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開示只要好好念佛,在哪都一樣

2020-12-20 文人煮茶話人文

那年春天,我與幾位師兄到東林寺拜見大安法師,法師正在會客,我們坐在一旁等待。第一位向法師請教的,是一位從山東來的中年農婦。她衣著樸素,面容滄桑,眼神裡含滿焦慮。她說她很小就皈依了佛教,且非常虔誠。十年前,她偷跑出去剃度出家了,儘管隱姓埋名,丈夫還是找到了她,說家中孩子小,老人也在,勸她回去盡母親和女兒兒媳的責任。誰知好說歹說,農婦就是不肯回家,丈夫急了,說若不回家,就要一把火燒毀寺廟。

為了不連累寺廟比丘尼師父,農婦還俗回家了。十年後,孩子們都長大了,老人也歸西了,她又萌生了出家念頭,丈夫見她心意已決,同意了。農婦聽說廬山腳下的西林寺是清淨的比丘尼道場,便千裡迢迢來到西林寺,卻被告知女人只有一次出家的機會,若還俗,就再也不能剃度了。

農婦眼睛滿是淚水,對大安法師說:「我不懂女人只有一次機會,要不然打死我也不會還俗了。如今我一心想在寺廟修行,求師父開示,我該怎麼辦?」

大安法師溫和地說:「你一心向佛是好的,說明你宿世很有善根。但是你撇下家中老小偷偷跑出來出家,這就不對了。出家是件非常嚴肅的事情,需要因緣具足才能剃度,若父母、配偶或孩子有一方不同意,你就不能說走就走。《印光大師文鈔》裡專門談到這個問題,印光大師說女人要先盡到女人的本分,相夫教子,養老送終,決不能為了修行拋家不顧,人都沒有做好,怎能成佛?」

農婦哭泣說:「現在我懂了,以前是做錯了。可是我現在怎麼辦?我不想回家了,如今我一心只想著寺廟。」

大安師父說:「你一心想著寺廟幹什麼?寺廟也是娑婆世界呀!你應該一心想著西方極樂世界才是。一個人只要心念懇切正真,在哪裡修行都一樣,無論是寺廟還是家庭,處處都是道場,都能弘揚佛法,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農婦聽了此話,眼神漸漸發亮了。她從座位上下來,跪在大安法師面前叩頭說:「謝謝師父!師父救了我了!我明白了,只要心誠,在哪裡都能修行!」

農婦喜極而泣,表示先在寺廟做兩年義工護法,然後回山東去好好念佛弘揚佛法。

大安師父笑了,他送給農婦一串念珠,囑咐說:「這就對了,只要好好念佛,在哪都一樣。」

相關焦點

  • 珍貴開示:廬山東林寺方丈大安法師開示的九種重要的念佛方法
    珍貴開示:廬山東林寺方丈大安法師開示的九種重要的念佛方法你只要制服了一根,其他的諸根也就被收服了。古往今來眾多的淨土宗的祖師大德們在精修淨業的過程中積累了很多的修行方法,以作為我們末法念佛行人的軌範,以下略作介紹。
  • 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大安法師開示
    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大安法師開示。佛陀釋迦牟尼佛放棄王子的地位,拋棄人間的榮華富貴。跟隨很多人學道修行,都沒有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理,最後修到非想非非想處,認為不是究竟,也放棄了。大安法師開示應無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實相境界。既悟實相無相,一無所得,還有什麼我執、煩惱、生死、無明可住?若執著無住,又落於偏空。何以故?當知真空不空。云何不空?空寂靈知,起用自見。用云何起?依般若智而生其心,即是起用。無所住就是不要在這六塵上面有所執著。這六塵所對應的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要斷除六根的執著這就不容易了,無住生心生的是清淨心。
  • 古德說「悟後不願往生,敢保老兄未悟」,怎麼理解,大安法師開示
    古德說「悟後不願往生,敢保老兄未悟」,怎麼理解,大安法師開示。其實「悟後不願往生,敢保老兄未悟」這句話是蓮池大師說的,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否認修行人的開悟,開悟並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開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斷煩惱、證菩提的修行才是「事」。
  • 佛教燒香拜佛時,謹記兩句話,福德和功德無量,大安法師開示
    佛教燒香拜佛時,謹記兩句話,福德和功德無量,大安法師開示。經常去寺廟燒香拜佛的,未必都是信佛的。有的是奔著「佛事門中,有求必應」去的。求什麼的都有,有些人燒香拜佛,把佛當成了神來拜。大安法師開示:這句話和淨土念佛法門不矛盾,為什麼不矛盾呢?佛法一般要從兩方面去展開去講的:一個是理,一個是事。理事雙備,真俗圓融。一個是從真諦的層面說,真諦的層面說是掃蕩一切,不立一塵。一個是從俗諦的角度說,它要建立一切。《金剛經》般若空性是從空門進入的,所以它要掃蕩;淨土法門它是從有門施設的,這種有門就要建立相。
  • 念佛持戒的重要性,念佛對我們有哪十大利益,看法師的開示
    念佛持戒的重要性,念佛對我們有哪十大利益,看法師的開示。今天給諸位介紹的大善知識,誰呢?阿彌陀佛,希望大家能夠依《無量壽經》的理論、教訓,認真努力的學習,做阿彌陀佛弟子啊,這個是整個佛法教學當中,登峰造極啊。
  • 東林寺第夏令營大安法師講解《廬山蓮社發願文》
    大安法師拈香接著,大安大和尚又為大眾開示道:為何此文標題中會有「廬山」二字呢?因為念佛求生淨土的修行法門是非常超越的,要想在中國弘傳,必須要有一個相應的地方來落地。廬山,是在震旦國中具有極為獨特的隱逸文化特徵的一座山,是魏晉南北朝亂世中一處寧靜的世外桃園。並且這座山的得名都與修道有著直接的關係。自古以來儒道釋三家的隱士都很鍾情於這座山,也寄託著當時中國知識份子的一種終極的精神關懷。
  • 念佛沒感應的原因,法師開示,講了4個字
    但可惜的是,很多人都不承認,念佛能有那麼大的效果。單憑一句佛號就能增長福報,可以往生嗎?在寺院共修時,曾看到法師念佛時很享受,可是自己念佛總是控制不住念頭,於是就請法師開示,法師講了4個字:念佛要「真信切願。」佛號一定是從自己的真誠心裏面出來的,念得清楚,想得清楚,聽得清楚。
  • 大安法師開示念佛法門要知他力即自力
    「信他」一般是從信事相上入手,信釋迦牟尼佛宣說念佛法門真實不虛,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真實不虛,這是一方面。若從更深層次來看,這個「他」就是阿彌陀佛果地上的他力,跟我們自性的力是一種互動的關係。我們要靠著他力——佛果地上的境界,把我們因心的性德顯發出來。
  •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開悟是每個學禪人夢寐以求,就是為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得什麼性,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禪宗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慧能祖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悟道的過程,不是向外求索,而是認識內心,去尋找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
  • 佛法的核心無非10個字,也是佛陀證悟到的,大安法師開示
    佛法的核心無非10個字,也是佛陀證悟到的,大安法師開示。佛陀釋迦牟尼佛當年放棄王子的地位,拋棄榮華富貴,開始了常人難以想像的修行。最後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從此開始了講經說法的一生,佛陀說法49年。
  • 大虛法師法義問答及開示
    因為知道自已煩惱深重,根本做不到真正的孝悌,更不可能有清淨心,所以念佛也沒有信心,整天想怎麼能落實《弟子規》,怎麼能有清淨心,而不是依佛所說,順佛本願而一心念佛。   所以弟子深知淨空邪說的危害,真不敢想像,如果弟子一直聽從淨空邪見會怎樣?
  • 大安法師:念佛人被人認為孤僻被嘲笑,該怎麼辦
    問:我是臺灣臺北三十三歲的念佛行人。請問,出離心是不是會顯得孤僻?我要與這殺盜淫妄的世間一起過日子,覺得沒意思,太痛苦,業障太深重。我吃素,天天聽您講經,念佛求往生,我成了邊緣人。有份信仰真不容易,沒人讚嘆反被嘲笑。請開示。
  • 大安法師:誦經念佛時,身體發熱是怎麼回事?
    請問法師:我在誦經時,身體發熱是怎麼回事?大安法師答:這是一個好現象,是由於我們誦經念佛的時候,心很清淨,而引發的一種正常的身體生理反應。這是什麼原理呢?我們的身體是由眾多的細胞構成的,那麼這些細胞都有正負極,當它們的正負極在互相接觸的時候就激活了能量。但在很多情況下,由於我們不正常的念頭,使細胞的功能處在抑制狀態。現在我們通過誦經,由於恭敬心上來了,懇切心上來了,心比較寧靜。透過誦經和念佛的功德,就把我們的細胞激活了,激活了之後就能夠發熱,乃至於心清淨到極點,它們都能夠放光。誦經念佛時候放的光是金黃色的。
  • 大安法師:念佛需要拜八十八佛懺悔業障嗎?
    問:念佛需要拜八十八佛懺悔業障嗎?不是至心念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麼?念佛再加上拜八十八佛,不是顯得有些信心不足?還是念佛懺悔不及拜八十八佛?大安法師答:這問題,不要非得搞得格格不入。眾生有不同的根機,不同的好樂。
  • 大安法師在秦皇島宣講《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存海法師致歡迎辭大安法師宣講印光大師《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法會現場佛教在線河北訊 2007年11月17日--20日,大安法師在秦皇島海港區國貿飯店會議廳弘法。宣講印光大師《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 大安法師:持戒念佛才是真念佛,祖師們都這麼修!
    文:大安法師念佛求生一法,雖然仰靠阿彌陀佛的願力,但是中國淨土宗祖師在這樣的修行背景上跟宗門教下融合的一點,還是在戒律方面;跟宗門教下任何的修行,共有的都是注重戒律。細節,但慧遠大師不一樣;他一方面有般若的灑脫,另一方面他在比丘法的行為上真的是非常嚴謹。由于慧遠大師的因緣,十誦律,第一部比丘的律是在慧遠大師的敦促請求下完成的。十誦律出來後,他就真修實幹,他過午不食那是非常嚴格的;到臨終的時候,他示現生病,有人請他喝點米湯,他不答應,因為過了中午;就說搞一點蜂蜜調水,給他吃;因為非是漿是不是可以,他也拿不準,讓律師去找律部看是不是允許?因為律藏卷很多啊!
  • 隨緣念佛的力量很大,如何做到隨緣呢,淨空法師開示
    隨緣念佛的力量很大,如何做到隨緣呢,淨空法師開示。首先,我們要來看看「緣」是什麼?「緣」就是我們不經刻意的就能遇到的事情。刻意的、努力的、貪心所驅使我們去做的事情,就叫做「攀緣」。第二,現在的生活是自己的緣分,自己所處的環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都是前生自己造下的善惡果報。無論什麼事情發生要平靜的接受,坦然的面對。不會管別人的閒事,只要做好自己當下應該做的事情,在自己現有的條件許可下,拼命種善因,隨緣不攀緣,怎麼會不自在,怎麼會不快樂?
  • 廬山東林寺佛七答疑:對極樂世界沒有感覺,遙不可及,念佛不得力
    故念佛時常不得力,請開示。大安法師開示西方極樂世界就在我們現前一念之內,因為「現前一念」,這一念是從性上去說的,不是從相上去說。從性上說就是性體、性量、性具,天台用這三性來概述如來藏性的本質特點,非常的精闢和完備。
  • 大安法師:大勢至菩薩,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文:大安法師經典中曾有記載,大勢至菩薩因地修行是在娑婆世界。在娑婆世界他證得無生法忍,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