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萊陽一個山村的實景,名叫鞠家溝,在柏林莊街道境內

2020-12-18 膠東故事會

這組圖片仍是膠東村莊故事系列,要介紹的村莊位於煙臺萊陽市柏林莊街道境內,名字叫做鞠家溝。

柏林莊街道雖然是萊陽一個城郊街道(鄉鎮),但也有不少村莊比較偏遠,它們主要集中在西北方向的山區裡,也就是從南小平村和北小平村往裡走的幾條山夼裡。從柏林莊街道駐地到鞠家溝,就要從北小平經焦家店轉到一條山路上,這條路也是開車進出鞠家溝的唯一通道。

走到這裡,就來到了鞠家溝村。

鞠家溝,顧名思義,是鞠姓人在山溝裡建立的村莊。而根據萊陽地名資料的解釋,村莊的由來也的確如此。

不過,後來村莊的姓氏結構也發生了變化,有不少姓氏遷來遷走。

相傳,柏林莊的王姓,在老輩就曾在鞠家溝落過腳,後來才遷了出去。地名資料的記載是清代鞠姓在此建村,但結合民間傳說推斷,時間應該還要更早。圖為村裡的老房子。

經過數百年的變遷,現在的鞠家溝村有一百多戶人家,主要的姓氏已經變成了于姓。

鞠家溝村到萊陽城區的直線距離其實不遠,但因為山路蜿蜒、遠離喧囂,來一趟也頗有「世外桃源」之感。村莊依山而建,自然植被很好,房屋基本都在樹蔭當中。

這是村裡的菜園,風光純樸清新。

有時,還能看到牧牛人牽著牛從樹蔭中走過的場景,這樣的畫面,總感覺在某句唐詩中見過,只是想不起了。

相關焦點

  • 看圖:探訪萊陽一個二十多戶人家的自然村,名叫桃花溝
    前段時間曾給大家介紹過煙臺萊陽市一個規模很小的村落,那就是大山裡的新立莊。而有朋友留言說,在新立莊所屬的沐浴店鎮境內,還有一個小村莊值得看一看,它的名字叫做「桃花溝」。我們查了一下導航地圖,發現桃花溝距離204國道並不遠,於是上周末在走國道的時候,就順路去探訪了一下。
  • 看圖:探訪萊陽一個二十多戶人家的自然村,名叫桃花溝
    前段時間曾給大家介紹過煙臺萊陽市一個規模很小的村落,那就是大山裡的新立莊。而有朋友留言說,在新立莊所屬的沐浴店鎮境內,還有一個小村莊值得看一看,它的名字叫做「桃花溝」。我們查了一下導航地圖,發現桃花溝距離204國道並不遠,於是上周末在走國道的時候,就順路去探訪了一下。
  • 看圖:煙臺棲霞蛇窩泊鎮一個山村的實景,名叫「木蘭夼」
    膠東地區的村莊多以「夼」命名,在煙臺棲霞市的蛇窩泊鎮境內,就有一個「木蘭夼」。相信很多朋友看到這個名字,肯定想問:「木蘭夼的木蘭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第一次聽說這個村莊的時候,也對此很感興趣。(遠處就是木蘭夼)(這是在木蘭夼村東面的山坡上遠眺蛇窩泊鎮駐地的場景)木蘭夼村距離蛇窩泊鎮駐地不遠,從後者向西跨過「蛇窩泊河」,翻過一個山坡,遠處看到的那片紅瓦,就是木蘭夼村。蛇窩泊鎮是蘋果種植大鎮,木蘭夼周邊的果園也很多。
  • 煙臺萊陽五龍河畔一個村莊的實景,名字叫做「鴨兒溝」
    這組圖片仍是膠東村莊故事系列,要介紹的村莊位於煙臺萊陽市穴坊鎮境內,名字也很有特點,叫做「鴨兒溝」。這個村莊位於穴坊鎮駐地的北面,萊穴路從村邊經過。在闖關東後人當中,登州府鴨溝是一個比較有名的地方。不過,此鴨溝非彼「鴨兒溝」,闖關東後人經常提到的鴨溝,與劉姓有關,大概位置應該是現在的榮成、文登一帶。而萊陽這個鴨兒溝村,其實是一個程姓聚居村莊。萊陽這個鴨兒溝村,名字有何由來呢?這還要從村莊的地形說起。鴨兒溝村位於五龍河畔,從村莊走不遠就是河邊。
  • 看圖:海陽市發城鎮一個山村的實景,名叫「姜家山後」
    此前,我們介紹過不少海陽市發城鎮境內的村莊,比如龍莊溝、姜家澇泊、瓢口等。它們的共同點是都位於山的南面。而有朋友留言說,就在這些村莊的隔壁,向北翻過大山,還有個姜家山後村,建議也去看一看。在地圖上看,姜家山後村距離龍莊溝等村莊很近。但真要開車走起來,因為大山的間隔,卻要繞出很遠。從發城鎮駐地出發,沿著306省道行駛,過了上上都村之後,暫時進入一段萊陽市的地界。在這片區域內有東西兩個路口,向西是萊陽市的平蘭村,向東就是海陽市姜家山後村的方向。也就是說,如果走大路的話,姜家山後村相當於發城鎮的一塊交通「飛地」,因為中間必須要從萊陽地界上跨過。
  • 組圖:三伏天逛萊陽農村大集,看看土特產都是什麼價?
    今天農曆逢十,下面的圖片就帶大家到煙臺萊陽的柏林莊大集上看一看。柏林莊位於萊陽城的西北方向,交通便利,又是街道辦事處駐地,集市的規模挺大。今天雖然是周一,但趕集的人還是不少。八點以前算是一個小高峰,因為早上這段時間還不是太熱。
  • 組圖:萊陽照旺莊鎮葉家泊村,一個葉姓聚居的地方
    葉,是一個典型的南方姓氏,在廣東、浙江、福建一帶比較多見,在北方的膠東半島地區,葉姓村莊數量要少一些,在諸多縣市區當中,以煙臺的萊陽算是葉姓人一個相對集中的地方。在萊陽境內,有兩個村莊的名字帶有「葉」的前綴,分別是柏林莊街道的葉家莊村和照旺莊鎮的葉家泊村。
  • 組圖:乳山崖子鎮一個美麗山村的實景,名叫「磨山鍾家」
    這組圖片仍是膠東村莊故事系列,要介紹的村莊位於威海乳山市崖子鎮境內,名字叫做「磨山鍾家」。磨山鍾家村位於崖子鎮的北部,從崖子鎮駐地向西,在河西大橋附近向北轉,沿著山路一直走到頭,就會來到磨山鍾家村。根據乳山地名資料記載,明初鍾姓從青州府水井村遷徙至此建村,逐漸形成河西鍾家、澤科鍾家、東夼鍾家、磨山鍾家四個村莊。平時一般也簡稱河西、澤科、東夼和磨山。
  • 煙臺萊陽這個村的名字與「蓮」有關,卻以一棵流蘇樹出名
    這組圖片仍是膠東村莊故事系列,要介紹的村莊位於煙臺萊陽的柏林莊街道境內,它的名字很有特點,叫做「轉曲蓮」。相當於「某格莊」這種常見的村莊命名方式,「轉曲蓮」這個名字顯然有些複雜,它具體是什麼含義呢?根據村志記載,明初一支王姓從青州遷來建村,不過現在村裡以李姓居多,聽老人說,李姓是經由於家店村,從大野頭遷來。轉曲蓮村位於山溝當中,不少房子都是建在坡上,層次感很強。村東邊的位置則相對平坦一些。
  • 我叫萊陽,這是我的簡歷!
    愛好:產梨業餘愛好:萊胡沙參、萊陽芋頭、五龍鵝、五龍河鯉父母:中華人民共和國子女:13個鎮、5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濱海旅遊區萊陽,夏時為萊夷地;商時為萊國地;西周時為萊侯國地;東周及秦為齊郡東境,西漢時為挺、鄒盧、昌陽、長廣、觀陽縣治之地於舊萊陽境內。
  • 組圖:煙臺棲霞一個盧姓村莊的實景,在蛇窩泊鎮境內
    這組圖片仍是膠東村莊故事系列,要介紹的是一個盧姓人建立的村莊,名叫盧家,位於煙臺棲霞市蛇窩泊鎮。就具體位置來說,這個村地處連家莊到大柳家之間,路的中途就會經過這個村莊。山間的溝夼裡,自北向南,分布著七八個村莊。在明代,盧姓人的先祖就遷徙到這裡,建立起了盧家村。在膠東地區,盧姓的規模並不大。除了棲霞這個盧家村之外,再就是萊州還有個盧家村。根據棲霞地名資料記載,當地的盧姓是永樂年間的「雲南」移民,遷到棲霞之後,先落腳在北榆疃村,後來輾轉遷徙到盧家村。
  • 一九一〇年中國大歷史——萊陽、海陽人民的抗捐抗稅鬥爭
    朱槐之不得不請城訊王鳳苞出面調停,富商姜爾受情願以財產家口保曲詩文,城裡商號四十餘家皆願蓋水印具保。朱槐之又被迫答應群眾革去「三害二蠹」的官職;清算積穀;用銅元交納錢糧一律不折扣;悉免一切苛捐雜稅;巡警不得下鄉裁免戲捐,裁撒教育會鄉民們惟恐朱槐之搪塞中變,要求立碑為憑,朱亦勉強答應,且出曲詩文無罪之諭,眾方散去。
  • 萊陽聚焦:磨石嶺村毛龍四
    名叫李忠仁。 進村,磨石嶺的路陡得很哪!還好,修得水泥小大道。冰凍的天兒,在山頂上坐下,一溜彎兒天然滑梯3裡地,瞬間就到了家。 路旁大溝是個平地溝,裡面有那些大慄子樹啊!一二抱多粗滿滿一溝,像行軍的戰士。
  • 組圖:棲霞萊陽交界處的村莊,蛇窩泊鎮石角夼
    這組圖片仍是膠東村莊故事系列,要介紹的村莊位於煙臺棲霞蛇窩泊鎮境內,名字叫做「石角夼」。石角夼村地處蛇窩泊鎮的南邊,棲霞和萊陽的交界處,從村莊向東眺望,遠處群山下的那個村莊,就是萊陽地界的鐘家院村。根據棲霞地名資料記載,明嘉靖年間,林姓遷來;天啟年間,隋姓遷入。
  • 從萊陽縣誌中「消失」的荀姓人,為何出現在乳山境內?
    不過,饒是如此,成書之後的縣誌,在對境內姓氏記載的時候,仍有信息不明的情形,比如說荀姓。 前已提及,老萊陽縣誌的修撰者,對當時萊陽的情況相當了解,在他們筆下,荀姓後裔不詳,只能說明一點,當時的萊陽境內,的確沒有較大規模的荀姓聚居。
  • 組圖:煙臺棲霞方山西側一個村莊的實景,名叫大山口
    這組圖片仍是膠東村莊故事系列,要介紹的村子名叫「大山口」,位於煙臺棲霞市觀裡鎮境內。大山口的大山,指的是棲霞南部的方山,大山口村位於方山的西側,因山脈在此有一處山口,故取名為大山口。不知從方山山頂向下眺望這個村莊,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象呢?大家有機會可以試一試。
  • 組圖:萊陽的秋月梨進入收穫期,今年的收購價高於去年
    下面這組圖片就帶大家走進萊陽產區,看看當地秋月梨的收穫場景。萊陽自古就以產梨而聞名。不過,傳統意義上的萊陽梨指的是茌梨,秋月梨是現代引進的品種。秋月梨皮薄肉厚,含糖度高,口感比較好,在市場上是熱門的水果品種。因此,近年來在膠東農村,秋月梨也逐漸形成了規模種植,萊陽、海陽、招遠、萊西等地,都有不少專業化種植村莊。
  • 萊陽東大門-山前店鎮
    出品|一  葦  渡撰文|左岸布衣編輯|三園老農山前店鎮位於萊陽東部,東與海陽接壤,行政區域面積89.21平方千米。人口為2.7萬人。山前店森林覆蓋率高,被評為「山東省森林鄉鎮」,為萊陽果業大鎮。沿革:明中葉至清時,屬望石鄉。1930年,屬萊陽縣第二區。1945年,屬萊東縣富水區。
  • 組圖:煙海高速「煙臺南」出口附近,有個村叫「於家疃」
    ,名字叫做「於家疃」。于姓是膠東的大姓,疃這個字在膠東地名中也很常見,因此,「於家疃」這個名字在不少縣市區都能看到,除了牟平之外,平度、萊陽和乳山境內,都有「於家疃」。因此,在歷史上,於家疃村與現屬萊山區的院格莊等地(也在㟙山山麓)也算是一個人文區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這裡先後屬於浴新鄉、徐村鄉、孔辛頭鄉(以前的鄉規模都比較小)的管轄。到了後來,才歸屬高陵鎮。在院格莊鎮劃歸新建立的萊山區之後,這裡也成為牟平和萊山的交界處。
  • 萊陽的老家底
    在這片故土上,世世代代生息繁衍,耕織勞作,留存了很多具有傳統風貌、地方特色和民俗風情的村落,這些傳統村落是記錄萊陽歷史的活化石,也是我們的老家底。傳統村落又稱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較早,擁有較豐富的文化與自然資源,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經濟和社會價值,予以保護的村落。在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已公布的五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裡,萊陽12個村莊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