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7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威海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以更大力度抓好七大產業集群培育、十條優勢產業鏈升級、企業衝擊新目標「雙百工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三鏈」協同,促進企業做優主業、做大規模、做強實力。要以更大力度抓好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有效投資增長,突出「三個力保」,在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等領域統籌謀劃和推進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堅持產業為王、項目為王、企業為王,今年,威海市發改委將聚焦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建設、基礎設施推進、企業衝擊新目標等方面展開工作,統籌抓好全市經濟建設、改革開放、民生改善等各篇文章,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推進292個市級重大項目 塑強全面發展新優勢眼下,來到寶威科技智能工廠,機器的轟鳴反映出這裡的忙碌;從剛剛來到威海時的「10天審批四個證」,到2020年11月底最後一批設備調試完成,這項2020年全市關注的「重頭戲」已經圓滿暫告一段落,再過5個月,3條生產線就將全部投入生產。
項目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是推動產業升級的「發動機」。威海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高度關注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對照全市七大產業集群和十條優勢產業鏈,2021年,威海市發改委將全力推進24個省級重大項目、292個市級重大項目、165個市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等項目的建設,力爭全年投產(用)項目150個左右。
保項目內容充實,更要保過程有序推進。完善「要素跟著項目走」綜合保障機制,今年,威海將進一步挖掘盤活土地、能耗等要素資源,把優質要素向優質項目聚集,持續擴大有效投資;並聚焦國家九大投向領域加強項目策劃和儲備,力爭100個以上項目納入省重點。
眾多項目中,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事關全局、事關長遠、事關民生,是破解長期以來制約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短板的關鍵領域。
眼下正值寒冬,可來到萊榮高鐵文登制梁場,眼前大型機械穿梭,這裡的工作早已馬力全開:「進場兩個月來,已完成場地建設的50%,本月底將達到產梁條件。」中建八局文登制梁場專業工程師張國偉說。
圍繞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等交通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威海將全力推進萊榮高鐵建設,全年完成投資40億元;桃威鐵路爭取2022年通車,新機場力爭年內取得總體規劃和預可研批覆,啟動威海灣港區10萬噸航道工程前期工作,完成威海國際物流多式聯運中心、國際物流園等鐵路專用線立項,力爭開工建設。
2021年,威海還將全力推進一批重大能源項目、新能源產業和水利工程的建設,力爭文登抽水蓄能電站進入機電設備安裝高峰期,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保有量達到1700臺,支持黃壘河、母豬河地下水庫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推進水庫連通工程獲批立項並開工,編制綠色發展「十四五」規劃,打造智慧能源系統,持續優化生態環境。
開展企業衝擊新目標「雙百工程」 推動城市產業高質量發展「以往出口市場佔主要地位,但近年來,國內經濟基礎逐漸強大,內循環條件逐漸成熟。」回顧2020年,光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鄧向陽信心滿滿:企業成功突破內需市場,2021年將向50億元的新目標展開衝擊。
2020年,全市開展企業衝擊新目標行動,支持廣大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堅定發展信心,加快創新發展。2021年,威海將繼續開展企業衝擊新目標「雙百工程」,推出支持企業發展「政策包」,重點抓好100個左右優質項目建設,爭取入庫企業營業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
以企業衝擊新目標為抓手,威海一手抓存量變革,一手抓增量崛起,紮實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進實施,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2021年,威海將出臺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和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突破行動計劃,大力培育七大產業集群,再爭取1-2個產業集群和企業納入省「雁陣形」產業集群及領軍企業名單。並將圍繞服務型製造業發展,制定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指導意見,爭創國家「兩業」發展國家試點。
深入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目的是實現全面發展、全域發展。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總體布局,深度融入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威海將落實省規劃實施意見,制定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做好聯席會議、宣傳推介、招商引資等各項工作,推進省「十百千」示範工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在我市全面實施。
經濟的持續發展,將實現全市市場活力的持續迸發,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今年,統籌謀劃全市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重點任務,威海還將出臺「十四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持續推進「信用五進」工程,全面普及應用「海貝分」,爭取獲批全國第一批應對人口老齡化綜合創新試點城市,打造一批城企聯動普惠養老試點項目,持續改善民生。(Hi威海客戶端記者 匙亮/文 資料圖)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