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銀行(中國)行長宋躍升:環境變了,不確定性增強了,銀行業如何...

2020-12-14 券商中國

7月12日,由證券時報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財富管理論壇在深圳舉辦。其中,以「不忘初心,擁抱變革」為主題的2019中國區銀行業年會作為四大分論壇之一,在當天同步進行。

恒生銀行(中國)副董事長兼行長宋躍升受邀在年會上發表主題演講——《以質為本,提升價值——金融銀行業抓住開放機遇再出發》。

宋躍升認為,外部環境變化、監管環境變化、客戶需求的變化,讓銀行一定要跟著變。怎麼變?關鍵在於銀行經營一定要有自己的差異、特色,從規模銀行轉向價值銀行。

他同時指出,商業銀行需要建立自身的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並及時進行技術、數據更新,並抓住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大趨勢,做好業務推進。

因何而變?環境變了!

宋躍生開篇直言,政策周期、經濟周期、產品周期在不斷的縮短,唯一不斷的變化就是變化本身。「外部環境變化、監管環境變化、客戶需求的變化,讓銀行一定要跟著變。」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創造了很多的契機,經過40年的高速發展,我國已成為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與此同時,一個需要承認的數據是,中國經濟發展在過去幾年中的增速在逐步放緩,過去的雙位數很難再看到,GDP增速更大可能落在6%~6.5%區間。

宋躍升表示,在這個過程當中,整個經濟從高速度向高質量發展的變化,導致銀行就必須要相應作出戰略的調整,也是要從高速度、大規模向高質量的方向調整。

「銀行為什麼要變?因為外部環境變化實在太快。」宋躍升說。在他看來,過去10年的中國銀行業發展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2009-2011年是銀行業黃金髮展階段:這期間,無論是平均利潤率和不良貸款率,都是非常耀眼的數字;

2012-2014年是銀行業穩健發展階段:在金融創新和經濟轉型當中有一些苗頭,我們脫離了前期的高速發展,變成了穩健增長階段;

2015-2017年是經濟轉型的開始,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觀點愈加被重視,我們開始看到銀行業淨利潤增速已經開始有了沉壓,下行非常快。

到了2017年,銀行業利潤增速從兩位數就下降到個位數,同時壞帳率也在持續攀升,此後這個趨勢延續。在這個階段,銀行更關注的是質量、風控、穩健的增長。因為一邊是為供給側改革、去槓桿不斷努力,另一方面,外部的環境變速在不斷加強。

內外部環境發生了什麼改變?宋躍升認為,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

首先是宏觀經濟環境改變。現階段外部環境變化是前所未有的,貿易摩擦、推特治國、美聯儲加息到降息只用了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很多地緣政治的摩擦導致經濟、政治、金融不確定性不斷的提高,宏觀環境逼著銀行一定要改;

其次是監管環境改變,嚴監管成常態。監管處罰力度也在不斷加強,這也可以體現在不斷增加的罰單數額上;

再次是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大勢所趨。

如何變?差異化、特色化是關鍵

在宋躍升看來,外部環境變化、監管環境變化、客戶需求的變化,對銀行提出了三個難題:業務模式如何轉型?風險管理如何落實?對外開放如何抓住機遇?

如何解決三個難題?宋躍升認為,銀行現在關注的內容和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經濟所關注的是一致的:以人為本、價值導向,更多關注於客戶的需求,提升產品服務和質量。

宋躍升表示,這種情況下,銀行一定要有自己的本身特色和優勢,注重差異化、特色化經營,「在各個方面要做到和別人不一樣」。他以恒生銀行為例:

恒生銀行是香港的百年老店,兩個香港成年人就有一個是恒生銀行的客戶。恒生銀行在內地有70%的企業客戶為跨境共有客戶,我們做的客戶有兩種:一是在香港做了幾十年的客戶,到了內地生活、學習、展業,恒生中國為其提供服務;二是內地企業在成長和壯大之後,要做融資和「一帶一路」的發展,我們就一站式提供服務。

也即:充分發揮內地與香港聯動優勢,為更多內地企業走出去和外資進入內地提供金融服務。

在業務推進過程當中,風險控制是排第一的,怎麼了解客戶沒有做洗錢、股權融資,你了解他的業務模式越多,這個風險就越好控制。對於我們來說,整個的跨境客戶的定位,就是讓我們了解客戶風控方面有不一樣的定位。

而在風險管理方面,宋躍升認為,銀行風險管理正在從傳統轉向全面風險管理。這一方面是新一輪國內經濟發展所需,另一方面也是經濟全球化趨勢所需。

國內:為配合新一輪經濟轉型、產業結構升級,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監管機構新出臺或修訂了系列監管政策,旨在降槓桿、擠泡沫,為新的經濟發展奠定夯實的基礎。多變的外部環境及信用收縮,使信貸風險面臨挑戰;

國際:隨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國內監管機構與境外監管機構之間的溝通、交流日益頻繁,監管理念、措施和手段亦有一定的趨同性,銀行必須適應嚴監管、強監管、深監管的「新常態」。

宋躍升表示,銀行一定要建立全面風險管理框架,無論頂層設計、一步步的流程設計都應該是穿透式的,而且不是簡單的、敷衍的風險管理文化,一路穿透才能做到風險管理。「商業銀行也可以應用大數據和技術做一些內部的全面風險管理的升級。」

宋躍升的三點「大灣區」建議

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已是大勢所趨,宋躍升認為,金融對外開放已經從「起步階段」轉向真正的「深度與廣度」。

在宋躍升看來,金融開放未來的演進集中於五個方面,包括增加開放的深度與廣度、繼續放開持股比例、負面清單管理推進、適合外資的監管制度、與國際接軌的監管與產品政策。

演講中,宋躍升也對金融業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大灣區的頂層設計是非常清晰的,規劃出臺之後,一系列的落地政策也在逐步的推進當中,但更關鍵的是後續對各個問題的解決。

僅就大灣區來看,為推進金融銀行業高質量發展,宋躍升認為需要從三方面做出改變:

一是推進負面清單制度的建設,真正做到非禁即入。推進業務、產品、服務的擴大和進展;

二是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先行先試。建議從粵港澳大灣區個別城市試點金融開放舉措逐步拓展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並在風險可控的範圍內在一些地域、針對一些產品進行先行先試。

從試行案例中分析利弊,完善風控,擴大收益,「嘗試的膽子可以大一點,失敗了不要緊,收回來,成功了就不斷的推進。」

三是探索「單一通行證」制度。借鑑歐盟經驗,探索大灣區單一通行證制度。金融機構從大灣區區域中某一地的監管機構獲得牌照,可以在整個大灣區市場設點。

此外,宋躍升建議,大灣區的整個金融監管體系可以做更大的探索。「金融監管機構之間的良好協作溝通必將促進大灣區的成功。」

相關焦點

  • 獨家專訪恒生銀行(中國)行長宋躍升:跨境理財通可令大灣區居民受惠...
    記者獨家專訪了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行長宋躍升,暢聊對「跨境理財通」的預期想法。 目前,歐美等全球主要經濟體仍在與新冠疫情糾纏不休,面臨「失控」的經濟下滑,財政刺激和貨幣政策刺激仍是多國政府和央行的主要議題。但與此同時,中國率先實現復工復產,經濟和就業在政府和人民銀行的帶領下穩步恢復、繼續前進。這將給跨境理財帶來怎樣的宏觀環境?
  • 恒生銀行宋躍升建言上海金融市場進一步國際化
    12月19日,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行長宋躍升在由第一財經主辦的陸家嘴年會上表示,如今金融業已經成為上海的支柱產業,上海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在今後仍需進一步加強。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指出,中國營商環境躍至全球第31名,比去年提升15位,其中上海佔據55%的權重。
  • 恒生銀行攜手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開展青年就業幫扶專項行動
    恒生銀行攜手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開展青年就業幫扶專項行動 2020-09-03 16:42:49   中新網9月3日電 近日,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攜手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開展「恆愛守望者——青年就業幫扶專項行動」,投入100萬元人民幣為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和萬榮縣的民政低保家庭青年提供就業扶持金,通過專業機構開展職業發展與規劃、金融知識、農產品直播營銷等培訓,提升當地青年就業能力,促進多渠道就業和創業。
  • 恒生銀行(中國)上線直銷銀行
    日前,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宣布推出直銷銀行服務——「YOU理財」。 基於該服務,恒生中國個人銀行客戶無需親臨線下營業網點即可通過移動端網頁或微信小程序實時開立II類人民幣結算帳戶,在恒生中國個人手機銀行APP辦理相關金融服務。
  • 恒生銀行(中國)上線直銷銀行 拓展數位化渠道
    來源:新浪財經6月17日消息,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下稱「恒生中國」)今日宣布推出直銷銀行服務——「YOU理財」。個人銀行客戶無需前往線下營業網點即可通過移動端網頁或微信小程序實時開立II類人民幣結算帳戶,在恒生中國個人手機銀行APP辦理相關金融服務。恒生中國副行長兼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主管秦宜表示:「恒生中國基於『移動優先』的戰略,積極拓展數位化渠道,適時推出直銷銀行,使客戶體驗定向化的在線金融服務。
  • 香港恒生銀行:我們想在內地開設分支行
    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鄭海泉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恒生歷年來在內地的直接貸款總額已達94億港元,而目前在內地的業務量在成倍增長之中。淮海中路支行是恒生銀行在內地的「旗艦」支行,鑑於CEPA進一步密切了香港與內地的經貿關係,同時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金融開放程度不斷提高,恒生希望今後在內地開設更多的分支行。
  • 獨家專訪恒生中國副行長祝瑾:在內地長期發展的決心...
    從1991年成立代表處開始到現在,已經快30年,可以說恒生銀行在內地的發展基本是與浦東開發開放同步的。而立之年,面向未來,恒生中國副行長兼環球銀行業務主管祝瑾堅定地說:「我們紮根在上海,成長在浦東,這個方向不會有改變。」上海浦東,三十而立。
  • 恒生銀行(00011)何以成為香港零售銀行標杆?
    恒生的營收依賴於香港和中國內地市場,1H20香港地區貢獻94.5%的營收。香港較為全球化的經濟環境,為恒生銀行開展綜合性金融服務創造條件。恒生經營風格穩健,是堅定的「保守派」。作為香港最大的本地註冊上市公司之一,恒生銀行經營穩健,在08年金融危機受影響較小。
  • 臺資銀行在中國大陸有哪些經營特色?富邦華一銀行行長如是說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臺資銀行在中國大陸有哪些經營特色?富邦華一銀行行長如是說「經營銀行業就像一場長跑一樣,不是比誰跑得快,而是比誰跑得久。要想跑得久就要找到自己的賽道和目標,其實跟別人比賽的同時也就是跟自己比賽。」
  • 三家國有大行行長相繼履新 銀行業高管跨行、跨界任職成常態
    記者查詢看到,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官網信息顯示,郭新雙已履新該公司黨委副書記、監事長。銀行業高管跨行提拔、跨界提拔成常態。行業人士表示,不同的工作履歷將為銀行業注入新的血液與基因,有利於助推銀行業的健康發展。
  • 恒生銀行:積極歡迎更加開放有序的市場競爭
    本月初,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全面取消在華外資銀行等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限制,這意味著將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行業競爭更加激烈。意見的出臺引來在蓉金融機構的積極關注,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兼商業銀行業務主管區偉權近日在成都分行開業5周年媒體溝通會上表示,更加開放和國際化的市場有利於更多外資銀行參與其中,促進金融市場多元發展,這將給包括恒生中國在內的所有金融機構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 ——訪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德意志銀行客戶業務大中華...
    「無論是因為在疫情背景下體現出的經濟韌性、對德意志銀行全球客戶的重要性,還是中國、中資機構及客戶在全球經濟貿易體系中不斷上升的相關性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中國都是德意志銀行在全球和亞太的戰略重點市場。」 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銀中國」)行長、德意志銀行客戶業務大中華區總經理邱運平近日接受《金融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 香港恒生銀行行政總裁:「發展網上銀行乃大勢所趨」
    中新社香港四月六日電(記者 蔡先傑)香港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鄭海泉認為,發展「網上銀行」有助降低經營成本,拓展客戶基礎,提高銀行業競爭力。他相信「網上銀行」乃大勢所趨,將成為此間所有銀行的新運作標準。  鄭海泉今日接受本社記者訪問時作上述表示。他說,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改變銀行業運作模式,乃此間銀行業界面臨的重大挑戰。
  • 恒生銀行中國3宗違法遭罰120萬並責令改正 個人消費貸款用於購房
    銀保監會網站昨日公布的上海銀保監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滬銀保監銀罰決字〔2020〕24號)顯示,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存在以下三宗違法違規行為:2018年7月至8月,該行放任某流動資金貸款用於固定資產投資;2019年3月,該行未採取有效措施對某筆個人消費貸款資金使用進行監控,個人消費貸款用於購房;2016年至2019年,該行辦理部分保理業務未審核貿易背景
  • 專訪丨大華銀行(中國)行長兼CEO符懋贊:金融開放提速,中外資銀行可...
    面對金融開放提速,外資銀行如何處理好與中資銀行的競合關係?疊加今年疫情衝擊,外資銀行如何把握新的增長點?科技加持下,數位化是否為銀行升級服務的唯一選擇?帶著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大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執行長符懋贊。
  • 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是大趨勢
    下午的會議聚焦企業,探尋產業升級之路,分享後疫情時代如何重振消費。在下午的峰會中,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出席並發表了題為「金融如何更好服務製造業」的演講。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出席2020搜狐財經峰會並作演講在張健華看來,對於商業銀行來說,服務實體經濟是其天生的職責,「消費拉動經濟增長」這在未來是一個大趨勢。「隨著未來社會信用環境的變化,以及銀行風控能力提高,消費領域裡我們其實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他表示。
  • 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廣州分行
    恒生創立於1933年,是香港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於2018年6月30日的市值為港幣3,751億元。「恒生」二字含有「永恒生長」之意,象徵我們與客戶一同成長。 恒生主要業務包括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商業銀行,以及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恒生同時亦提供全面人民幣服務。
  • 畢馬威:虛擬銀行和金融科技發力 看好2020年香港銀行業
    智通財經獲悉,2019年12月4日,畢馬威發布報告《香港銀行業展望2020》指出,香港在2002年初推出虛擬銀行服務後勢將顛復傳統銀行業務模式,使不同行業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預計香港銀行業面對高速發展和激烈的競爭將進一步採用科技解決方案管理成本,同時提高營運效率。
  • 廈門銀行換帥臺北富邦銀行副總接任行長,兩屆行長均來自富邦金控
    2020年前三季度,廈門銀行實現利潤12.8億元,同比增長8.7%。記者了解到,廈門銀行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時,吳昕顥曾作為富邦金融控股集團代表,與董事長吳世群等共同為廈門銀行鳴鑼開市。資料顯示,吳昕顥為中國臺灣籍,歷任臺灣伊登國際廣告公司經理、臺灣麥當勞餐廳資深副總裁、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資深副總經理、臺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
  • 第四屆中國最受尊敬銀行暨最佳零售銀行頒獎典禮
    來自銀行業協會、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花旗銀行、渣打銀行、東亞銀行、法興銀行等數十家中外資商業銀行的專家領導和精英出席了本次論壇,縱談零售銀行業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