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太平間長大,高考落榜,從牙醫到作家,他8部小說寫死29人

2020-12-14 歷史研習室

餘華可以說是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但餘華背後的那些故事卻很少有人知道。

有人說餘華的小說都是半自傳的小說,書中很多故事都是餘華自己的親身經歷,然而餘華在8部小說中寫死了29個書中的人物之後,餘華最終「涅槃重生」,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寫出了《活著》。

在太平間長大

1960年,餘華出生在浙江杭州。在餘華還不到1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舉家搬到了一個叫海鹽的小縣城,做一名外科醫生。由於父親工作實在是太忙了,餘華很少能見到自己的父親。

1970年,醫院給餘華的父親分了一套職工宿舍,餘華全家人再次搬家。而這次搬的地方直接影響到了餘華後來的寫作風格,因為新家的對面就是太平間。

那天起,餘華隔三差五就能聽到太平間悽慘的哭天搶地。

看多了生離死別,病痛掙扎,他也會躺到太平間冰涼地板上避暑。餘華曾用海涅的一句詩調侃自己在太平間的經歷:死亡是涼爽的夜晚。

這樣的少年對人性、生存、活著,有著異於常人的敏銳與洞察。而這樣的經歷,也讓餘華對生命和血肉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正是從小在太平間長大的經歷,讓餘華變得冷靜和克制。那些不幸的事件雖然發生在別人身上,但是卻刻在了餘華的心裡。

高考落榜,成為牙醫

餘華的上學生涯,貫穿了整個「文革」,開始那一年進小學,結束那年高中畢業。

高考落榜,先去衛生學校學習了一年,然後被分配到鎮衛生院當牙醫。他說自己的青春時代就是牙醫生涯。

工作第一天,師傅跟他說:你看一遍我怎麼拔牙,下一個就讓你來拔

拔牙好像並不難,餘華一下就上手了。5年間,他大概拔了10000顆牙。

棄醫從文,他8部小說寫死29人

在拔了上萬顆牙之後,餘華實在不想拔了,於是便棄醫從文,辭掉牙醫的工作,開始在家裡寫小說。

一開始,只識4000字、連標點都不會用的餘華隨便找來一本雜誌,大概看了兩頁就說:"好了,我可以開始寫小說了。"

從那天起,餘華開始像瘋了一般地寫小說,寫好之後往各個雜誌社投寄,結果可想而知。郵遞員每次送稿子來,都是直接在外面就扔進院子,父親一聽聲音,就說,退稿來了。

就這樣,餘華被連續退稿了5年,而正經歷特殊的歷史時期,血氣方剛的餘華,看到自己不斷被退回的作品,深深感覺自己被所謂的"教育"欺騙了。

於是,憤怒和叛逆逐漸佔據了餘華整個人的狀態。那時候,餘華筆下的故事只有血腥、暴力和死亡:

僅僅8個短篇小說中,餘華就寫死了29個人,並且都是離奇死亡。

寫多了生死悲壯的餘華被老黑奴的"以歌報痛"深深折服,決定要為這樣的生命態度寫一本小說。

《活著》是一本奇蹟,也是餘華的奇蹟。

功夫不負有心人,餘華漸漸在文壇闖出了名氣。

1992年,餘華用這把手術刀,劃開了時代的巨幕,刻畫出了震驚文壇的《活著》。

小說尚未發表,就被張藝謀要去改編成了電影。最終《活著》登上了坎城電影節,主演葛優更是亞洲首位獲得坎城影帝的演員。

而《活著》這本書,已經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在全球出版,豆瓣評分9.4,也是難得的高分,在眾多的獎項已經如此高的評分,足以證明這本書超高的價值。

如果有一句話形容餘華的寫作風格,那麼董卿的評價最為貼切:他文字冷靜裡,透著力度,就像是一把泛著銀光的手術刀。

餘華的《活著》是很多人真實生活的寫照,是我們在生活中都會遇到的苦難,因為他寫的就是他自己,是他「搬著小板凳」看到的人群熙熙攘攘,悲歡離合。

在《活著》中有這樣一句話:

「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如果朋友你沒有讀過這本《活著》,我強烈的向你推薦這本書,這本在見識了生命的死亡與苦難之後,重生出來的《活著》。

我們只有見過比自身更悲慘的人生,看到他們活著,才能堅持著讓自己度過面前的苦難,這就是活著。

推薦給朋友們這款正版的《活著》,價錢也不貴,包郵價只要28元。

點擊下面商品卡就可以購買閱讀了!

相關焦點

  • 餘華:太平間長大,高考落榜,從牙醫到作家,他8部小說寫死29人
    餘華可以說是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但餘華背後的那些故事卻很少有人知道。有人說餘華的小說都是半自傳的小說,書中很多故事都是餘華自己的親身經歷,然而餘華在8部小說中寫死了29個書中的人物之後,餘華最終「涅槃重生」,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寫出了《活著》。
  • 《活著》的作者在太平間長大,8部小說寫死29人,他經歷了什麼?
    然而,很多讀者不知道的是,這位優秀的文學家,是在太平間長大的,而且曾經還是一位牙醫。餘華的父親是一名外科醫生,因此,他從小在醫院長大,對酒精和馬爾弗林的味道習以為常,對太平間毫無恐懼,而在成年後,因為他一直沉浸在小說閱讀中,高考落榜,所以父母就將其安排到了醫院做牙醫,而且一拔就是五年。
  • 他在太平間長大,8部小說寫死了29人,他的作品憑什麼能成經典?
    他在太平間長大,瘋狂熱愛小說,高考落榜從醫他,就是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餘華。60年代,浙江海鹽縣的某醫院裡,總能看到兩個小男孩四處遊蕩。他們哪兒都去:診室、病房、手術室、太平間……。
  • 《活著》的作者在太平間長大,8部小說寫死29人,他經歷了什麼?
    然而,很多讀者不知道的是,這位優秀的文學家,是在太平間長大的,而且曾經還是一位牙醫。餘華的父親是一名外科醫生,因此,他從小在醫院長大,對酒精和馬爾弗林的味道習以為常,對太平間毫無恐懼,而在成年後,因為他一直沉浸在小說閱讀中,高考落榜,所以父母就將其安排到了醫院做牙醫,而且一拔就是五年。
  • 《活著》餘華:在太平間長大,遭連續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29人
    一、在太平間長大,見慣血肉的他,高考落榜後從醫餘華小時候的家境還算可以,他的父親一直有個夢想,就是想當一名外科醫生,所以舉家搬到了一個叫海鹽的小縣城。因為當地急缺醫生,餘華的父親很忙,他小時候很少見到父親,後來醫院給餘華的父親分了一套職工宿舍,而這次的搬家,直接影響了餘華後來的寫作風格,因為新家的對面就是太平間。
  • 他在太平間長大,8部小說寫死了29人,他的作品憑什麼能成經典?
    他在太平間長大,瘋狂熱愛小說,高考落榜從醫他,就是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餘華。60年代,浙江海鹽縣的某醫院裡,總能看到兩個小男孩四處遊蕩。他們哪兒都去:診室、病房、手術室、太平間……。
  • 餘華:太平間長大,被連續退稿5年,他用8部小說寫死了29個人
    1970年,醫院給餘華的父親分了一套職工宿舍,餘華全家人再次搬家。而這次搬的地方直接影響到了餘華後來的寫作風格,因為新家的對面就是太平間。那天起,餘華隔三差五就能聽到太平間悽慘的哭天搶地。看多了生離死別,病痛掙扎,他也會躺到太平間冰涼地板上避暑。
  • 餘華:童年在太平間睡午覺,8部作品寫死29人,連做夢都在殺人!
    提到作家餘華,可能沒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可能在讀者的眼裡,他的寫作風格偏於敘述化,讓人讀起來有一種超越文字的真實的感覺,也因此受到了很多讀者的歡迎。不過,很少有人知道,他有著這樣的文筆是因為什麼。在搬家之後,餘華的家就住在太平間對面,從小他就面對著人的生死離別。眾所周知,太平間是停放屍體的地方,來來往往的人們也都是哭喊不止。這樣的情形可能會給小孩子帶來心理上的陰影,但是對於小餘華來講這不算什麼。
  • 餘華:守著太平間長大,從牙醫改行作家,寫死29條人命後,火了!
    餘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是當代作家。父親華自治、母親餘佩文是他名字的來源。餘華跟魯迅是老鄉,魯迅跟他自己經歷相似,魯迅學過醫,餘華在寫作前也當過醫生。其實餘華學醫不是偶然,因為他父親是一名不錯的牙醫,在餘華不滿周歲的時候,從杭州來到海鹽縣工作。
  • 《活著》餘華:在太平間長大,曾被連續退稿,8部作品竟寫死29人
    關於作家餘華,我們應該都聽說過,作為當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影響深遠,那麼他本人又有什麼故事呢?從小在太平間長大1960年,餘華出生於浙江杭州。父親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外科醫生,父親為了實現當醫生的夢想,帶著家人從杭州老家到了海鹽。從小就住在父親分的一套職工宿舍裡,這個宿舍的地理環境很特殊,因為對面就是太平間。有一年夏天,天氣格外炎熱,餘華還跑到太平間睡了個午覺。這樣的童年經歷,讓生離死別在餘華的筆下顯得是那樣的微薄和冷酷。
  • 《活著》作者:從小在太平間長大,被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了29人
    在太平間長大,見慣血肉的他高考落榜後從醫這個人,就是在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餘華。到了1978年文革結束恢復高考,沉浸在小說中的餘華自然榜上無名。父母也沒有跟他過多溝通,結束高考沒多久,就直接把餘華安排到了醫院做牙醫。工作的第一天,師傅就告訴餘華說:「你看一遍我拔牙,下一個患者就你來拔。」
  • 餘華:在太平間長大,8部小說寫死29人,為何能寫出《活著》?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向死而生」,我認為餘華就是這樣的人,在早年的生活中,他不止一次的「死」過了,有人說餘華的小說都是半自傳的小說,書中很多故事都是餘華自己的親身經歷,然而在寫死了29個書中的人物之後,餘華最終「涅槃重生」,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寫在了這本《活著》之中。
  • 《活著》餘華:在太平間睡過覺,連續5年被退稿,8部作品寫死29人
    這種充滿戲劇性的悽慘,在餘華的小說裡用生動真實的手法表現出來,讓所有人看了都為之感到悲憫。因為童年的一切見聞,幫助餘華成為了一位擅長描寫苦難的作家,同窗好友莫言稱讚他是:「殘酷的天才」。《活著》餘華:在太平間睡過覺,連續5年被退稿,8部作品寫死29人1960年,餘華出生於浙江杭州。在餘華還不到1歲的時候,全家搬到了一個叫做海鹽的縣城。由於海鹽急缺醫生,所以父親跟餘華聚少離多。10歲時,醫院分房子,餘華一家住進了太平間對面的職工宿舍。
  • 《活著》作者:在太平間長大,遭連續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了29人
    在太平間長大,見慣血肉的他高考落榜後從醫這個人,就是在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餘華。工作的第一天,師傅就告訴餘華說:「你看一遍我拔牙,下一個患者就你來拔。」而餘華這一拔,就是五年。棄醫從文,被連續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29人在拔了上萬顆牙後,餘華實在不想拔了。
  • 餘華:太平間長大,被連續退稿5年,他用8部小說寫死了29個人
    1970年,醫院給餘華的父親分了一套職工宿舍,餘華全家人再次搬家。而這次搬的地方直接影響到了餘華後來的寫作風格,因為新家的對面就是太平間。那天起,餘華隔三差五就能聽到太平間悽慘的哭天搶地。看多了生離死別,病痛掙扎,他也會躺到太平間冰涼地板上避暑。
  • 餘華:童年在太平間睡午覺,8部作品寫死29人,連做夢都在殺人!
    提到作家餘華,可能沒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可能在讀者的眼裡,他的寫作風格偏於敘述化,讓人讀起來有一種超越文字的真實的感覺,也因此受到了很多讀者的歡迎。不過,很少有人知道,他有著這樣的文筆是因為什麼。在搬家之後,餘華的家就住在太平間對面,從小他就面對著人的生死離別。眾所周知,太平間是停放屍體的地方,來來往往的人們也都是哭喊不止。這樣的情形可能會給小孩子帶來心理上的陰影,但是對於小餘華來講這不算什麼。
  • 餘華:童年在太平間睡午覺,8部作品寫死29人,連做夢都在殺人
    提到作家餘華,可能沒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可能在讀者的眼裡,他的寫作風格偏於敘述化,讓人讀起來有一種超越文字的真實的感覺,也因此受到了很多讀者的歡迎。不過,很少有人知道,他有著這樣的文筆是因為什麼。,因此他經常去到醫院中,甚至還因為太平間中比較涼快,還曾在裡面睡過午覺。
  • 餘華:高考落榜,從牙醫到作家,被退稿無數,所有生活都充滿財富
    1977年,餘華參加高考,同學們的志願不是美國哈佛、英國劍橋,就是清華、北大等高端學府,餘華卻落榜成了一名牙醫。沒想到,拔了10000顆牙齒的餘華,最後沒有成為專家,卻意外走上了作家的道路。餘華的選擇則出人意料。他在衛校學習一年,成了衛生院的一名牙醫,一幹就是5年,整整拔了10000顆牙齒。每天對著別人的口腔,餘華討厭死了這份工作。眼看著前途一片黑暗,餘華決定做點什麼改變自己的命運。
  • 《活著》作者:在太平間長大,投稿5年都被退,8部作品寫死了29人
    如果認為餘華這樣的言辭過於偏頗,其實並不盡然,在評價上,無論是誰對誰,都是站在個人立場發表的感想。更加重要的是,餘華在文壇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是站在和他們相同的高度來評論。此外,他這樣說,是因為他身為文學家,他對於世界的理解和他們是完全不同的。01在太平間長大餘華出生於1960年,小時候的經歷對他的成長影響很大。
  • 《活著》作者:在太平間長大,投稿5年都被退,8部作品寫死了29人
    如果你認為餘華的話過於偏頗,那就不是這樣了。就評價而言,不管誰在和誰說話,他們都是從個人角度表達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餘華在文壇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和他們站在同一高度發表意見。此外,他這樣說是因為,作為一名作家,他對世界的理解與他們完全不同。餘華出生於1960年,在太平間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