了囊括總結,以藝術、建築等為媒介,講述古代地中海沿岸的文明興衰,探討西方文明的起源與形成。
  • 孕育希臘文明、羅馬文明的環地中海地區,為何沒有統一的語言?
    在這片「大地之間」的地中海,我們觀察這文明的進程中,不難看出在地中海成為了西方文明的搖籃,附近的幾個文明在這一區域碰撞。埃及的黃金、美索不達米亞的青銅催生了地中海文明,高山的蠻族入侵貫穿了整個地中海的歷史。
  • 希臘是西方國家嗎?古希臘文明與西方國家是什麼關係?
    希臘被排除在西方文明之外讓我們來看看美國著名學者亨廷敦在其著作中關於希臘的一段話:「希臘不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但它是古典文明的家園,這裡是西方文明的一個重要源泉。解釋一下看起來有些拗口的第一句,這是說希臘不是西方的一部分,而是作為古典文明的家園,對西方文明的產生貢獻了極大的影響。西方含有從希臘傳過來的影響,但希臘自身並非什麼都是西方的。在這一點上,西方人有個專門的詞彙來形容這一類型的影響。不只是希臘,而且包括近東的許多國家。其中包括古希臘民主制度、基督教和腓尼基字母,這些東西統稱為「東方的遺產」。
  • 埃及、希臘與羅馬:古代地中海文明
    ◎ 內容簡介本書是一部講述古代地中海諸文明興衰、探討西方文明起源與形成的地中海古代通史。作者查爾斯·弗裡曼以埃及、希臘與羅馬這三個最具代表性的地中海古代文明作為切入點,帶領讀者全面回顧了自公元前5000年古代近東文明勃興,至公元600年古典時代結束為止,整個地中海世界跌宕起伏的歷史。本書超越了傳統的政治史框架,力圖通過文學、藝術、哲學、建築以及社會經濟等多種維度,全方位地介紹與解釋歷史。
  • 《西方古典藝術的發源地——希臘、羅馬美術》說課稿
    二、說學情接下來是第二部分——學情分析,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些文化基礎和美術鑑賞常識,也具備了一定的鑑賞能力,但是對於深入理解還相當有限,所以我會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交流探究、評價感悟等環節,歸納出西方古典藝術希臘、羅馬的藝術特點,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感受古典雕塑的藝術魅力。
  • 西方古典藝術的發源地—希臘、羅馬藝術·說課稿
    西方古典藝術的發源地—希臘、羅馬藝術·說課稿一、說教材本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術鑑賞的第二課。在新課標的學習內容中,屬於五大系列中的鑑賞模塊,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關於希臘、羅馬藝術的學習。二、說學情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些文化基礎和美術鑑賞常識,也具備了一定的鑑賞能力,但是對於深入理解還相當有限,所以我會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交流探究、評價感悟等環節,歸納出西方古典藝術希臘、羅馬的藝術特點,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感受古典雕塑的藝術魅力。
  • 西方的文明是一種弒父文明
    西方的文明是一種弒父文明西方文明是一個弒父的文明,從個人來講是這樣,從文化角度和文明的角度來講,同樣是這樣。佛洛依德認為人類天生具有「弒父情結」,如果說「弒父情節」是一種原始的欲望的話,那麼西方人的這個情節無疑要強烈的多,這一點從西方的文藝作品對弒父的表現可以看出,在中國,從來沒有這樣的表現,即使有人提起,也會被人看出笑話,認為是畜生所為。西方的弒父的衝動不僅表現在個人身上,同樣表現在文明本身。1、古埃及文明哺育了古希臘文明,古希臘入侵了古埃及。
  • 盤點西方文明的特點;西方文明深受亞洲文明及非洲文明的影響
    ,西方文明是強調個人實現的物質文明。比如著名的美國夢就是西方文明的典型體現。自1776年以來,在美國不管是原來的老移民還是新移民都相信,只要經過努力不懈的奮鬥便能獲得更好的生活,即人們必須通過自己的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邁向繁榮,而非依賴於特定的社會階級和他人的援助。對金錢和財富的追逐,是『美國夢』中不變的成分。
  • 西方文明的根源在哪裡,埃及還是羅馬?
    很多人都想知道西方文明的根源在哪裡,因為西方一直處於支離破碎的狀態,沒有所謂統一的「西方文明的真正母親」,因為「西方文明」的概念本身就是歐洲中心的社會結構。人們談論「西方文明」時,通常是在假設存在一個與所有所謂的「東方文明」相分離並優於所有所謂「東方文明」的獨特的「西方文明」的情況下進行的。當然,這是一種極端的意識形態驅動的和簡單的歷史觀方法。事實是,人們喜歡稱其為「西方文明」的東西實際上是由許多通常非常不同的文化組成的,這些文化通常彼此之間的聯繫鬆散。
  •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曾經也是無比輝煌,可為啥後來就被基督...
    X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字 提交 有1個回答 羅馬帝國出現後,希臘也在其佔領下,羅馬繼承了古希臘文化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 : 走近西方文明起源與美之故鄉
    為什麼只要讀懂了希臘神話和《荷馬史詩》,解讀西方大部分經典和隱喻便一馬平川?希臘神話、城邦制度、雕塑建築、悲劇哲學……古希臘的榮光照耀著整個人類歷史,堪稱西方文明之源頭和典範。照見古希臘文明的上下2000年,領略古典之美,可以從這本書開始。
  • 希臘|西方文明的搖籃
    希臘 | 西方文明的搖籃西方民主制度的發源地首倡自由與平等載入史冊的地名希臘被稱作西方文明的搖籃,歷史可追溯至米諾斯文化時代,先後經歷克裡特文明、邁錫尼文明,特洛伊戰爭之後迎來荷馬時代,在這古老文明的發源時代,鍛造了古希臘人敢於冒險,銳意進取的探索精神,還孕育了西方民主制度,法制精神與法治理念,西方文學哲學與戲劇。理性思考的種子早已埋下,靜待其生根發芽。
  • 美媒:中華文明憑什麼是最古老文明,埃及或羅馬文明難道不古老?
    我是:中外歷史觀作者筆名:周行天下最近有位外國網友有一個問題非常疑惑,困擾了許久,他提問到:為什麼中國的中華文明會被認定為世界最古老文明,而不是古羅馬或者埃及文明?,這個問題非常好,相信不管是外國朋友還是中國朋友,關於此問題的答案也可能會模稜兩可,不能確定回答。下面文編就針對這個問題先帶大夥簡單了解下中華文明、羅馬文明、埃及文明的發展史,以及中華文明究竟是不是被世界公認的最古老文明。
  • 為什麼說中華文明對世界的貢獻遠比西方文明大?
    西方文明和中華文明,誰對世界的貢獻更大?很多人以為是西方,其實事實可能相反。一,對比古代西方文明和中華文明的影響範圍。注意:當時亞歐大陸北方幾乎是無人區,不存在任何人類文明。看地圖,中原王朝的影響範圍比羅馬大了四倍左右,中國人口比羅馬也要多四五倍。同時,漢朝已經建立中央集權國家,中央朝廷直接管到縣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