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座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老淮安融南匯北,開放包容,擁有豐厚的人文資源和優越的自然環境,有著特殊的城市氣質。
老淮安好阿遊
淮安人傑地靈,單說一個河下古鎮就曾經出過狀元、榜眼、探花數十人,人稱「河下三鼎甲」,而最大名氣的當屬吳承恩了。那些是文人,而影響歷史的政治家更非一般,古有淮陰侯韓信,現有新中國的開國元勳周恩來!
老淮安好阿遊
淮安的氣質,濃縮在文化名城的底蘊與內涵裡。這裡有「進士之鄉」——河下古鎮。
河下古鎮位於淮安區西北隅。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鑿了溝通長江和淮河的邗溝,在淮安城北河下(當時稱末口)與淮河相接,以利於向北方運送軍隊和糧草。公元605年,隋煬帝又開鑿了大運河(當時稱山陽瀆),溝通江淮的水路交通。周世宗(955-960)伐南唐以後,即於此建滿浦關以通水路,後又建壩築閘,更將閘改為壩。宋隆興中(1163-1164),魏勝與金人打仗,即由此調兵運糧。
明、清兩代淮安進入最鼎盛的時期,河下也同時達到鼎盛。
小知識拓展:
明清兩代,這裡曾出過67名進士、123名舉人、12名翰林,有「進士之鄉」的美譽,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其中最為有名的是大文學家吳承恩等歷史名人。
以上這些數字,看了是不是有很牛逼的感覺!
進士之鄉不僅僅只有文人墨客,還有巾幗英雄梁紅玉、懸壺名醫吳鞠通。
暖風撲面,古鎮迎夏來。拋卻繁華與喧囂,步入老淮安清幽的河下古鎮,穿梭在深邃悠長的石板巷中,感受道不盡的古韻柔情、舒適愜意又意味深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