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公帳戶緣何成了詐騙「幫兇」 長沙多部門將聯合強化管理

2020-12-20 湖南頻道

「黑灰產業鏈」人員非法辦理、買賣對公帳戶,為詐騙人員「洗錢」提供便利;長沙多部門將聯合強化管理

民警在清理查獲的部分對公帳戶、營業執照等資料。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聶映榮 攝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聶映榮

對公帳戶原本是企業單位用於日常資金往來的銀行帳戶,如今卻成為了詐騙團夥的「愛寵」。對公帳戶每日轉帳限額高,且頻繁轉帳不易被風控部門監測到,詐騙團夥便將其當成「洗錢利器」,使上億元的詐騙贓款通過這些帳戶快速「遊走」。

而在這背後,還藏著一條「黑灰產業鏈」。一些普通市民為幾千元出賣自己的信息,開辦「空殼公司」及對公帳戶;買賣帳戶的團夥則組織這些人開辦帳戶,再以每套數千或上萬元的價格賣給詐騙團夥、洗錢團夥;更讓人痛心的是,還有銀行人員當「內鬼」,幫忙非法辦理對公帳戶。近兩個月裡,長沙警方在辦理電詐相關案件過程中,就繳獲315套「空殼公司」營業執照、對公帳戶。

連日來,記者調查發現,買賣對公帳戶之事在網上仍有不少。電信網絡詐騙猖獗的背後,是「黑灰產業鏈」的猖獗;這一「黑灰產業鏈」猖獗的背後,既離不開各環節不法人員的鋌而走險,也透露出堵塞對公帳戶監管漏洞、強化源頭治理的迫切性。

「供貨者」 以自己名義開公司賣帳戶被拘

5月9日,30多歲的陳陽(化名)被關在長沙市第二看守所內,雖不清楚自己將面臨怎樣的處罰,但心裡的悔恨卻異常強烈。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為了3000多元,落到如此下場。而事實上,他為這3000多元所做的事情,卻讓他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詐騙團夥的「幫兇」。

陳陽原本在長沙以打雜工為生,偶爾在一些兼職聊天群裡找些兼職做。去年10月,他在聊天群裡看到一則兼職招聘信息稱,用自身名義協助註冊公司,每天輕輕鬆鬆就可以賺兩三百元。

陳陽添加對方微信後,對方說只要麻煩他幾天,便一次給1000元。他按照要求提供身份證等資料,對方為他在長沙代辦了一家網絡公司的註冊手續。事後,他又按對方要求在市場監管部門的一個登記註冊身份驗證App上完成實名驗證。

短短幾天,做著兼職的陳陽便成為了一家網絡公司的法人,且有人替他領了營業執照等。對方又讓他帶著營業執照等資料,到一個銀行網點,以這家公司的名義開設對公帳戶,最後,對方將營業執照、對公銀行卡、公司公章等一套資料拿走,並給了他1000元。

陳陽以為,這事輕輕鬆鬆就能賺錢,後來他又接受對方邀請註冊兩家公司,辦理了兩套對公帳戶。陳陽當最初級的「供貨者」,總共獲利3000多元。他本以為平安無事,但在今年3月29日,開福公安分局的民警把手銬戴到了他手上,事後,陳陽因涉嫌買賣國家機關證件被刑事拘留。

「中間商」 低價收購後,高價賣給詐騙團夥

和陳陽一同被刑拘的還有17人,其中既有不少和他一樣的「公司老闆」,也有買賣對公帳戶團夥的頭目王某倫和申某。

參與辦案的開福公安分局刑偵大隊反詐中隊民警劉碩告訴記者,王某倫原本自己就是個出賣自身信息為別人辦對公帳戶的無業人員,見這一行賺錢之後,當起了買賣對公帳戶的「中間商」。申某此前是做代辦工商業務的中介,後來也化身為這一團夥成員。

他們招攬陳陽等人開設「空殼公司」辦好帳戶後,以每套800元至2000元不等的價格收購對公帳戶,然後又以3000元至4000元的價格賣給詐騙團夥或為詐騙者洗錢的團夥。警方查明此案牽涉的對公帳戶共有四五十套。

這只是長沙警方近期查獲的眾多案件之一。長沙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支隊長周習文介紹,今年3月以來,在打擊電詐相關「黑灰產業」的過程中,警方就繳獲了315套對公帳戶、營業執照。

這些被買賣的整套對公帳戶資料包括對公銀行卡、U盾、公司營業執照、對公帳戶銀行申請表、公司公章、法人印章、公司章程等。

近年來,隨著這一「黑灰產業」的發展,除不少收入較低的務工人員參與出賣自身信息以外,還有一些大學生也參與其中。在明面上,他們只是當了「空殼公司」的法人,暗地裡卻成為了詐騙洗錢的「幫兇」。

「內鬼」 銀行經理收好處費「開綠燈」

在這條「黑灰產業鏈」中,為何對公帳戶能被輕鬆辦好?事實證明,除相關部門的審核流程、管理機制等方面因素以外,這還與銀行裡的少數「內鬼」密不可分。

按照相關規定,銀行在為公司辦理對公帳戶時,銀行工作人員既要核查營業執照、公章等,還要到公司註冊地址進行實地核查,查看該處經營情況是否與之相符。而一些銀行「內鬼」卻在收取好處費後「開綠燈」。

以王某倫上述案件為例,去年7月,王某倫為了辦理對公帳戶,就找到某銀行湘府路支行主管對公帳戶的客戶經理方力(化名),讓其「幫忙」,並承諾只要辦理一套對公帳戶,就給方力500元至800元。

「銀行內部本身也有對公帳戶的辦理任務,我們支行一年要完成200個。」如今身處拘留所的方力向記者坦言,自己當時想到既能完成開戶任務,又能賺點好處費,就開了「綠色通道」。

辦案民警透露,按照程序,方力要在公司註冊地實地核查時拍照上傳系統。為了應付這道程序,王某倫、方力等人隨便找了一處寫字樓,讓不同的法人在這裡手持不同的營業執照拍照,通過這種虛假審核的方式,先後非法辦理了20多套對公帳戶。警方後來查明,方力非法審核註冊的對公帳戶牽涉到全國10多起詐騙案,涉案金額有160多萬元。方力因涉嫌幫助信息網絡活動罪已被刑事拘留。

5月6日,長沙縣公安局也連續破獲兩起類似案件,某銀行銀迅支行營業室經理李某某負責對公帳戶審查,在明知他人代辦的對公帳戶將會被用於電信詐騙、洗錢的情況下,仍「開綠燈」。諷刺的是,李某某不僅收了2萬餘元好處費,還從銀行獲得了1.4萬餘元的對公帳戶業績費。

「除了這些案件,4月下旬以來,全市公安機關還查處了多起銀行網點、通信運營商工作人員為衝業績或謀取個人利益違規辦理銀行卡、對公帳戶和手機卡的案件。」周習文說。

暗訪

QQ群內有人叫賣有人收購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雖然對公帳戶的辦理需要在線下完成,但不少對公帳戶的買賣都隱藏在線上。

5月9日,記者在QQ上搜索,短時間內就發現二三十個涉及對公帳戶買賣的QQ群。

記者在群中以「客戶」身份詢問多名賣家,一名賣家聲稱,自己手頭上有國內多家商業銀行開出的對公帳戶,不同銀行的帳戶價格略有不同,4800元至6000元不等,每一套對公帳戶資料都包括營業執照正副本、銀行卡、網銀、公章等。

有賣家報價每套7500元,但他又說:「暫時沒有,查得緊,開不出來。」另有賣家在交談中詢問記者,買這些帳戶,是打算在境內用還是境外用,使用範圍和要求不同,價格也不同。

記者還發現,在一些國內知名的短視頻平臺、二手物品銷售平臺,也有人發布類似的對公帳戶買賣信息。

分析

對公帳戶因限額高、難監控受「青睞」

「這些對公帳戶辦好之後,被層層轉賣,層層加價,有的甚至流入境外詐騙團夥手中,最後賣到上萬元一套。」參與辦理過眾多類似案件的長沙市反電詐中心民警翟安介紹,隨著全國警方對「黑灰產業」打擊力度的加大,對公帳戶在「黑市」上的價格在不斷上漲。即使如此,眾多詐騙團夥也仍願意花高價購買。

為何詐騙團夥如此「青睞」對公帳戶?翟安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相比普通個人帳戶,對公帳戶每日轉帳限額高,有的限額高達500萬元,這滿足了詐騙團夥快速高額轉帳的需求;二是公司業務往來較多,對公帳戶頻繁轉帳是常事,當詐騙團夥利用對公帳戶頻繁轉帳時,銀行風控部門或反洗錢系統不易監控到;三是詐騙人員利用對公帳戶行騙時,受害人發現是對公帳戶,更容易相信詐騙人員。

周習文稱,由於對公帳戶走帳金額大,查詢凍結止付相對困難,這已成為電詐犯罪分子流轉涉案資金的主要途徑,也成為支撐電詐犯罪的關鍵點。

管理

多部門聯合強化審核、開展排查

「對公帳戶非法辦理和買賣不是公安一家能管理得了的,源頭治理相當重要。」在調查過程中,多名長期參與反電詐工作的民警坦言,目前,在「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個人註冊公司越來越便捷,導致不少「空殼公司」被成功註冊,大量公司的註冊地址實際都是不存在的,比如有的註冊地址寫的是某樓棟9樓,但實際這棟樓只有4樓,還有的註冊地址門牌號也根本不存在,但這些地址卻被寫在正規營業執照上。

民警介紹,他們在一些案件中發現,有人為了辦理更多對公帳戶,一個人在一個月內註冊了10多家公司。「空殼公司」的大量成立,為非法辦理對公帳戶打下了基礎。

面對這一情況,周習文稱,一方面,公安機關會持續保持打擊力度;另一方面,他們也希望相關管理部門、各大銀行、通信運營商加強對內部員工的普法教育,開展風險排查,堵塞管理漏洞,規範審核流程,加大內部懲處力度,加強源頭治理。他也提醒市民,不要為圖一時之利,而出售、出租、出借身份證件、銀行卡、對公帳戶等,不要因蠅頭小利而成為不法分子的幫兇。

記者了解到,近期,湖南省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與長沙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已就對公帳戶管理問題對長沙40多家商業銀行進行約談。

5月8日,長沙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又對各銀行機構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嚴格審核新開帳戶、全面排查存量帳戶、加強內部控制管理及督導考核問責。

此外,上述辦公室也已組織市市場監管局在內的單位,召開調度會,要求加強審核管理,並將與公安等部門實行相關數據共享,對「空殼公司」重點對象進行排查,進一步剷除「黑灰產業」土壤。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聶映榮

編輯:馬麗紅

相關焦點

  • 揭秘對公帳戶買賣「產業鏈」
    對公帳戶之所以能成為作案工具,緣於其具有較高的轉帳額度,能夠較快實現資金「洗白」、抽逃,這也是各地警方的重點關注點。為整治這一行為,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發布相關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按要求配合公安部門核查電信詐騙帳戶,全面排查所有企業對公帳戶。記者從業內了解到,多家銀行收緊了對公帳戶的開立審核,把控開戶質量;同時要求員工對存量對公帳戶進行交易核查、上門核查等。
  • 海口警方聯合銀行中止4964個涉案對公帳戶支付服務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5月6日訊(記者 徐培培)記者5月6日從海口警方獲悉,為進一步加大對買賣銀行對公帳戶人員和涉案銀行帳戶的打擊力度,全鏈條嚴打電信網絡犯罪,海口警方聯合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集中開展打擊整治涉詐銀行對公帳戶違法犯罪行動。
  • 買賣對公帳戶涉嫌犯罪
    「招聘法人,工資當天結算,一天八百到一千五」,用自己的身份證申辦營業執照、註冊對公帳戶就能賺錢,這「生意」表面看是「真香」, 殊不知自己成了電信詐騙犯罪的幫兇,成為不法分子洗錢的工具。自2020年1月22日公安部關於集中開展對涉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銀行帳戶黑灰產進行打擊整治工作以來,長春市公安局堅決打擊,重拳出擊。
  • 揭秘電信詐騙受害人資金被轉內幕 銀行卡和對公帳戶海量買賣
    詐騙用的對公帳戶是從何而來?所謂對公帳戶,也就是企業所使用的帳戶。使用對公帳戶進行詐騙,欺騙性更強,並且對公帳戶的管理比銀行卡要更複雜一些,因此對公帳戶的價格也更高。那麼,是什麼樣的企業願意把自己的帳戶信息出售呢?
  • 開立對公帳戶來出售,淪為詐騙幫兇被判刑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亞東 通訊員 周維娜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仍使用自己的身份證件註冊公司辦理營業執照,並以公司名義到銀行開立對公帳戶為他人提供資金結算幫助。2020年3月底,趙某的朋友張某給趙某介紹了一條「輕鬆賺錢的門路」,稱只要到江西省撫州市辦理公司營業執照和對公帳戶給張某使用,就可以獲得五千元的報酬,並且在此期間的吃住行均由張某負責,正愁沒有經濟來源的趙某欣然同意。
  • 小心成境外詐騙分子的「幫兇」!
    在電信詐騙中,犯罪分子提供的不僅有銀行卡,還有對公帳戶。所謂對公帳戶,也就是企業所使用的帳戶。使用對公帳戶進行詐騙,欺騙性更強,並且對公帳戶的管理比銀行卡要更複雜一些,因此對公帳戶的價格也更高。那麼,是什麼樣的企業願意把自己的帳戶信息出售呢?
  • 對公帳戶=「洗錢帳戶」?
    對公銀行帳戶顧名思義,是非居民(個人)帳戶,是指以公司名義在銀行開立的結算帳戶騙子們哪裡來的這些帳戶呢?小編,隨手在網上搜索關鍵字「購買對公帳戶」,結果讓人大跌眼鏡。1哪裡來的這些空頭對公帳戶?今年4月9日,我市抓獲一名販賣對公帳戶犯罪嫌疑人,據交代,該犯罪嫌疑人在網上發現有人求購公司營業執照、對公帳戶,於是便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註冊了3家公司,並開設了對公銀行帳戶,轉手以1000元的價格賣出。
  • 只因他們販賣對公帳戶助紂為虐……
    >這「生意」表面看是「真香」殊不知自己成了電信詐騙犯罪的幫兇成為不法分子洗錢的工具 自2020年1月22日公安部關於集中開展對涉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銀行帳戶黑灰產進行打擊整治工作以來,長春市公安局堅決打擊,重拳出擊。
  • 多名金融、通訊業「內鬼」因非法辦理對公帳戶和手機卡被刑拘
    (長沙警方通報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現場。  經查,犯罪嫌疑人王某倫、申某在明知自身為虛假註冊,無法成功註冊對公帳戶的情況下,找到某銀行湘府路支行的客戶經理方某,許以高額利誘,成功將方某說服,方某在明知該二人註冊對公帳戶用於電信詐騙、洗錢等犯罪活動的情況下,採取不審核或者虛假審核的方式,以500至800元一套不等的價格為其非法審核辦理對公帳戶20餘套,非法獲利13800元。
  • 「對公帳戶」竟成詐騙、跨境賭博「洗錢」利器!
    在白先生遭遇的騙局中,騙子的詐騙手法與普通的群發中獎簡訊「遍地撒網」的戰術不同,其通過一些手段掌握了受害者的基本信息,實施「精準詐騙」,同時利用了「對公帳戶」實施「障眼法」,使得詐騙的成功率大大提升。
  • 大學生竟然淪為詐騙幫兇……
    近日,南陽方城警方在辦理一起網絡賭博案件時抓獲兩名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的大學在校學生,二人以做「兼職」為由,為電信詐騙犯罪提供銀行卡、辦理各類對公帳號,直至被公安機關抓獲未獲得分毫「兼職」報酬,二人也身陷囹圄。
  • 對公帳戶管理趨嚴 銀保監會劍指銀行合規審慎
    因此,銀行不太喜歡為交易量為零或者很小的小微企業開通對公帳戶,會通過各種理由增加小微企業成本,誘導其註銷對公帳戶。此外,銀行分支機構對小微企業開戶數量有一定限制,可能會將小微企業分級管理,這會導致對部分小微企業服務不到位。另外,「殭屍帳戶」的大量沉澱亦加重了銀行的維護成本。
  • 多開「公戶」多賣錢?別信!——近期買賣對公帳戶不...
    今年上半年,買賣企業對公帳戶發案數在多地呈上升趨勢。據公安部門推送線索顯示,涉案帳戶大多與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各類違法涉罪資金流動關聯。警方提醒,近期部分中小市場主體經營困難增加、部分人群就業壓力上升,應特別警惕不法分子「鑽空子」。
  • 200人上當成電詐「幫兇」
    長沙警方6月4日通報了多起典型電信詐騙案。輕信朋友圈,炒外匯被騙106萬元今年3月,寧鄉的熊先生刷微信朋友圈時看到,名叫琳琳的微信好友經常發一些廣告,有很多條關於炒外匯獲取高收益的動態,心動的他主動向對方打聽這門生意。
  • 臺前縣公安局打掉兩個虛構「對公帳戶」詐騙犯罪團夥
    近日,臺前縣公安機關強力攻堅,連續打掉兩個虛構「對公帳戶」詐騙犯罪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25人,初步查證涉案金額3000餘萬元,關聯「對公帳戶」80餘個。    根據公安部交辦的「長城2號」專項行動第一批線索,臺前縣公安局強化措施,克服疫情期間不利條件,採取疫情防控期間網上偵查打基礎和疫情好轉落地緝拿犯罪嫌疑人的雙措施,自3月中下旬以來,偵查民警分赴北京、天津、河北邢臺、邯鄲、滄州等地開展工作,至4月17日共抓獲該團夥犯罪嫌疑人15人,初步查證涉案金額2000餘萬元,關聯對公帳戶50餘個。
  • 幾百元賣掉自己的銀行卡 你可能成電信詐騙的幫兇!
    如果你照做了,就有可能成了電信詐騙的幫兇!然而就有人不信這個理兒,眼見售賣、租借自己的信息「賺錢」來得容易,不惜將個人帳戶「傾囊相授」,案發之後,後悔不迭。近日,鄭州市公安局東風路分局接連抓獲十餘名為電信詐騙售賣個人銀行卡成為電信詐騙「幫兇」的違法犯罪嫌疑人,涉及多起電信詐騙案件。
  • 靠買賣對公帳戶賺錢?杭州公安機關嚴打這條「灰黑產業鏈」
    近日,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先後召集22家在杭商業銀行負責人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圍繞配合公安機關對公帳戶違法犯罪打防工作,在最短的時間內啟動涉案對公帳戶的風控措施,阻斷電信詐騙分子資金流通道。買賣對公帳戶的後果是什麼?中國人民銀行與公安部聯合發文,對出借、出售和購買銀行卡或企業銀行帳戶的個人聯合實施懲戒。
  • 提供銀行卡對公帳戶幫助詐騙分子走帳 6名涉案人員被移送起訴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新建 鄧君 通訊員 丘文 肖樹森近日,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公安局成功偵破了一起為詐騙分子提供幫助的黑灰產團夥案件,涉案團夥成員李某某、李某、陳某等6人被移送起訴,為「斷卡」行動再添戰果。
  • 7人倒賣對公帳戶被宜興警方抓獲
    今年7月底,官林派出所在處理一起糾紛過程中,發現一涉嫌「斷卡」的犯罪線索,通過深挖徹查,成功鎖定了涉案7名嫌疑人並將其悉數抓獲歸案。經查,王某通等五人在葛某婭、楊某軍的鼓動與安排下,通過手機APP用個人身份證註冊空殼公司,並利用公司名義在銀行開立對公帳戶。
  • 銀行卡被瘋狂叫賣成詐騙洗錢幫兇
    銀行卡被瘋狂叫賣成詐騙洗錢幫兇 原標題:   福建福州、廈門、泉州等地公安民警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在多起單筆詐騙金額達上百萬元的案件中,公安機關追查涉案銀行帳戶發現,開卡人和使用人完全不一致。開卡人多為農民工、在校學生等,他們稱曾丟失身份證,不知道被人冒用身份開了銀行卡。  今年5月,廈門發生一起被騙430餘萬元的案件,詐騙分子用以轉移贓款的銀行卡上百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