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對公帳戶涉嫌犯罪

2020-12-20 瀟湘晨報

日前,長春市公安局召開電信網絡詐騙涉案線索落查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工作落實、依照時限辦結、依照標準辦結、確保打擊效果、嚴厲通報問責,特別是加大打擊買賣對公帳戶的力度,加強組織調度、掀起凌厲攻勢。

「招聘法人,工資當天結算,一天八百到一千五」,用自己的身份證申辦營業執照、註冊對公帳戶就能賺錢,這「生意」表面看是「真香」, 殊不知自己成了電信詐騙犯罪的幫兇,成為不法分子洗錢的工具。

自2020年1月22日公安部關於集中開展對涉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銀行帳戶黑灰產進行打擊整治工作以來,長春市公安局堅決打擊,重拳出擊。截至目前,共打掉犯罪團夥6個,抓獲販賣對公帳戶嫌疑人67人。

案例一:犯罪嫌疑人姚某,利用他人身份證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對公帳戶等,並給對方1000元好處費,以每套手續4500元的價格出售,共出售3套,共計獲利13500元。民警立即開展偵查,抓獲犯罪嫌疑人姚某,收繳兩套已辦理完暫未郵寄出去的工商營業執照、對公帳戶、公章等物品,現嫌疑人已被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案例二:犯罪嫌疑人黃某某自2018年起夥同他人在天津和長春、吉林等地販賣工商執照及對公帳戶,從中獲利10萬餘元,抓捕後,民警當場繳獲對公帳戶和工商執照等共計8套,現嫌疑人已經被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案例三:犯罪嫌疑人王某,自2018年起夥同他人在天津和長春、哈爾濱等地販賣工商執照及對公帳戶56戶,從中獲利2萬餘元,現嫌疑人已經被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長春反詐中心在偵辦大量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時發現,當前不法分子轉移詐騙資金使用的帳戶,出現從銀行個人帳戶向對公帳戶轉移的趨勢。對公帳戶之所以受不法分子「青睞」,是因為相比於個人帳戶,對公帳戶的欺騙性更強,查詢、凍結對公帳戶轉帳支付等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成本。

買賣對公帳戶犯罪是電信網絡詐騙的上遊犯罪,嫌疑人通過買賣個人信息,註冊企業獲取營業執照和對公帳戶,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提供便利條件,嫌疑人每開辦一個對公帳戶都可能是用於詐騙群眾錢財。

首先,不法分子先是通過網上發布或黃牛介紹的方式,招募開戶人(即法定代表人),有專人負責以開戶法人的名義,授權委託代辦營業執照,由代辦公司給每個開戶人辦理2至3套營業執照。其中,被招募的開戶人大多是在校學生、城市務工人員。開辦營業執照後,又有專人接送開戶人到各地銀行辦理對公帳戶,開戶人開辦一套對公帳戶能拿到1000元~1500元的好處費。

之後,這些對公帳戶由專人負責整理和測試。中間商以每套(包含對公銀行卡、U盾、法人身份證、公司營業執照、對公帳戶銀行申請表、公司公章、法人印章、公司章程的「八件套」)5000元~8000元不等的價格與買家聯繫,再通過快遞販賣。隨著打擊力度不斷加大,部分對公帳戶的價格已經賣到了1.3萬元~1.5萬元一套。

中國人民銀行與公安部聯合發文,對出借、出售和購買銀行卡或企業銀行帳戶的個人聯合實施懲戒。措施包括:

一、將相關人員納入金融信用基礎資料庫管理。將違法違規行為記錄到個人徵信報告,將在一定時間內影響相關人員的貸款和信用卡申請。

二、5年內暫停相關人員銀行帳戶非櫃面業務,支付帳戶所有業務。

三、銀行和支付機構5年內不得為相關個人新開帳戶。即,相關人員在懲戒期內不能在所有銀行機構開立銀行卡和企業對公帳戶。不能註冊支付寶帳戶,不能開通微信收發紅包和轉帳功能等等,懲戒期滿申請開戶的,銀行和支付機構將加大審核力度。

出租、出借、出售和購買銀行帳戶或企業帳戶,除了被記入個人徵信報告和5年內暫停所有的非櫃面業務及支付業務外,還可能涉嫌我國《刑法》規定的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警方提示:

一是加強防範意識。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對公帳戶等信息,對於廢棄不用的銀行卡和對公帳戶,應及時辦理銷戶業務。

二是切莫以身試法。買賣銀行卡和對公帳戶涉嫌違法犯罪,切莫貪圖小利,走上倒買倒賣銀行卡和對公帳戶的違法犯罪道路。

三是主動舉報犯罪。一旦發現買賣銀行卡和對公帳戶的違法犯罪行為,應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配合公安機關做好調查取證工作,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分子,自覺維護良好的金融秩序。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曹逸群

【來源:中國吉林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買賣營業執照、銀行卡、對公帳戶,團夥涉嫌犯罪
    近日,府谷縣人民檢察院以被告人鄒某某、鄧某某、熊某某涉嫌非法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以被告人楊某某、陳某某、袁某某涉嫌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依法向府谷縣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 私賣對公帳戶牟利,淄博三人涉嫌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被抓
    公司對公帳戶是辦理轉帳結算和現金收付的主辦帳戶,它對公司的經營活動有著重要作用。但是,有人卻把它當成「生財」的工具進行買賣。近日,記者從張店公安分局了解到,警方抓獲三名買賣對公帳戶的犯罪嫌疑人。3月18日,張店警方獲得線索稱:有人註冊公司辦理營業執照及對公帳戶後賣給他人牟利。接到舉報線索後,民警隨即展開調查工作,並將宋某某、王某、張某某三名犯罪嫌疑人抓獲。到案後,三人對線索所指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 揭秘對公帳戶買賣「產業鏈」
    註冊營業執照,在銀行開立企業對公帳戶,帳戶經非法買賣轉手至犯罪團夥從事電信詐騙、博彩業洗錢活動……今年以來,非法買賣對公帳戶的事件已引起監管部門和各地警方的關注。《中國經營報》記者調查發現,非法買賣對公帳戶的行為屢禁不止,而且已發展成一條「產業鏈」,主要有註冊;開立帳戶及準備相關資料;中介轉手;被犯罪團夥用於詐騙、洗錢四個環節。
  • 涉嫌買賣對公帳戶!淄博三名男子被警方依法採取強制措施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9日訊 公司對公帳戶是辦理轉帳結算和現金收付的主辦帳戶,它對公司的經營活動有著重要作用。但是,有人卻把它當成「生財」的工具進行買賣。3月18日,淄博張店警方抓獲三名買賣對公帳戶的犯罪嫌疑人。
  • 冬季攻勢|非法買賣對公帳戶,抓!
    近日,南河派出所經過縝密偵查,抓獲3名涉嫌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的犯罪嫌疑人。目前,3人已被刑事拘留。 劉某強就是通過中間人介紹後,帶著許多像陳某某、唐某某這樣的人去辦理企業營業執照和對公銀行帳戶。 公司營業執照系國家機關發給工商企業的有效證件,等同於自然人的身份證件。這些犯罪分子為什麼要如此麻煩地收購這些成套的企業營業執照和對公銀行帳戶?
  • 對公帳戶=「洗錢帳戶」?
    1哪裡來的這些空頭對公帳戶?今年4月9日,我市抓獲一名販賣對公帳戶犯罪嫌疑人,據交代,該犯罪嫌疑人在網上發現有人求購公司營業執照、對公帳戶,於是便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註冊了3家公司,並開設了對公銀行帳戶,轉手以1000元的價格賣出。
  • 這樣使用銀行卡、對公帳戶涉嫌違法犯罪
    截至目前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17名,破獲(帶破)案件數389起,查獲對公帳戶290餘套,涉案金額超千萬元,從源頭切斷支撐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猖獗發展的▼對具備團夥性質的由市反詐中心牽頭進行統一打擊,其中芝罘分局根據反詐中心推送的線索迅速抓獲以尹某為首的5名犯罪嫌疑人。經審訊,2019年以來尹某與「合伙人」鄭某在青島、煙臺註冊多家公司,辦理對公帳戶,並把這些對公帳戶進行買賣,而這些對公帳戶的「買家」就用這些帳戶實施網絡詐騙,涉案金額已達100餘萬元。
  • 13人落網 蘭州警方斬斷一買賣對公帳戶營業執照的黑灰產業鏈
    中國甘肅網8月27日訊(本網記者 程健 實習生 雒東輝 文/圖)近日,蘭州市公安局成功打掉了一個買賣對公帳戶的黑灰產犯罪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13名。  據了解,7月15日,蘭州市公安局便衣支隊接市公安局合成作戰指揮中心指令:要求對部級推送關於買賣公文證件和對公帳戶線索進行偵查。  線索顯示,15分鐘前受害人劉某在網絡聊天時認識一名男子,對方稱有一款賭博平臺有漏洞,只要跟著買大小就可以穩賺不賠。劉某信以為真,當即向某對公帳戶轉帳充值,後發現本金及贏利都不能提現,損失32萬元,遂報警。
  • 非法買賣對公帳戶,4人被山西警方刑拘
    生活晨報全媒體記者 王文興 報導註冊營業執照,在銀行開立企業對公帳戶,帳戶經非法買賣轉手至境外犯罪團夥從事電信詐騙、博彩業洗錢活動……12月21日,記者從公安萬柏林分局了解到,小井峪責任區刑警隊打掉一個藏匿在萬柏林區買賣對公帳戶的黑灰產業犯罪團夥。目前,該團夥4名嫌疑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 貪圖小利買賣對公帳戶,淪為電詐幫兇的他獲刑3年
    孟某也是秦皇島人,2019年2月,他在賭博網站上加入了一個微信群,從裡面發現了買賣企業對公帳戶的賺錢方式。「就是想賺錢。」落網後,孟某道出了走向犯罪的緣由。原來,大學畢業後他當過文員,當過會計,工資收入不高。得知買賣企業對公帳戶就能賺錢,孟某開始試著添加了一個收購對公帳戶信息的人。經溝通,對方以4000元每套的價格收購孟某提供的帳戶。
  • 買賣租借銀行卡電話卡,涉嫌違法犯罪!
    買賣租借銀行卡電話卡,涉嫌違法犯罪!銀行卡 包括個人銀行卡、對公帳戶、結算卡、非銀行支付機構帳戶,即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 打 擊1、開卡團夥自行或者經組織前往銀行、營業廳或者通過信息化手段開辦「兩卡」的人員,即「卡農」。
  • 男子非法買賣營業執照對公帳戶被判刑
    10月22日,經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檢察院提起公訴,賀某因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並處罰金1.5萬元;犯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並處罰金1萬元;數罪併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緩刑二年,並處罰金2.5萬元。對賀某違法所得及扣押的作案工具予以沒收,上繳國庫,扣押的營業執照及銀行結算卡等由辦案機關依法處理。
  • 揭秘電信詐騙受害人資金被轉內幕 銀行卡和對公帳戶海量買賣
    前不久,公安機關偵破一個在境內辦卡、境外實施詐騙的特大買賣銀行卡犯罪網絡,繳獲了大批銀行卡和對公帳戶,所有的帳戶都是「成套」出現。所謂「成套」,意味著不僅僅包括銀行卡本身,還包括了U盾、密碼、以及手機卡。
  • 福建泉州:晉江一男子利用對公帳戶賺黑錢,抓!
    買也違法賣也違法銀行卡、營業執照、對公帳戶網上公開售賣對公帳戶詐騙團夥「升級」手段務必警惕用自己的身份證申辦營業執照、註冊對公帳戶,還能買賣賺錢,這「生意」看似乎是個香餑餑。現不法分子詐騙手段升級將目光瞄準對公帳戶,利用購買的對公帳戶、營業執照實施詐騙活動。連日來,晉江公安抓獲多名買賣銀行卡、國家機關證件牟利的違法犯罪嫌疑人。
  • 只因他們販賣對公帳戶助紂為虐……
    截至目前,共打掉犯罪團夥6個,抓獲販賣對公帳戶犯罪嫌疑人67人。 案例一:犯罪嫌疑人姚某,利用他人身份證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對公帳戶等,並給對方1000元好處費,以每套手續4500元的價格出售,共出售3套,共計獲利13500元。民警立即開展偵查,抓獲犯罪嫌疑人姚某,收繳兩套已辦理完暫未郵寄出去的工商營業執照、對公帳戶、公章等物品,現嫌疑人已被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 披兼職外衣 「跑分」 洗錢 註冊空殼公司倒賣對公帳戶
    涉嫌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的犯罪嫌疑人落網。玉林新聞網-玉林晚報訊(記者 黎穎 通訊員 鄧思瑜)披著網絡兼職的外衣,「跑分」平臺背後是條「洗錢」黑產鏈;註冊公司卻從不經營,背後在布局倒賣國家機關公文,幫助犯罪團夥「做殼」。11月底,興業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將兩起涉嫌信息網絡犯罪的案件移送興業縣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 銀行對公帳戶非法買賣 一個要價1.5萬 為何受非法團夥青睞,成為...
    而在其源頭上,對公帳戶買賣已形成一條黑產鏈條。對公帳戶緣何受到犯罪分子「青睞」?對公帳戶「買賣」市場有何內幕?金融機構又如何進行圍追堵截?最近,《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就此展開調查,為你揭開一場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波濤洶湧的鬥爭。
  • 三個犯罪團夥為電信網絡詐騙提供對公帳戶
    東北網4月14日訊(滕宇飛 記者 包海多)用自己的身份證申辦營業執照註冊對公帳戶,「划算」生意的背後是違法犯罪。近日,哈爾濱市公安局賓縣分局打掉3個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提供對公帳戶的犯罪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56名,凍結對公帳戶83個,扣押工商營業執照37份、公章111枚,扣押、凍結涉案資金120餘萬元,涉案金額600餘萬元。犯罪團夥使用的「五件套」。 圖片由警方提供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獲。 圖片由警方提供警方查獲的涉案物品。
  • 海口警方聯合銀行中止4964個涉案對公帳戶支付服務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5月6日訊(記者 徐培培)記者5月6日從海口警方獲悉,為進一步加大對買賣銀行對公帳戶人員和涉案銀行帳戶的打擊力度,全鏈條嚴打電信網絡犯罪,海口警方聯合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集中開展打擊整治涉詐銀行對公帳戶違法犯罪行動。
  • 賺快錢,註冊公司後出售對公帳戶
    記者近日採訪了公安機關獲悉,在今年的全國「斷卡行動」「崑崙行動」和青島市秋冬嚴打專項整治「雷霆行動」中,青島公安各分市局都曾經破獲過涉嫌這一罪名的案件,多名犯罪嫌疑人落網。 嫌麻煩,苗木商找人辦假檢疫證書 10月初,黃島公安分局森林警察大隊在工作中獲得線索,苗木商陳某(44歲,當地人)涉嫌使用偽造的植物檢疫證書逃避相關部門的檢疫。民警調查發現,涉嫌使用偽造植物檢疫證書的不止陳某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