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有個初中同學小王,在老家某服裝廠上班。這個服裝廠的老闆張總,是我的客戶之一。
有一天,小王在群裡讓同學們幫忙介紹工作。
「你不是在某某服裝廠嗎?」
「早不幹了。」
「為啥?」
「管理太亂,還總是罰錢。我都辭職了,還想扣我1個月工資。」
「哦,最後扣你錢了嗎?」
「沒有。他敢嗎?我辭職當天,要求他們結工資。他不給,我就偷偷去會議室,用刀片在沙發上劃了兩道子。真皮沙發,怎麼也得值幾萬吧?沒過幾天,他就乖乖把錢給我結了。」
看到這個消息,有人回了個「牛」,但其他人都不說話了。
以我對這個同學的了解,我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
沒多過久,我去張總公司開會。會議結束,我沒忍不住多嘴提了句同學的事情。當然,我沒說他弄壞了公司沙發。
張總呵呵一笑:「那小子,我有印象。他遲到早退也就算了,手腳還有點不乾淨。屢教不改,公司辭退他,還來我辦公室鬧了一頓,非得當天結清工資。
你也知道,車間裡六百多號人,幾乎每天都有辭職的。我從沒無故扣過任何人工資,但都是發薪日統一結算。
那小子還把會議室沙發給劃了。辦公室主任想報警,我攔著沒讓,就尋思這種人趕緊打發走就得了。」
原來人家張總都知道,只是選擇不跟我同學計較。
他為什麼不計較?是因為大度嗎?也許有這方面的原因,但肯定不全是。
電視劇《天道》中,除了主角丁元英,還有一個很厲害的人,就是樂聖公司老闆林雨峰的大哥周劍華。
樂聖敗訴後,林雨峰想去會會丁元英。出發之前,他找到周劍華。周劍華曾經是混社會的人,一下子就明白了林雨峰的用意,當時就勸林雨峰算了。
林雨峰過不了心裡的那道坎,「難道中國音響的餐桌上就真的多我林雨峰一把椅子?」
周劍華說了3個觀點:
第一,除掉丁元英不難,但不留隱患不容易,不留心病更不容易。
第二,除掉丁元英,公司社會形象和公眾評價全垮掉,也救不了樂聖。
第三,丁元英的朋友都很有能量,人家也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無論是張總,還是周劍華,都是真正聰明的人。聰明人與愚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看得更長遠。
張總,祖上幾代農民,從一個小裁縫成為擁有近千名員工的大老闆,什麼事沒經歷過。在一個四線小縣城,能把企業做到這種程度,意味著什麼,懂的人自然懂。
你覺得他會害怕小王嗎?
他之所以不跟小王計較,就是因為比起將來可能的麻煩,沙發的損失就是個小錢。
02
知乎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熱門話題。
有一個4歲的小女孩,剛入幼兒園。她平時很乖很懂事,和其他小朋友關係很好,但最近卻被整個幼兒園孤立了。
原來,有一天,小女孩和同學一起玩耍,另外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扯壞了她的新裙子。
這個小女孩的家長,只有這麼一個寶貝女兒,因此特別寵她。平時吃的穿的用的,都儘可能選擇最好的。小女孩的一條裙子,都價值三四千元。
小女孩回到家,家長知道事情原委後,找到幼兒園老師,要求老師做主,讓對方家長原價賠償。對方家長也算通情達理,照價賠償了3799元。
但是,沒過幾天,幼兒園裡就沒有小朋友和這個小女孩玩耍了。整個幼兒園裡,只有老師們願意和這個小女孩說話。
這個話題下,網友的討論異常激烈。有人說,「小女孩家長的做法沒問題。弄壞了人家東西,就應該賠償。」
有人說,「就算賠也不應該原價賠償。穿過的衣服,怎麼能原價呢?再說了,小朋友在一起玩,很難說就是一個人的責任。」
也有人說,「你讓小孩子穿那麼貴的裙子去上學,就應該做好被弄壞的心理準備。」
很多人的爭論焦點,都是「該不該賠」以及「應該怎麼賠」上。但我認為,這是錢的事情,也不是錢的事情。
反正,如果我的孩子也在那所幼兒園,我也會叮囑孩子,不要和這個小女孩一起玩。
小朋友們在一起玩耍,難免拉拉扯扯、磕磕碰碰的。今天弄壞一條裙子,我可以照價賠償。如果哪天孩子碰到了,比如腿上磕破點皮,難道我也得讓自己的孩子同樣磕一下嗎?
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理性經濟人」,意思是作為經濟決策的主體充滿理性,追求的目標永遠都是自身利益最大化。
小女孩的家長選擇理性,所以希望對方家長原價賠償。其他小朋友的家長也選擇了理性,所以不讓孩子和這個小女孩玩。
但絕對理性,真的是聰明的做法嗎?
人是社會性動物,除了生理需求,還有自我認同和他人認同的需求。但認同是一種情感,怎麼做到絕對理性的呢?
一個絕對理性、什麼都跟你算得清清楚楚的人,你會跟他做朋友嗎?你會願意和他做戀人嗎?你願意和他做同事嗎?反正我不會。
真是可憐了這個小女孩。
03
「玻璃大王」曹德旺,早年做白木耳生意,因為「投機倒把」,被扣了3000多元的貨物。這些木耳都是曹德旺賒購村民的,因此,他欠了村民很多錢,不得不去工地做工。
到工地第三天,工地上就發生了意外。一場大火,將200來民工的吃的住的用的全都燒沒了。
在其他人吵著要賠償時,曹德旺主動承擔起了修理板車的工作。沒有板車,工人就沒法開工,也掙不了錢。
整整28天,曹德旺沒有離開過修車棚。吃的喝的,都是來修車的民工順手帶的。最可貴的是,曹德旺是義務修車,沒收過一分錢。
直到有一天,領導盤點物資及賠償金,發現少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曹德旺。領導馬上派人,把曹德旺叫了過來。聽了曹德旺的事跡,領導十分感動,把剩下的賠償物資全給了他,還補了一個月的工資。
後來,曹德旺把物資變賣了1000多元。要知道,其他吵著要賠償的人,最多也就得到幾十元的賠償款。而且,通過這個關係,曹德旺還要回了被扣的木耳款。
一個沒爭著要賠償的人,反而得到了最多的賠償。一個秉承著吃虧是福的信念的人,總會有人讓他「佔到大便宜」。
曹德旺在其自傳《心若菩提》中說道:「做生意,就是你幫我我幫你。企業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上下遊都過得滋潤,自己才能過得更好。」
如今,曹德旺已經把福耀玻璃做到了全球行業第一,這與他的格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所謂格局,就是不算小帳。
04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算大帳。
算大帳,是不計較眼前小利,才能看得更清,走得更遠;算大帳,是保持理性的同時,也要有一份感性,「得饒人處且饒人」;算大帳是不怕吃虧,你贏我也贏,才能做到真正的大贏。
張總懂得算大帳,不計較眼前的小損失,由小裁縫成為當地聞名的企業家。
曹德旺懂得算大帳,做到了「吃虧是福」,才有了逆境中東山再起的資本。
那個小女孩的家長不懂算大帳,雖得到了原價賠償,經濟上沒受損失,但卻讓自己的孩子失去了友誼。
老子云: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做人如此,做事亦如此。