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代表之一——吉樂鄉復興村一角。
寬敞的商業步行街。張文龍攝
駐軍部隊參與「創城」環境衛生清理活動。
煙柳長亭,小橋流水。張潤蘭攝
「兩岸梅河新雪國,一覽江天闊。輝發水映,城闕新故,萬千人和……」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殷成志如此評價;「這裡區位優勢明顯,宜業宜居。棚戶區改造的『梅河口模式』為舊城改造和新城區建設樹立了樣板。長白山門戶——梅河口,不愧為美麗中國的『最美城鎮』!」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城鄉發展規劃院院長張朝偉如是說;
「湖外青山山外湖,一泓碧水泛輕艫。翩翩白鷺迎騷客,無限詩情詠畫圖。」長白山文化專家、著名詩人張福有對磨盤湖這樣讚美;「輝發河邊,十裡長堤,萬畝芳園。看小橋流水,迴環送爽;繁花異草,競放爭妍。」公主嶺市著名詩人邱山盛讚;「青翠盈堤,浪湧斜暉,愜意幾重。望晴雲朵朵,巧妝玉鏡,新橋座座,倒映飛虹。」梅河口詩詞楹聯學會副會長張小昌如是說;
「一條條新建的馬路,一座座氣派的橋梁,繁榮的商業街,美麗的輝發河景觀,流連忘返的長白山植物園,令人憧憬的城市規劃……家鄉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讓我們每個在外的遊子備感驕傲。」梅河口籍企業家、天津市北方創業市政公司總經理崔長江說。
晨曦中,人們遍布在輝發河畔,或慢跑、或步行、或太極,盡情享受著舒緩曼妙的生活;驕陽裡,行色匆匆的人流、川行不息的車輛,見證著城市發展節奏的脈動;暮色下,流光溢彩的燈飾、迎面吹來的清風、悠然漫步的人群,勾畫出一幅融融愜意的風景……城市在變,生活在變,生活因城市而精彩。而這份精彩,來源於建設實力、活力、法治、幸福梅河口的思路,來源於創建國家級衛生城的建設。
——老城換新顏:從老城改造入手,堅持民生至上,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承載力、輻射力、吸引力不斷增強。
主動破解城市建設難題,加大城市建設投入,實現城市建設大開發、大發展、大變化。突出城鄉規劃,完成了《梅河口市城市總體規劃(2009-2030)》、《梅河口市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城市設計》、《梅河口市老城區更新概念性規劃城市設計》、《梅河口市農村危房改造設計圖集》等城市規劃,5年來,完成規劃設計237項,拆除違法建築32.4萬平方米,受理審批民宅7125戶。5年來,累計投資27.1億元,先後實施了老城改造、「暖房子」改造、梅河大橋、輝發河景觀帶、長白山植物園等20多項重點民生工程,呈現新老城區兩大板塊支撐的城市建設新格局,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目前,城市規劃區面積52.2平方公裡,建成區面積由21.6平方公裡達到30.3平方公裡,城市綠化覆蓋總面積由586公頃達到1024公頃,綠化覆蓋率由26%達到43.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由6.09平方米達到12.8平方米,街路亮燈率由95%達到96%。
今年,圍繞民生工程實施了5條道路工程建設,啟動了9個地塊棚戶區改造工程,爭取了2400戶農村危房改造指標,新建了垃圾中轉站10個,安裝路燈500盞,更換人行步道方磚9490平方米。開工建設五中至三公裡橋段河灘溼地道路綠化景觀工程,完成景觀綠化栽植喬木花草等203.6萬株,播種草坪9.5萬平方米,改造綠地6.8萬平方米,栽植水生植物、藤本植物等7萬株……
——打造高端年鑑描繪華麗臉譜:發揮後發優勢,強化精品意識,努力打造地標性精品建築群。
建築是一個時代的年鑑,更是一座城市的臉譜。身處城鄉建設激情燃燒的歲月,梅河口的決策者們,站高望遠,以精品建築見證時代變遷。
投資5800萬元,打造地標性的梅河大橋,建設了長307米,寬29米,宏偉挺拔,高大氣派拱塔斜拉型大橋,現已成為輝發河景觀帶上一顆明珠;從此一發不收,歐亞購物中心、梅河口市文體中心、政務中心等建築群拔地而起;2013年,梅河口瞄準國際化建築前沿,實施了總投資12億元的維港城項目,總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涵蓋大型商場、購物休閒、商務辦公、高端居住等多功能於一體,打造該市首個城市綜合體;2014年,實施了總投資12億元凱購城商業綜合體及客運中心項目,該項目佔地面積183畝,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規劃五大專業市場,即堅果土特產市場、家居建材市場、五金汽貿市場、小商品市場、大型主力店,成為集餐飲娛樂、購物休閒、住宅酒店、電子商務為一體的大型城市綜合體,致力打造吉林省東南部中等城市精品市場;2015年,該市建設了20座高標準水衝洗公共廁所,這也成為該市一道風景;今年,該市圍繞「三個區域中心」建設,啟動了投資105億元的現代服務業示範區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文化中心、體育公園、兒童公園、中心醫院新區醫院、教育產業園、五星級賓館以及房地產開發配套等項目;打造精品社區和精品小區,蓮花社區、八十八棟社區,松江社區一個比一個精彩,城市經典、水岸人家、楓林小鎮、天城國際、芳華名苑一個比一個漂亮。
——致力打造國家級城市實力名片:堅持國家級「生態城、園林城、衛生城、文明城」「四城」聯創,通過國字號榮譽的爭創,提升城市品位、綜合實力和城市整體形象。
圍繞生態城和園林城建設,先後編制了城市中心區綠地系統、景觀風貌和輝發河水系等規劃。以「一帶、三區、多園、環網」為結構布局,以輝發河為軸線打造貫穿城市南北的集觀光、旅遊、休閒於一體的生態景觀長廊,以五奎山風景區、西山和東山郊野公園為依託,以3處市級大型公園和4處區級小型公園為基礎,形成了「綠地成網,水系成環」的綜合綠地水網系統。尤其是建設了集防洪、灌溉、景觀、植物園等於一體的輝發河景觀帶工程和長白山植物園景觀工程,從而形成了「高低平臺變換、觀光迴廊連接、古亭步石造景、堤上堤下呼應」的建設風格。
著眼創建文明城建設,注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融入到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中,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使之內化為人們的價值觀念,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針對環衛工人喝水難、休息難、如廁難等問題,掛牌成立了200多家暖心驛站,全力打造「暖心城市」。大力開展講文明、講衛生、樹形象等主題教育活動,利用臨街LED、公交站亭、工地圍擋、官方微博微信等載體開展「創城」各類公益宣傳,不斷提高市民素質。
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強化生態環保工作,嚴格履行「環境第一審批權制度」,兩年來,拒批18個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堅持部門聯動,構建環保大格局,相繼開展了「整治違法排汙企業保障群眾健康」、「清潔空氣行動」、「清潔水體行動」等環保專項整治行動。
——眾人划槳開大船:統一思想,形成合力,調動全市各部門和幹部群眾,打響「創城」「六大攻堅戰」。
強化責任落實,變單槍匹馬,為群策群力,圍繞「創城」目標,按照「衛生不留死角、綠化不留死角、建設不留死角」要求,提出了打好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綜合整治、交通綜合整治、綠化提升、市民素質提升「六大攻堅戰」。
交通局在利用公交車、計程車等進行「創城」宣傳的基礎上,完成了包保的15個小區139個單元的外牆粉刷、樓道清理等任務;疾控中心深入學校、託幼機構和醫療機構開展傳染病防控,加強了宣傳、督導和檢查;國土資源局完成了11個居民小區25棟居民樓、76個門棟的環境整治任務;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將市內4處較大農貿市場內的活禽現殺攤點,統一遷移到定點屠宰場;和平街道實行崗位監督負責制,劃分負責區塊,落實包保路段美化、淨化,清除雜物、垃圾等任務;解放街道積極開展綠色家園活動,對社區進行了環境衛生大整治,重點對各個小區的衛生死角和亂堆亂放的雜物進行了集中清理,拆除了小區內亂搭亂建建築,清理了無物業小區的小廣告,對豐華園小區內的建築垃圾進行了集中清理,共清理垃圾270車;市創城辦對全市公共場所衛生狀況進行了檢查督導,聯合工商、公安等部門,加大對小型餐飲、旅店、理髮美容店、洗浴、網吧及小作坊「六小」行業整治力度,確保公共場所衛生監督不留死角……
——堅持雙向互動建管結合:創新城市管理機制,確保了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促進了城鄉一體化的進程。
著眼「三分建七分管」,創新城市管理機制,將城市管理納入督察指揮中心,改變了過去多頭重複無序、職責不清的督察局面,調動各方力量,統籌聯動協調,實現管理全域覆蓋。
實行家庭式保潔理念,進一步完善清掃保潔、垃圾清運巡查、公廁保潔管理等各項考評獎罰機制。形成層層有責任、層層有督查、層層抓落實的管理體系。對201個保潔路段6大清掃區域,實行網格化管理。加大投入力度,在已配置的各類管理車輛70多臺的基礎上,今年又配備環衛服裝850套,購置大型水車、高壓水車等管理車輛9臺,電動三輪保潔車輛20臺,更換維修垃圾箱桶2140個、果皮箱450個。上半年,共清運生活垃圾5.8萬噸、餐廚垃圾1000噸。
按照親情化、精細化、常態化管理思路,重心下移,責任到人,由主街路向支次巷路、城鄉接合部延伸。在市容市貌管理方面,全力加強對城區佔道擺攤經營、流動叫賣經營、店外跨店經營等違規行為的整治。嚴格城鄉規劃管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建築行為。全面加大清除非法小廣告力度,規範露天市場、燒烤夜市有序經營。從嚴整治亂扔雜物、隨地吐痰、不遵守公共秩序等不文明行為。上半年,共清理宣傳條幅、門窗貼字、非法小廣告、違規燈箱牌匾、防寒門鬥、亂堆亂放雜物6000餘處,清理流動商販310人次,整治規範店外經營、修車79戶,查處不文明行為1476起,教育2500多人次,清洗牌匾捲簾門2000餘處……
——悄然而至的變化:一座布局合理、規劃有序、光鮮、整潔、靚麗的現代化城市展現在人們眼前,讓人們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風採和激情豪邁的無限活力。
一座好的城市,需要政府匯聚民智,精心規劃,但更離不開每個市民的呵護,硬體條件日臻改善,更需要全民素質提升與其同步,創建文明城市,本質上就是塑造文明的市民。
「過去,鐵北愛民街農貿市場上到處擺放流動攤點,亂擺亂放,爛水果爛菜散落,一到下班的時候,更是擠得水洩不通,實在影響城市形象。現在,亂擺亂停的現象沒有了,你看街道多整潔!百姓是看在眼裡,樂在心上。」原造紙廠退休工人呂文華感慨萬分。
誠如市民所感,近日,記者有意識地在市區各地察看,感覺到了城市衛生環境的變化。8月12日早5點在鐵北金泉小區前早菜市,這裡的西瓜、香瓜、土豆、鮮玉米等蔬菜水果應有盡有,沿路擺開,買菜的人群熙熙攘攘,早8點,散市後,以前爛水果爛菜散落的現象沒有了,現在清掃得乾乾淨淨。在無物業的金泉小區,記者看到樓道內粉刷一新,以前的各種雜物、廣告不見蹤影;8月14日上午,行走北部新城,只見街路筆直寬闊,兩側樓房高大氣派,街道乾乾淨淨;8月14日下午,在和平街道綠園小區,鐵路退休工人李女士指著葡萄架說:「這幾年鐵北變化真是太大了,建設了體育場,重建了小區柵欄,硬化綠化,連葡萄架都給搭好了,衛生更是乾淨的不得了。」8月15日早,在長白山植物園,這裡荷花滿塘,大樹參天,空氣清新,人們在悠然晨練,一幅和諧安祥的場面;8月15日上午,在步行街,這裡店家林立,商賈雲集,遊人如織,在享受購物休閒的時光中,漫步在步行街上,最乾淨的莫過於大理石鋪設的路面和供遊客休憩的椅子。
城區如此美麗,鄉村別有風景。8月20日上午,車行李爐——杏嶺——新合——海龍沿線,只見公路兩旁花團錦簇,楊柳婆娑,稻花飄香。據了解,今年全市綠化公路裡程620公裡,打造綠化景觀點169處,栽植各種喬木29萬棵,各種灌木71萬株,美化各級公路667公裡,栽種各種花卉1432萬株,建設育苗基地116處。
看得見的是城市的變化,看不見的是市民整體素質的提升。現在,在梅河口,你會感到,闖紅燈的少了,車讓人的多了;亂停亂放的少了,有序停車的多了;佔道經營的少了,規範經營的多了;過節燒紙的少了,文明祭祀的多了;亂踏草坪的少了,愛護草地的多了;亂丟垃圾的少了,講究衛生的多了。(記者 江培山 通訊員 李松筠 張潤林)
來源: 吉林日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