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海航機隊
網易航空訊(DaO) 2014年重大航空事故屢屢爆發,有分析指,某些航空公司的快速擴張,成為危及航空安全的直接導火索。但網易航空認為,航空公司的飛速發展並不能成為其忽視安全的藉口。
近日,德國航空事故數據評估中心(JACDEC)公布了2015年全球安全航空公司榜單,海南航空榮膺第八,這是海航第三次入圍前十名。近二十餘年的「爆發式」成長,令海航成為世界規模擴張速度最快的航空公司之一,同時,海航也被評為中國最安全的航空公司。究竟成長與安全之間應如何平衡,網易航空就此對話海南航空公司,探討在「爆發式」成長模式下,海航式安全之道。
海航沒有「鐵飯碗」
20年來,海南航空的發展速度有目共睹。從1993年成立至今,海航先後建立了北京、西安、太原、烏魯木齊、廣州、蘭州、大連等多個航空營運基地;2014年,海航在短短一年內接收7架波音787客機,海航集團機隊規模突破500架;與此同時,在地方航空公司審批開閘後,海航一口氣成立烏魯木齊航空、福州航空、北部灣航空等多家地方航空公司。
在短短的二十餘年裡,海航迅速發展成中國四大航空公司之一。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謝皓明在採訪中表示:「海航沒有『鐵飯碗』,一旦出事兒,對公司就是毀滅性的打擊。正因如此,海航只能將安全視為一條『高壓線』。」
海航自成立之初僅有來往海口-北京的一條航線,發展至今,已開通國內外航線近500條。謝皓明向網易航空表示,在每條新航線的背後,安全都是首要因素。以2013年新開北京-芝加哥航線為例,海航先後召開了兩次風險評估專題會議,梳理出大大小小49項危險源,並逐一進行了風險評估。「通過評估發現,芝加哥機場的塔臺英語語音難辨,我們下載了當地塔臺錄音對飛行員反覆培訓,熟悉口音,從而避免了溝通問題。」
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監察部總經理何志強認為,機械的東西早晚會失效,人為失誤也無法杜絕。因此,安全管理的目標除了盡最大可能避免這兩者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構建「堅韌」的系統,從容化解錯誤。
構建強力安全體系 前置化風險
為了構建強有力的系統安全,2005年,海航成為國內最早試點SMS安全管理系統的航空公司。
「安全是把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何志強表示。現代安全管理強調將危險識別與風險管理前置化,居安思危,不打無準備之仗。既然在事故發生前,潛在的不安全因子就已經存在,海航順勢化被動為主動,打破傳統的事後安全管理模式,將威脅扼殺在搖籃之中。
自願報告系統是SMS體系建設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它鼓勵員工主動報告身邊的不安全事件,安監部門隨後根據這些報告進行調查。其根本目的並非懲罰,而是找到故障發生的根本原因並加以防範。據謝皓明介紹,主動報告制度推行後,有飛行員報告某機場跑道與滑行道容易混淆的隱患。海航第一時間發出提示,避免了多個航空公司在這個問題上曾犯的失誤。
為了能夠客觀地反映航空公司的安全水平,發現安全運營的潛在風險,海南航空在國內率先引進了IOSA審計。IOSA是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制定的一項航空安全標準,用於評估航空公司的運行管理和控制系統,每兩年審核一次。
海航安全質量管理主管鄭棟表示,IOSA幾乎涵蓋了航空公司基本運行體系,包括飛行、籤派、組織、保衛、客艙、地服、維修在內的八大部分。其內容分為建議措施和強制措施,航空公司必須符合所有強制措施,並由第三方審核機構對航空公司進行審核。
2015年,海航將全面推行EIOSA,並計劃在7月進行審核。E代表Enhance,可稱為加強版IOSA。除了更加細化的標準,鄭棟表示EIOSA增加了航空公司對自身的內審環節。公司先組成內審團隊,預先發現問題後再與第三方審核機構進行溝通解決。「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為通過檢查而掩蓋問題,並非旨在真正解決問題。」
推行HORCS(海航運行風險管控)系統
2012年海航自主研製的HORCS(海航運行風險管理系統)上線。據鄭棟介紹,HORCS系統源起於一次去長榮航空的參觀學習。「他們人工推送天氣、機場狀況等信息,在航班起飛前預判風險等級,作為放行決策的依據。」海航抓住了這個概念的精髓,將「簡單粗暴」人工搬運行為系統化、自動化,形成現在的HORCS系統。
HORCS系統的核心是事前預警和輔助決策。系統後臺將航路天氣、機組資質、機場限制等與運行相關的100多個因素收集起來,通過建模分析,量化每個航班的運行風險,最終產生一個可供參考的數值。在每一個航班起飛前,系統都會自動彈出預警,以供參考。
鄭棟表示,每位籤派員在放行系統裡都會有一個對話框,HORCS系統會針對每個航班總結出相應的『風險值』。風險數值由1到10,根據數值大小分成紅、黃、綠三個不同狀態。其中,8以上是紅色告警,意味著籤派員需對此航班密切關注,不能馬上放行。
HORCS系統的二期計劃將於2015年7月31日試運行上線。在馬航MH370客機失聯事件發生後,民航局特別提出,國內航班必須保證從起始到終止都在監控範圍內。因此,相較於一期系統,HORCS二期將加入全流程監控,側重關注動態、實時變化的風險,在飛行過程中不間斷地提供告警。
另外,HORCS系統還可以提供後續的風險趨勢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為航公司在安全政策上的修訂提供參考。實現從準備-放行-預警-監控-後續分析-持續改進的閉環管理。
鄭棟向網易航空透露,HORCS系統在過去的幾年中備受關注,民航局或將在全民航推廣使用這個系統。
飛行員是維護安全的關鍵
飛行安全是航空安全的重中之重,飛行員對於飛行安全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隨著航空公司規模擴大,飛行員數量也相應增加,但海南航空始終專注於飛行員飛行技術的培訓,且標準嚴格。
何志強稱,嚴格要求首先具體體現在飛行員的日常訓練上。在平時模擬機進行飛行訓練中,全程安裝攝像頭,飛行員訓練的每一個動作都將被全程錄像存檔。「海航每年都要對機長進行嚴格的資質排查,對於技術上不過關的,直接取消其機長資格」。
「重獎重罰」也始終貫穿在整個管理體系中。2014年,海航曾發生三起航前酒精測試超標事件,當事人都受到嚴肅處理。「我們對飛行人員飛行前飲酒控制很嚴格:首先,飛行人員在飛行前12小時內不允許飲酒;其次,我們有固化的酒精測試流程。即每個人都需要做完酒精測試之後,才可以去做航前準備。」何志強表示。
海航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及國際經驗的吸取同樣體現在飛行員的訓練與管理上。首先,海航建立的飛行管理系統中有每個飛行員完整的電子檔案。航空公司可以跟蹤飛行員的成長經歷和現階段狀態,確保對每個飛行員的情況了如指掌,並在機組排班、訓練以及安全事件分析等方面提供支持。其次,海航運用IATA的CBT/EBT理念,以教員作為關鍵點,從訓練內容、形式以及檢查標準等方面提升飛行訓練的質量;輔以系統安全理念,降低可能因飛行員而引起的事故概率。
安全只有起點 沒有終點
海航自1993年成立以來至今,整整22個年頭,從未發生過飛行事故。根據海航提供的數據,2014年海航安全運送旅客超過2950萬人次,安全飛行49.7萬小時。在2014年較2013年飛行小時數增長9萬小時的情況下,海航運輸航空事故症候萬時率(每一萬飛行小時發生頻率)為0.02,該項指標超過中國民航業平均水平。
海航安全管理體系發展二十餘年,重點從技術因素到人為因素再到組織因素,每一步都穩紮穩打。「安全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謝皓明如是說。
無論航空公司擴張速度多快,規模多壯大,其對航空安全的重視程度以及安全管理方式才是成敗的關鍵。海航首先明確自身定位,將航空安全放在一切之上,抱著「所有問題都可以為安全讓路」的決心快步發展。其次,海航捨得在航空安全上「花大錢」,對接國際領先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技術,吸收融合成為自己的獨門妙招——前置化的風險管理、紮實的飛行員訓練手段……因此,當有效的安全管理體系形成之後,協調好「說」與「做」,安全便不再是航空公司發展之路上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