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電信詐騙受害人資金被轉內幕 銀行卡和對公帳戶海量買賣

2020-12-20 平安天津

詐騙轉帳是如何實現的?

為何被騙錢款難以追回?

對於電信網絡詐騙,不管是什麼手法,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讓受害人往一個銀行帳戶裡轉帳,這些銀行帳戶有的是個人銀行卡號,有的是企業帳戶。如果受害人一旦把錢打過去,詐騙分子就會迅速地把這個銀行卡裡的錢取走。

銀行卡號是從哪裡來的呢?

前不久,公安機關偵破一個在境內辦卡、境外實施詐騙的特大買賣銀行卡犯罪網絡,繳獲了大批銀行卡和對公帳戶,所有的帳戶都是「成套」出現。

所謂「成套」,意味著不僅僅包括銀行卡本身,還包括了U盾、密碼、以及手機卡。而成套對公帳戶,也包括了公司的所有信息:營業執照、對公銀行帳戶、公章一應俱全。轉帳需要驗證碼,成套資料中的手機卡就實現了這個目的。

在廣西憑祥的一個窩點,僅僅一周,就累積了大量的銀行卡和對公帳戶。

廣西崇左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何偉說:

「行動當天就查獲了大概4500套銀行卡和600多套企業對公資料,大概有兩百多公斤,銀行卡跟企業對公資料大概有220公斤重,這只是這個窩點7天左右的量。」

數量如此巨大,是誰在辦這樣的卡?為何會把自己的卡出賣呢?

在不少網絡平臺,都有人發布信息招募人員辦理銀行卡,有人詢問情況,表示願意用自己的信息辦卡並出售。

河南焦作的孔某某就是在網絡上看到了類似的信息,招工廣告說不用幹活,辦銀行卡,一張卡每月300塊錢。

不用辛苦工作,僅僅是出售自己的銀行卡就能夠拿到一筆費用。這樣的差事,類似於天上掉餡餅,孔某某動了心。他跟兒子商量,遭到了反對。

儘管兒子在最初表示反對,孔某某還是用自己的身份辦理了銀行卡,不僅如此,他還說服家人也辦了銀行卡出售,一共是38張。

孔某某賣了自己和家人的38張銀行卡,價格是8000多元,他被警方以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逮捕。

詐騙用的對公帳戶是從何而來?

所謂對公帳戶,也就是企業所使用的帳戶。使用對公帳戶進行詐騙,欺騙性更強,並且對公帳戶的管理比銀行卡要更複雜一些,因此對公帳戶的價格也更高。那麼,是什麼樣的企業願意把自己的帳戶信息出售呢?

犯罪嫌疑人潘某某說:「也是找外面的那些中介,有人專門提供所謂的法人代表。就是用他們的名義註冊公司,把錢給找法人的中介。」

記者發現,在一些人才市場確實有中介在招募人員充當企業法人代表。

做企業的法人代表,這原本是要承擔風險和責任的工作,也被他們說的是輕輕鬆鬆就能掙錢的事兒。

一個中介在招募的時候承諾,十天2000元,每天50元錢的生活費,十個工作日,去廣州配合老闆拿到營業執照,只要籤字就行了。

出面、籤字,這的確是辦理對公帳戶的所謂「法人代表」們所要做的事情。除此之外,再無障礙。

據知情人透露,拿營業執照可以不到場,但是去銀行開戶的時候肯定是要到場的,這是別人沒有辦法替代的。一般不會問什麼,基本上要知道辦公地點,做什麼的,現場拍個照就可以了,填一下信息。

辦理營業執照和對公帳戶並不需要複雜的審核,就這樣,中介把這些人交給潘某某這樣的公司,潘某某辦理營業執照,申請企業帳戶,然後把帳戶出售。而這些人,就只靠籤籤字,到銀行露露臉,就把錢賺了。

潘某某說:「來做公司法定代表人的那些人,都是喜歡玩遊戲,好賭的多,網吧裡面那些群體,一般都是很年輕的,二十來歲的多,好吃懶做又不想上班的。」

2000塊錢就打發了這些人,而用他們的信息辦理的企業對公帳戶,卻以翻了數倍的價格出售。

廣西崇左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何偉說:「一套企業對公帳戶可以以八千到一萬塊錢的價格收購下來,轉賣到菲律賓的話,大概是一萬五一套,賣給菲律賓的卡商。」

詐騙用銀行卡和對公帳戶在境外使用

警方調查發現,由於國內對於網絡電信詐騙打擊力度大,這些銀行卡和對公帳戶都不是在境內使用,而是被犯罪嫌疑人千方百計轉移到了境外。

犯罪嫌疑人蔣某某說:「我在憑祥租了一個房,當作收貨地址,別人按這個地址,通過郵寄的方式把銀行卡寄過來,我們這邊收到貨就會打包運出國。」

憑祥位於中國和越南的交界。口岸的這邊是中國,那邊一關之隔就到了越南。蔣某某就是在這裡將銀行卡和對公帳戶運出去。

大量的銀行卡和對公帳戶被源源不斷地運往境外被用於詐騙收取贓款。不過,也有的辦卡人不滿足於出售帳戶的幾千元,他們盯上了自己卡裡的詐騙所得。

河南省焦作市公安局反詐中心副大隊長李三慶說:「屢次出現黑吃黑的情況,詐騙來的錢打到這張銀行卡裡面以後,開卡人直接把卡掛失了,自己把錢給取了。」

境外的詐騙分子自然不能允許這樣的現象發生,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他們要求這些中介要安排一些人作為「擔保人」到境外,實質上也就是扣押「人質」,防止出現黑吃黑的情況。柳某某就曾是這樣的一名「擔保人」。

柳某某說:「他們把我們的身份證、護照收走,還有銀行卡,把我們安排到宿舍裡面,管吃管住,一天三頓飯。」

河南省博愛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副大隊長許志傑說:「擔保人擔保了一百張卡,這一百張卡在犯罪團夥使用的過程當中,如果錢找不到的話,他在境外就回不來,這就是擔保人的作用,主要是擔保這個卡讓犯罪團夥正常使用。」

這樣一來,這些賣卡人永遠撈不到詐騙的巨額資金,他們拿到手的只是這幾百元或者幾千元的售卡費用。但是通過出售銀行卡、充當法人代表辦理企業對公帳戶,這些人成為了詐騙分子關鍵的幫兇。

看似只是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辦卡、辦帳戶,當把銀行卡和對公帳戶出售給詐騙分子,這些人也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社科院法學研究所刑法研究室教授劉仁文說:「正常情況下他為什麼要給你錢,買你這些東西,實際上可以推斷出來他是要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儘管刑法上沒有針對這種行為專門的犯罪規定,但是如果明知道對方要利用這些信息去從事違法犯罪活動,仍然把這些信息販賣給對方,這是有可能構成共同犯罪的,他就要承擔刑事責任。」

公安部刑偵局局長劉忠義說:「下一步我們正在和國務院部級聯席會議溝通研究,監管部門、銀監局、銀行的各部門現在都很重視,也跟我們一起聯合聯繫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前幾次開會研究一系列的工作措施和模式,現在按照這個部署和安排制定詳細措施,往下工作。」

此次打擊特大買賣銀行卡犯罪網絡,警方一舉抓獲犯罪嫌疑人600多名,繳獲銀行卡11000多張、企業對公帳戶1800多個。這是近年來,公安機關一次性抓獲販卡人員和查扣銀行卡最多,成效最大的集中打擊行動。

難點

銀行卡隨意買賣、泛濫成災,已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多發高發的重要原因。只有各部門聯手,拿出有效辦法,才能有力震懾此類犯罪。

同時也要提醒公眾,出售個人銀行卡或者充當所謂的「法人代表」,只能是佔小便宜惹大麻煩。

根據央視焦點訪談、澎湃新聞報導整理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相關焦點

  • 揭秘對公帳戶買賣「產業鏈」
    註冊營業執照,在銀行開立企業對公帳戶,帳戶經非法買賣轉手至犯罪團夥從事電信詐騙、博彩業洗錢活動……今年以來,非法買賣對公帳戶的事件已引起監管部門和各地警方的關注。《中國經營報》記者調查發現,非法買賣對公帳戶的行為屢禁不止,而且已發展成一條「產業鏈」,主要有註冊;開立帳戶及準備相關資料;中介轉手;被犯罪團夥用於詐騙、洗錢四個環節。
  • 買賣對公帳戶涉嫌犯罪
    日前,長春市公安局召開電信網絡詐騙涉案線索落查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工作落實、依照時限辦結、依照標準辦結、確保打擊效果、嚴厲通報問責,特別是加大打擊買賣對公帳戶的力度,加強組織調度、掀起凌厲攻勢。案例三:犯罪嫌疑人王某,自2018年起夥同他人在天津和長春、哈爾濱等地販賣工商執照及對公帳戶56戶,從中獲利2萬餘元,現嫌疑人已經被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長春反詐中心在偵辦大量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時發現,當前不法分子轉移詐騙資金使用的帳戶,出現從銀行個人帳戶向對公帳戶轉移的趨勢。
  • 不管好銀行卡和對公帳戶,中國的反詐騙事業就沒有春天!
    電信詐騙的手段千變萬化,成功的標誌只有一個:把錢弄到手。把錢弄到手的方式有千種萬種,必須依賴的載體只有一個:銀行卡。使用銀行卡洗錢的技巧千奇百怪,最保險的辦法只有一個:對公帳戶。111000多張銀行卡與1800多個對公帳戶在詐騙界和「水房」(洗錢)圈,有這麼一個說法:誰掌握的「白戶」銀行卡最多,誰的資金就最有保障。誰掌握的對公帳戶最多,誰的資金就最安全。
  • 13人落網 蘭州警方斬斷一買賣對公帳戶營業執照的黑灰產業鏈
    據了解,7月15日,蘭州市公安局便衣支隊接市公安局合成作戰指揮中心指令:要求對部級推送關於買賣公文證件和對公帳戶線索進行偵查。  線索顯示,15分鐘前受害人劉某在網絡聊天時認識一名男子,對方稱有一款賭博平臺有漏洞,只要跟著買大小就可以穩賺不賠。劉某信以為真,當即向某對公帳戶轉帳充值,後發現本金及贏利都不能提現,損失32萬元,遂報警。
  • 受害人被騙後資金流入「空殼公司」 非法買賣營業執照團夥被端窩
    記者了解到,目前,省城警方正在開展「淨土行動」,嚴打買賣公民個人身份信息、買賣營業執照、買賣對公帳戶等犯罪活動。受害人資金流入公司帳戶「以前電信詐騙案的資金都是直接打到個人銀行卡,而今年多起電信詐騙案中,被騙者的資金都是打到公司對公帳戶中。」
  • 揭秘特殊號碼電信詐騙內幕 窩點多在東南亞地區
    據了解,該制度試行4個月以來,就已經凍結挽回受害者損失2000多萬元,其中最快的一次是在短短10分鐘內凍結了473萬元資金,成功地為受害者挽回了損失。  臺灣地區是電信詐騙的發源地,不少電信詐騙案件涉及臺灣人,特別是「帳戶餘額不足,涉嫌洗錢」這一類騙局,大部分犯罪團夥的頭目都是臺灣人,不少團夥甚至將總部設在我國臺灣地區或東南亞,導致贓款追繳難。
  • 銀行對公帳戶非法買賣 一個要價1.5萬 為何受非法團夥青睞,成為...
    要求你先給指定的銀行帳戶匯入一筆稅款和保證金才能領獎。你是否接到過自稱某地「法院」或「公安局」的電話,被告知你涉嫌洗黑錢,要求將銀行卡內的資金轉到一個「安全帳戶」,以配合調查?這些詐騙行為為何能讓不少人上當?除了操控者精於攻心外,對公帳戶扮演的角色,也是讓上當者放心轉帳的原因之一。非法資金暗流湧動,對公帳戶在這些暗流上搭起一座座橋,讓驚人的數字穿梭而過。
  • 貪圖小利買賣對公帳戶,淪為電詐幫兇的他獲刑3年
    孟某也是秦皇島人,2019年2月,他在賭博網站上加入了一個微信群,從裡面發現了買賣企業對公帳戶的賺錢方式。「就是想賺錢。」落網後,孟某道出了走向犯罪的緣由。原來,大學畢業後他當過文員,當過會計,工資收入不高。得知買賣企業對公帳戶就能賺錢,孟某開始試著添加了一個收購對公帳戶信息的人。經溝通,對方以4000元每套的價格收購孟某提供的帳戶。
  • 買賣銀行卡行為將會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中信銀行廣州分行金融...
    溫馨提醒:銀行卡及其帳戶只能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轉借,買賣銀行卡行為將會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法分子通過網上商城、商品交易平臺、博客等發布相關「廣告」信息,大肆買賣銀行卡、身份證、網盾、手機卡、開戶資料等銀行卡相關資料,已形成銀行卡收購、銷售、使用的「灰色產業鏈」,嚴重侵害了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擾亂了公平誠信的社會環境,也為電信詐騙、洗錢等犯罪行為提供了滋生土壤,社會影響十分惡劣。銀行卡及其帳戶只限經發卡銀行批准的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轉借。
  • 這樣使用銀行卡、對公帳戶涉嫌違法犯罪
    對公帳戶本是用於企業之間資金往來的,但有人卻在網上公開兜售,賣給從事電信詐騙的人員,逐漸形成了一條網絡黑色、灰色產業鏈條。行動開展以來,各級反詐中心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對涉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黑灰產開展線索梳理核查和落地抓捕工作。
  • 對公帳戶=「洗錢帳戶」?
    2買賣對公帳戶的用途是什麼?大多數對公帳戶演變成網絡詐騙的「幕後推手」,犯罪分子很樂於使用對公帳戶。第一,可信度高,受害人看到對公帳戶會放下戒備心理從而輕易轉帳;第二,對公帳戶轉帳額度高,犯罪分子轉帳容易,也造成資金難以追回的後果;第三,增加辦案難度,犯罪分子使用的對公帳戶分布於全國各地,查明相關信息需要花費警方大量人力物力
  • 買賣、出借對公帳戶、銀行卡、電話卡等是違法行為,普陀警方...
    千萬不能行動,否則你就攤上「大事」了……近日,普陀警方在「斷卡」行動中,經縝密偵查,迅速搗毀一個專向電信網絡詐騙分子提供銀行卡的「販卡」團夥,相關涉案人員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圖說:犯罪嫌疑人劉某到案。普陀公安分局供圖。2020年12月初,普陀警方在偵辦一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發現多筆被害人被騙資金均通過段某名下的5張銀行卡轉帳,涉及金額達35萬餘元。
  • 千萬不要出售出租身份證、電話卡、銀行卡!武漢警方嚴打詐騙黑灰...
    今年4月16日,蔡甸警方打掉一個買賣對公帳戶犯罪團夥,發現小張正是涉案人員之一,幾天後,民警把小張「請」進了派出所。5月初,青山區公安分局深入研判一條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線索,發現恩施人馬某長期從事違規註冊、非法販賣公司營業執照和對公帳戶,分局立即成立偵查專班,查明團夥成員組成及藏匿地點。5月6日,民警在青山區某酒店抓獲馬某及同夥向某。
  • 對公帳戶緣何成了詐騙「幫兇」 長沙多部門將聯合強化管理
    他本以為平安無事,但在今年3月29日,開福公安分局的民警把手銬戴到了他手上,事後,陳陽因涉嫌買賣國家機關證件被刑事拘留。「中間商」 低價收購後,高價賣給詐騙團夥和陳陽一同被刑拘的還有17人,其中既有不少和他一樣的「公司老闆」,也有買賣對公帳戶團夥的頭目王某倫和申某。
  • 非法買賣對公帳戶,4人被山西警方刑拘
    生活晨報全媒體記者 王文興 報導註冊營業執照,在銀行開立企業對公帳戶,帳戶經非法買賣轉手至境外犯罪團夥從事電信詐騙、博彩業洗錢活動……12月21日,記者從公安萬柏林分局了解到,小井峪責任區刑警隊打掉一個藏匿在萬柏林區買賣對公帳戶的黑灰產業犯罪團夥。目前,該團夥4名嫌疑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 打響「斷卡」行動 謹防電信詐騙!
    日前,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召開,部署開展以打擊、治理、懲戒開辦及販賣「兩卡」違法犯罪團夥為主要內容的「斷卡」行動。 當前電信網絡詐騙持續高發,這與電話卡、銀行卡的「實名不實人」有著密切的關係。
  • 三個犯罪團夥為電信網絡詐騙提供對公帳戶
    近日,哈爾濱市公安局賓縣分局打掉3個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提供對公帳戶的犯罪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56名,凍結對公帳戶83個,扣押工商營業執照37份、公章111枚,扣押、凍結涉案資金120餘萬元,涉案金額600餘萬元。犯罪團夥使用的「五件套」。 圖片由警方提供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獲。 圖片由警方提供警方查獲的涉案物品。
  • 【防範電信詐騙】補換手機卡詐騙
    於是立即趕回家,將微信和支付寶的銀行卡解綁,同時查看了消費記錄,發現其銀行儲蓄卡有資金變動,有50000元基金被轉成活期,然後有一筆0.01元的轉出,18:30左右又有兩筆500元被轉出。王先生馬上用座機報警,警方立即凍結了其名下的全部銀行卡。
  • 西安4人團夥販賣對公帳戶、銀行卡用於電信詐騙或洗錢被抓獲
    2019年7月2日,公安長安分局接到上級批轉的「公安部關於對『1.07』特大販賣對公帳戶和銀行卡案件開展偵查工作的通知」,涉及長安轄區四條線索。分局領導高度重視,確定由喬軍鋒副局長負責,刑偵大隊具體落實核查偵破工作。
  • 利州公安破獲虛假投資理財APP特大電信詐騙案
    電信詐騙窩點就在身邊,利州公安聞警而動,迅速上報市公安局,副市長、公安局長方萬雲高度重視,要求抽調精兵強將,組建市區兩級專案組,全力投入專案工作。在上級公安機關的大力支持下,專案組經過擴線偵查,迅速明確了嫌疑人的身份,掌握了該犯罪團夥架構、位置和運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