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1314愛豆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縱觀整個人類文明的歷史,能與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相媲美的文明古國只有希臘和義大利,但希臘的文明繁盛在古典文明時期,到了中世紀和近代相對落後於其他兩大古國,而義大利從古至今都可以作為西方文明的代表。雖然經歷了民族變遷等重大歷史事件,但義大利在西方文明發展的各個階段都有著突出的成就,堪稱西方文明的典範。在古典文明時期,它是羅馬文明與羅馬王國的發源地。中世紀時期,它成為基督教世界的核心。而在文藝復興時期,它又成為首倡文藝復興的國家。
無論是文明古國時期還是近現代文明時期,義大利的文化史都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這與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人文環境是密不可分的。自古羅馬時代起一直到現在,義大利的地理環境都沒有很大的變化,它的範圍除了以皮靴形的亞平寧半島為主外,還包括西西里、撒丁兩大島。亞平寧半島由北向東南深入地中海,而亞平寧山脈縱貫義大利全境。作為亞平寧半島上最重要的山脈,它對義大利的人類地學有著很深的影響。亞平寧山全長1400千米,屬於阿爾卑斯山系,山脈是由一系列的山地丘組成的多火山。
火山的運動給土地提供了充足的肥料,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靴形的半島狹長,加上亞平寧山脈縱全境,使得沿海平原無開闊之勢,但在半島的北部,波河自南向東綿延800裡,造就了全境唯一的一個大平原——波河平原,這裡河川分布密集,湖泊連,使波河平原贏得了「魚米之鄉」的美譽而在義大利的中部與南部地區,只有一些小規模的河流與平原。值得一提的是亞諾河與臺伯河,臺伯河縱貫整個亞平寧半島的中部地區,在低山地區河流流淌緩慢,綿延至海岸線,是連接亞平寧山區與大海的重要紐帶。這兩大流域,一個是文化名城佛羅倫斯之所在,另一個則緊鄰首都羅馬。
羅馬位於臺伯河的下遊,距入海口僅40公裡,而臺伯河又位於亞平寧半島的中央,使羅馬成為聯繫南北東西的樞紐,羅馬也因此能夠建立強大的古代大帝國。當然除了佛羅倫斯和羅馬兩大名城,威尼斯、米蘭、都靈與那不勒斯這些歷史名城的影響也是不可小覷的。法國著名的文藝理論家伊波利特·阿道爾夫·丹納在他的文藝理論著作《藝術哲學》中指出,一個國家的環境因素對其藝術氣質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這裡的環境因素包括地理、氣候在內的物質環境及產生精神影響的社會環境。
伊波利特·阿道爾夫·丹納認為,環境因素是形成一個國家藝術氣質的外在條件,而義大利正是得益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才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歐大利氣候十分溫和,降水豐沛、河川眾多,使得上十分肥沃,只備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而山地草區也使得它的畜牧業繁盛與其他地區相比,南義大利的氣候更為溫宜人。由於境內多活火山,故有充足的火山灰充當肥料,使得這個地區更加豐饒。從古代到中世紀的農業社會,義大利都不愧為魚米之鄉。
因此義大利被阿爾卑斯山以北的西歐國家形容為陽光充足、物產豐富、人文氣息濃鬱之地,這並非言過其實。義大利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因素並不單單是氣候,其位置與交通也可以算是錦上添花。陸地上,義大利地處西歐大陸的南端,北與奧地利、瑞士相接,南部緊鄰法國,雖然很多地區常年被積雪的阿爾卑斯山隔斷,但仍有一些山口、峽谷可以通過,使得它陸上交通便利,南北交往順暢。阿爾卑斯山的隔斷,使得山南山北風光各不相同,反差很大。
也激起了山北各族南下的強烈願望,這些山口便是南北民族往來的見證。與陸路相比,義大利的海運優勢更加突出。整個亞平寧半島猶如一隻皮鞋人地中的中央,成了東地中海的分界線,義大利由此電了整個地中海地區的略要地,它的海運可謂四通八達,連接許的文化與商業名城比如向東可到達希臘,再向東可延伸至小亞細亞、利亞與巴基斯坦往東南可至埃及向西可至法國與西班牙而繞過直布羅陀海峽可以到達英國等國家。早在古羅馬時期中國就有使節出使至此,並且對古羅馬頗有好感。
《後漢書·西域傳》就有記載,稱「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這說明漢朝與當時的羅馬古國有著良好的外交關係,也說明了義大利當時的交通很暢通。依託於四通八達的海上交通,義大利的經濟與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而因所處的地理位置的重要,使其能夠建立起括地中海而又橫跨歐亞非的羅馬帝國。農業經濟的充分發展催生出日後繁榮的資本主義經濟。在整個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成為西歐與東方各國貿易交往的樞紐城市,總攬了各國的貿易,城市經濟明顯領先於歐洲其他國家。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